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罗马式的建筑又叫作罗曼建筑、罗马风建筑、似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比较流行的一种地域建筑风格,在当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罗马式的建筑风格大多表现为教堂和修道院的类型。罗马式的建筑结构是对古罗马的建筑和基督教建筑结构的发展和承袭。在罗马历史乃至整个世界,在当时都是先进的建筑结构本文着重从建筑平面、结构、附带结构、雕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罗马式建筑与罗马式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罗马式;建筑;艺术;关系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209-02
10世纪之后的世界,随着西欧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封建制度更加稳固,当时欧洲封建社会正处于鼎盛时期。从1096年的十字军大规模东征和传道的活动更是扩充了对教会的势力和贵族的影响:对圣人和圣人遗物的崇拜,更是掀起了人们到各地踊跃朝拜的激情;封建主们对宗教的葱白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境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宗教狂热崇拜更是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类型层出不穷,同时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视觉效果,这些建筑大部分采用的都是类似古罗马建筑的拱顶和粱柱接合的建筑结构和样式并大量采用希腊和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的雕刻来粉饰教堂,因此建筑史上的这种时期被称为这个时代这种新形制的风格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
罗马式艺术,主要分布在天主教会繁荣的地区,在欧洲的地区盛行,对当时的欧洲影响很大。罗马式艺术在雕刻、建筑,绘画及工艺美术等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装饰教堂不可分割的部分。因为模仿古罗马城墙、古堡,拱门等建筑样式,主要是采用了古罗马式建筑的拱券等才有此名,是被法国艺术史学家德科蒙用作表达一种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的欧洲中世纪早期艺术风格的名词,它最初是一个建筑术语,后来它被扩展到同时期的雕塑,绘画,雕刻,建筑和其他类型的艺术。
1.建筑
罗马式建筑的兴起在公元9世纪的欧洲,具体在加洛林王朝时期萌芽,于11世纪中叶成熟,到12世纪末大规模盛行,主要是天主教会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是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采用典型的古罗马时期的拱券结构,它是以古代的罗马式的建筑为基础,并且是在博取拜占庭建筑和早期基督教建筑的风格及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典型形式。建筑的雏形具有山形墙、石头的坡屋顶和圆拱的特点,是欧式的基督教堂的主要的建筑形式之一。不过在这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又绝对不只是罗马艺术的再现与复活,因为无论是题材内容,创作思想,艺术形式和建筑手法都不同于古代艺术,而是有了新的发展和演变。与“巴西里卡”式有本质的区别:罗马式建筑使用的是拱券的结构,并采用石头作为建筑的主材料,从风格上表现出稳定、端庄和安静的特色。罗马式的建筑大多数是水平线和圆为主,宽阔平稳的建筑特点,墙壁的占地面积很大,其装饰性的雕刻和绘画工艺,更加倾向于程式化和几何的图案。因此外部的建筑形象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均衡安稳,力度饱满、敦实厚重、结构完整的美学建筑的效果。典型的罗马式教堂往往包括:复杂而有秩序的内部大厅;厚重坚实的石墙;高大巍峨的塔楼;半圆形、逐层挑出拱券的门窗;低矮的圆屋顶,饰以圆弧形拱环;交叉拱的拱穹;粗矮的柱子;狭小的窗户;室内广阔的墙面上装饰有大量的宗教题材壁画,并广泛的运用于雕塑装饰。
2.建筑平面
罗马式时期的建筑家们把教堂的平面布局从巴西利卡式的丁字型变成了拉丁十字形,这种十字形布局成为罗马式建筑的最主要代表形式:中殿,耳堂,中殿两旁隧道式的侧廊,沿着侧廊可以走到东端的圣坛,穿过耳堂,可以从后殿绕到另一侧的侧廊,形成一圈回廊,把圣坛与后殿末端放射状突出的小礼堂分离。回廊是放射状朝圣教堂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小礼堂是用来存放“圣物”、“圣骸”的圣器屋,并允许朝圣者们在此祈祷和瞻仰。为什么要这样改呢?原因有二:一,这时期宗教崇拜热烈,礼拜的人多,需要提供更多的空间;二,因为半圆形后殿安放圣物,便于礼拜的群众从耳堂自由进出,为礼拜的队伍提供行进的空间。
3.建筑结构
罗马式的教堂开始使用石头屋是为例顶代替前期的木穹顶,支撑石头屋顶的重量,开始广泛的使用拱券建筑结构,创造出了用复杂的骨架体系建筑的拱顶。拱顶有两种形式:半圆形道拱和交叉拱(交叉拱最早使用在莱茵河的施派尔教堂(图1)(1030))。随着拱顶的弧度跨过中殿,起到很好的承重作用。意大利的建筑师发明了“肋”,用肋构成屋顶的支架,肋间添以轻巧的石料,这样既方便了营造又减轻了顶部的重量。米兰的圣安布洛齐教堂(图2)(11~12世纪)最早使用了肋拱的设计。同时还有一种承重的结构就是墙壁。所以在罗马式的建筑里就会看到笨重、厚厚的墙壁,没有什么特别的雕刻装饰,因而外观上就显得端庄与稳定。因为重量很大一部分由墙壁来承担,所以没有可能在墙壁上开出更多的窗户,墙壁上只有那么点的窗户就不足为怪了。窗户还是用的更能承重的圆弧形的拱环设计,牢固又美观,但是窗户都开的小,教堂内部光线黯淡,容易给人一种宗教的神秘气氛和幽暗的压迫之感,造成教堂内部昏暗朦胧的特殊美学效果。中殿没有采光用的高侧窗,中殿的光线是间接的来自侧廊的外窗,没有直射光,因而昏暗。中殿的墩柱是组合的形式,由一个主柱附着几根细柱的处理方式,其中的一根细柱和墙面的扶壁柱是相连的,并延伸到顶部的拱券,这样使教堂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向上拉。另外,顶部重复出现的拱券把教堂的视觉中心引向东端的圣坛,圣坛上部是中殿和耳堂的交叉点,上部设一采光塔,从室内看的时候,成为唯一能射进光线的地方,因此光线充足。
图1 施派尔教堂 图2圣安布洛齐教堂
(来源:网络) (来源:网络)
4.总结
罗马式的建筑结构在当时的欧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时宗教盛行的年代,罗马式的教堂在欧洲几乎随处可见,且各有神采特色和地方情调。罗马式建筑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人类文明,发人深省,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刘平.巴黎圣热尔曼•德•普雷修道院的罗马式艺术——建筑、雕刻与手稿装饰画[J].世界美术,2010,(03):106-109.
[2]鲁什福斯.古代罗马的建筑与艺术[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25.
[3]白雪.安东尼时代的宗教及其对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影响[J].学理论,2010,(19):176.
论文作者:桑艺郡,赵亚,孙雯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罗马式论文; 建筑论文; 教堂论文; 拱券论文; 古罗马论文; 艺术论文; 欧洲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