从全球治理看亚欧金融合作机制的构建_金融论文

全球治理视角下亚欧金融合作机制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欧论文,视角论文,机制论文,金融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1)02-0057-09

一、引言

亚欧金融合作是亚欧合作建立全球治理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迅速发展的全球化促使世界认识到全球治理机制的迫切性。世界秩序处于一个深刻的变革时期,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治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和展开。亚欧合作正是在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经济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重要的跨区域合作机制,其宗旨是在亚欧两大洲之间建立新型、全面的伙伴关系,加强相互间的对话、了解与合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维护和平与稳定[1]。北美、欧盟、东亚是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三大主要部分,欧盟、东亚和北美的GDP各占世界的1/4左右,世界经济现已形成了东亚、欧盟和北美三足鼎立之势。三大部分的发展与互动基本就决定了全球秩序的发展趋势。但与欧美、亚美关系相比,亚欧关系是三边中最弱的一边,基于此,双方都认识到建立一种合作机制很有必要。最早的纲领性文件是欧盟委员会1994年制定的《走向亚洲新战略》,在欧盟埃森首脑会议上得到批准,表明与亚洲建立一种建设性、稳定和平等的伙伴关系成为欧洲的新战略。最早的合作机制是新加坡于1994年倡议并于1996年在曼谷正式成立的亚欧会议。通过亚欧会议,亚欧各国就共同关心的全球和地区问题、亚欧经贸合作以及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这一合作形式被延续下来并不断扩展,参与的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讨论的领域也从外交、社会、文化扩展到经济金融合作。随着合作的层次逐渐从对话交流层面深入到日益具体的可操作层面,更具有实质意义的经济金融领域合作的关注度也逐步加强。

1997年和2007年的金融危机和危机治理成为聚焦镜,使亚欧合作焦点集中于金融领域,金融合作成为亚欧共同关注的核心。危机的迅速蔓延和危机治理的迟缓暴露了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无论是全球性的、区域性的还是双边的合作机制,都存在明显的缺位。全球性金融合作机制难以达成利益共识从而迟迟不能采取有效性行动,双边的金融合作虽然反应迅速但与庞大国际流动资本比较势单力薄,同一区域内的国家由于经济的连带性强,往往处于类似的困境,忙于自保,缺乏相互救助的足够能力。如1997年相继陷入危机的亚洲国家,又如2009年以来欧洲国家逐步暴露的信用危机。相对来讲区域性国际间金融合作机制能发挥有效的作用。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各国充分认识到了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多边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协调建立全球治理框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2]。亚欧在这方面比欧美、亚美有更多的共同立场和利益,亚洲和欧洲都更乐于改革现行的美国单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为多边的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金融合作是国际金融的重要研究领域,区域性金融合作近年尤受关注。区域性货币合作是区域性金融合作的核心,其奠基性的理论基础是罗伯特·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区域合作可以稳定汇率、通过减少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来达到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3]。现有的文献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三个区域的金融合作问题:欧洲尤其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合作机制问题,拉美地区的“美元化”问题,亚洲主要是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问题[4]。1990年代以后,随着欧元的流通和欧盟的稳步运行,危机带来的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需要,亚欧双方都开始认识到亚欧金融合作的重要性[5-6],但是相关文献仍属鲜见。

亚欧金融合作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领域问题,同时也是全球治理理论的重要实践进展。当我们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去看待亚欧金融合作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全球治理理论吸收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进展,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组织的互动和经济秩序的建立。随着全球化进程,以国家为主体的治理逐步转向多层次多主体的治理[7]。在这样一个超越政府的国际社会,相关行为主体如何相互合作,建立相关制度,以构建良好的全球秩序?在全球相互依存性日渐增强的今天,我们对于全球治理和各个组成部分的根本性变动却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阐述。这些问题显然是非常值得探究和思考的。詹姆斯·N·罗西瑙在他的著作《没有政府的治理》中指出:“在一个权力不断地经历着重新配置——对外向超国家实体转让,对内向次国家集团转移——的世界上,探究没有政府的治理如何实现已经势在必行。”[8]

