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李汉林, 邹强, 赵仲生[1]2002年在《Rb、cyclin D1、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 Rb、p16、cyclin 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作用。方法 应用 S- P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 Rb在 级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 ~ 级 ,cyclin D1在 级、T2~ 4 期表达强度分别高于 ~ 级和 Ta~ 1 期 ;p16在 Ta~ 1 期中阳性表达和表达强度显着高于 T2~ 4 期 ,在 ~ 级中阳性表达显着高于 级 ;Rb与 p16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与 cyclin D1的表达有明显正相关。结论 Rb、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和 (或 )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16则与其呈负相关 ;叁者相互协调或制约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王刚[2]2003年在《RB、CyclinD1、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文中认为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总是伴随着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这两种相互关联但又截然不同的变化,其本质是细胞周期的调节失控,本文从影响细胞周期的主要因子Rb基因、P16基因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基因着手研究膀胱癌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原癌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突变、缺失、调亡基因的质或量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b基因失去活性的细胞系中存在高水平的p16表达。反之,在Rb基因高活性的细胞系中p16的表达很低或不表达,二者的表达成负相关。在细胞周期中非磷酸化pRb通过与转录因子TF结合抑制其转录活性,发挥促进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而cyclin-D与CDK4结合后,其复合物可使pRb磷酸化,释出TF。游离的TF恢复转录活性,促进细胞从G_1期转录增强,p16亦增多。p16可与cyclinD竞争结合CDK4,通过抑制CDK4的活性阻止pRb的磷酸化,从而减少TF释出,反馈性抑制细胞增殖。而pRb磷酸化下降使游离TF减少,MTS1转录减弱,p16随之下降,细胞增殖又将增强。显然,在这一反馈调节环中pRb与P16存在交互作用。 膀眈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于包括膀眯癌在内的任何肿瘤,单一的肿瘤基因并不能为肿瘤的早期发现提供充分的依据。迄今为止,单个癌基因蛋白产物或抑癌基因蛋白产物及调亡基因与膀眈癌发生和发展相关性研究报道较多,而有关同一膀肤移行细胞癌标本在多种基因分于产物的表达意义的研究则少。本实验应用S干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来探讨Rb、CyclinDI、P16在膀眈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及作用。 结果发现:Rb 在 TCC Ill级的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高于TCC刁1级,cyclinDI在TCC Ill级*叫期表达强度分别高于TCC刁级和 T;;.;期;PI6在 TCC T。1期中的阳性表达和表达强度显着高于 TCCT卜;期,在 TCC刁级中的阳性表达显着高于 TCC Ill级;Rb和 PI6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性,与cyclinDI的表达有明显正相关性。 结论:随肿瘤的进展,Rb、cyclinDI 阳性表达率和/或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16则与其呈负相关;叁者相互协调或制约,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易少波, 黄少敏[3]2004年在《抑癌基因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S -P放射免疫法检测 3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3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16蛋白表达总阳性率为 40 .63 %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Ⅱ、Ⅲ级中分别为 63 .64 %、3 3 .3 3 %、2 5 .0 0 %。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 ,Ⅰ级与Ⅱ级、Ⅲ级比较差异无显着性 (P >0 .0 5 )。结论 P16蛋白检测有助于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 ;P16蛋白的缺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应文群, 王新生[4]2003年在《hTERT和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B)中hTERT、p16的表达进行检测 ,探讨两者在TCCB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 1991年 1月~ 1995年 1月收治的膀胱肿瘤72例 ,病理证实均为移行细胞癌。男 4
张孝斌, 陈立新, 程帆, 张杰[5]2002年在《p16和cyclinD_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p16、cyclinD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9例膀胱TCC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TCC 组织中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42.4%,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增高而下降,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1%,随临床分期增高而上升;p16、cyclinD1蛋白表达间呈负相关;p16阳性组和 cyclinD1阴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 p16阴性组和cyclinD1阳性组;p16阳性组和 cpclinD1阴性组 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 p16阴性组和 cyclinD1阳性组。结论p16、cyclinD1蛋白检测可作为膀胱TCC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姚少波[6]2008年在《p16、p53和c-erbB-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p16、c-erbB-2和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p53及c-erbB-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75例膀胱癌中p16、p53及c-erbB-2的阳性率分别41.3%(31/75)、44.0%(33/75)和40.0%(30/75),p16和c-erbB-2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着意义(P<0.05),p53和c-erbB-2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P<0.01)。77.3%(58/75)肿瘤有上述蛋白的阳性表达,其中53.3%(40/75)的肿瘤同时有多个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肿瘤的多因素分析比单因素分析更有价值,癌基c-erbB-2和抑癌基因p5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武玉东, 吴海, 杨树立, 马腾骧[7]1998年在《抑癌基因P16及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提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16及P53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及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6%和54.24%。P16及P53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方面分别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P16及P53基因表达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提示P16及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膀胱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53基因可能对P16基因的表达起调节作用。
石红林, 周瑞锦, 程继义, 李启忠, 姬彤宇[8]2001年在《P~(16)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应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 2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及 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分别检测 P1 6 蛋白、PC-N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 6 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P1 6 的表达与膀胱癌分级间呈负相关 (P<0 .0 0 5 ) ,在浸润性癌显着低于浅表性癌 (P<0 .0 0 5 ) ,在复发组低于未复发组 (P<0 .0 0 5 ) ;PCNA表达与膀胱癌分级呈高度正相关(P<0 .0 5 ) ,浸润性癌高于浅表性癌 (P<0 .0 1) ,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 (P<0 .0 1)。P1 6和 PCNA的表达呈显着负相关 (P<0 .0 0 5 )。认为检测 P1 6、PCNA的表达对了解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膀胱癌的诊断、推测预后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李永生[9]2000年在《p16蛋白及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及其二者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l6蛋白及PCNA在59例TCC标本中的表达。