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世界格局的转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进步论文,格局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75页。)它不仅推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而且对国际关系,特别是世界格局也产生巨大的影响。科技进步,尤其是科技革命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关系,从而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历史表明,几乎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结果都会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更。无论是从维也纳体制到凡尔赛—华盛顿体制,再到雅尔塔体制的转换,还是英国霸权到美国霸权的交替,或是德、苏、日等国先后对英、美霸权的挑战,其间都渗透着科技力量的影响。正是那些对科技革命成果应用速度快且程度深广的国家,其综合实力得到迅速提高,从而打破原有的国际力量平衡,进而形成新的国际关系格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这次格局转换,科技的力量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以往的格局转换,一般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科技只是通过增强国家的军事、经济实力来间接地发挥作用。而这次却未经过大战,而是通过综合实力的较量,特别是经济、科技实力的较量而和平实现的。科技发挥了直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极化进程中,科技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加剧国际力量发展的不平衡
科技是造成世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那些文化素质较高、首先发明利用科技成果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国力迅速增长。相反,未开发利用先进技术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就会迅速落后,其国际地位也相对下降。70年代中期,当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涌来之时,苏联却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军备竞赛上,实行“国防优先”、“军工优先”的战略,结果错过了新科技革命这班快车,丧失了科技优势,削弱了综合国力,最终在同美国的争霸斗争中败下阵来。美国也曾一度对新科技革命浪潮反应迟缓,在日本、西欧的追赶中呈现出相对衰落的态势。而日本和西欧则抓住了新科技革命提供的机遇,加速开发研制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迅速增强了国力,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虽然经济规模小,但由于抓住了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实现了国家工业化,而且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正在接近和赶上发达国家,其国际地位也因此有了明显提高。中国经济在80年代以来能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抓住了科技这个关键。还应看到,科技的进步还使许多国家摆脱了资源和传统发展战略的束缚,按照新的方式迅速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日本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能成为经济大国就是例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增强了落后国家实现快速发展,甚至赶超发达国家的可能性。正是科技进步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助国际技术转移,跨越某些经济发展阶段而后来居上创造了条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从总体上长期高于发达国家就说明了这一点。亚洲和拉美一些社会文化较进步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墨西哥,就是凭借其较好的教育基础和较多的科技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国力有了大幅度增长,而且它们极有可能在21世纪的国际关系舞台上充当重要角色。
科技的发展还使地区之间的发展产生不平衡。欧洲能在18—19世纪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并用“坚船利炮”征服世界,主要得益于科技的先进;美国后来能取代欧洲的地位,也主要是借助了科技的力量;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之一,也离不开科技的作用。由此可见,正是在科技的推动下,才造成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从而形成今天的欧洲—北美—亚太这种世界经济三极格局。
冷战后,美国极力想维护其“一超”地位,进而建立单极世界格局。它所凭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它在高科技方面的优势地位。但是,科技发展本身是不平衡的,科技的加速发展趋势更加剧了这种不平衡状态,使得高科技成果不可能长期被某个国家垄断并只使少数国家受益。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就表明了这一点。据此可以断言,“一超多强”的演变方向是多极而不是单极。
二、改变国际关系矛盾的状况和特征
整个冷战期间,在国际关系中占支配和主导地位的矛盾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即东西矛盾。冷战后,虽然还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对立,但是东西矛盾已大为缓和,不再是国际关系中主导、支配全局的矛盾。东西矛盾趋于缓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即西西矛盾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突出。
西西矛盾突显的根本原因就是新科技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再加上苏联威胁的消失,使得西欧、日本不再甘愿对美国俯首帖耳,而是要同其平起平坐,分享对世界的领导权。西欧人认为,在处理世界重大事务时,英国和法国能拿出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德国能拿出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当然应当分享世界的领导权。日本更是这样,身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在高科技领域拥有一定优势的日本,更是越来越多地对美国说“不”。而美国要维护其霸权地位已成为既定的战略方针,不愿轻易与欧、日分享领导权。
随着科技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上升和冷战的结束,国际竞争的主战场由军事领域转向经济、科技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其主要参与者就是美、欧、日三家。在冷战期间经济和实力曾一度相对下降的美国,90年代对科技政策作了重大调整,科技重点从军用转向民用,大力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中心的高技术产品,从而使其在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又得到加强,经济实力相对下降的趋势有所扭转。欧盟则于1995年4 月通过了第4个科研发展框架计划,并于9月成立了欧洲科技代表大会,制订欧洲科技发展政策;日本同期也制订了“新技术立国”方针,并发表“科技白皮书”,决定把研究与开发费用增加1倍。 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竞争,美、欧、日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冷战后,南北矛盾越来越尖锐,主要表现为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的发展。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教育基础好、水平高,人才多,在科技特别是高科技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而高层次的技术又推动已经发达的经济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金,特别是人才,在科技研究和开发上总是处于落后地位,进而制约经济发展,造成恶性循环。
