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字作为一种古来的表意文字,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可以说是与文化紧密相连的。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会按照教材内容来向学生演示如何书写汉字,通过读、写来引导学生识别汉字,其中所蕴含的含义一带而过,由此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枯燥的演练下难以识记大量的汉字,而且无法深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含义,汉字的应用效果可想而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1-0004-01
引言:众所周知,汉字是迄今为止仍在持续使用的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音形义相统一的汉字浸润了华夏祖先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风貌。由此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时候,除了向学生演示汉字的书写规律之外,还要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借助汉字丰富的文化意蕴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汉字的含义,加深其对汉字的理解。纵观东汉许慎所编著的《说文解字》,其中明确地提及了“六书”,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教师在组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借助“六书”从字理分析上来引导学生识别汉字,加深其对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学会探究、分析、发现汉字,提高其汉字自主学习能力。
1图像演变
国汉字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演变形式的种类多种多样,汉字和图像之间的联结程度比较高,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身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程度比较差,在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层面上还不够完善,所以学生们是无法从其汉字符号中探究出该汉字的具体意蕴,更无法挖掘出该文字内容中的文化因素。所以,想要在文化视野下进行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需要小学语文老师懂得利用绘画的方式开展其识字的教学活动,通过图像的应用,帮助学生们理解该类知识内容,让抽象的汉字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老师还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效用,帮助学生们识别各类的汉字,还要将其汉字和客观的事物完整的联结在一起,给学生们日后的汉字使用等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在组织象形字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可以使用图文对照的办法,把象形字和实物图融为一体,简单的和学生们进行汉字的展示,让学生们感受到汉字的字形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过这种形象的汉字展示,学生们可以顺利的掌握该汉字的写作技巧以及使用方式,同时还会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阅历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在文化的追溯流程中,把汉字和实物完整的联结在一起,给其汉字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会意感知
在小学时期的语文汉字教学活动中,老师们不能将汉字的各类意义全部展现给学生,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方式,对其汉字的构造进行考量,引导学生,让学生们掌握到汉字的含义,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拆分组合等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汉字的图像展示,引导学生们去感知汉字的变化过程,将汉字进行拆分处理,对每一个部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揭示,可以适当的让学生们去猜测该汉字的具体含义,同时也可以利用汉字的文化背景进行文字含义的拓展,加深其对汉字的理解程度。所谓的会意字主要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成的一个极具独立字形又具有完整意义的汉字。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接触到最多的当属会意字,教师在组织汉字教学的时候不可能将所有的汉字的意义都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就需要借助会意字的构造来引导学生掌握识别汉字含义的策略。在组织这六个会意字教学的时候,采取“拆分—组合”的方式来生动地呈现汉字的含义。首先,会先借助多媒体以图像展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来自主感知该汉字的含义;接着会引导学生将某一个汉字进行拆分,将所学过的独体字含义迁移到每一个部件上,想象该合体字的含义。在学生猜测含义的基础之上,会借助该字的文化背景来向学生拓展含义,在古代人们常用毛笔来进行书写,“笔”的字形正好还原了古代的书写工具,到了现代人们常用硬笔作为书写工具,以此在“笔”的类型的演变下,加深其对该字含义的理解。
3在发现中传承汉字文化
到了小学高年级,面对纷繁复杂的汉字,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独立识字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从独体字→合体字的演变下,向学生呈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以此为汉民族文化的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人”这一独体字为例,在组织该字教学的时候,会借助甲骨文向学生展示侧面而立,双手下垂的形象,借此引导学生此独体字表示“一个”人,接着,向其讲解“从”,两个人相互跟随;“众”,三人行,其中一人在上,其决定作用;“化”,一人在上,一人在下,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鱼相对照……如此,在文化的介入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汉字的含义,还可以实现举一反三,自主认知更多的汉字。
结语:总之,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从造字法入手,借助文化视野来向学生揭示汉字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此提升学生的汉字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环.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
[2]马俊海.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10)
[3]张华.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J].学周刊.2016(04)
论文作者:向燚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汉字论文; 含义论文; 学生们论文; 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