其中WHO标准病理分级G_1 17例,G_2 31例,G_3 11例。UICC分期Tis~T_1期(表浅组)41例,T_2~T_4期(浸润组)18例。结果 (1)P16蛋白在TCC中的阳性率为52.54%(31/59),PCNA阳性率为66.10%(3/59)。(2)P16蛋白在G_1、G_2、G_3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14/17),51.61%(16/31),9.09%(1/11)。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35.29%(6/17),70.97%(22/31)和100.00%(11/11)。P16蛋白阳性表达随膀胱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而PCNA阳性率随肿瘤分级升高而上升(P<O.05)。(3)p16蛋白在表浅组及浸润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3.41%(26/41)和27.78%(5/18)。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56.10%(23/41)和88.89%(16/18)。P16蛋白阳性表达随膀脱肿瘤的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P<0.05),PCNA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 u.05人 料斤 蛋白在未复发组与复发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60.000(24/40)、28.57y(4/14)。PCNA的阳性率为 55.00%(22/40)、85.71W(12/14)。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 u.05人 佰在未复发组,P16蛋白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308,P t 0.05)。结论pl6蛋白、PCNA的检测与TCC病人的预后有关,二者同时检测可以作为膀脓肿瘤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估计的参考指标。P16 蛋白低表达与PCNA高表达者肿瘤易于复发。
杨宏伟, 段万玲, 刘龙[10]2008年在《脆性组氨酸叁联体和p16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讨脆性组氨酸叁联体(FHIT)和抑癌基因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69例膀胱癌石蜡标本中FHIT和p16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FHIT和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和40.6%,其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而下降,复发肿瘤阳性表达率显着低于未复发病例。结论:FHIT和p16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和分化状态有参考意义的重要指标。
王春英, 陈廷, 曹卉, 衣美英, 朱伟[11]1999年在《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P16 基因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P16 基因表达。结果 P16 蛋白异常表达率为41 .3% (31/75) ,P16 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 P< 0 .05) ,与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关( P> 0.05)。结论 P16 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浸润性有关。
平季根, 郭震华, 陈赐龄, 王晖[12]1997年在《抑癌基因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文中研究说明为探讨抑癌基因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法(ABC法)对6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16蛋白产物进行检测。结果:69例膀胱癌标本中37例检测P16蛋白阳性(53.62%)。P16蛋白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69.57%(16/23)、56.25%(18/32)和21.43%(3/14)。在Tis~T1期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70.59%(24/34)和37.14%(13/35)。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着膀优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其阳性率在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等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认为P16蛋白在抑制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膀胱癌的生物学瘤标。
杨素琼, 李晨阳, 王影, 孙维纲[13]1999年在《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5%,p1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患者的生存率显着相关(P<0.01,P<0.05)。结论: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进行p16蛋白的检测,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自然病程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
綦海燕[14]2002年在《CyclinD1,Rb和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认为目的 本课题研究Cyclin D1,Rb和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BTCC组织中Cyclin D1,Rb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①50例BTCC组织中,Cyclin D1阳性率为58%,显着高于正常膀胱组织(晕P<0.01);Rb和p1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8%和44%,均明显低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②随BTCC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高,Cyclin D1,Rb和p16蛋白的表达均有下降趋势。③Cyclin D1与Rb蛋白的表达不相关(P>0.05);Cyclin D1阳性表达与p16蛋白失表达正相关(P<0.05);Rb与p16蛋白的失表达负相关(P<0.05)。 结论 Cyclin D1,Rb和p16蛋白表达异常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夏慧[15]2004年在《P_(16)和P_(53)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P1 6和P53 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 6和P53 的基因表达。结果 :63例膀胱癌中P1 6和P53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8%和 5 2 4%。P1 6和P53 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和复发等方面分别具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1 6和P53 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均可作为膀胱癌病人综合判断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 Rb、cyclin D1、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J]. 王刚, 李汉林, 邹强, 赵仲生. 实用肿瘤杂志. 2002
[2]. RB、CyclinD1、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D]. 王刚. 浙江大学. 2003
[3]. 抑癌基因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易少波, 黄少敏.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4
[4]. hTERT和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应文群, 王新生. 江苏医药. 2003
[5]. p16和cyclinD_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张孝斌, 陈立新, 程帆, 张杰. 肿瘤防治研究. 2002
[6]. p16、p53和c-erbB-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姚少波.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
[7]. 抑癌基因P16及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武玉东, 吴海, 杨树立, 马腾骧.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8
[8]. P~(16)和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石红林, 周瑞锦, 程继义, 李启忠, 姬彤宇. 山东医药. 2001
[9]. p16蛋白及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D]. 李永生. 广西医科大学. 2000
[10]. 脆性组氨酸叁联体和p16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杨宏伟, 段万玲, 刘龙. 沈阳部队医药. 2008
[11]. 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王春英, 陈廷, 曹卉, 衣美英, 朱伟.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9
[12]. 抑癌基因P1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J]. 平季根, 郭震华, 陈赐龄, 王晖.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7
[13]. 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杨素琼, 李晨阳, 王影, 孙维纲. 四川肿瘤防治. 1999
[14]. CyclinD1,Rb和P16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綦海燕. 青岛大学. 2002
[15]. P_(16)和P_(53)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J]. 夏慧. 临床医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