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媒体报道看孔子学院的海外形象_孔子学院论文

从外媒报道看孔子学院的海外形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孔子论文,形象论文,海外论文,学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15)03-0048-10

       2012年5月17日美国国务院签发一项指令(以下简称5·17指令),要求在美的孔子学院必须获得美国的认证资格才能开展教学,要求持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方教师必须于6月30日前离境。此令一出,舆论哗然,仅5月19日当天,中国互联网上关于孔子学院在美遇到签证风波的报道和转载就达两千余条。但数天之后,尘埃落定,原来该指令引发的风波不过是个乌龙事件。经过中美双方坦诚的交流,误会得以消除,风波得以平息。不过在此事件中,孔子学院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络上各种说法四起,其中一些言论将矛头直指孔子学院。

       2014年6月18日《纽约时报》报道:“为了维护学术自由,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本月公开呼吁美国各高校,结束或重新谈判孔子学院合作项目。”①2014年10月1日《华尔街日报》报道:芝加哥大学9月25日声明停止孔子学院续约的商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10月1日宣布年底与孔子学院的5年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②这两则消息传到中国,虽不像两年前的5·17指令那样一石激起千层浪,但也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如凤凰网就有针对性地接连发了好几篇文章。这些文章或将美方上述举动解读为对中国的“迎头棒喝”,③或称西方社会对孔子学院“一直质疑不断”,④或说“国际普遍对孔子学院是否是中国政治影响的工具存在忧虑”;⑤虽说其中也有批评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对孔子学院是在“无端指责”者,⑥但总体上它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孔子学院在海外不太受欢迎。可事实果真如此吗?联想到两年前孔子学院被5·17指令卷入舆论漩涡时,网络上出现过许多类似的议论,笔者认为有必要考察海外报道,对外媒视角中的孔子学院形象作一番审视。

       国内学术界关于孔子学院的文章很多,截至2014年10月,CNKI收录的就有580篇,但这些文章大多以国人视角去探讨其发展模式和策略,仅2篇涉及其海外形象;⑦而国外对孔子学院的研究基本是空白——JSTOR仅收录有1篇相关文章。⑧鉴于此,本文对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调查,因为美国拥有的孔子学院最多,故以美国的媒体报道作为考察重点,同时亦兼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笔者考察发现,外媒直接以孔子学院为主题的报道并不多,但在其他话题下谈及它的却不少。大体而言,外媒对孔子学院的评论主要围绕软实力、中文热、教育经费、学术自由、政治宣传工具等几个话题进行(参见下表),以下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孔子学院的海外形象。

      

       一、孔子学院与中国软实力

       外媒说到孔子学院时,往往会提及中国的软实力;说到中国的软实力,常常会提及孔子学院。如论及孔子学院对美国高校的影响时,有作者就顺理成章地把孔子学院的迅速发展与胡锦涛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讲话联系起来;⑨而在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报道中,作者也从中国人获奖联想到了中国的软实力,进而又从中国的软实力谈及了孔子学院。⑩由此可见,在某些西方人眼中,孔子学院是中国增强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CNN的一篇报道就把孔子学院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措施;(11)《纽约时报》称孔子学院为“中国政府最热衷打造的形象工程”、(12)“北京近几年力求建立的‘软实力’工事的一部分”,(13)它“以微妙的方式向世界传播北京的影响”,(14)其“精心挑选的称呼明确表达了中国在软实力方面的野心”;(15)《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近年来投入了数十亿美元来提升自己作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强国的形象——这些努力包括在海外传授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孔子学院;(16)该报还认为中国办孔子学院不过是在“玩一种软实力游戏”,(17)并说孔子学院与台湾书院之间的较量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在软实力上的比拼;(18)《华盛顿邮报》称孔子学院是“中国扩大其海外影响的一个手段”、(19)是“增加其软实力‘魅力攻势’的一个部分”、(20)是“提升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等;(21)《高等教育纪事周报》也在多篇文章中将孔子学院与中国的软实力联系在一起,其中一篇更是直接指出“中国建立孔子学院是在施展其软实力”。(22)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简而言之,在涉及孔子学院的报道中,软实力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话题。

       所谓软实力,依据此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尔的说法,“就是通过吸引力和说服力而无须诉诸武力或财力去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能力”。(23)按照其他人的演绎,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其产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外交服务及文化魅力来说服的能力”(24)或“通过社会和文化纽带影响海外”(25)的能力。参照这些定义,外媒对孔子学院的上述认知其实是与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相吻合的。《孔子学院章程》明确指出,孔子学院致力于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26)毋庸置疑,它就是要通过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推广来增强中国软实力和影响。国家汉办主任许琳直言不讳地称孔子学院为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27)国内媒体也高调宣称它是中国实施和平外交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措施。(28)

       其实,以推广本国语言文化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做法并非中国的首创。早在2004年第一批孔子学院问世以前,法国的法语联盟、英国的不列颠委员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等同类机构就已遍布世界各地。继孔子学院之后,韩国的世宗学院、美国的美国文化交流中心、法国的法语文化学院、日本的紫式部日本语讲座等也纷纷出现,竞相施展其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由此可见,以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方式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做法既不鲜见,也无可指责,而外媒也不曾以此为由来指责或批评孔子学院。

