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研究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在以上30例患者中,15例的肿瘤来自于间叶组织,8例来自神经组织,6例为生殖细胞源性肿瘤,还有1例是淋巴瘤,恶性肿瘤的有20例。在手术以及病理验证的基础上,螺旋CT的定位准确率可以达到90%,定性分析准确率则为70%。结论: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螺旋CT能够很好的定性与定位判断各类肿瘤,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螺旋CT;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价值
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是源自于身体腹膜后筋膜、神经、血管、脂肪等的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60%到90%的可能性为恶性肿瘤。因为腹膜后存在较深的间隙,肿瘤初期不易被发现,也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所以误诊率和漏诊率都相当高[1]。螺旋CT由于存在相对较高的密度分辨能力,在肿瘤部位、大小以及邻近组织上都可以客观的现实,而且增强扫描以及MPR可以对肿瘤的血供等状况做进一步的了解,在定性诊断与定位诊断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并且为手术治疗奠定了重要的根据。为此,我院选取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在临床手术以及经皮穿刺病理检验的基础上,以上30例患者的病情得到证实。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3—73岁,平均54.7岁。病程在1个月到11年之间,平均病程3.2年。有5例患者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在体检过程中发现疑似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迹象。剩下25例患者都存在腹胀、体格瘦弱、腰部酸胀、腹部隐痛等临床表现,并且在腹部检查了包块。
2、方法
螺旋CT检查前8h,所有患者禁食禁饮,CT扫描之前则指导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造影剂。正式扫描中选取型号为SOMTOM Emotion16排以及DefinitionAS 64排CT扫描机来工作,以整个肿块部位作为扫描范围。电压控制在120kV,层厚与间距则设置在8mm。在对患者腹部实行平扫后,对25例患者实施增强扫描的处理,按照3ml/s的注射速度给予患者35%碘海醇80—100ml,在药物注射后25s、60s分别展开扫描,部分患者在3—5min的药物注射后再开展延迟扫描[2]。
二、结果
对于以上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经螺旋CT检查后的定位与定性分析结果如下:15例患者的肿瘤来自于间叶组织,具体包括了5例脂肪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横纹肌肉瘤,还有1例囊性淋巴管瘤,在这15例患者中,14例肿瘤呈恶性;8例患者肿瘤来自于神经组织,包括4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其中恶性肿瘤有2例;6例患者肿瘤来自于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只有2例;最后还有1例恶性淋巴瘤。如表1所示。通过手术以及病理检验,旋CT的定位准确率可以达到90%,定性分析准确率则为70%。
表1以上30例患者的螺旋CT检查情况(n)
三、讨论
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中,肿瘤位置通常比较深入,而且腹膜后组织相对复杂,不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而且临床表现也没有典型性。所以,该疾病往往不容易早期发现,造成漏诊和误诊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患者在肿瘤确诊后,一般都是在中后期之后,并且肿瘤与周边组织有所牵扯,也为相应的手术切除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因此造成手术切除的成功率相对不高。对此,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3]。
广泛的临床研究表明,螺旋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在肿瘤面积、部位等方面可以进行客观、清晰的显示。借助于增强扫描,螺旋CT可以很好的揭示患者肿瘤血供的特点,并且在肿瘤定位与定性判断上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我院选取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3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在具体检查中,我院运用螺旋CT来定位扫描患者的腹部肿瘤,主要目的就是判断肿瘤是否位于腹膜后,辨别腹腔内部的肿瘤。一旦确定患者肿瘤是处在腹膜后时,紧接着就是判断肿瘤来自于哪些脏器组织。螺旋CT在分辨率上优势确保图像重叠情况不会发生,通过对比剂的使用,可以充盈患者的胃肠道,在此基础上实施增强扫描的处理,并且借助于多平面重组图像的方法来判别患者肿瘤和周边脏器、血管等组织的关联,进而可以明确定位肿瘤的位置。不过,部分患者因为肿瘤发现较晚,过大的肿瘤体积往往为其定位诊断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结合本次试验研究,以上30例患者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都被手术以及病理检验所证实。在肿瘤定位分析上,该螺旋CT可以达到90%的准确率。其中,肿瘤巨大是造成定位分析发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在本次研究,笔者认为以下CT表现将有助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1)腹腔内部的器官和肿瘤之间具有脂肪间隙;(2)肿瘤和旁边的盆腔壁肌肉不存在分解,或者和腹壁肌肉间的分解比较模糊;(3)肾脏前边间隙的肿瘤可能会造成腹膜后的器官向前移动,或者向对侧发生位移。通常来说,对肿瘤诊断时应当多角度的来观察分辨肿瘤和组织器官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在肿瘤性质的定性上,良性肿瘤通常包块较完整,边缘规则、光滑,肿瘤与周边脂肪之间存在相对明显的间隙。但是,恶性肿瘤往往具有模糊的边缘,并且没有规则的形态,对于临近组织存在浸润的情况。通过螺旋CT检查的话,一般发现明显的远处转移,并且淋巴结也发生转移,需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在本次研究中,以上30例患者肿瘤的定性准确率达到70%。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断,螺旋CT能够很好的定性与定位判断各类肿瘤,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车向明,甘建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误诊原因分析[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1):50-51.
[2]赵恩昊,曹晖,吴志勇.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18(1):53-54.
[3]龙子雯,徐宇,刘晓文,等.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00 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2):127-128.
论文作者:肖俭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肿瘤论文; 腹膜论文; 原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螺旋论文; 组织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