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_杨泓伟

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_杨泓伟

杨泓伟

(重庆市九龙坡区陶家镇卫生院 重庆 401328)

【摘要】 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中药在认可度提高的同时,其制剂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相对滞后,尤其是中药质控,影响了中药及其制剂的发展。本文从中药剂型研究,制剂研究和质量控制的研究三方面做对我国中药制剂的现状与发展做一介绍。

【关键词】 质量控制;中药;制剂;指纹图谱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019-03

1.绪论

中医药以其独具特色的的疗效和优势,古往今来一直在为人类健康服务并对医学发展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药及其制剂在治病、防病、康复、保健等诸多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中药也因其独特的魅力及良好的疗效,受到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中药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药制剂学是中药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过去受限于经济发展、生产方式、科技水平等因素的中医药,虽在理论和临床实际也有一定的发展,但难以满足社会和健康服务行业的需求。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生物分析技术及制剂技术的长足进步,中药及中药制剂也在这些新技术的推动下,取得飞跃式的进步。近年来,中医药药学研究人员通过使用新的生产工艺、制剂技术,采用道地药材和品质优良中药材,新的辅料和先进的制备分析设备研制并生产出出了许多中药新剂型和新制剂,尤其是注射剂、靶向制剂等新剂型;同时,由于中药质量鉴定和评价技术的不断提高,中药制剂在质量、药用价值、疗效及稳定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使中药制剂领域停滞不前的面貌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使中药及其制剂在中药现代化中的进程中凸显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本文从中药制剂的研究,新生产工艺、新辅料的研究,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等三个方面做对我国中药制剂的现状、发展及其展望做一综述。

2.中药剂型的研究

2.1 改进传统剂型

中药的传统剂是汤剂和丸剂。改进传统剂型主要是为了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目前,对汤剂的改进,主要从煎药用具,煎煮时间和温度、煎煮次数和用水量等方面进行。对丸剂的改进,则主要从改进生产工艺、应用赋形剂和助溶剂、加快丸剂溶散、减少剂量、提高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疗效等方面着手。

2.2 引入西药剂型

西药及其剂型,对中药剂型的改进提供了思路。西药的剂型不断被中药引进,使中药的剂型发生了巨大改变,中药领域出现类似西药制剂的片剂、胶囊、注射剂(液)、靶向制剂等新剂型,这些新剂型出现后迅疾被应用与临床,如丹参片、藿香正气胶囊、参麦注射剂等等。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还研制出独创的创新剂型,如颗粒剂(如小柴胡颗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雾化剂等。

2.3 中药剂型的研究方向

当前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和新动向主要集中在,更加关注中药剂型的药代学、药动学等动态过程,使中药剂型微型化,能定向、定量、定时或以恒速控释药物,达到药物的最佳治疗作用。中药剂型的改变,使主药作用和药物疗效均受影响,尤其是对疗效的影响,现已有多种新剂型如长效制剂、速效制剂、靶向制剂不断被开发和应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

长效制剂含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两种。缓释制剂是指用药后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延长药效的一类新型中药制剂,释放药物的过程遵循一级速率,可实现给药次数少、血药浓度稳定、胃肠不良反应少的目标;控释制剂则为通过控释衣膜,以匀速、定时、定量的形式向外释放药物的新中药制剂,具有释药时间长、用药次数少、药峰时间长的优势。而一旦有效维持血药浓度的时间长,就可克服普通剂型给药后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

靶向给药体系也即中药靶向制剂,是指使药物与载体偶联或药物由载体被覆,通过局部给药方式或经全身血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或靶细胞及细胞内特定部位与结构的给药系统。中药靶向制剂因可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且疗效稳定,近年来已成为中药剂型的研发热点。中药靶向制剂主要包括脂质体、微球及微型胶囊等几种类型。

2.3.1脂质体脂质体即将药物封裹在一层过多层类脂质双分子膜层内所形成的超微型泡囊体制剂,分为前体脂质体、免疫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和配体修饰脂质体等几种类型。有研究报道[1]称运用热融分散技术研制出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而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可提高靶向载药的药物稳定性和疗效,降低药物毒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科研人员[2]应用薄膜蒸发法研制出盐酸小巢碱脂质体,获得了粒径分布非常均匀的脂质体。已有研究者[3]运用共沉淀技术及微流态化,通过两步法研制出紫杉醇的隐性脂质体,该脂质体可提高载药对靶向组织的选择性。