       二、孔子学院的发展:中文热与教育经费的短缺

       在外媒的报道中,一股中文热的热浪扑面而来,让我们知晓“全球吹起华文热”,(29)“很多西方国家早就开始学习华语文”,(30)“世界各地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学习中文”,(31)“掌握中文突然间成了一种时尚”,(32)“中文甚至被一些对其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奉为‘新英语’”。(33)据报道,中文热“使越南这个早已与北京关系紧张的国家”办起了孔子学院;汉语在韩国已超过英语成了最受学生青睐的外语;(34)比利时掀起了研究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热潮;(35)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在学中文;(36)在英国,学中文的学生与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日益增多,中文资源日趋完备;(37)在澳大利亚,中文热已成学校的重头戏;(38)在马来西亚,“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热烈地进行;(39)在中亚,除土库曼斯坦之外,所有国家都建起了孔子学院;(40)在非洲,孔子学院不断涌现。(41)

       而在美国,中文热早已不是新闻。(42)汉语已成该国外语教学中发展最快的语种。(43)许多学校(特别是中学)开始提供中文课程,有些从学前班就开始教中文——如马里兰州的彭特布兰奇小学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都采用浸入式方法教中文。一些人甚至通过网络教育来学习中文。(44)据《纽约时报》报道,早在第一所孔子学院问世以前,“美国大学理事会”就已经把中文列入“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考试”的外语考试科目。该理事会在2003年对美国高中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有50名学生希望增添俄语课程,175名学生希望增添日语课程,240名学生希望增添意大利语课程,而有2400名学生希望增添中文课程。对此,有理事会官员说:“我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对中文有如此令人吃惊的兴趣。”(45)2007年“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的研究报告已经表明,2002至2006年间,美国高校注册中文课程的学生增长了51%,达到51000人。(46)2011年1月《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芝加哥42所学校中有12000名公立学校的学生在学中文。”(47)2008年全美公立中小学从学前班到12年级学中文的人数达到6万人,2011年美国中小学为12年级以下学生提供的浸入式中文学习项目就多达50余个。(48)2011年6月《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称:“美国现在约有1600所公立和私立学校设有中文课程。”(49)2012年2月《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称:“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最近发现,公立学校学习中文的学生已从2004-2005学年的20292人增长到了2007-2008学年的59860人。”(50)该报道还称,2011年蒙哥马利县两所设中文课程的小学有325名学生竞争52个学中文的名额。2012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每年大约有9万名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中文,全世界有大约3千多万人在学中文。”(51)据说,目前世界上除了以中文为母语的人而外,有1亿以上的人会说中文。(52)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中文的人都不是来自亚裔家庭。譬如,在巴黎,参加中文班的学生中有50%不是亚裔;(53)在美国,“逼”孩子学中文的也不仅是华裔父母,越来越多的西语裔家庭鼓励孩子学中文,中文学生从华裔或比较富裕的白人家庭向更多族裔和社会阶层扩展。(54)

       上述报道和数据说明目前中文在世界上的确很热,但中文热的源头并非孔子学院。事实上,中文热在前,孔子学院兴在后,后者之兴不过是对前者之热的回应。正如《孔子学院章程》宣称的那样,孔子学院“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那么,这股中文热的热潮究竟来自何方?答案就在外媒的报道中。台湾《教育部电子报》转载了一些外媒对此现象的解释:“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学习中国语热潮’也就逐渐扩展”;(55)“随着与中国的经济互动增高,世界各国有志于学习中文者日益增多。”(56)《高等教育纪事周报》称:“要在中国代表美国公司,普通话很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57)《华尔街日报》指出,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力的增强,对其官方语言的兴趣也在增强。中文知识不仅在政治或经济界有优势,能说流利的普通话也日益成为商界和外交界的必备技能。(58)《华盛顿邮报》认为,美国许多学校开设中文课就是因为校方和学生家长都认识到了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重要性,认识到要适应21世纪的新形势,让下一代在全球化的劳动大军中有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中文学习,会说中文已成了一门重要的技能。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发言人马蒂·阿博特说:“我们现在视中国为经济竞争对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语言上。就像上世纪80年代日本崛起时一样。”彭特布兰奇小学校长维奥拉·哈里斯说:该校“重视中文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影响”。(59)概而言之,中国的崛起令世界瞩目,世界对中国的兴趣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孔子学院的兴起不过是对中文热的一种顺应,而外媒同样不曾以此为由来指责或批评孔子学院。

       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或地区。(60)它们的建立并非中国单方努力的结果。按照《孔子学院章程》,孔子学院和课堂的建立须由国外有此需求和愿望的机构向中国国家汉办提出申请,并提供符合中方要求的办学条件,经审查批准之后,方能建立。也就是说,孔子学院和课堂是由外方自愿申办,中外双方共同努力建立的。这一办学模式及上述数据说明孔子学院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是受欢迎的。从外媒的报道中也可以看出,孔子学院之所以受欢迎,除了缘于不断高涨的中文热的需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些国家外语教育经费的相对短缺。

