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重视社会文化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每一阶段有该需要解决的矛盾冲突,当每一阶段的冲突得到正确的解决会为孩子健康人格和下一阶段的冲突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内容与现实的生活中青少年人格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寻找有效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健康人格发展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含义
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后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基本是建立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基础之上的。他把佛洛伊德的著作称作为自己理论的“磐石”,并且声称他的人格理论的一切进展都是以此为基础。在继承发展佛洛伊德的理论之上,埃里克森更加注重社会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关注人格在生理成熟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互动而呈现出的终身发展过程。
二、对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发展的启示
1.早期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埃里克森认为在儿童人格发展的前三个阶段,家庭中亲子之间的互动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决定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儿童在0-1岁时对周围世界和人所产生的安全感、信赖感是其将来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其以后各阶段人格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这个阶段中母亲是最有影响力的人,首先是从物质层面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及时的哺育、细心的照料,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让孩子处于一种舒适、平和的状态中。这种早期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安全感的孩子容易适应环境,容易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孩子变得自信、活泼和开朗。1岁以后,幼儿的自主性逐步显现,依赖性逐渐减少,独立性逐渐增强。大约在2、3岁之际,儿童不再喜欢父母插手,样样事喜欢自己动手做,这一时期称为“第一反抗期”。这时候,家长要把握孩子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
2.学龄期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学龄前期的儿童在接受小学教育的时候有一个过渡准备的过程。小学阶段的课堂是严格的,学校会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讲话,坐姿一样,穿统一的衣服。老师讲的话就是“圣经”,这与儿童在幼儿园时期接受的教育相差甚远,孩子从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过渡到“私塾式”的学习活动,在精神和身体上都会感到很不习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做的是正确地引导学生,多给学生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加学生对自我的认可,增强自信心、自尊,形成一种自制的品质。
3.青春期要促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是个人在青春期发展主题,这个成长阶段中,往往伴随着种种危机和失败。很多临床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失败,可能预示着日后发展中的各种心理障碍。所以对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状态及其形成过程中的关心与干预是青春期教育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中影响在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因素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1)主观方面是: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主观我是个人对自己认识和评价,客观我是客观而真实的自我存在,这两者会处于一种不一致的状态,不一致的状态可能是自我膨胀,也可能是过度自卑。教育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帮助青春期的孩子解决这种矛盾,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一致,分析、反省、解剖他们的自我观念,以便找不到这种不一致的原因,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2)客观方面:家庭环境。青春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是在儿童自居的基础上形成的。父母是儿童早期认同的对象,换句话来说是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观影响着孩子同一性的形成,父母应该要做的是确立一种正确的榜样模范作用。还有一个就是父母的期望。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包括一种自信:即有信心认为自己会成为他们自己所期望的那样的人。如果父母不恰当的期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这在客观上是剥夺了孩子确立自我同一性的可能。(3)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以“大纲”为依据,以“班级为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面对统一的要求和讲授,再加上上课的压力负担,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个性发展的空间也非常的有限。所以,积极地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是非常需要的,从2014年开始,我国就在上海和浙江两个地方进行试点,进行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改变原来一考定终身的规则,在某些方面来说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性。(4)社会环境。埃里克森也非常的强调了环境对同一性的确立的影响。如果社会没有为青春期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出现“垮掉的一代”地也不出奇。所以在社会中,给他们提供一个值得他们尊敬的主流文化,比如现在我们越来越倡导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家军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
[2]张丽华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8)。
[3]金昕 王确 论人格建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4][美]埃里克.埃里克森 著 孙名之 译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王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人格论文; 埃里克森论文; 理论论文; 自我论文; 孩子论文; 青春期论文; 洛伊论文; 《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