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理论研究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FDI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理论研究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FDI技术溢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技术论文,FD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10)06-0075-10

一、引言

东道国利用外资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还影响经济增长方式。FDI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一是直接影响,即局部对整体的影响。外资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影响取决于外资经济本身的质量和外资经济的比例两个因素。二是间接影响,通过技术溢出影响内资经济的技术水平,进而影响内资经济的投入产出率。直至目前,关于FDI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不多。从上述两条思路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概括:一是FDI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如郭克莎就强调通过提高利用FDI的规模和效益来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洪银兴则主张通过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和优化外资结构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江小涓认为FDI通过改善存量资产质量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3]傅元海则认为外资企业通过单位产出的消耗水平影响东道国单位产出的消耗水平,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方式。[4]二是FDI通过溢出效应间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如沈坤荣认为,FDI除了从数量上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外,重要的是通过溢出效应影响技术水平、组织效率等方面来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5]另外一些研究FDI溢出效应的实证文献揭示了FDI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暗含了FDI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因为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6-8]但是就目前的测算方法,全要素生产率难以全部反映经济效果,[9]而且FDI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难测度。因此,没有学者能通过FDI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准确判断FDI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本文的可能创新:从理论上揭示FDI溢出效应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特别是阐释本地企业在FDI的不同技术溢出机制下选择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差异,并对本地企业在竞争效应和关联效应中是否选择模仿学习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差异作出初步的理论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FDI技术转移与扩散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本地企业在FDI不同技术溢出机制下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

先进技术扩散最为显著的途径是跨国直接投资的外部性或溢出效应,而不是技术转让协议。[10]1996年Blomstrom和Kokko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一般理解为FDI的技术外部性,[11]强调技术优势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内生变量的内生增长理论为FDI溢出效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FDI对东道国本地企业产生技术溢出存在一定的路径与机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FDI的溢出机制进行了不同的划分,1996年Blomstrom和Kokko、1998年Kinoshita[12]、2003年张建华和欧阳轶雯[13]将FDI溢出效应进一步归纳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关联效应和人员培训效应四种机制;李平则将FDI溢出效应分为直接学习效应、关联效应和R&D本地化三种,[14]其中直接学习效应包括示范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和技术或研发合作。示范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可以归结于FDI的直接学习效应,是因为示范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的技术源都是FDI,而且均以本地企业接触FDI技术的概率为关键,即本地企业通过近距离观察或雇佣有跨国企业工作经历的员工或与外资企业雇员交流获得外资企业相关技术的信息。直接学习效应的动力源和技术源均是FDI,本质上是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在东道国模仿学习能力不变的情况下,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就是模仿学习效应。因此,本文将FDI的溢出机制分为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竞争效应和联系效应。

当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后,通过不同的机制产生溢出效应,本地企业采取不同的策略推动技术进步。简洁地说,FDI的不同技术溢出机制对应着本地企业相应的技术进步路径。本文主要介绍本地企业对应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联系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三种机制下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首先讨论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跨国企业一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而且子公司获得了母公司转移的比出口产品更为先进的技术水平,[15]本地企业在外资企业生产过程中则会模仿学习新技术、新产品、生产流程等,本地企业选择模仿学习的路径提高技术水平,这一过程在理论上一般称之为传染模型。在模仿学习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过程中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就可以理解为模仿学习效应(下文中二者均等同)。本地企业对外资企业先进技术的模仿学习一旦开始,最终将以所有潜在的模仿者都采用这一技术而结束。其次看竞争效应,外资企业的进入会引起东道国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1996年Blomstrom和Kokko认为本地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可以选择三条路径推进技术进步,一是模仿学习FDI的技术,与示范效应引起的模仿学习不同的是,这是诱致的模仿学习;二是引进技术;三是选择加大研发力度。最后分析联系效应,联系效应实际上包含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其他联系,前向联系是外资企业通过向本地企业供应中间投入品转让了技术,促进本地企业技术进步;后向联系是本地企业因为向外资企业提供中间投入品,外资企业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援助、人员培训以及建立质量标准等促使本地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其他联系是指内外资企业的研发或技术合作或内外资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等。因此,在联系效应条件下,本地企业主要是通过技术转让、获得技术援助、技术合作和模仿学习等提高技术水平。