新古典经济理论、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功能主义及新功能主义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全球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新古典经济理论主要强调经济利益在治理过程中的驱动作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欧盟项目主任安德鲁·莫拉夫斯克对欧共体的研究表明:世界秩序观念的建立实际上依然是利益驱动,相关行为主体政治经济利益的趋同体现了“改革的基本前提”[9]。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各主体间的互动必须制度化为各种机制,罗伯特·基欧汉分析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合作得以发生的国际制度(或者国际机制)的作用,以及随着美国霸权的衰落,这些国际机制的演变情况。基欧汉认为国际制度的设计能够促进利己主义政府间的合作[10]。新现实主义则强调权力如何影响制度的形成以及各种行动。功能主义既研究利益如何通过制度来实现,又研究制度如何影响行为者对利益的理解和表述。

梳理各种理论,可以发现:(1)各方都已经认识到全球金融协作监管和重组国际金融体系中区域性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对亚欧金融合作的研究相对于其他区域性金融合作的研究非常不足;(2)构建亚欧金融合作机制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领域的问题,在全球治理的大视角下来看待这个问题可能更有利于各方都能接受的有效合作机制的建立。

图1 亚欧金融合作理论分析框架

因此笔者尝试为亚欧金融合作提供一个全球化治理视角的研究框架,其基础是:全球治理秩序的存在需要区域性秩序的支撑。而治理秩序的形成需要三种形式的体系,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利益观念认同体系、作为一定时间的跨国趋同结果的实践体系、为一定目的服务或被治理的运行机制体系,从这三个体系出发可以搭建出基于三个关键因素的全球治理分析框架(图1):互相认同的利益观念、实践趋同和制度化的治理机制。我们将应用这一理论框架来分析亚欧金融合作机制。在关于亚欧金融合作的讨论中,互相认同的利益观念解释了合作的动力,实践

趋同提供了合作的现实基础,制度化的治理机制使合作从务虚走向务实。全球化治理的实现要依赖制度化的治理机制,目前来看,区域合作机制不失为有效的机制。

二、亚欧金融合作的动力机制和现实基础

(一)亚欧金融合作的动力机制

亚欧金融合作的一个重要动力是亚洲特别是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升,使这一地区上升为世界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欧洲希望亚洲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多的作用,亚洲则希望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些都需要在一个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中实现。

亚欧金融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动力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展促进和保障了西欧地区的稳定与繁荣,欧盟的不断扩展为欧洲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础。欧元的平稳运行带来的效率和发展,其经验价值也被亚洲尤其是东盟国家所看重[11]。

亚欧金融合作的第三个动力是双方都希望建立多边制度框架以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对亚欧来讲,多边制度框架带来的好处是双重的:一方面,与双边外交条件下的“势力均衡”相比,多边制度框架可以更加可靠地保障安全和实现共同繁荣;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多边制度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多边制度框架带来的“软力量”,输出亚欧各自的规则、规范和价值,间接却又有效地在全球范围施加影响[12]。亚欧合作反映了亚欧政治上彼此借重、经济上互有所需的战略需要,其重要性不容低估。

1997年金融危机和2007年金融危机为亚欧更进一步的金融合作提供了动力。协同的增长战略将国家利益与共同利益结合了起来。经历了金融危机,亚欧各国达成的共识就是必须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加强全球金融治理和监管合作。为了防止和解决任何未来的金融危机,巩固经济复苏成果,需要加强跨区域金融合作,而不是仅仅依靠国际金融组织的救助和支持。

金融合作日益成为亚欧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这一方面,亚欧至少有三个共识: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改革,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弱化美元的主导地位;后危机时期是调整自身金融市场结构的时机;要加强对银行体系尤其是大银行风险的监管。

(二)亚欧金融合作的现实基础

1.亚欧金融体系结构上是趋同的

亚欧金融体系相比较而言,规模上有很大的差别,但结构上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这使亚欧在金融领域比其他领域更容易达成共同的认识和形成共同的利益需求,为双方合作提供了一个现实基础。

