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渤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451)
【摘 要】城市规划是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日常规划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运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图像处理、制作渲染图、三维动画和各种系统分析,已经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信息技术,同时这些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审批和展示工作中。总体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中的准确率和效率。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应用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Urban Planning
Han Jin-li Liu Jun Sun Wei Cai Ming
【Abstract】Urban planning is to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city’s resourc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methods or processes. In this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our daily planning work. Analysis of graphics, image processing, making map rendering, 3D animation and various systems using compu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at the same time, these technologies are widely used in city planning approval and display work.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management.
【Keywords】Urban plan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2-0011-02
1.城市规划和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内在联系
1.1 城市规划和信息技术的内涵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支持下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和显示的各种技术的统称。随着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展开,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应用来感测、分析、整合城市的各项关键信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前提,自然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
1.2 城市规划对信息技术的客观需求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规划所涉及的地理要素和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数据数量日趋庞大,类型众多。这些数据在时相上是多相的、结构上是多层次的,性质上又有“空间定位”与“属性”之分,数据处理也更加综合。同时对于规划与管理信息的使用对象,不仅要考虑公众查询的需要,还要考虑规划管理、评价分析和规划预测的不同用户的需求。另外从规划编制到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如何将规划数据规范化并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如何与办公自动化实现一体化,并对信息产品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用户简单、明了地进行使用。信息管理规范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也将是未来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1.3 信息技术对城市规划的积极作用
信息技术运用于日常业务,利用计算机高效、精准等特点,整合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中的复杂异构信息,从而把城市规划人员从繁重的数据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迸发更多的创造力、想象力。另一方面,计算机的程式化特点,则会促进城市规划中一些刚性章程和标准的推广,促进规划业务的规范化。信息时代也应是信息共享的时代,利用互联网公众平台,社会各阶层都能参与到项目中,问题的解决就会更合理、更公平。互联网络不但深入到日常业务,也在迅速改变日常生活,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成本不断降低,时效性大大提高。
2.当前城市规划中的几种典型信息技术
2.1 AuTo CAD
CAD技术是当前大家非常熟悉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擅长图形的输入、编辑、打印,以及数据储存。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子 、化工 、建筑 、城市规划等领域。但是它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软件依赖手工操作,重作图轻属性,且数据共享程度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离,不利于数据分析和查询等操作。因此,CAD技术不断吸取GIS的优点来改进,例如数据的存储向库的方向靠拢,允许并发访问,灵活增加不同的分析功能等等。
2.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是以地理空间定位为基础,结合各种文字、数字等属性进行集成处理与统计分析的通用技术,其基本功能是数据获取、存储、操作、集成、查询、显示,以及空间分析、模型分析等。GIS作为用于存储、分析和管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为城市规划方案落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监管手段。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展示能力以及科学辅助决策能力等成为国内外绝大多数规划支持系统要用GIS作为软件平台的重要原因。
2.3 遥感
城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镇发展变化监测的实现,有赖于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对信息的空间分析与综合处理。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周期性、综合性、多源性等特点,因而是进行城市发展变化动态监测的高效信息源。近几年,遥感影像经常用于城乡建设状态监测,违法建设行为的判断,效果较显著,例如可以通过对比两幅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影像,查看是否有违建项目。
2.4 互联网技术
网络一般可以理解为以共享资源为目的、通过数据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系统。规划管理部门的服务器互相连通,提供规划所需要素,接入规划设计人员配备的台式机或平板电脑,就可进行规划设计,设计者依托网络完成分工、合作,协同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成果不必保存在自己的台式机中,可以加载到规划管理机构的服务器,除了用于汇报、审批,还可进一步用于规划管理的日常业务。这种数据管理协同、处理功能协同的方式被称为云计算,显然,这样可以明显提高当前信息处理方式的效率。
