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
线条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在绘画领域里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任伯年作为晚清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人物画衔接了中国古代人物画和中国现代人物画,成为近代人物画著称的画家。本文主要就任伯年人物画的用线特点进行比较系统的了解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任伯年人物画用线特点
线是最古老最基本的艺术词汇,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线已经成为造型艺术成熟高超的表现语言。尤其在中国绘画中,线不仅作为造型的基本手段而存在,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美感。特别是到了晚清时候的任伯年,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继续突破创新,而且又吸收了民间以及同时代人的艺术成就,然后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既有时代特色,又有个人独特风貌的用线风格。
任何艺术的变革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任伯年绘画发展,不仅与艺术本身的内在规律有关,并且与近代上海的崛起也是分不开的。
任伯年,初名伯,改名姬,字伯年,号次远,小楼别号山阴道人,山阴道上行者等。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任伯年作为中国近代“海上画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全能画家,花鸟、人物、山水、肖像,无不擅长。他作画极具个人风格,线条用笔有着极强的表现力,甚至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他笔下的线条聚散得体,穿插有序,线的轻重长短多变而自然。每一行笔能曲尽抑扬顿挫、转折提按的变化,呈现出既有古拙味道,又不失淳朴清新的强烈的美感的用线特点。所以,他自然也成了近代中国画坛的领军人物。下面将重点阐述任伯年人物画的用线特点。
一:线描法
由于耳濡目染,任伯年早年收到父亲的影响,画面趋于工笔写真。早年期,任伯年在师法二任、陈洪绶和扬州八怪的大写意法,把花鸟画中的线描激发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再加上任伯年有学习西方素描的经历,他在传统的写真中融汇了西洋画法,将素描的画法植入人像的写真,开创与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沙馥三十九岁小像》是任伯年早期代表作之一,画面中人物面带微笑,娴静自若,目光炯炯,嘴唇微张,似有话要说的样子,双袖自然拱起,做一副礼贤相让状。画面中人物五官采用的是淡墨勾勒,少有皱擦,眉眼处深色用重墨,再加以淡墨晕染,发辫用重墨着色,发青处采用淡墨点燃,刻画出很强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具有素描意味。在这幅画中任伯年用线大多比较平滑圆润,紧贴人物身体走势,用笔比较顺畅,柔和中带有几丝遒劲,人物衣服褶皱疏密有致。在褶皱较多的拱手部分,他采用的是比较粗的线条,起笔或细或粗,收笔干净利落,毫不犹豫,下摆处则多用枯笔,营造出笔断意连得特殊效果。可见,早期人物画用笔还不是很平滑,线条不够流畅,给人笔墨生涩的感觉。
二:钉头鼠法
中国传统人物画十分注重表现线条的形式美,古人就人物画的勾线笔法总结出了“十八描”,如:铁线描,钉头鼠尾描、高古游丝描、战笔水纹描、行云流水描等。任伯年偏重于工笔的钉头鼠尾描法,用笔方折顿挫,其特点是起笔时须顿笔,收笔时渐提渐收。《风尘三侠》是任伯年多次画过的题材,此画呈三角形,刻画细腻,人物衣纹处理兼顾结构,画面中所画三人——红佛女、李靖、虬髯客,三人均有驴马坐骑同行。在这幅绘画中,我们看到任伯年“钉头鼠尾描”充分体现了出来,人物衣纹用笔中锋劲笔,线条前肥后锐,出锋不可削薄,画中人物的衣纹,有的部分用凝重的钉头描工写,双出双入,有的则运用怒涛翻腾似的起伏回环,有的衣纹转折刚方,有的则飘飘欲动,生动的表现着不同人物的性格,同时他注重线条本身的造型能力和抑扬顿挫的笔法,通过线条的疏密、刚柔、行笔的轻重缓急,传达出一种富有节奏韵律的视察形式,银勾铁画似的线条,浓丽的赋色,起笔顿挫,行笔流畅,这意味着任伯年的笔墨语言开始形成。
三:墨骨法
中国画的造型是一种意象造型,是强调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意象造型的原则是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又与客观事物脱开一定的距离,与真实形现象比,艺术的意象是出于一种“似与不似”的形态。画家正是凭借寓意这个似与不似之间的距离,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美的规律去想象,寓意与抒情,创造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线勾墨古,意笔取胜。任伯年的绘画语言已经进入成熟时期,无论是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还是笔墨技艺方面,都已达到了顶峰。由线条勾勒转变为笔墨语言,应属于勾线墨骨法。《驴背吟诗》图,采用墨古的画法。画中人物戴斗笠身披蓑衣,面部安详,骑在一黑驴背上,梨花树下怡然前行,人物面部的五官没有运用太多的线条刻画,而是用了墨笔的皴擦点染,有体面的感觉,驴子分别用浓淡不一的墨色进行点染,略去线条的勾勒,但又不失形体,水墨淋漓,充满感染力。画面中作者几乎没有勾勒的迹象,而是大胆的运用了墨色渲染,意笔取胜,是作者艺术语言的精炼体现,也是晚年作者艺术风貌的充分展示。
结语:
任伯年以他在清末传统中国人物画创作上的独特成就,成为近代中国传统人物画别开生面的主要代表。在我国近代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他的艺术扎根于中国民族传统中,从民间、传统、以及西洋绘画中汲取营养,以民间绘画新血液注入中国传统封建士大夫的绘画中,使中国画得以新的发展,给中国带来新的面貌,形成了一种新颖的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清新明朗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任伯年绘画风格的分析,不仅使我们体会到了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意趣,而且也认识到民间绘画与文人绘画完美结合的意义,同时使我们对近代绘画史上人物画发展态势的认识更加深刻。作为“海派人物画”的代表,任伯年应当被视为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从古代走向现代转变的推动者与启蒙者,还应当视为开辟通向20世纪中国画全面复兴之路特别是人物画复兴之路的先驱者。
参考文献:1、卢辅圣《任伯年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2、丁羲元《任伯年谱》,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
3、薛永年《中国绘画断代》,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刘霞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人物画论文; 线条论文; 人物论文; 艺术论文; 中国论文; 用线论文; 语言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