从总体来看,亚洲金融业的发达程度与欧洲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即以货币化衡量指标来看,世界平均的金融资产与GDP之比是361.8%,欧盟金融资产与GDP之比达到509.8%,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极端的例子是以金融为主业的卢森堡金融资产与GDP之比要高达1984.5%。亚洲的日本金融业最为发达,这一指标也不过是513.3%。除了日本之外的其他亚洲国家货币化程度就要低得多,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已算金融业发展相对比较好,但这一比值也就是262.2%,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亚洲新兴市场金融业总体规模比较小和不发达,其他部门和居民参与金融活动并持有金融资产的程度不高,与欧盟的差距比较大。

但是当我们深入去研究亚欧金融体系发展就会发现它们表现出非常重要的结构趋同性:历史上,亚欧金融从结构上讲都属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国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机构发展相对比较齐全和成熟。银行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都比较高,欧盟国家平均达到58.4%,亚洲新兴经济体达到61.5%。这跟美国有很大不同,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美国这一比例不到25%。从在全球银行业中的地位看,欧盟银行资产在世界总银行资产中占据近半壁江山达48.7%。虽然单个银行绝对规模小,但亚洲的日本和新兴经济体银行资产各占世界银行总资产的19.4%,也不能算低(美国占13.4%)。所以从这一点上讲,亚欧银行间业务和经营上的合作和沟通会有更多的共同点。

2.亚欧金融市场都面临结构调整需要

亚欧证券市场与美国证券市场相比都属于后期发展的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规模近年都有较大增长。

亚欧的股票市场规模都不算大(表2),但亚欧都分别经历了对股票市场的发展从不太重视到高度发展的转变,不过是时间上有先后差别。整个欧盟在2009年底股票市场的总市值是49 910亿美元,占全球股票总市值的14.9%,亚洲日本32 090亿美元,其他国家28 791亿美元,占全球总市值的18.2%。亚欧两洲合起来只比美国117 376亿美元略多。欧洲股票市场的发展期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现在年增长率已经稳定在20%~50%之间。亚洲的发展期则在21世纪的头10年,尤其是深圳、印尼、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2009年市值增长率都超过了100%,并且上海、香港和孟买交易所都进入世界十大交易所行列。

3.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亚洲债券市场极不发达但增长率高

欧洲证券优势更多地显示在债券市场上。欧盟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债券交易市场。自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欧洲出现比较迅速的证券化发展,尤其是债券市场相对发达。2008-2009年全球债券交易量最大的十家交易所中,欧洲的交易所占据六个席位,马德里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OMX北欧交易所更是以8倍于后7家交易量总和的巨额交易量牢牢占据前三把交椅。德意志交易所是全球债券发行量最大的交易所。亚洲债券发行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东京和大阪,这两个市场债券市值占亚洲债券市场的86.7%,韩国交易所的交易量在2008-2009年有比较快的发展,此外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债券市场都极不发达。债券的融资功能对于亚洲大多数国家来讲仍没有充分利用。亚洲国家近年认识到债券市场短腿,采取措施促进其发展,2004年债券总值平均增长率达到16.6%,孟买交易所达到160%的高增长,中国、斯里兰卡、泰国和印度也分别出现58%、31.7%、27.6%和21.1%的增长率。但总体来说,这种增长被美国的更巨额的增长所抵消,亚欧在世界债券发行市场的份额都有所下降。因此,亚洲债券市场要更进一步发展的话,其结构和融资机制有待革新。

4.欧洲和亚洲有类似的货币地位关心

虽然欧亚货币地位有差别,欧元已经统一了大半个欧洲,亚洲还未有类似的货币和货币地位,但是两者对于国际货币体系货币地位的关注是类似的。欧洲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特别是伦敦市场的交易额多年来一直要占据世界外汇交易额的30%左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次的央行调查统计数字,世界外汇交易市场上欧元区和英国的日均成交量达到16610亿美元,占全球成交量的41.6%。亚洲对世界外汇交易参与不深,东盟十国加上中(含香港)、日、韩三国的日均成交量只有7 500亿美元(并且其中的32%是在日本完成),占全球成交量的18.8%(表4)。但是亚洲很多国家对于建立货币同盟以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谈判筹码一直有很大兴趣。

