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占67.74%;有效9例,占29.03%;无效1例,占3.23%;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显效10例,占32.26%;有效14例,占45.16%;无效7例,占22.58%;总有效率77.42%, P<0.05。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2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2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 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高血压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该病不仅在中老年发病,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高血压趋于年轻化[1];如不能及时控制可导致冠心病、脑血栓、脑中风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苯磺酸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均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见药物;而目前治疗高血压多主张联合用药。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9月~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收缩压在140mmHg及以上,舒张压在90mmHg及以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异常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3例,女18例;年龄42~68岁,平均(51.8±3.6)岁;病程3~12年,平均(7.2±2.4)年;治疗前收缩压(160.5±16.2)mmHg;舒张压(96.7±10.3)mmHg;对照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43~69岁,平均(52.1±3.1)岁;病程2~13年,平均(7.4±2.2)年;治疗前收缩压(158.7±15.7)mmHg;舒张压(96.5±9.5)mmHg;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每次5mg,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每次5mg,每日1次;同时口服替米沙坦4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标准
每日3次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血压改善情况进行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舒张压降低超过10mmHg,并降低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舒张压降低在10mmHg以下,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降低10~20mmHg;或收缩压降低超过30mmHg。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21例,占67.74%;有效9例,占29.03%;无效1例,占3.23%;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显效10例,占32.26%;有效14例,占45.16%;无效7例,占22.58%;总有效率77.4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2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2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0%;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病因素有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肥胖饮食、精神因素、年龄等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老龄化加剧,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高血压治疗过程非常漫长,在治疗中,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够明显,同时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另外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单一药物难以对所有患者有效,因此,血压控制不够明显。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取联合用药。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该药物可有效使机体平滑肌张力降低[2],有效达到降压效果;同时该药物对血管有选择性,可对冠状动脉、肾动脉等作用明显,是一种长效降压药物,口服后在6~12h达到血药浓度,可较为平稳的控制血压;替米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该药物可以和血管紧张素受体ATI相结合,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等,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3],从而改善心功能,达到降压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77.42%;两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体现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彩霞,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5):542-543.
[2]马超,邓旭康,朱海清,等.替米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4):1735-1738.
[3]纪炳能,程卫杰,邝鸿生.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1,31:1024-1026.
论文作者:李新凤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地平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磺酸论文; 左旋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