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和竞争效应、联系效应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的动力源和技术源均是FDI;而竞争效应和联系效应的动力源是FDI,但技术源不一定是FDI。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和竞争效应、联系效应的外延既有部分重合,即包括本地企业因为竞争压力而诱致的模仿学习效应,也包括本地企业因为与外资关联而诱致的模仿学习效应;同时又有区别,即模仿学习效应也有非竞争或非关联诱致的模仿学习效应,如非竞争性企业或非关联企业的模仿学习效应。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和竞争效应、联系效应对本地企业技术水平影响的差异还突出表现在成本上,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技术常常是无偿的;而通过竞争效应和联系效应获得技术,则可能依靠引进技术和加大研发力度,成本很高。因此,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等同于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是错误的,因为外资的溢出效应并不必然是FDI的技术转移,也可能是FDI的进入引起激烈的竞争迫使内资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或引进技术的结果。

三、FDI的技术溢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

FDI是打包的资本,为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如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企业家精神、市场机会等一揽子资源。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种种激励政策引进FDI,以促进FDI转移和扩散技术,推动本地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从依靠投资拉动的模式向依靠技术进步带动的模式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是多维的,投入产出率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指标之一。本文将经济增长方式界定为增加值与投入的比,以下称为投入产出率,也称为经济增长绩效或经济增长质量。投入产出率的提高关键依靠技术水平,因为在投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增加产出,投入产出率得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应地提高。本地企业既可依靠自主研发也可通过引进外资推动技术进步,因此FDI的技术溢出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可表述为:FDI的进入—溢出效应产生—本地技术水平变化—投入产出率变化—经济增长方式变化。

FDI通过技术溢出促进本地企业技术进步是否一定能改善经济增长的方式?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FDI的不同技术溢出促进本地企业不同层面的技术进步,对投入产出率产生不同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不同的变化。本地企业在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竞争效应和联系效应发生时采用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不同层面的技术进步有不同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1.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过程中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的影响

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以FDI的技术为模仿学习对象,在生产本地化过程中发生。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可简化为两个关键问题:一是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力度,受FDI企业的技术控制约束;二是东道国模仿学习的能力,受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制约。FDI企业的技术控制集中表现为东道国接触技术的概率,首先是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选择,决定了潜在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大小,是东道国模仿学习的先决条件;其次是外资企业的雇员特别是本地雇员接触技术的程度、外资企业的示范效应与联系效应。东道国的模仿学习能力与人力资本、技术能力密切相关,在FDI技术水平和技术控制条件不变的前提下,FDI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关键则取决于人力资本和技术能力。[16-19]

李平认为目前仍缺乏FDI作为国际技术扩散路径的直接证据,原因是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难以度量。决定模仿学习效应最主要的方面是外资企业生产的本地化程度,它反映了本地生产要素参与创造新价值的程度,是提高产品本地含量的重要途径,与技术转移和扩散高度正相关。早期的跨国公司(MNC)为保持技术垄断地位,严格控制技术的外溢,在海外的子公司仅仅浅加工产品,甚至组装或包装从母公司进口的中间产品或半成品,创造新价值非常少,技术转移与扩散非常有限。正是基于这一点,寻求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在引进FDI时用产品的本地含量规则约束外资企业的生产行为,促使FDI企业加大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力度。因此,2002年Kumar认为FDI企业生产的本地化程度与技术转移与扩散正相关。[20]

可以从微观上解释FDI企业生产的本地化程度能反映技术转移与扩散。就一个生产一种最终产品的企业来说,在忽略规模经济等外部性的条件下,一个单位总投入得到的一定数量总产出决定于技术水平,总产出与总投入的差额即增加值数量集中反映了企业技术水平。因为创造增加值过程可能有多道工艺或工序,如果有n道工序,并且每道工序对应一个中间产品,n的大小就反映技术水平。每道工艺包含相应的知识,涉及生产、设计和开发技术三个层面,均物化在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包含了产品的全部技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因为多个企业生产同类和相似产品,技术相似,增加值的绝对数量不能反映整体技术水平;但是,用增加值率(增加值与总产出的比例)可反映单个企业的技术水平,用所有企业的平均增加值率也可反映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技术水平。同样,MNC的增加值率也反映了技术水平,特别是海外子公司的增加值率反映的技术水平决定了MNC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最大潜在可能。