       以美国为例。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所说,“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文化生活,我们的国家安全都需要中文”。(61)然而,美国培养的中文人才却严重不足。据美国教育部统计,2003-2004学年,美国高校中文专业仅授予了15个硕士和5个博士学位。(62)这一状况虽然后来有所改善,但中文人才的产出仍远远跟不上需求。事实上,美国高等教育中滞后的不仅是中文教学,其他外语语种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高等教育纪事周报》曾就此发表过数篇文章。其中一文指出:美国高校培养的能使用重要外语(63)工作的人太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语言教育的支持不够,尤其是联邦政府为语言教育项目提供的财政支出呈逐年下降之势。一位相关人士抱怨道,外语教育已数十年受到忽视,得不到足够的支持。(64)另一篇文章尖锐地批评道:“政府官员一边大谈外语的重要性,一边同意在预算中将重要外语教学项目的经费削减至‘破坏性’的地步。”(65)其实,经费短缺的不仅是外语教育,美国高等教育的经费同样在缩水。据统计,从2004到2012年,各州拨的高等教育经费总体下降4%。(66)这自然让高校管理者们捉襟见肘,也难怪高校会“缺乏合格的外语师资,某些大学管理层对外语教学的投入太少,”(67)“美国高校的外语项目经常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68)在谈到5·17指令引起的中文教师签证问题时,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院长马斯基抱怨道:“学校预算已经削减到了最低程度,校长们到哪里去找别的老师来上课?”(69)受教育经费短缺困扰的不仅仅是美国,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在这些国家“大学经费问题时常占据媒体的头条”。(70)因此,在市场急需中文人才,而教育经费又缩减的形势下,中方资助的孔子学院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矛盾的作用,“满足了不太可能用其他方法满足的一种教育需求,”(71)“增加了急需的语言资源”,(72)从而受到了国外许多学校的欢迎。《纽约时报》称:“对那些身陷财政危机的大学管理者来说,孔子学院犹如神派来的一般。”(73)彭博社记者写道:“美高校深受预算削减的折磨,越来越依赖中国学生维持财政收入,越来越期待从中国获得财政支持,比如建立与中国大学的合作,接受孔子学院等。”(74)在此背景下,当5·17指令出台时,反应强烈的自然就不仅是中方,也包括美方。《高等教育纪事周报》用“震惊”、(75)“极度惊愕”(76)等词来形容双方当时的感受。那些建有孔子学院的美国高校立刻各显神通,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去解决中文教师签证的问题。(77)目前,美国已有100所孔子学院和356个孔子课堂。(78)其教育界对孔子学院的热情却方兴未艾,而且仍有数十个机构在申办孔子学院。(79)

       三、孔子学院引发的顾虑:学术自由与政治宣传工具

       不过,孔子学院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一些人的顾虑。其顾虑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担心它威胁西方的学术自由;二是担心它成为中国政府的政治宣传工具。

       关于学术自由,有人认为,中方如此慷慨地资助建立孔子学院,必定有附带条件,如“一系列禁谈的话题。你被告知,不能谈论达赖喇嘛——不能邀请达赖喇嘛到学校来。西藏、台湾、中国军事集结、中国领导阶层内部的宗派斗争等都是禁忌话题”。也有人认为,孔子学院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缺乏独立性,因此很可能被中国政府用来干预美国校园的学术自由,影响学者的言论。比如:“如果你不批评中国,我们就给你这笔钱。”(80)还有人认为,如果你批评中国,那就“不能参与中国资助的与孔子学院合作的研究项目”,(81)“得不到孔子学院提供的研究经费”。(82)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说法往往只是某种推测,或者仅是一种担心而已。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沃尔德森教授说,该校中亚研究所的教师之所以反对建孔子学院,是因为担心遇到自我审查的风险。(83)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师大卫·布兰纳也担心“建有孔子学院的大学会因为依赖中国政府的经费而屈服于中国政府的压力,从而压制对中国不利的言论”。(84)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反对孔子学院的人大多没有关于孔子学院的亲身经历。比如:沃尔德森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至今没有孔子学院;布兰纳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2013年9月才成立孔子学院,而他的上述言论发表于2010年;声称中方资助办孔子学院必定带有附加条件的德雷尔在迈阿密大学任教,而该校也没有孔子学院。(85)声称孔子学院缺乏独立性、中国政府会利用它来干预西方学术自由的马丁·戴维森是不列颠委员会的行政主管,他也从未接触过孔子学院,因此其言论难免有同行相忌之嫌。更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反对之声往往出现在一个学校考虑是否申办孔子学院之际,即广泛征求意见之时。