2.5 大数据
城市生活中每天都在生成关于交通、商业、环境等各类海量数据。规划业务利用大数据,从中获取城市发展规律和居民行为模式,用于城市规划的决策分析。通过对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的挖掘,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和规划关系较密切的大数据有:手机所在位置的记录,可统计分析不同时间人的空间分布、流动状况。视频图像的识别,分析道路上的车辆或行人的运动状态。公共交通付费卡的信息记录,分析人的公共交通出行特征。大数据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步的尝试阶段,预计近期内会有新的应用不断涌现。
3.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几种专项应用
3.1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结合GIS技术,借助引力模型、层次分析模型等方法,对经济、社会、资源、规划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而后叠加得到土地适宜性分级。
以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土地收储适宜性评价为例。首先基于GIS,针对会对收储产生影响的各个因子,如地区产业、配套、交通等因子进行单因子适宜性分析,然后结合层次分析模型获取各个因子间的联系,进而得出权重,之后将各个因子的适宜性分析结果按照权重进行叠加,得到区域土地收储适宜性评价结果。最后,以经验值或统计值确定指数的分级界限,分出一类储备区、二类储备区和三类储备区及无潜力区。
3.2 公共设施规划
公共设施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公共资源分配的社会公正和机会平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传统的公共设施规划方法由于规划的总体思路、导向和方法等问题,导致规划不合理和公共资源浪费。GIS作为集成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能够满足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发展所面临的需求。
3.3 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编制过程中,CAD 软件空间图形与属性数据相互分离,只能显示图形,而不能存储对应的面积、容积率等属性数据。这样导致在查看方案和更改方案时,无法快速、准确、直观地查询和更改目标地块的属性。
4.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业务中的应用
4.1 政务信息公开 公众参与 规划成果展示系统
规划设计成果除了满足一般的规范性要求,还可借助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制作渲染图、三维动画,供专业、非专业人员观察未来的城市形象和空间,规划仿真技术甚至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来观察模拟空间,从而更全面、细致地体验未来的规划场景、建筑体量和形式。这些方法除了应用在较重要的设计项目中,还被应用在城市规划展览馆中,向市民、旅游者展示,公众不仅可以实时了解规划动态,并可以直观地看到规划设计方案,表达自己的意见。
4.2 管理信息系统(MIS)规划审批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在规划行业比较典型的应用是规划管理机构的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目前已被许多规划审批部门普遍应用,在规划审批管理过程中,建设项目选址、土地出让、用地许可、工程许可、放线验线、竣工验收、违法查处等各阶段业务信息都可全生命周期追溯,使申请、审核、修改、批准和监督都可借助电子信息来办理,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对外服务、对内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促进建设项目审批业务的规范化。
5.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应用中的非技术影响因素
5.1 人为因素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规划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支持,但是各种非技术因素会制约着其有效性。人控制计算机,相同的技术既可“造真”也可“造假”,人为因素总会影响到应用效果。甚至出现委托方需要什么,设计人员都可以使结果向其要求偏向。因此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结果也要有监管的途径,以防数据造假,决策失误。
5.2 技术的变化,会引起办事习惯、管理制度的变化
从短期来看,信息技术要适应现行的办事习惯、管理制度才能较快发挥作用,但从长期看,办事习惯、管理制度也要适应信息处理方法的变化,否则新技术的潜力有很大局限。较常见的变化是机构内部、机构之间、机构和社会的信息提供、交流变得更为直接,这会引起上下级之间纵向联系淡化,横向联系强化,在企业管理中称为“扁平化”,规划行业也有这种动向、趋势。因此,规划管理制度要适应因信息化促成的扁平化。
5.3 数据共享
数字化数据是数据的基本形式,数据共享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充分地使用已有数据资源,节约成本。数据共享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数据共享程度越高,信息化发展水平越高。在信息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再重要的应用需求,再成熟的应用技术,再宽畅的互联网络,如果没有数据来源,美好的愿望也仅仅是空中楼阁。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主要差距不是新技术的掌握,更不是硬件和网络设施的先进,而是数据共享。
6.结语
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效率和准度,其对于城市规划的前期调研、规划过程以及规划评估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自身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促使城市规划思想和手段也不断变化,从传统的手工绘图到机助制图;从精英规划到大众规划;从单一的图纸表现到三维仿真等多种可视化形式。可以预见,未来的高新技术对城市规划的支撑和推进,定会在广度和深度上,比现在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巧玲.基于GIS的城市空间增长用地选择探讨[J].规划师,2009,(9):54-58.
[2]陈晨,刘鸿铭.基于 GIS 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库建设及动态管理初探—以沈阳市太原街单元为例[J].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4.
[3]菜斯琴.论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展,2011,(14)123-126.
[4]刘伟,孙蔚,邢燕.网络分析的老城区教育设施服务区划分及规模核定[J].规划师,2012,(1)82-85.
[5]宋小冬,等.城乡规划与相关知识[J].(信息技术应用),1999,8.
[6]宋小冬,钮心毅.城市规划中GIS应用历程与趋势——中美差异及展望[J].城市规划,2010,(10).
论文作者:韩锦利,刘军,孙蔚,蔡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数据论文; 城市论文; 技术论文; 信息论文; 适宜论文; 《建筑知识》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