对于一个生产型MNC而言,在技术水平不变和不考虑规模经济等外部性的条件下,单位投入与总产出的比例是稳定的,增加值也是稳定的。当MNC可以选择母国和海外生产时,单位价值创造即增加值就可能分解为母国创造和国外创造两部分。如果国内外生产成本相同,MNC选择母国生产很大程度上是控制技术外溢;选择海外生产是绕过贸易壁垒。从东道国的视角,子公司在东道国创造新价值过程就是本地化过程。MNC能否将技术转移与扩散到东道国,子公司生产本地化过程就是关键。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生产的本地化过程越长,单位增加值在海外创造的比重越大,反映MNC在东道国使用的技术越多,技术转移与扩散力度越大。因为无论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的生产、设计和开发技术,通过逆向模仿是不能全部获得的,[21-22]即使借助使用或观察产品、研究设计图纸、专利等知识也不能获得一些必要的技术,生产、设计和开发技术诀窍的获得多数是靠经验积累和直接的学习;[23]而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提高为本地企业获得更多产品生产、设计和开发的知识经验。

FDI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产生的渠道如人力资本流动、示范效应都与FDI企业生产的本地化程度密切相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FDI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越高,雇佣本地雇员越多;雇员参与FDI企业生产更多的工序,熟悉、掌握并积累更多中间产品生产、设计和开发技术的知识经验。这些雇员一旦流向本地企业,本地企业就无偿地获得了相关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技术信息、参数、指南及诀窍。同样,示范效应与FDI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也正相关,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越高,本地企业近距离观察到生产工序越多,获得的技术信息越多,模仿学习效应越大。以上分析表明,外资企业生产的本地化程度不仅反映了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决定的最大潜在的技术转移与扩散,而且在东道国模仿学习能力充分的条件下,也可以反映外资企业技术的实际转移与扩散程度。因此,外资企业生产的本地化程度提高,产品在东道国生产的工序增多,使用了更多的中间产品生产技术,本地企业通过模仿学习获得了更多的中间产品技术,特别是容易获得产品更多的生产流程技术,本地企业就会提高单位投入新创造的价值,投入产出率上升,经济增长质量上升。外资企业通过生产本地化程度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表述为:FDI企业的生产本地化程度—模仿学习中间产品生产技术—本地企业获得中间产品生产技术—投入产出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即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

2.竞争效应的影响

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凭借技术优势,在东道国市场往往会获得竞争优势;本地企业迫于竞争压力,采取模仿或引进技术等手段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力。如果外资企业以利用东道国廉价的生产要素为目的,其生产过程中会更多地使用本地生产要素,本地生产要素参与外资企业创造新价值的程度就高,即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高。在竞争的压力下,本地企业如果采用模仿学习的手段提高技术水平,本地企业因为获得外资企业产品生产的更多流程技术而提高投入产出率,竞争效应就会趋同模仿学习效应,竞争效应也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外资企业虽然拥有先进技术,但是为了确保竞争优势以获得东道国市场的份额,企业严格控制技术外溢,常常通过进口包含核心技术的中间投入品支持企业的本地生产。这种竞争效应促使本地企业通过模仿或引进技术等获得更多的是终端产品的生产技术或某一中间产品的生产技术,包含核心技术的中间产品或零部件通常依赖进口,进口增加意味着投入增加,创造新价值的过程缩短;另一方面,技术水平提高又意味着单位投入的增加值会增加。当增加值增加的比例低于进口导致的投入增加时,技术水平虽然提高,但因为不是中间产品的技术改善,创造新价值的比例下降导致经济增长质量必然下降;当增加值增加的比例高于进口导致的投入增加时,创造新价值的比例提升导致经济增长质量必然提高。

竞争效应可以用外资参与程度反映,因为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度量的外资参与程度反映了内外资的竞争程度。假定外资参与程度与内外资的竞争程度一致,竞争越激烈,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的速度越快,本地企业更有可能采取引进技术或研发等手段促进技术进步,如果运用新技术生产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投入品是自主生产,竞争效应会提高投入产出率;如果运用新技术生产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投入品依赖进口,只要投入增加的比例高于新技术导致增加值增加的比例,竞争效应会降低投入产出率。外资进入引起的竞争如果不激烈,本地企业则可能倾向于模仿学习FDI的技术。竞争效应中更多的是模仿学习效应,本地企业因获得更多的中间产品生产技术,特别是生产流程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投入产出率。

