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国内的企业没有跨出国门就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得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国际化经营的进程。因而,“国际化”成了当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呢?我认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并不是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经营,而是指中国企业如何学习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理念,并在国内市场上和企业的实践中有效地应用。因此,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指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国际化,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国际化,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国际化。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然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方法。传统的人事管理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将人当作成本,后者将人当作资源,这两种观念导致了不同的行为结果。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应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哲学思想,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这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的前提。
目前,欧美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开始从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已逐渐从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逐渐由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而成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伙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看作能够创造价值与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性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能更多地参与企业的决策,脑海中对企业的发展有清晰的蓝图,主动提醒最高管理者采取措施与进行变革,而非被动的听命行事。人力资源管理者除了是传统的行政专家的角色,还担当起了战略伙伴、员工的领头人、变革的推进者这三个角色。
因此,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首先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该向国外先进水平靠拢。对我国目前许多还处于人事管理阶段的企业而言,应该尽快向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前进。对已经建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企业,应该尽快从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转变。
入世以后,我国人才有三个不适应:首先是素质不适应。在现有人才中,普遍缺乏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普遍缺乏通晓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缺乏跨文化操作的能力;其次是技能的不适应。现有人才对现代化知识的掌握,仅局限于一般的工程技术,普遍缺乏包括管理、金融、证券、保险、会计、法律等专业知识;三是人才结构不适应。各行各业都缺乏适应WTO的各类人才。因此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国际化还表现为人才招聘、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国际化,就目前来说,中国企业人才国际化的问题已经非常紧迫,企业不仅要加快培养相应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进这方面的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技术。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国际化,必须大力倡导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一个行业和组织要发展,真正需要的是营造职业化的环境,制定职业化的政策,培养一大批职业化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要实现国际化,必须实现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像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SHRM)。只有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才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技能、不断学习国际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巧,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作者系中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兼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