       事实上,海外大多数媒体都能持较为公允的立场,在报道负面意见的同时也提供了正面看法和实际情况。如不少人曾引用《高等教育纪事周报》的一篇文章来说明孔子学院不受欢迎,其实那篇文章虽题为《中方资助的中心在美国校园引发对学术自由的担忧》,但紧接标题后就指出“教授们警惕来自北京的对迅速发展的孔子学院的政治干预,但看来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该文写道:“孔子学院的急剧增加使一些人担心,有中国政府参与的办学模式可能会对学术自由造成威胁。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担心纯属多余。”文章还指出,自2004年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马里兰大学建立以来,并没有出现任何关于孔子学院侵犯美国校园学术自由的投诉,也没有关于中国官员利用政府资助来迫使美国高校压制他们不喜欢的言论的投诉。(86)《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称,某些国家的学校对设立孔子学院很谨慎,如加拿大一所学校就持反对态度;但该文同时也谈到,该校亦有赞成之声,并且指出,美国许多建有孔子学院的高校都认为并没受到来自中国政府的干预,一些学校主管人员直言对孔子学院的担心是无端猜测。肯塔基大学国际项目副主管苏珊·卡瓦哈就在《高等教育纪事周报》的微博上写道:“事实证明,担心中国教师会引入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内容或教学法是完全没有依据的。”(87)《华盛顿邮报》的另一篇文章写道,马里兰大学和乔治·麦森大学都是孔子学院的东道主,其发言人均称他们学校研究中国的学者并未受到任何学术上的限制。(88)一言以蔽之,在外媒的报道中,的确有担心学术自由受到威胁的议论,但这些议论往往被同一篇报道中的正面肯定的声音所抵消。在众多报道中,持异议者仅占少数,总体上,对孔子学院正面的声音总是高过负面的声音,并且负面的声音常常缺乏依据。

       关于政治宣传工具,《高等教育纪事周报》的一篇报道说“批评者称孔子学院为中国政府的政治宣传工具”;(89)《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称,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教师阻止设立孔子学院,认为“它会把北京的宣传合法化”;(90)《纽约时报》采访的马丁·戴维森说,“中国人非常清楚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他们想改变人们对中国的看法——用正面的政治宣传与负面的政治宣传作斗争”。(91)但在这些报道中,这些指责往往一语带过,很少有实质内容来予以支撑。也就是说,批评孔子学院是政治宣传工具的说法实际上也缺乏依据。

       当然,也有极少数批评者提供了“依据”。比如,迈阿密大学的德雷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孔子学院会起政治宣传工具的作用,因为中国政府不会愚蠢到花钱做于己无益的事情。”(92)但这不过是一己之见的猜测。亦有报道称,一些人之所以批评孔子学院是政治宣传工具,是因为孔子学院限制讨论西藏和1989年天安门事件等敏感话题。(93)这种批评恰似“第二十二条军规”式悖论:一方面有人指责它“把北京的宣传合法化”,另一方面有人批评它避谈敏感的政治话题。也就是说,如果它谈论敏感的政治话题,那它就是在把北京的宣传合法化,在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如果它避谈敏感话题,那它也是在进行政治宣传,同时还破坏了言论自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斯坦·罗森说:“孔子学院刻意避谈那些政治话题,只单纯教授语言,因为他们知道那些批评中国的人就是希望他们谈论政治,好让他们抓住把柄,大做文章。”(94)罗森此言可谓一语中的。同样,《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反对孔子学院的依据也是一个假设:“让我们假设一个残酷、专制且又高压的外国政府提出为美国青少年支付在我们学校里学习他们国家语言的费用。你会接受吗?”(95)在这个假设中,中国政府早已被妖魔化,因此只要是来自中国政府,那必定是可疑的。用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的话来说,以这种方式来思考问题“都是‘冷战思维’在作祟”。(96)

       不过,在外媒的报道中也有不少人能够理性地谈论“政治宣传工具”这个话题。比如,到过印第安纳大学孔子学院、也参观过孔子学院总部的德博拉·法洛斯对记者说:“我听到人们议论你提到的那个担心。我听到人们热情洋溢地赞美他们社区的孔子学院项目;他们非常感谢这种资助,感谢那些来自中国的中文教师,感谢他们带到这个城镇的文化项目。至于说‘共产主义议程’和政治宣传,我认为人们应该对这些课程的内容以及孩子们上的所有课程的内容都有批判意识——不管是理科课程,还是历史、宗教或外语课程,而不仅仅针对中文课程。”(97)言下之意,任何课程皆有政治宣传的可能,至于具体有没有,家长应该正确评判,学校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国际项目主管索尔·索斯诺斯克说,他和他的同事尽量避免触碰到孔子学院项目中美双方参与者的文化敏感处。不过,他指出,“当你触及此类问题时,你就该料到有争议”。他说:“你应该对整个世界都敏感,不管是中国人或是美国人,学生应该看到我们不是用同样的眼睛看世界。”(98)他的这番言论与法洛斯的话异曲同工——虽然前者强调批判意识,后者主张包容与开放,但两者都认为不应当另眼看待来自中国的人和事。此外,他的话也让我们看到,有敏感之处的也不仅是中国,美国亦然。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此次调查中,以“孔子学院”为关键词,以第一所孔子学院问世到2013年年底为时间段,在下列媒体上一共搜索出101篇相关报道:《高等教育纪事周报》22篇、《华尔街日报》7篇、《华尔街日报中文版》3篇、《华盛顿邮报》13篇、《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篇、《纽约时报》15篇、CNN1篇、《韦尔日报》1篇、台湾《教育部电子报》38篇。其中,包含负面意见的共24篇,占总数的23.78%,其分布情况如下:《高等教育纪事周报》3篇、《华尔街日报》2篇、《华盛顿邮报》3篇、《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篇、《纽约时报》2篇、台湾《教育部电子报》摘译各国媒体报道14篇。在这24篇中,美媒的报道除2篇(其中1篇的作者是移居海外的华人(99))之外,都提供了正负两方面的意见;而台湾《教育部电子报》摘译的14篇则往往重点摘译负面看法,少提甚至不提原消息中的正面观点。