但亚欧外汇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在近年经历了一个令人惊奇的从不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表5)。2004年的亚洲货币期货市场,只有韩国一个交易所的成交合约数与布达佩斯交易所接近,东京的成交合约少得可以忽略不计,欧洲的成交合约数是亚洲的1.5倍。在世界货币期权市场上,亚洲干脆缺席。而欧洲的货币期权成交合约在2004年占世界总量的50%。但是在2008年到2009年,亚洲的货币期货市场交易量高速增长: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在2008年底推出美元/印度卢比外汇期货后就成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货币期货合约。亚洲市场的高增长使2009年全球外汇期货交易量比2008年翻了一番。亚洲和俄罗斯、土耳其交易量超过100%的增长抵消了“老欧洲”外汇期货交易市场的萎缩,全球外汇期货市场不再以欧美为中心,而是开始出现均衡发展的态势。这是危机后衍生品市场变革的表现,也是电子交易技术带来的增长爆发。在世界市场货币交易份额的改变使亚欧都更有理由关注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变化。

5.欧洲金融体系具有比较良好的风险控制,亚洲日益重视风险管控

欧洲的金融体系一直以来能够在激烈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比较平稳的发展态势,与他们良好的风险控制有关。在一个穆迪用以评价各国银行业稳定和有力程度的指数体系Financial Strength Index中,从0到100表明各国银行体系由低到高的风险控制能力(表6),欧盟成员国几年来一般都在60左右,2004年英国曾达到历史高点83.3,德国是整个欧盟国家中最低的,但47.2的指数也远高于大多数亚洲国家,亚洲只有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和新加坡这一指数能达到62.3和74.7,其他国家一般都不超过20。这和亚洲国家一般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但资本充足率偏低有关。

三、亚欧金融合作的诉求与现状

(一)亚欧金融合作的诉求

亚欧金融体系相比较而言,规模上有很大的差别,但结构上呈现出趋同的发展趋势,这为双方合作提供了一个现实基础。亚欧都属于“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在整个金融体系中银行机构发展相对比较齐全和成熟。双方银行间合作具备现实的基础。欧盟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外国证券交易市场、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最大的基金运作中心、世界最大和最先进的保险市场,但已经走过了发展高峰期,略显疲态急需新生力量的注入和支持。亚洲在部分金融领域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或者已经出现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急于吸收欧洲等领先发展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虽然从目前来看双方不在一个发展阶段和层次,合作难以有实质性的内容。从长期来看双方各具优势,互补性强,反而有合作的必要和基础。

同样背负了深刻的历史和民族背景,同时又都处于一个强烈的变化时期,目前亚欧金融合作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改革,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弱化美元的主导地位;(2)后危机时期亚欧都需要调整自身金融市场结构,以利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3)加强对银行体系尤其是大银行风险的监管,应对金融危机。

(二)亚欧金融合作的主要形式

到目前为止,亚欧合作的活动主要是以非机制化的会议方式在首脑会议、外长会、高官会、部长级会议等多层次上进行,少数后续行动主要都集中在金融领域。主要形式有4种。

之一,亚欧信托基金。1998年,为帮助亚洲国家尽早摆脱金融危机,同时也消除危机对欧洲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欧盟在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倡议并出资在世界银行建立一个总值为5 000万欧洲货币单位的亚欧会议信托基金,帮助恢复亚洲地区金融稳定。危机过后,基金重点转向加强受援国金融和社会部门结构调整和改革方面。该基金由亚欧双方(欧洲委员会以及欧盟部分成员国为主要捐助方)共同捐资8 200万美元(第一期捐款总额为4 400万美元,第二期捐款总额约为3 800万美元)建立,由世界银行托管。2006年年底亚欧信托基金的任务基本完成并关账。亚欧信托基金为亚洲国家渡过危机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并在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及减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亚欧信托基金还为亚欧双方增进互信、优势互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之二,欧洲金融专家网络。在第二次亚欧会议提出,为了加强双边合作,建立欧洲金融专家网络,进一步向进行金融部门改革的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之三,亚欧反洗钱合作。1999年,亚欧会议财长会议提出“欧亚会议反洗钱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亚洲地区国家的反洗钱能力,并在亚欧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和完善的反洗钱合作关系。为此,该项目成立了由中国、英国、荷兰、泰国、印度尼西亚与欧盟共同组成的项目指导小组,负责审议项目进展情况并制定工作计划。项目由英国、泰国、荷兰和欧盟委员会发起并提供财政支持,目前主要是全面调查亚洲地区重点成员的反洗钱能力,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技术援助的需求评估。此后亚欧通过一系列研讨会集中讨论各国在反洗钱方面的立法和经验,还就洗钱刑罚化、涉恐资产的冻结与没收、联合国决议的执行机制展开讨论,并为相互理解建立了交流平台。

