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北京商业发展的基本判断_商业论文

对现代北京商业发展的基本判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北京商业的发展可以1956年公私合营为起点。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大会,宣布35个工业行业的3990户厂家和42个商业行业的13973户坐商被批准实行公私合营,由此,北京商业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50余年来,北京商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走过曲折,也创造了辉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商业在变革和创新中走向现代化。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978年的44.2亿元,已增加到2007年的3800.2亿,增加86倍,2008年更是达到4589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近104倍;商业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2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79.4亿元,增加超过100倍(106.3倍);商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78年的7.6%,提高到2007年的9.4%;商业从业人员从1980年的47万左右,增加到2007年的230万人,增加了4.9倍。可以说,新时期的北京商业已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基础产业,成为展现首都良好形象和现代经济建设成果的开放窗口。

现代北京商业的发展体现在北京商业现代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我们从以下五方面,看现代北京商业所呈现的良好发展势头和发展局面。

一、一批现代商业企业发展崛起,成为现代北京商业发展成熟的的基础

经过持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培育和形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有核心竞争力、有品牌影响力的强势商业企业集团。

如国美电器集团在全国40多个城市设有1300多家连锁店,年销售额达1045亿元,名列中国连锁百强之首;王府井百货(集团)进入国家商务部重点扶植的全国20家大型流通企业行列;北京二商集团旗下集聚了王致和、六必居等一批国内食品制造业的强势品牌,在2003年到2007年五年间,销售收入每年环比增长30%以上,已成为国内一流的都市型食品生产商、供应商和服务商。

在中国商业联合会每年发布的零售企业百强名单前十位中,北京企业在2000年没有一个,2002年入围2个,2005年增至3个。2002年入围零售百强的北京企业,最低和最高零售总额分别为8.5亿元和108.9亿元;2005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至13.8亿元和498亿元,其中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5家,比2002年增加2家,较2002年的销售规模增长287%。

北京1992年才开始发展连锁商业,十余年来,一批北京商业企业通过走连锁化道路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2007年,北京连锁商业企业数达到210家,连锁零售企业数为131家,所属门店分别为7645家和6037家。连锁商业实现的零售总额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5%。在中国连锁百强中,北京企业占有15席。

随着北京商业大企业、大集团的崛起,随着连锁经济的发展,北京商业的集中化、组织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这是现代北京商业发展成熟的基础。

二、商业发展业态迅速升级,北京现代商业业态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用“业态”结构来衡量北京零售商业发展水平,不过是近10余年的事,这期间,目前商务部所认可的17种业态在北京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北京的业态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北京现代商业业态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据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以超级市场和专卖店为主的新型业态营业面积达到515.57万,实现零售额1090.65亿元,分别占到所有零售业态的59.2%和67.1%。传统的百货业态在新的发展时期也实现了创新。目前,北京的百货店已由单一类型发展为高档百货店、生活百货店、主题百货店、时尚百货店、折扣百货店五大类型;由1978年的百货大楼、西单商场、东风商场、东四人民市场“四大商场”一统京城发展到近80家百货店错位发展的格局。百货业的领军企业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自199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百货连锁发展战略,实现了由地方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由单体型企业向连锁化、规模化、多元化企业集团的转变。菜百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超过35亿元,连续19年夺得全国单店销量第一的桂冠。

三、商业所有制结构创新优化,北京商业企业活力倍增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这条阳光大道上,北京商业所有制结构不断创新优化,商业企业发展活力倍增。20世纪80年代,以下放和扩大商业企业自主权为特征,通过在大中型企业中进一步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小型商业服务业企业继续推行租赁制等政策,提升了商业企业的活力;90年代后,以公司制改造为特征,通过对王府井百货大楼、西单商场、东安集团等国有大型零售企业实行计划单列,组建企业集团,通过对一批商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北京商业企业逐步纳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框架。27世纪以来,随着物美、国美、京客隆、全聚德等企业上市,随着民营商业、外资商业的发展,北京商业发展体制又面临新的变化。近年来,北京市商业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比重逐步上升,已超过公有制经济。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1.6倍,占商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6.9%上升至56.2%,增长了29.3个百分点。