       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国内一些人对外媒的报道断章取义,比如网络上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孔子学院每年耗费国家几十亿美元。(100)笔者的确在外媒的相关报道中两度看到了几十亿美元这个数据,两度都出自约瑟夫·奈尔,一次在其给《纽约时报》撰写的文章中,一次在《纽约时报》对其的访谈中。据他说,中国正投入几十亿美元开发国家软实力资源,发起魅力攻势,该魅力攻势既包括孔子学院,也包括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海南岛博鳌亚洲论坛、新的国际电视频道、亮相于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以及一些对外援助等。(101)换言之,这几十亿美元并不是都花在了孔子学院上,也不是每年国家都花几十亿美元来进行魅力攻势。对此夸大其辞的说法,应该予以澄清。

       综上所述,在国外媒体眼里,孔子学院首先是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其次,它顺应了日益高涨的“中文热”;其三,对那些受教育经费困扰的国外学校而言,它提供了语言资源,满足了外语教育需求。诚然,海外媒体对孔子学院的看法存有一定的质疑和戒惧,但这些质疑和戒惧在海外报道中所占比例甚小,大多缺乏足够的依据,总体而言,孔子学院的海外形象是正面、受欢迎的。

       注释:

       ①Amy Qin,“U.S.Professors Call on Colleges to Re-evaluate Confucius Institutes,”New York Times,June 18,2014,http://sinosphere.blogs.nytimes.com/2014/06/17/u-s-professors-call-on-colleges-to-re-evaluate-confucius-institutes/?module=Search&mabReward=relbias%3Ar,June 20,2014.

       ②参见Douglas Belkin,“Penn State Latest School to Drop China’s Confucius Institute:Chains of Academic Centers Criticized for Influence of Chinese Government,”Wall Street Journal,Oct.1,2014,http://online.wsj.com/articles/penn-state-latest-school-to-drop-chinas-confucius-institute-1412196655,Oct.5,2014.

       ③李开盛:《孔子学院发展太快了,易引起文化侵略担心》,凤凰网,2014年10月28日,http://edu.ifeng.com/a/20141028/40849589_0.shtml,2014年11月2日。

       ④潘立新:《孔子学院质疑声不断,海外发展迅速》,凤凰网,2014年10月22日,http://edu.ifeng.com/a/20141022/40843920_0.shtml,2014年10月23日。

       ⑤宋荣荣:《孔子学院的喧嚣十年:传播中国文化or 输出中国意志》,凤凰网,2014年11月3日,http://edu.ifeng.com/special/yyzg/,2014年11月6日。

       ⑥李鹏:《孔子学院在美招非议,真实的孔子学院是怎样的?》,凤凰网,2014年10月22日,http://edu.ifeng.com/a/20141022/40843910_0.shtml,2014年10月23日。

       ⑦即李开盛、戴长江的《孔子学院在美国的舆论环境评估》(《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7期)和刘程、安然的《意识形态下的新闻图式:英国主流媒体对孔子学院的“选择性误读”》(《新闻界》2014年第6期)。

       ⑧即James F.Paradise,“China and International Harmony:The Role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Bolstering Beijing’s Soft Power,”Asian Survey,Vol.49,No.4,July/August 2009,pp.647-669.

       ⑨参见D.D.Guttenplan,“Critics Worry about Influence of Chinese Institutes on U.S.Campuses,”The New York Times,Mar.5,2012,http://www.nytimes.com/2012/03/05/us/critics-worry-about-influence-of-chinese-institutes-on-us-campuses.html?_r=1&pagewanted=all,May 26,2012.

       ⑩参见Associated Press,“Pritzker Prize’s Double Payoff:Fame for Chinese Architect,Possible Brand Boost for Hyatt,”The Washington Post,May 24,2012,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pritzker-prizes-double-payoff-fame-for-chinese-architect-possible-brand-boost-for-hyatt/2012/05/24/gJQAkx1QmU_story.html,May 24,2012.

       (11)参见Jaime A.Flor Cruz,“China Works Hard to Project Soft Power,”CNN,Mar.30,2012,http://edition.cnn.com/2012/03/30/world/asia/florcruz-china-soft-power/index.html?iref=allsearch,May 26,2012.

       (12)Michael Wines,“Chinese Leader Gets Ride on Chicago’s Big Shoulders,”The New York Times,Jan.22,2011,http://www.nytimes.com/2011/01/22/world/asia/22hu.html?r=1,May 26,2012.

       (13)Ian Johnson,“China’s Leader Has Message of Harmony,but Limited Agenda,”The New York Times,Jan.19,2011,http://www.nytimes.com/2011/01/19/world/asia/19hu.html,May 28,2012.

