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林业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林业发展作为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契机,生态建设中应当将其放在首要地位。应始终以生态作为林业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以促进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助推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此从林业生态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对如何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生态需求;新林业;战略措施
前言:
当前,我国林业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大对林业发展问题的重视,提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是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满足林业事业的可是续发展的重要方针,对于实现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概述
生态林业是一种在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型林业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一个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在不破坏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的情况下,向林业系统中投入物质、能量等,以提高生态林业系统的输出,从而使得生态林业系统拥有较高的生产力与能量转换率。
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也具有特殊地位,这是由于森林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决定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其在维持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中起着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生态建设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林业作为保护国土的一种措施,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对于天然林国家应该加强保护措施,多采取人工林的采伐,这样才不会造成原始资源的缺失。所以林业的持续发展、生态的稳定能够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都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意义。退耕还林的政策已经在各个地区开始实施,对于生态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以发展为目的不择手段的破坏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事实,所以我们必须制止毁林开发、以及陡坡栽种等方式对资源的破坏。国家建立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是国家对于森林保护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从此以后不能无偿使用森林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三、我国林业生态化建设的现状
当前,我国对林业的生态型建设日趋重视,全民生态意识也大为增强,国家相继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实施,初步形成了与生态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林业行为发展过程从无序到有序。虽然我国在林业的建设与治理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与部分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在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需要注入新的科技和活力,以便充分发挥林业生产的潜力,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
四、实现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的几个战略研究
1、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生态建设的机制
要培育生态服务市场,推动生态效益货币化、资本化。生产或消费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应当计入成本,予以折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应当包括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包括资源开采和获取的成本,环境损坏和恢复的成本,以及当代人占用后代人资源的“用户成本”。
要发展高效益的木材加工业,以加工业发展拉动森林培育,增加“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应以科学合理的采伐利用引导造林、营林业的发展。森林发达的国家往往是林业加工业发达的国家,如芬兰、瑞典、加拿大等。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不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相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应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完善林业产业,优化自身的配置,是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有三大产业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加大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针对第一产业,应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及经济林建设;针对第二产业,要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针对第三产业,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从而解决林业产业的不合理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使得林业产品中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得到解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要围绕建设外环生态氧吧圈,继续以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为主要途径,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等制度,切实将造林面积、工程质量、成活保存率与资金兑付挂钩;并按照合同规定分段检查验收,分期报账结算,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同时,要根据全国造林直补试点的要求,抓紧制定出台“树木年度直补办法”,进一步调动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4、因地制宜,科学造林,加强后期监管
首先,要贯彻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适地适树,增强植物对产地条件的适应性,精心养护,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其次,要完善造林机制,充分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造林质量和林业生态效益。再次,林业的种类、树种、经营方式和目的以及各个阶段技术要求都有所不同,必需根据具体的林业状况具体分析,制定对应的可持续经营技术。最后,要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建立职责明确的管护制度,组建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技术人员,杜绝“重建轻管”的现象,切实从林业营建、管理和养护中,提高林业生态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5、强化工程技术含量
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6、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从以上的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
五、结语
综上,坚持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促进我国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际工作中要加强科学技术和管理的研究,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努力推动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蒋敏元,黄正梅等.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J].林业科学,2011,41(2):258-261.
[2]段敬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
论文作者:林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林业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建设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产业论文; 森林论文; 种群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