2.3.2微球微球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如清蛋白、壳聚糖、明胶、聚乳酸等为载体,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基质中,经固化形成的骨架型微球状实体。微球制剂这一新型中药制剂可显著提高靶向药物的稳定性、有效延缓载药的释放、掩盖载药的异味、降低载药的胃肠不良反应等等。研究人员[4]利用快速膜乳化法研制出分水飞蓟宾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结果提示优化生产工艺所研制的水飞蓟宾微球的粒径均一可控且性能、质量稳定、疗效显著。还有研究人员[5]以明胶为载体,封裹丹参、川芎等中药,研制出肺的靶向参芎明胶微球,经静脉途径给药,使参芎明胶微球最大限度地靶向浓集在肺组织,实验发现该微球可显著降低肺纤维化小鼠TGFβ1在肺组织的早期表达, 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小鼠的肺纤维化。此外,已有人研制出紫杉醇多孔硅微球,难溶性药物紫杉醇的释放速度、吸收速度均显著提高[6]。

2.3.3纳米粒纳米科技和纳米粒疗法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且逐渐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将药物溶解或包裹于纳米粒,纳米粒在水中会形成类似于胶体的溶液且具有缓释性、靶向性、疗效高的特点。纳米球和纳米囊合称纳米粒,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的固态载药胶体微粒,在其表面共价或非共价连接可靶向血脑屏障的配体,即可提高药物对脑部肿瘤的选择性,穿越血脑屏障纳米粒,可实现脑部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同时,纳米粒可促进瘤细胞吸收和靶向定位,可增强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研发的新型靶向给药系统,以卵磷脂等为载体,可用于控释药物,防止药物被降解和泄漏,有良好的靶向性。目前已研制出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草甲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用于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

2.3.4复合型乳剂

复合型乳剂是指以乳剂为载体将药物传递并定位于靶部位的中药制剂。亲脂性药物经常制成O/W/O(或O/W)型乳剂,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主要指向网状内皮细胞丰富的肺、肝、脾等组织器官;水溶性药物需制成W/O或W/O/W型乳剂,经非静脉途径,富集在邻近的淋巴器官。有研究报道用薏苡仁油研制出紫杉醇微乳,紫杉醇的急性毒性显著减弱,紫杉醇和薏苡仁油有明显的协同抗瘤效应,预计此类乳剂即将成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此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靶向乳剂,另有羟喜树碱注射乳剂、榄香烯乳剂、异长春花碱静脉注射乳剂等新型中药静脉注射乳剂的研究报道。

3.中药制剂的研究

3.1民间制剂的研究

由民间验方或秘方研制出新制剂人们耳熟能详的云南白药,就是由百宝丹秘方开发出的,又如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伤湿膏、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又是在云南白药散剂改进出胶囊剂后再加以改进而成。

3.2 新制剂的改进

由古方或经方研制的新制剂以古方六味地黄汤为基础研发出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浓缩丸、六味地黄胶囊等制剂,以玉屏风散为基础研制出玉屏风颗粒、玉屏风胶囊和玉屏风口服液等新剂型;类似来源的新制剂不胜枚举。

3.3 急症制剂的研发

治疗中医急症研发的新制剂如治疗心绞痛的麝香保心丸及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冠心注射液等。

3.4 新辅料及新生产工艺的研究

药剂学新生产工艺及新辅料的不断涌现,中药新剂型层出不穷;新的制剂技术的出现,对固体制剂中的挥发性成分的保留,制剂的稳定性的提高意义重大。新制剂技术[7]主要是微型包囊技术、超滤技术、高速离心技术、喷雾干燥制粒技术、制剂干燥技术;微粉碎技术、超临界提取等。新辅料包括聚乙烯醇、聚丙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超微粒无水硅胶等,新辅料的出现解决药物的刺激性、挥发性、热不稳定性等难题。总之,中药剂型的多样化正是由于新生产工艺及新辅料的不断涌现所致。