       (14)Ian Johnson,“For China,Relief after a Successful Trip,”The New York Times,Jan.22,2011,http://www.nytimes.com/2011/01/22/world/asia/22china.html,May 26,2012.

       (15)Howard W.French,“Another Chinese Export Is All the Rage:China’s Language,”The New York Times,Jan.11,2006,http://www.nytimes.com/2006/01/11/international/asia/11china.html?pagewanted=all,May 26,2012.

       (16)参见Jeremy Page,“Liu Xiaobo Wins Nobel Peace Prize,”The Wall Street Journal,Oct.8,2010,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657304575539450175386036.html,July 28,2012.

       (17)Paul Mozur,“Debate Swarms around Taiwan Confucius Requirement,”The Wall Street Journal,Apr.7,2011,http://blogs.wsj.com/chinarealtime/2011/04/07/debate-swarms-around-taiwan-confucius-requirement/,Feb.18,2013.

       (18)参见Aries Poon,“Soft Power Smack down! Confucius Institute vs.Taiwan Academy,”The Wall Street Journal,Aug.12,2011,http://blogs.wsj.com/chinarealtime/2011/08/12/soft-power-smackdown-confucius-institute-vs-taiwan-academy/,Feb.18,2013.

       (19)Associated Press,“US Clampdown on Visas for Confucius Institute Teachers Draws Indignation in China,”The Washington Post,May 25,2012,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sia_pacific/us-clampdown-on-visas-for-confucius-institutes-teachers-draws-indignation-in-china/2012/05/25/gJQA6FACpU_story.html,May 26,2012.

       (20)Joseph S.Nye,Jr.,“China’s Repression Undoes Its Charm Offensive,”The Washington Post,Mar.24,2011,http://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chinas-repression-undoes-its-charm-offensive/2011/03/24/AFdlxRYB_story.html,Jan.26,2013.

       (21)Associated Press,“Pritzker Prize’s Double Payoff:Fame for Chinese Architect,Possible Brand Boost for Hyatt”.

       (22)Peter Schmidt,“At U.S.Colleges,Chinese-Financed Centers Prompt Worries about Academic Freedom,”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Oct.17,2010,http://chronicle.com/article/At-US-Colleges/124975/,Feb.18,2013.

       (23)Nye,“China’s Repression Undoes Its Charm Offensive”.

       (24)Juan Forero,“China Tries to Win over Brazilian Consumers,”The Washington Post,Sept.2,2011,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americas/china-tries-to-win-over-brazilian-consumers/2011/08/10/gIQAT2d6vJ_story.html,May 27,2012.

       (25)Associated Press,“Pritzker Prize’s Double Payoff:Fame for Chinese Architect,Possible Brand Boost for Hyatt”.

       (26)参见汉办:《孔子学院章程》,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7537.htm,2013年2月10日。

       (27)参见《2006:孔子学院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中国政府网,2007年1月7日,http://www.gov.cn/jrzg/2007-01/01/content_485693.htm,2013年8月24日。

       (28)参见刘梦羽:《专访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孔子学院的“苦”与“歌”》,《中国报道》2011年11期。

       (29)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文化组(摘自《读卖新闻》):《札幌大学成立“孔子学院”》,(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236期,2006年12月14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122,2012年6月18日。

       (30)电子报小组、国际文教处:《世界华语热台湾强大热潮推国际交流》,(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430期,2010年10月7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topical.aspx?topical_sn=496,2012年6月18日。

       (31)Poon,“Soft Power Smackdown! Confucius Institute vs.Taiwan Academy”.

       (32)French,“Another Chinese Export Is All the Rage:China’s Language”.

       (33)Melissa Powers,“Eight Questions:Deborah Fallows,‘Dreaming in Chinese’,”The Wall Street Journal,June 29,2011,http://blogs.wsj.com/chinarealtime/2011/06/29/eight-questions-deborah-fallows-dreaming-in-chinese/,Aug.12,2012.

       (34)越南和韩国汉语热,皆参见French,“Another Chinese Export Is All the Rage:China’s Language”.

       (35)参见台北驻比利时代表处文化组(摘自2008年6月4日《自由比利时日报》、2008年6月2日《比利时法语文化体新闻公报》):《比利时法语区与中国加强学术合作》,(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311期,2008年6月12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1443,2012年6月18日。

       (36)参见电子报小组、国际文教处:《世界华语热台湾强大热潮推国际交流》。

       (37)参见驻英国台北代表处文化组:《英国大学中文教育资源渐趋完善》,(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388期,2009年12月10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4811,2012年6月18日。

       (38)参见台北驻澳大利亚代表处文化组:《华语文教学实习拓展台澳中小学国际教育交流》,(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473期,2011年8月11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8081,2012年6月18日。

       (39)参见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摘自2011年7月18日《星洲日报》新闻网):《大马检讨教育制度检视与时并进实用性》,(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470期,2011年7月21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7971,2012年6月18日。

       (40)参见Raffaello Pantucci and Alexandros Ptersen,“Russia’s Eastern Anxieties,”The New York Times,Oct.18,2011,http://www.nytimes.com/2011/10/18/opinion/18iht-edpantucci18.html?_r=1,Sept.17,2012.