竞争效应中诱致模仿学习效应的比例直接影响竞争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这里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说明,第一,当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具有明显优势时,外资进入产生的竞争促进内资企业模仿学习外资的技术,而且FDI的技术含量越高,本地企业模仿学习的空间越大,FDI竞争效应诱致的模仿学习效应的比例越大。与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反映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越是趋近,则能提高本地企业的投入产出率。如果外资企业技术优势不明显时,外资的进入产生的竞争迫使本地企业选择引进技术等路径而不是模仿学习外资的技术来提高技术水平,本地企业获得的是终端产品技术或某一中间产品技术,生产终端产品的中间投入或生产中间产品的零部件则可能依赖进口,FDI的竞争效应可能降低本地企业的投入产出率。第二,当外资企业的价值增值率即生产本地化程度高时,本地企业在竞争压力下通过模仿学习就容易获得更多的中间产品技术,FDI竞争效应诱致的模仿学习效应的比例也会增大,与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反映的技术转移与扩散同样可能趋近,有助于提高本地企业的投入产出率。当外资企业的价值增值率即生产本地化程度低时,即使内外资企业竞争程度高,但是本地企业迫于竞争压力,更可能选择引进技术或研发提高技术水平;而生产投入依赖进口时,FDI的竞争效应可能降低内资经济增长质量。

3.联系效应的影响

一些实证研究表明,联系效应特别是后向关联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最为有效,[24]但联系效应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联系效应下,本地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援助、模仿学习、技术引进等多种手段促进技术进步,本地企业选择的技术进步的路径不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不一样。如果内外资关联诱致的模仿学习效应占联系效应的比例高,联系效应能促进内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联系效应与外资企业本地化程度可能在以下情况下正相关: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越高意味着内外资企业联系越大,雇员不需通过流动而仅仅通过与本地企业雇员的交流,就会将其熟悉、掌握、积累的知识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传输给本地企业。与本地企业前向关联的外资企业因本地化程度提高而提供技术含量更高的中间产品;而后向关联的企业因本地化程度提高,需要更多中间投入品,本地供应商因外资企业的技术帮助、培训、质量控制和标准化而获得更多的技术。当然,外资企业因后向关联可能减少自身的价值创造,FDI企业的价值增值率降低。当后向关联效应大时,本地供应商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多的中间投入,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与扩散就可能无法用外资企业的价值增值率衡量。但是,如果MNC在东道国采购的中间产品对外资企业来说是成熟技术,而对本地企业来说是先进技术,少数MNC因后向关联降低的价值增值率无法反映其技术转移与扩散程度,但是本地企业可以借助在东道国的外资企业生产网络,向生产这种中间产品的其他外资企业学习获得技术;如果其他外资企业大量生产这种中间产品,外资企业总体上生产这种最终产品的本地化程度仍然较高,仍然反映技术转移与扩散的程度;如果本地企业大量生产这种中间投入品,一般意味着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技术不高,真正的先进技术集中在外资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生产环节,技术转移与扩散仍然是通过本地化渠道发生。因此,如果联系效应与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正相关,联系效应与模仿学习效应趋近,联系效应就能提高本地企业的投入产出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联系效应中,本地企业为MNC提供合格的中间投入品,虽然通过模仿或MNC的技术帮助获得了中间产品的生产技术,但是仍然可能需要进口零部件和高质量的原材料,同时还可能放弃原有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虽然提高,但创造新价值的比例可能降低,经济增长质量下降。因此,联系效应如果趋近于模仿学习效应,因为获得更多的中间产品生产技术,经济增长方式得以改善;如果本地企业主要依靠技术援助或技术引进效应,本地企业可能提高的是某个环节的中间产品的生产技术,不一定延伸创造新价值过程,不一定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影响FDI的技术转移、扩散对经济增长方式效应的因素

FDI的技术溢出不是随FDI的进入而自动产生的,[25]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FDI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影响因素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影响FDI技术与扩散的因素,二是影响FDI技术转移与扩散对经济增长绩效效应的因素。FDI技术转移与扩散程度和范围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过程中,因此,第一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实质上可以理解为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的影响因素,这一层面的研究不是本文的重点,根据现有的研究对这一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地归纳。2000年[26]和2002年Kumar两次进行计量检验发现,影响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的东道国因素有市场规模、收入水平、地理距离、税率、税收激励、外资鼓励政策、专利保护水平、业绩要求,外资企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出口母国的比例和市场导向。下面重点讨论第二层面的影响因素。

1.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

技术差距是影响FDI技术转移与扩散的经济增长方式效应的重要因素,但是技术差距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一方面,技术差距越大,意味着外资企业技术越先进,即本地企业技术能力越弱。外资企业为控制技术转移与扩散,常常进口中间产品支持企业的本地生产,这必然降低生产本地化程度,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缩小,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小;同时因为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低,吸收、消化能力弱,模仿学习的动力弱,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同样很小,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小。另一方面,技术差距越大,本地企业模仿学习的空间越大,如果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水平提高能使本地企业获得更多的中间产品生产技术,则提升经济增长的绩效;而且内资企业的技术能力越低,内外资的竞争越弱,技术溢出风险越小,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会越高,本地企业模仿学习效应越大,对内资经济增长绩效的正面作用越大。