4.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

目前,主要从原料、制剂等方面进行中药质控。

4.1 原料的质控

中药材是成药也是原料,我国中药受种植方式、规范培养等的限制,中药材的品质差异很大,也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有专家[8]建议首先要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及良种基地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宣传药材种子种苗科普以及防治农药污染。也有专家[9]提议,我国新药审批中严格规定药原产地、采收及加工、原料验收质量分析报告、产地种植资料、储藏与运输要求等内容以确保原料质量。原料药的质控,应从源头开始,精选优质种源,品种标准化。

4.2 制剂的质控

中药制剂的质控体系是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的复杂多样给中药质量控制带来了难度中药。中药指纹图谱指将某种中药或中成药经恰当的处理后,采取一定的分析技术手段,可获取该中药或中成药特征的标志性色谱图或光谱图。目前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10-11]、气质联合分析技术[12-13]、分子生药学技术[14]等指纹图谱技术的建立,可完整、系统的反应中药的有效化学成分,更有效体现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对应关系,更科学的评价中药的质量[15],故中药指纹图谱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中药质控技术,中药指纹图谱的获取,也有助于推动中药现代化。

有专家[16] 提出中药及其制剂质控可从选取指标性成分及其分析方法和测定结果这三方面进行。也有专家[17] 认为中药质量标准的不应只限于中成药制剂,半成品也应纳入质控体系,进行严格质控。另有专家[18]提议出口的中药,应按进口国的质控标准和质控指标来进行终产品的质控和质量管理。总之,在我国,对中药和中药制剂的原料、半成品、终产品都应按以中药指纹图谱进行质量控制。

5.结论

中药和中药制剂随着中医药和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以及制剂技术、生产工艺技术、以及中药质控体系的建立,指纹图谱技术的成熟,取得了的长足发展。中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也日益为认可和接受,对中药及中药制剂的需求正日益扩大,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相信随着更加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中药平价和鉴定技术的日益成熟,新制剂开发难题的不断攻破指日可待,研发中药制剂,尤其是复方制剂的深度的拓展,不久将有更多安全、有效、优质的中药服务于健康服务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杨时成,朱家壁,粱秉文等. 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9,34(2):146-147.

[2] 苏春梅杨红, 梁翠菌等. 盐酸小巢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药业2009,18(21):41-42.

[3] 阎家勍,王悦, 王九一.紫杉醇隐形脂质体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J]. 药学学报,2000,35(9):706-709.

[4] 何杨,浏彬丽,李木子等. 快速膜乳化-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水飞蓟宾PLGA 微球的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1-6.

[5] 王曦,于书仪,浏旭红等.参芎明胶微球对小鼠肺组织TGFβ的干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11-12.

[6] 袁亮亮.紫杉醇多孔硅微球的制备及提高渗透性考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6):614-616.

[7] 霍鹏, 张青, 张滨等.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 河北化工,2010,33(3):25-29.

[8] 张丽萍,杨世林,杨春清等.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579-581.

[9] 王智民,肖诗鹰.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的几点看法[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4):244-245.

[10] 刘训红,李伟东,蔡宝昌等.太子参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238-241.

[11] 熊彩侨,穆小静,颜磊等.中药八角茴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以及莽草酸的含量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07.27(7):1024-1028.

[12] 金宏,公衍玲, 赵文英.丁香挥发油GC-MS 特征指纹图谱的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2):110-112.

[13] 赵陆华,单臻,李晓晶.蛇床子挥发油GC和GC- MS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2):889-891.

[14] 刘江,陈兴福,邹元峰.基于中药指纹图谱多维信息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8):1081-1088.

[15] 王慧,王帅,李明成等.栽培参及其伪品的脱氧核糖核酸指纹特征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2):172-175.

[16] 原忠.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3):41.

[17] 贾道娥.重视重要新药半成品理化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7,8(1):10.

[18] 鞠利雅.中国药品进入欧洲市场可能性的分析及建议[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11-13.

论文作者:杨泓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4

标签:;  ;  ;  ;  ;  ;  ;  ;  

中药制剂的研究进展论文_杨泓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