       (41)参见Edward Wong,“China Quietly Extends Footprints into Central Asia,”January 3,2011,http://www.nytimes.com/2011/01/03/world/asia/03china.html?_r=1&pagewanted=all,Sept.18,2012.

       (42)参见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文化组(摘自2010年3月11日“美国之音”):《正体或简体?美学校掀起中文教学之争》,(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401期,2010年3月18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5324,2012年6月18日。

       (43)参见驻休士顿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文化组(摘自2009年12月8日《世界日报》):《推广汉语 美国中小学校长访中》,(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388期,2009年12月10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4805,2012年6月18日。

       (44)参见Ovetta Wiggins,“Prince George’s Adds Chinese Immersion at Elementary School,”The Washington Post,Feb.2,2012,http://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education/prince-georges-adds-chinese-immersion-at-elementary-school/2012/02/02/gIQA824L1Q_story.html,Aug.15,2012.

       (45)French,“Another Chinese Export Is All the Rage:China’s Language”.

       (46)参见驻纽约办事处教育组(摘自“美联社”):《中国推“软实力”世界各大学成立孔子学院》,(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386期,2009年11月26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4705,2012年6月18日。

       (47)James Warren,“Chinese President’s Visit Proclaims a Rising Chicago,”The New York Times,Jan.21,2011,http://www.nytimes.com/2011/01/21/us/21cncwarren.html,Sept.18,2012.

       (48)参见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文化组(摘自2011年4月21日“路透社”、2011年5月16日《世界日报》):《西语裔也掀中文热》,(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462期,2011年5月26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7652,2012年6月18日。

       (49)Powers,“Eight Questions:Deborah Fallows,‘Dreaming in Chinese’”.

       (50)Wiggins,“Prince George’s Adds Chinese Immersion at Elementary School”.

       (51)French,“Another Chinese Export Is All the Rage:China’s Language”.

       (52)参见Randy Wyrick,“Mandarin Classes Coming to Local Schools,”Vail Daily,June 29,2011,http://www.vaildaily.com/article/20110629/NEWS/110629818,Jan.30,2013.

       (53)参见驻法国台北代表处文化组(摘自2009年2月6日《20分钟早报》):《巴黎公立小学增设中文课程》,(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349期,2009年3月12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2967,2012年6月18日。

       (54)参见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文化组:《西语裔也掀中文热》。

       (55)台北驻大阪经济文化办事处(摘自《读卖新闻》):《推销日语日本建构百个海外教育据点》,(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288期,2007年12月27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870,2012年6月18日。

       (56)驻英国台北代表处文化组:《英国大学中文教育资源渐趋完善》。

       (57)Burton Bollag,“A Failure to Communicate,”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Apr.27,2007,http://www.chronicle.com.ezp.slu.edu/article/A-Failrue-to-Communicate/6252/,Mar.12,2013.

       (58)参见Powers,“Eight Questions:Deborah Fallows,‘Dreaming in Chinese’”

       (59)以上两条引文参见Wiggins,“Prince George’s Adds Chinese Immersion at Elementary School”.

       (60)参见汉办:《关于孔子学院/课堂》,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2013年12月15日。

       (61)Jonathan Immerman,“Beware China’s Role in US Chinese Classes,”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Sept.6,2006,http://www.csmonitor.com/2006/0906/p09s02-coop.html,Jan.30,2013.

       (62)参见Bollag,“A Failure to Communicate”.

       (63)美国语言管理部门指定汉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俄语、印度语、波斯语和土耳其语为重要外语。

       (64)参见Bollag,“A Failure to Communicate”.

       (65)Karin Fischer,“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Rhetoric Doesn’t Always Match Reality,”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June 4,2012,http://chronicle.com/article/On-International-Education/132117/,June 22,2012.

       (66)参见Eric Kelderman,“North Dakota’s Moment in the Spotlight Isn’t a Pretty One,”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Mar.4,2012,http://chronicle.com/article/North-Dakotas-Moment-in-the/131041/,Mar.9,2012.

       (67)Bollag,“A Failure to Communicate”.

       (68)Schmidt,“At U.S.Colleges,Chinese-Financed Centers Prompt Worries about Academic Freedom”.

       (69)Karin Fischer,“Following State Department Flap,Confucius Institutes Scramble to Continue Language Instruction to Schools,”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Aug.28,2012.http://chronicle.com/article/Confucius-Institutes-Strive-to/133986/?cid=at&utm_source=at&utm_medium=en,Aug.30,2012.

       (70)Ian Wilhelm,“As Higher Ed Goes Global,Ethics Come to the Foreground,”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Aug.31,2012,http://chronicle.com/article/As-Higher-Ed-Goes-Global/133924/,February 2,2013.

       (71)Schmidt,“At U.S.Colleges,Chinese-Financed Centers Prompt Worries about Academic Freedom”.

       (72)Associated Press,US“Clampdown on Visas for Confucius Institute Teachers Draws Indignation in China”.