技术差距小,一方面意味着外资企业技术优势小,即本地企业技术能力相对较强,竞争激烈,外资企业为提高竞争力,不得不充分利用本地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导致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程度提高,从而通过转移更多的中间产品生产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激烈竞争迫使本地企业为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提高技术水平,而模仿学习技术水平相近的外资企业技术是重要的途径;而且内资企业技术能力高,吸收、消化能力强,通过模仿学习能获得更多的技术,同样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另一方面,技术差距小意味着本地企业模仿学习的空间小,FDI转移和扩散的中间产品技术有限,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也有限;同时竞争激烈迫使本地企业寻求新技术而获得竞争优势,本地企业可能更多地倾向于引进技术或自主研发,如果运用新技术生产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中间投入品依赖进口,则可能降低投入产出率,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

2.外资集聚水平

外资集聚水平也是影响FDI技术转移与扩散的经济增长方式效应的重要因素。外资的集聚水平对FDI技术转移与扩散的经济增长方式效应的影响比较复杂。外资企业参与东道国的生产对经济增长方式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外资企业的生产必然吸引本地劳动力,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技术人员流向外资企业越多;如果技术人员由内资向外资单向流动,内资企业因为人力资本流失而可能降低投入产出率。二是如果技术人员在内资与外资之间双向流动,内资企业因为人力资本流入而获得外资企业的中间产品技术,则提高投入产出率。当FDI聚集水平越高;或者技术人员双向流动频繁;或者内外资企业交流的网络更为发达,溢出效应多;或者竞争更激烈,模仿更充分,内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中间产品生产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外资聚集水平越高,内外资竞争越激烈,技术溢出风险越大,外资企业为控制技术溢出而进口中间投入品,本地企业通过模仿获得更多的是终端产品技术,不一定能提高投入产出率。FDI聚集水平低,外资企业少而且技术水平高,致使技术人员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单向流动;或者缺乏内外交流的网络;或者内外资企业竞争弱,模仿学习不充分,致使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很弱。当然,外资的低聚集水平也有助于外资生产本地化对内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正面作用,因为外资聚集水平低,内外资竞争程度低,技术溢出风险小,外资企业为降低成本而提高生产本地化程度,本地企业通过模仿学习能获得更多的中间产品技术,本地企业的投入产出率就会提高。因此,无论外资集聚水平高低,FDI技术转移与扩散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取决于正反两种作用更大的一方面。

3.内外资企业的增加值率差距

FDI企业生产本地化就是外资企业的增加值率,内外资企业的增加值率差距是影响FDI技术转移与扩散对经济增长质量效应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内外资企业的增加值率差距过大,即FDI企业创造新价值过程短,本地生产要素参与少,如采用进口中间投入品支持本地企业的生产,项目出现“飞地化”,无法转移与扩散中间产品技术,不利于促进本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内外资企业的增加值率差距小影响FDI技术转移与扩散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效应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内外资企业同类产品生产环节或生产流程相同,本地企业模仿学习的空间小,无助于内资企业投入产出率的提高;第二种情况是内外资企业同类产品生产环节或生产流程差异大,即中间产品生产是互补型的,本地企业可以模仿学习更多的中间产品技术,本地企业增加中间产品生产环节,单位投入的增加值增加,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绩效,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越高,越可能阻碍FDI技术转移与扩散转变内资经济增长的方式。原因可能是行业集中度越高,行业内人力资本流动越少,如果人力资本单向流向外资企业,则会降低内资经济增长的绩效。另外,行业集中度越高意味着竞争越弱,企业凭借垄断地位就能获得超额利润,技术创新的动机不强,不利于FDI的技术转移和扩散,因为外资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慢,对技术控制也很严格。如果外资企业的技术优势不明显,外资企业的进入主要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行业集中度越高,外资企业通过垄断原材料市场或销售市场获得超额利润,本地企业更是没有技术可以模仿学习,反而因技术人员流失而降低经济增长的绩效。