四、国际商业品牌强势发展,创造了北京商业更开放的竞争格局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首都北京是世界零售业巨头瞩目的中心舞台。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4年零售业扩大对外开放以来,沃尔玛、家乐福、百安居、欧尚、易初莲花、乐华梅兰、迪卡依、华堂、7-11等外资商业品牌加大了进入中国市场、进入北京市场的力度和速度。沃尔玛几年来深耕中国大陆市场,年销售额增幅在25%以上,2008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数已接近130家,其中其全球第1000家店就选址于北京通州,中关村店为其亚洲旗舰店。外资商业品牌的强势进入,为北京现代商业带来了新的业态、新的发展理念、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新的竞争格局,也使北京现代商业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批零售外资企业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及零售营业面积分别是1998年的17倍、13倍和4倍。据我们的一项研究,外资零售企业的人均劳效较本土企业高70%左右,人均地效较本土企业高一倍以上。从2007年不同所有制商业企业实现的零售额来看,外商投资企业较上年增长了43.3%,远高于内资企业19.3%的增长幅度。

以家乐福为例,这家世界排名第二的全球零售业巨头,在中国连锁百强排行榜上已位居第六。北京是家乐福国际化创新的窗口。在法国,典型的家乐福超市总是建在地价相对低廉的郊区,采用单层结构,占地在1万平方米左右;而在北京,家乐福更倾向于在人口密集的繁华区域建设两层的大型综合超市。国际商业品牌企业因地制宜、将国际化商业理念与本土化经营选择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值得现代商业企业思考和学习。

五、传承历史创新发展,现代商业老字号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商业老字号是北京商业历史精髓所在,建国后传统老字号被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所代替,大多老字号的历史发展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一批著名老字号企业逐渐恢复字号,开始进行企业改制,面向市场,二次创业。近年来,顺应现代主流消费,融合京商文化传统,北京商业老字号更是获得了创新发展。以百年老字号张一元为例,通过股份制改造,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治理结构,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立了从产区到门店的纵向产业链条,年销售额已经超过3亿元,利润超过1600万。我国餐饮业的领军企业全聚德集团已形成拥有70余家全聚德品牌成员企业,年销售烤鸭500余万只,接待宾客500多万人次,品牌价值上百亿的餐饮集团,塑造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形象,确立了规模化、现代化和连锁化的发展战略。传承历史文脉,创新现代流通的现代商业老字号,已成为北京现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京商文化为根,以品牌为魂,现代商业老字号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六、面临的挑战

回顾现代北京商业的发展历程,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现代商业所取得的历史性的发展成就,我们也认识到,与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的商业发展水平相比,与北京“世界城市”、“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相适应,与“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要求相对接,北京商业的发展还远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的商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2004年北京市连锁企业CR4仅为20.7%,而同期发达国家CR4超过了50%。北京商业企业的发展规模与国际化商业集团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后商业企业还应继续探索联合、连锁、上市等发展途径,进一步做大做强。

我们的商业辐射、吸纳能力还不够高。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应在提升商业引力、引领都市消费、吸纳我国北方地区购买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的城市商业资源分布还不够均衡。新城区商业亟须跨越式发展、大量新兴社区需要配套完善宜居的社区商业。

我们的商业现代化程度还有待提升,我们应继续学习和探索现代新型零售技术、物流技术、营销技术、服务技术,不断深化电子、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提高北京现代流通发展效率和效益。

我们还有一批商业老字号亟待打破传统固化的思维模式,适应现代消费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变化趋势,创新经营,创新发展。

面临全球化金融危机等困境和挑战时,我们的危机预警能力和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

当前,北京城市人均GDP正迈向一万美元大关,北京现代商业又将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创新。北京现代商业将在创新和发展中走向成熟。

注:本文年度统计数据来源于北京历年年鉴及全市经济普查数据。

标签:;  ;  ;  

现代北京商业发展的基本判断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