之四,亚欧金融合作的经验交流。包括加强亚欧在金融领域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经验交流与技能提高的巴厘倡议:亚欧各国就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进行交流的公共债务管理论坛;组织亚欧两地区的研究机构,就亚欧汇率制度安排、区域金融合作与宏观经济监控、资本市场发展等进行研究的神户研究项目:旨在“深化亚欧财金合作”,通过加强亚欧政策对话、信息共享及探索亚欧长期合作的新途径,进一步促进亚欧财金合作的天津倡议。

综合上述种种亚欧金融领域的合作,可以看到目前的合作主要在研究、交流、倡议的层面,实质性合作较少。而我们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到,经历了经济的发展和危机的冲击,亚欧对于建立全球金融秩序已经具备基本共识,希望提高货币地位,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有更大话语权,也迫切希望能调整金融市场结构,增强大银行的风险防范和监管能力。亚欧共同的利益诉求需要通过建设双边的、多边的区域性合作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建立亚欧金融合作的有效机制

欧洲的经验,亚洲的市场,双方都要面对的风险和可能的危机,符合共同利益的多边国际货币体系,是亚欧金融合作的有力基础。

在亚欧金融合作中,对于亚洲来讲,欧洲宝贵的不仅是一体化经验,如何在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工业化时期)建立并发挥金融体系的作用,规避风险、防范金融危机,以及在迅速增长期协调各国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影响,这一期间所积累起来的技术和经验对亚洲来讲甚至更重要。对于欧洲来讲,亚洲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金融开放政策的深化,亚洲金融市场在进一步扩大;尤其对于后续发展乏力的欧盟来讲,在亚洲开拓市场会给它提供新的增长动力。亚欧各成员国应该进一步互相开放金融市场,分享区域一体化经验,深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与交流。

从已有的合作来看,由于亚欧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不同,对开展经贸合作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亚欧金融合作到目前为止更多停留在对话、交流的层面上。21世纪以来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领域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隐患和痼疾,全球经济治理秩序、国际货币体系、金融风险的监管架构都需要重组,亚欧面临共同的挑战和类似的问题。把亚欧金融合作推进一大步,建立有效的亚欧金融合作机制,恰当其时,甚至有一定的迫切性。

有效的亚欧金融合作机制总体框架可以描述为:以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能力建设为先导,以亚欧政策对话基金作为平台,深化货币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经验分享机制,融合亚欧构建多边国际金融体系架构的共同努力。在当前的形势和条件下可以具体化为教育培训项目,培养金融服务、金融科技、金融监管人才,促进金融交易管理规则的趋同和信息交流;亚欧互助基金,由亚欧共同出资投资于亚欧债券市场,提高亚欧携手共度危机的实际能力;经验分享平台,分享货币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经验;专家研究网络,为融合多方利益,建立多边国际金融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一)教育培训项目建设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能力

亚欧各国目前多以签署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形式,进行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慎监管双边合作。但是由于双方风险防范和监管能力的差距,未能建立有效的双边合作机制,以防范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侵害。建立良好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和审慎的全球金融监管合作应该更关注的是整个系统的风险,对全球信贷增长趋势分析,最主要的是系统整体的到期转换、机构和产品杠杆率、不同的金融系统之间、银行和准银行之间的内部关联。欧洲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通过教育培训项目进行广泛、深入的信息交流以及开展培训、讲座和研讨项目,来深化亚欧在财金领域能力建设的合作。可以帮助亚洲发展中成员进行金融制度建设以及金融人力资源开发,加强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能力建设,促进亚欧双方的优势互补,缩短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之间的差距,以更好地促进亚欧金融交易与监管规则与制度的趋同,有利于亚欧有关国家、地区监管当局进行信息沟通和交叉核实,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预警、及时惩戒,从而有效防范双边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同时促进建立全球监管者合作、跨国危机应对机制等协作机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实现两大洲共同稳定发展的长远目标。

