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在“网络世界”赚取“真金白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农民论文,真金白银论文,世界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失去网络的话,这日子真没法过下去!”如果不是亲耳听到,记者很难想象这句话会从西北地区一个普通农民口中说出。在网络逐渐承载起无数人求知、创业和生活梦想的今天,正有越来越多世代“靠天吃饭”的西北贫困地区农民,开始在这个“网络世界”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网络世界”诞生年入百万的“甘草大王”
农民冯自学9年前从中国西北部最贫穷、干旱地区之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移民到政府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的“移民村”——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如今的他已是年人百万、远近闻名的“甘草大王”。
初中毕业的冯自学种了1000多亩甘草地,开办了一家甘草饮片加工厂,操办着甘草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一条龙业务,2009年的利润就已超过一百万元。
“过去卖靠一个字——等。”冯自学的妻子何彩霞回忆起接触互联网之前的日子,十分感慨。“卖什么价格来收购的人说了算,咱农民没信息,也不知道上哪儿了解市场,卖不上好价。”
从2007年开始,宁夏开始由政府投入推动农村信息化,将网线接到全自治区2362个行政村。冯自学说:“2008年初听说有个‘阿里巴巴’网站,可以卖东西,于是就把自家种的甘草信息试着挂了上去。”不久后一家广东的中药企业下了订单,他的第一单网络甘草生意就这样做成了。现在的冯自学一年要销售约600吨甘草产品,其中四成通过网络完成。网络销售又促成了实体店面的建立。冯自学把门店开到了广东,产品已远销港台等地。
“网络世界”帮打工仔实现“店主”梦
中国西北贫困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通过网络创业。
还是在红寺堡这个有近20万人口的扶贫移民开发区,有一家“腾达”摩托车修理店,店主是今年25岁的回族小伙子马虎。
2007平之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马虎跟其他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忙时在家种地,闲时去城里打工。
马虎说:“也有想法要干点事情,于是找了个师傅学了修理摩托车的技术,打算回家开修理店。可是怎么注册,去哪儿找配件,怎么进货,这些都不懂,周围的人也都不知道。”
“后来村里开了个信息服务站,可以上网,就去试了试运气,村里的信息员还真帮我搜到了我要的信息。”马虎最终开办的这家摩托车修理店不大,摆满了各种摩托车配件,不时有人推着摩托车过来,忙碌的马虎双手沾满了油渍。
村子里大多数年轻人依然在种地和打工,马虎却依靠过硬的技术和网络上便捷的信息,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成了当地年轻人眼里的“大款”。
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数字生活”
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平均每100个农民家庭拥有96部手机,基本实现了每户有一部手机;99%的乡镇能上互联网;“一站通”全国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注册会员已超过35万,年信息发布量超过100万条;12316新农村热线、农民信箱、“三农呼叫中心”等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了“数字生活”。
对于中国农民来说,随着农业发展中越来越注重现代化和信息化,更多普通的农民将有机会在这个“网络世界”中,追求梦想,实现梦想。
联系电话:029-8703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