南北矛盾的另一个表现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之间的矛盾。新兴工业化国家虽然仍属发展中国家,但它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正日益缩小。这些国家一般人口众多,市场广大,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加强。发达国家日益感到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对自己的威胁,于是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它们,如提出人权问题、劳工问题、环境问题等,迫使他们在经济上让步,或以制裁、国际标准化等方式对其进行干涉。造成这一矛盾的重要原因也是科技和教育的作用。新兴工业化国家一般比较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有一定的科技和教育基础,能较快地掌握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建立起一定的高技术产业,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西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的尖锐化有利于国际关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因为无论西西矛盾还是南北矛盾,都不象东西矛盾那样容易形成对立双方阵线分明的状态,因此都很难发展成两极对抗的局面。
三、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融合
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分别高举着两面尖锐对立的意识形态大旗,使世界许多国家分别聚集在这两面旗帜下,从而形成两大阵营。而两大阵营内部各国之间的矛盾则被冲淡和掩盖。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之间意识形态对立虽然已不象冷战时那么尖锐,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还不时地出现突出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和文化、文明因素的思潮。最有影响的两股思潮就是“文明冲突论”和“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基督教文明和非基督教文明尤其是同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之间的对立,并预言儒教文明会和伊斯兰教文明联手,从而对基督教文明构成威胁。“民主和平论”则是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下,将西方民主国家与所谓非民主国家对立起来,其发展方向也是东西方对抗的两极格局。可见,强化意识形态及文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很容易导致阵线分明的两极对抗。
科技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融合,弱化国际关系中文明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对立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科技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上升,促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科技方面,从而较少关注文明与文化乃至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和对立。冷战期间美苏搞意识形态对抗,结果是一亡一伤,而较少关注意识形态的日本和西德则成了冷战的真正赢家。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得人们对不同的文明和文化有了更深入、客观的了解,从而减少了寻求对抗的盲目性,也使广大群众更不易受政客们的带有偏见的蛊惑。此外,科技进步有利于开化民智,从而增强人们对不同文明和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
四、促进大国合作
大国之间加强合作而不是对抗,无疑有利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不易走向两极或单极格局。科技进步有利于增进大国之间的合作。首先,科技进步以及由它所推动的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核扩散、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爆炸,这些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已超出所有国家的利益之上,威胁到全人类的利益。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某一个大国即使是超级大国力所能及的,而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协调行动,特别是那些较有实力、在世界或地区有影响的大国的合作。比如,美国在冷战后作为唯一超级大国虽然试图维护它的霸权地位,但也不得不在核扩散、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合作。再比如,随着2000年的到来,电脑“千年虫”问题日益突出、紧迫,作为科技大国的美国自感无力独自承担解决这一难题的任务,因而寻求同别的国家合作。美国总统克林顿一再表示,美国愿与各国分享预警信息,并愿向其他国家提供技术及资金帮助。在北约与俄罗斯1999年政治与军事活动日程计划中,双方同意共同对付“千年虫”,因为北约担心,如果“千年虫”造成计算机系统混乱,其结果将是俄罗斯的核武器可能失控,从而使美俄两个核大国之间发生误解的危险性增大。韩国政府对因“千年虫”问题而导致朝鲜半岛突发战争的可能性深表忧虑,正在试图与北朝鲜建立预警热线以防万一。其次,由于科技进步的推动,生产力加速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导致国际经济领域出现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和危机,如世界性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典型事例,它给各国经济发展和稳定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克服这些不稳定因素和危机,不是某一个国家所能为的,必须由有关国家共同参与,通力合作。在最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美国就积极寻求中国的合作,以遏止危机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随着科技进步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其数量、规模和实力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超越了国界,最终产品很难说是哪一个国家制造的。管理跨国公司已成为超国界的行为,因此需要相关国家的合作。第四,科技的发展使人类不断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并开发出新的资源、能源,比如对外层空间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产生新的利益冲突,这需要国际社会来协调解决,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合作。
当前,科技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科技继续加速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关于科技革命的次数,有不同的说法。较多的人分为三次,即: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主要标志,导致自由资本主义统治世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次科技革命促使帝国主义形成;20世纪中叶以后。有人将70年代以后的科技进步称作第四次科技革命或新科技革命。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999年2月20—26 日号刊登一篇文章,将近代以来的科技进步分为5个周期;1785—1845;1845—1900; 1900—1950;1950—1990;1990—2020)的创新程度远远超过以往全部时代的总和,而这次革命目前仍在继续,并且是全方位加速发展。由此导致科技在综合国力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突出,并促成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国,纷纷将发展高科技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既用于军事,又用于经济,以增强其国力。这反过来又会推动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的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强化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推动作用。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参见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进而为科技进步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标签:科技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世界格局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美国革命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