(二)亚欧债券基金作为政策对话和互相救助的平台

1998年亚欧共同建立的亚欧会议共同信托基金为亚洲渡过金融危机,消除危机对欧洲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后续,欧盟曾提出建立亚欧政策对话基金的设想,认为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亚欧两大洲之间就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问题开展经验交流与对话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双方应进入在平等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合作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一方面东亚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保持较高的储备金。2008年底,亚洲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为38 162.8亿美元,中国19 460亿美元,日本10 036.7亿美元,加起来占世界储备总量的71.8%。东亚一直在用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金购买美国联邦债券。就长期来看,这种形态不大可能持续,特别是如果美元贬值压力由于美国赤字进一步升高而增强则更不会持久;反过来,这种情况又会促使亚洲各中央银行设法尽量减少风险,转而寻求所持有的外汇多样化,购买以其他货币计值的资产,特别是以欧元计值的资产。另一方面是欧洲面临抗击外围国家如南欧四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并且在欧洲各国普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很难拿出大量资金进行相互救助。而且作为一种信用货币,欧元区内部的相互救助似乎对于提振对欧元和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经济的信心帮助不太大。所以比较两全其美的办法是亚洲的外汇储备富余购买欧洲的主权债券。目前的做法是欧洲成立一个规模达5 700亿美元的欧元区纾困基金——欧洲金融稳定安排,中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通过购买其发行的债券提供援助。但这不是一种长久的做法,更为稳定和制度性的安排应该是建立亚欧共同的信托基金,一方面解决东亚国家庞大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另一方面为面临危机和开发资金困难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基金也会为亚欧国家在危机预防和处理方面共同承担责任提供一个政策对话平台。

(三)分享和交流平台分享货币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经验

亚欧之间有很大的兴趣分享在促进区域经济和货币合作方面的经验并吸取教训。亚洲认为效仿欧洲货币联盟和欧元的做法有助于促进区域解决金融发展,提高亚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欧盟经过了40多年才完成一体化和统一货币,因此能够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过程中,提供相当多方面地区一体化的经验借鉴,如地区内多样性的统一、货币合作、宏观政策协调、金融危机预防以及结构性改革等。亚洲对金融区域合作关注的关键点之一是培育亚洲债券市场,将亚洲区域内的储蓄在亚洲区域内有效使用,解决亚洲投资资金长期面临的借贷期限和货币币种双重错配的问题,确保亚洲资金长期稳定的供给,以最终解决亚洲金融市场稳定的问题。亚洲的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重视欧洲债券市场。吸引亚洲投资者购买欧元债券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2003年以后欧元债券与美国债券之间的回报率差距不断扩大。2004年,新兴市场以欧元作为计价货币的新发行债券占新发债总额的25%,几乎是2003年的两倍[8]。这其中有2/3是主权债,并有很大数量来自于以往并不倾向于以欧元发债的拉丁美洲和亚洲。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改变债务的货币组合,除了要减少过分集中于美元市场的风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借此发掘新的投资者。亚洲债券市场无论是深度还是流动性都有待发展,作为一个整体,亚洲新兴地区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但已发行债券仅占全球总额的不足8%[13]。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结构调整,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亚洲的确需要一个新的债券融资机制。但随之而来的是公共债务管理、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运营情况、债务管理战略的关系以及公共债务管理与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关系等问题。对亚洲的很多国家来讲,欧洲不但是一个新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富有经验的合作者。

欧盟也迫切希望能够扩大欧元和欧盟的影响。欧盟非常重视亚洲国家使用欧元作为交易和储备货币,并计划在亚洲建立欧元的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因为东亚国家拥有庞大的国际储备,对欧元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命运将产生很大影响。亚洲国家也希望以欧元的使用来避免债务风险过度集中于美元市场,并借此开发新的资金来源[14]。

目前双方的交流虽然不少但都较为分散,需要建立一个分享和交流平台,把货币合作、区域一体化、货币政策协调、金融风险防范和危机预防、公共债务管理以及反洗钱等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制度化和日常化。

