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困难企业及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调查报告_企业经济论文

东北三省困难企业及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调查报告_企业经济论文

东北三省困难企业及富余职工分流安置问题的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富余论文,调研报告论文,职工论文,困难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集 中,其中老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东北三省经济相 当困难,大量国有企业亏损,亏损面达到60%左右,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停产 、半停产状态。

据我们调查分析,造成大量困难企业出现的原因主要是:⒈众多老企业历史 包袱沉重。长期以来,企业更新改造投入不足,设备严重老化,离退休人员多, 富余职工多,企业相关经济负担较重。一些企业特别是煤炭、森工、军工企业, 地处偏僻,“企业办社会”的问题难以解决;⒉许多资源型企业,资源枯竭,或 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或无法维持生产。一些军工企业,军品需要下降,民品开发 不足,企业亏损严重;⒊债务负担沉重,企业间资金相互拖欠问题比较严重;⒋ 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经营;⒌长期实行计划经 济的历史惯性,使得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速度较慢,许多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不适 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

由于亏损企业大量增加,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扭亏无望,使得企业停 减发职工工资和拖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且拖欠时间越来越 长,情况相当严重。在就业方面,虽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企业自 身都想方设法,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新增就业岗位不足,待业青年和大量企业 富余人员得不到妥善安置,很多企业没活干,职工放长假。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和 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没有着落,已成为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地在扶持困难企业脱困和分流安置富余职工方面做了 大量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一些经验。 主要做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企业自救。主要形式有:⒈部分基本可以维持生存的企业(如长春客 车厂),通过开展多元化经营,自我消化企业富余职工;⒉整体扭亏无望,但部 分车间尚可独立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如辽阳纺织厂),剥离经营,分散突围,局 部解困;⒊部分企业利用自然优势,“以地抵资”、“以林抵资”。如吉林省中 西部林场实行的“工资田”;⒋靠原主业已无法生存的企业彻底转产。如佳木斯 鞋厂利用原有场地和原有供销渠道,办起鞋类市场;⒌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 业(如齐齐哈尔黑龙集团),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对困难企业实行联营或兼 并,实现企业互救。

(二)政府扶持。其中,有些典型做法综合了多项优惠政策。如:⒈普遍设 立了“帮困基金”,用于困难职工生活救济和帮助企业分流富余职工、促进失业 职工再就业;⒉设立“自立市场”、“解困市场”、“自谋职业一条街”,安置 困难职工和失业职工再就业;⒊各地政府普遍成立“解困办”,重点帮助困难企 业解困和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失业职工。

(三)社会帮助。各地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和组织,积极扶助困 难企业解困,帮助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和失业职工。如长春市工会,兴办职业介绍 所和各类扶贫经济实体。辽宁省妇联针对妇女就业难问题,开展实施“巾帼工程 ”。长春市东站十委居委会,通过开办街道集体企业,安置困难企业下岗、放假 职工等等。

(四)个人自谋职业。在各地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许多失业职工和企业 富余职工走上个人自谋职业的道路。

解决困难企业问题与安置富余职工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密不 可分的。改善困难企业的经济状况,首先要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转换经营机制,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就业特别是富余职工 安置问题,关键是要增加就业岗位,这也要从发展经济、开拓就业新渠道入手。 在解决困难企业和安置富余职工问题上,我们的主要政策建议是:

(一)减轻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的经济负担。

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经济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包袱沉重。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设备更新改造不足和离退休人员、富 余人员多;也有现实的债务负担,主要是银行贷款无力偿还和企业资金相互拖欠 严重。建议国家对于有希望扭亏为盈的困难企业,在与改革方向相一致的前提下 ,应对现行有关政策和制度有所突破:

⒈减免困难企业的银行债务。政策选择有二:一是将银行贷款全部或部分转 为企业的资本金,作为国家投资或银行投资;二是将银行贷款挂帐停息。我们认 为第一种选择,既可解决困难企业的银行债务负担,又不与我国改革的方向相冲 突,银行也易于接受,是一种较可行的选择。

⒉解决企业间的资金相互拖欠即“三角债”问题。我们建议,结合推行现代 企业制度和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把企业间的拖欠资金转化为企业间的相互投资 或参股,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开“债务链”。同时,这种企业之间相互投资、多元 法人持股,一可形成利益多元化的企业约束机制,二可分散企业经营风险(这也 是当今国际上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发展的趋势和经验),三可形成多企业的利益共 同体,相互支持,共谋发展。这种方式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完 全一致的,不但可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三角债”问题,而且也很可能成为我国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良好开端。

⒊更新改造老企业的技术设备,控制新上基建项目,在国家预算中建立专项 基金,用于部分有前途的老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

⒋卸掉老企业的人员包袱。由于国有老企业历史上没有社会保险(主要是养 老保险)的积累,在计划经济期间相当于社会保险积累的资金都以利润的形式上 交给国家了,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险金是由国家代为积累了。 建议:1986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开始)前离退休的国有企业职工,其养老 保险金,由各级劳动部门测算,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拨出专款,由社会保险管 理机构统一管理和发放:1986年以后离退休的国有企业职工,其养老金由社 会保险管理机构支付,不足部分,由各级财政补贴。这些离退休人员全部与原企 业脱钩,由社会保险机构管理,彻底卸掉国有老企业历史上形成的人员包袱。

⒌确已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或兼并,失业职工由劳动部门失 业保险机构接收,在发放失业救济金的同时,积极解决其再就业问题。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经济生长 点,发展经济,安置富余职工、失业职工和新增劳动力。

目前,贷款发工资或过节发放“吃饺子”钱、在近期内对于维持职工队伍稳 定和社会稳定是必要的。但这是消极的办法,在经济上投入没有产出,长此下去 ,坐吃山空,无异于“饮鸩止渴”。根本的出路在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提高其经济效益,减少困难企业的出现,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经济生长点,吸纳劳 动力就业。开拓新的经济生长点,主要是:⒈开展国有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大力 发展既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又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第三产业。⒉确立中小企 业发展战略。在促进部分产业集团化、巨型化,走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以适应 国际竞争的同时,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以利于更 多的劳动力就业;⒊发展非国有经济,特别是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及 个体、私营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另外,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特 别是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及外贸政策时也要充分考虑就业的需要 ,以更多地增加就业岗位,解决我国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富余职工、失业职工的再 就业问题。

(三)把解决困难企业和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工作上的统筹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优胜劣汰竞争规律的存在,困难企 业的出现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把解决困难企业和分流安置富余职工的工作 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制度化、经常化,并列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制。劳动部 门要切实把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工作推向深入:通过发放失业救济和生活补助 ,维持职工队伍稳定;运用失业保险中的生产自救费,扶持困难企业开发新的生 产项目、开拓就业新门路;强化就业和转业训练,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富余职工 和失业职工的再就业能力;加强职业介绍,推动劳务输出,并发挥劳服企业吸纳 就业的“蓄水池”作用,分流安置企业富余职工和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当然, 要解决我国的困难企业和富余职工问题,仅靠劳动部门一家是远远不够的,特别 是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的方面,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调 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做好我国的困难企业脱困和富余 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注:本文在今年中央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人民日报等单位联合组织的首 届全国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中,获选“全国优秀调研报告”。本报有删节。

标签:;  ;  ;  

东北三省困难企业及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调查报告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