       (73)Guttenplan,“Critics Worry about Influence of Chinese Institutes on U.S.Campuses”.

       (74)Oliver Staley,“Lure of Chinese Tuition Pushes out Asian-Americans,”Bloomberg,Dec.29,2011,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1-12-28/lure-of-chinese-tuition-squeezes-out-asian-americans-at-california-schools.html,Feb.24,2014.

       (75)Karin Fischer,“State Department Denies Targeting Confucius Institutes but Holds to Decision on Visas,”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May 22,2012,http://chronicle.com/article/State-Department-Denies/131955/,May 24,2012.

       (76)Karin Fischer,“State Department Hopes to‘Fix’Visa Problem without Forcing Chinese Teachers to Leave,”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May 25,2012,http://chronicle.com/article/US-Hopes-to-Fix-Visa/132017/,May 26,2012.

       (77)参见Fischer,“Following State Department Flap,Confucius Institutes Scramble to Continue Language Instruction to Schools”.

       (78)参见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2014年3月5日。

       (79)参见台北驻澳大利亚代表处文化组(摘自2011年1月18日Daily Chinese Herald):《孔子学院热在北美持续升温》,(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446期,2011年1月27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6936,2012年6月8日。

       (80)以上两条引文参见Guttenplan,“Critics Worry about Influence of Chinese Institutes on U.S.Campuses”.

       (81)Yu Jie,“The Myth of China as a Harmless Tiger,”The Washington Post,Feb.10,2012,http://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the-myth-of-china-as-a-harmless-tiger/2012/02/10/gIQAb7DxBR_story.html,May 26,2012.

       (82)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文化组(摘自2010年5月26日“美国之音”):《中美达成增加互派留学生协议》,(台湾)《教育部电子报》第414期,2010年6月7日,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5835,2012年6月10日。

       (83)参见Guttenplan,“Critics Worry about Influence of Chinese Institutes on U.S.Campuses”.

       (84)Schmidt,“At U.S.Colleges,Chinese-Financed Centers Prompt Worries about Academic Freedom”

       (85)参见Guttenplan,“Critics Worry about Influence of Chinese Institutes on U.S.Campuses”.

       (86)参见Schmidt,“At U.S.Colleges,Chinese-Financed Centers Prompt Worries about Academic Freedom”.

       (87)Associated Press,“US Clampdown on Visas for Confucius Institute Teachers Draws Indignation in China”.

       (88)参见Daniel de Vise,“U.S.Scholars Say Their Book on China Led to Travel Ban,”The Washington Post,Aug.21,2011,http://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education/us-scholars-say-their-book-on-china-led-to-travel-ban/2011/08/17/gIQAN3C9SJ_story.html,May 28,2012.

       (89)Karin Fischer,“State Department Directive Could Disrupt Teaching Activities of Campus-Based Confucius Institutes,”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May 21,2012,http://chronicle.com/article/State-Department-Directive/131934/,May22,2012.

       (90)Associated Press,“US Clampdown on Visas for Confucius Institute Teachers Draws Indignation in China”.

       (91)Guttenplan,“Critics Worry about Influence of Chinese Institutes on U.S.Campuses”.

       (92)Schmidt,“At U.S.Colleges,Chinese-Financed Centers Prompt Worries about Academic Freedom”.

       (93)参见Kong Qingdong,“U.S.Rule Puts Confucius Schools under Spotlight,”The Wall Street Journal,May 24,2012,http://blogs.wsj.com/chinarealtime/2012/05/24/u-s-rule-puts-confucius-schools-under-spotlight/,May 26,2012.

       (94)Wyrick,“Mandarin Classes Coming to Local Schools”.

       (95)Jonathan Immerman,“Beware China’s Role in US Chinese Classes,”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Sept.6,2006,http://www.csmonitor.com/2006/0906/p09s02-coop.html,Jan.30,2013.

       (96)转引自《刘罡读报》,《华尔街日报中文版》,2012年6月18日,http://cn.wsj.com/gb/20120618/BRF101241.asp?source=NewSearch,2012年6月20日。

       (97)Powers,“Eight Questions:Deborah Fallows,‘Dreaming in Chinese’”.

       (98)Peter Monaghan,“Open Doors,Closed Minds?”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May 19,2006,http://chronicle.com/article/Open-Doors-Closed-Minds-/16550/,Feb.1,2013.

       (99)Yu Jie,“The Myth of China as a Harmless Tiger”.

       (100)参见杨佩昌:《美国人为何对孔子学院产生恐惧?》,2012年5月26日,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995895.html,2012年5月26日。

       (101)参见Joseph S.Nye,Jr.,“Why China Is Weak on Soft Power,”The New York Times,Jan.18,2012,http://www.nytimes.com/2012/01/18/opinion/why-china-is-weak-on-soft-power.html?_r=1,June 20,2012; Serge Schmemann,“The Seesaw of Power,”The New York Times,June 24,2011,http://www.nytimes.com/2011/06/24/opinion/global/24iht-june24-ihtmag-nye-36.html?pagewanted=all,June 10,2012.

标签:;  ;  ;  ;  ;  ;  ;  

从国外媒体报道看孔子学院的海外形象_孔子学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