(四)专家研究网络融合构建多边国际金融体系架构的共同努力

现有的国际经济体制尤其是国际货币体制实际上是战后各国试图以协调一致的方式对待贸易、宏观经济和金融问题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的一个重要成果。国际货币体制的理想之一是各国能够管理自己的汇率,不但要使汇率长期保持竞争力,而且要留出足够的政策空间,以便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做出调整。然而,部分由于最近30年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以及跨界金融交易的规模和种类都显著增加,这种交易的方向可以根据国际证券投资者期望的变化而迅速转变,所以实行金融开放政策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一直处于极不稳定和波动状态。这种不稳定经常给利率和汇率管理造成问题,而且还促发金融危机,包括那些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曾有良好表现的国家。尤其是1997年始于亚洲的金融危机和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深刻认识到必须对国际贸易体制、货币体制和金融体制进行变革,这需要综合处理贸易问题以及日趋相联的发展问题和总体国际收支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质部门(非金融部门)具有有力和持久的影响。采取类似于多边贸易体制中各种安排的多边和全球性安排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所以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协调的进一步合作对于亚欧来讲都是重要的。欧盟在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协调方面无疑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亚欧双方在建立经验共享交流平台,协调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方面有进一步合作的要求。《河内宣言》亚欧各国承诺将继续加快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进程,推动金融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金融动荡。《北京宣言》亚欧会议成员国就应对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达成共识,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提出世界需要金融创新来为经济服务,但更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安全,应对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进行“真正的”、“实质性”的改革,显示了亚欧构建新金融秩序的决心。但对亚欧来讲,建立多边国际金融体系的共识后面,还存在多方利益和不同认识。各国不论是在多元货币体系的建立、金融危机防范和救援、金融人才的培养、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相关金融政策的协调和相互支持,还是在其他领域的互利合作方面,都会提出于己有利的建议和要求。亚欧金融合作发展遇到的一个最直接的挑战将是如何使参与国得到与其相适应的好处,即便各方得到的利益不一定均衡。因此需要形成一个相对中立的专家研究网络,对构造多边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各方面问题进一步合作进行协同研究,沟通不同认识,协调多方利益,提出易于被多方接受的政策建议。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亚欧金融体系从绝对的规模到相对的结构,有共同点,也有很大的差别。较大的结构差异追寻互补,类似的发展道路有利于经验沟通,成为亚欧金融合作的必要和基础,在21世纪以来的全球经济秩序和金融市场监管架构重组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亚欧共同愿望。因此,亚欧金融合作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改革,尤其是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弱化美元的主导地位;后危机时期亚欧都需要调整自身金融市场结构,以利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加强对银行体系尤其是大银行风险的监管,应对金融危机。

亚欧金融体系的发展起步有先后,导致其绝对规模有较大差异,这是亚欧金融合作难以广泛深入的重要原因。但是双方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发展方向是趋同的,亚洲金融市场增长迅速,欧洲在区域一体化和工业化时期金融发展和监管方面积累了相当经验,双方各具优势,互补性强,具备开展金融合作的基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多元化格局的形成,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秩序和金融市场监管架构重组的要求,更使亚欧都有加强金融合作的强烈愿望。

总结亚欧合作的历程,双方当前共同关注的就是在金融领域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制度化的治理机制有助于亚欧金融合作从务虚走向务实。亚欧金融合作机制总体框架可以描述为:以风险防范与金融监管能力建设为先导,以亚欧政策对话基金作为平台,深化货币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经验分享机制,融合亚欧构建多边国际金融体系架构的共同努力。在当前的形势和条件下可以具体化为:(1)一个教育培训项目,培养金融服务、金融科技、金融监管人才,促进金融交易管理规则的趋同和信息交流;(2)一个亚欧互助基金,由亚欧共同出资投资于亚欧债券市场,提高亚欧携手共渡危机的实际能力;(3)一个经验分享平台,分享货币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经验;(4)一个专家研究网络,为融合多方利益,建立多边国际金融体系提供政策建议。

标签:;  ;  ;  ;  ;  ;  ;  ;  ;  ;  ;  ;  ;  ;  ;  

从全球治理看亚欧金融合作机制的构建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