五、主要结论与对策

FDI的大量流入不仅推动了东道国经济增长,而且通过技术溢出影响了经济增长方式。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竞争效应、联系效应是FDI溢出效应最主要的几种途径,在FDI的不同技术溢出条件下本地企业采取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对本地企业不同层面技术的进步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FDI的技术转移与扩散效应发生在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过程中,本地企业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更多的中间产品生产技术或生产流程技术,提高投入产出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地企业在FDI的竞争效应、联系效应下可以选择多种路径影响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不同导致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不同,如果竞争或关联诱致的模仿学习效应在竞争效应或联系效应中比例大,竞争效应或联系效应就会趋近模仿学习效应,本地企业因获得更多的中间产品技术而提高投入产出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果本地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或自主创新促进技术进步,竞争或关联诱致的模仿学习效应在竞争效应或联系效应中比例小,竞争效应或联系效应更多的是非模仿学习效应,本地企业可获得更多的可能是终端产品或某个中间产品(非完整的产品生产流程)技术,而零部件、中间产品依赖进口,无益于投入产出率的提高,阻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技术差距、外资集聚水平、增加值率差距和行业集中度是制约FDI技术转移与扩散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如何利用外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利用FDI的重要目标,因此FDI技术溢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结论具有一些重要的政策启示。

1.提高引进FDI项目的技术含量,实行FDI进入的门槛制度

FDI的技术含量是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前提条件,是利用FDI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加大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外资项目的力度,特别是应加大引进技术实力强的跨国公司投资的力度,提高进入我国的FDI技术含量,FDI才能转移和扩散先进技术,通过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限制低技术含量的FDI项目进入,设置FDI准入的门槛,避免FDI进入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提高FDI企业经营的本地化程度

外资促进本地不同层面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是明显存在差异的,只有FDI转移与扩散更多的中间产品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是最有效的。因此,政府制定利用外资政策时,不能盲目激励FDI的溢出效应,而应甄别不同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影响,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可以借鉴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对外资企业产品的本地含量特别是外资企业在本地创造新价值的比例作出相应的规定,提高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的本地化程度,既可避免FDI企业生产的“飞地化”,又可以促使其转移、扩散更多中间产品生产技术。

3.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竞争机制能充分发挥作用

充分而有效的适度竞争是FDI能转移技术与扩散的内在机制,如果本地企业与FDI企业间或FDI企业间的竞争不足,FDI企业就难以转移技术和产生溢出效应。因此,鼓励企业竞争,打破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是促使FDI向我国转移技术的重要途径。在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关键是保证国企、民企、外资能公平竞争和合作。为此,要反对过度保护国有企业,从长远看,效率好的企业恰恰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而外资企业竞争和民营企业竞争常常是国有企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外资企业的垄断,以防范FDI的负效应,以《反垄断法》为手段规范外资企业的经营;在内资企业短期内还不具备竞争力的一些产业中,引进FDI要多元化,使不同外商投资企业之间形成竞争。

4.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在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本地化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本地企业的模仿学习能力是FDI技术转移与扩散程度和范围的关键条件之一。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不仅能提高引进FDI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对FDI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决定了高质量劳动力的供给,这样必然会影响外商投资项目的技术和产业选择,如包群等指出我国拥有丰富的具有初、高等教育水平的人力资源决定了中国吸收的FDI集中在加工贸易;[27]同时,人力资本是决定我国企业吸收FDI带来的技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就能提高我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对FDI的技术和溢出效应能更好地吸收、消化和创新。

5.提高企业技术能力

提高我国企业技术能力,能促使FDI的转移和扩散更多的技术。技术能力包括技术水平、研究开发、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企业或政府应加大研发支持和投资力度,以缩小技术差距,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即提高模仿学习的能力,迫使外资企业转移与扩散更多的技术;而且本地企业技术能力越强,企业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就越强,内外资企业的竞争越充分,技术更新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就会加快,FDI就会带来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因此,提高我国企业技术能力,能加大FDI技术转移与扩散转移的力度,推动FDI技术转移与扩散转变内资经济增长方式。

6.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与否决定了跨国企业生产本地化的风险程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高,侵权、模仿、假冒现象越少,生产本地化的技术溢出风险越小;反之越大。通过加入WTO的努力和加入WTO后履行承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已经得到较大程度改观。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深化生产的最大风险。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的情况下,我国拥有的一些能提高跨国企业深化加工的优势将发生变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的力度,加大打击专利侵权、假冒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这是提高外资企业生产本地化、扩大技术转移的重要措施。

收稿日期:2010-02-05

标签:;  ;  ;  ;  

FDI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理论研究_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