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30千伏乌格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论文文献综述)
于池[1](2016)在《电网工程项目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网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工程造价评价工作面临着更加精细化、精确化的要求,从而满足电网公司在工程项目造价成本方面的要求。现阶段,电网工程项目评价在实践中主要通过对比各单项结算金额与概算金额,从而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类传统方法已经很难满足电网公司精细化造价评价分析的要求。本文研究实际中的电网工程造价评价分析工作,在理论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完善,并且采用先进的智能评价方法,构建电网工程造价智能评价分析模型,然后以内蒙古地区典型变电工程为研究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包括该类工程项目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工程项目造价评价分析,证明了构建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首先,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形式,对内蒙古地区电网工程项目总体水平、分项费用水平进行了分析,并且从项目各建设阶段进行了造价评价工作现状分析。然后分析电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提取每个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项目的自然、技术条件识别出电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提取因素的可读性,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众多因素指标进行降维分析,深入剖析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电网工程造价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引入支持向量机这一智能判别模型,对电网工程项目造价进行评价,并且与传统的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发现该模型在保证评价准确性的同时,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对电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和评价模型进行研究,得到了电网工程项目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说明研究成果可以有效的帮助电网企业对项目造价进行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贺海[2](2014)在《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况分析及防御能力提升》文中研究表明电力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的的基础性公用事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供电中断将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输电线路作为电网的核心支撑环节,其分布面广,延伸距离长,极易遭受各种人为或环境因素的损害。同时,随着电网建设的持续推进和电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新设备、新规范、新技术投入应用,这对于电网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本论文以青海电网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青海电网的运行现状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研究课题。对近年来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的跳闸及运行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逐一研究分析引起故障和跳闸的原因,包括雷击、鸟害、覆冰、风害、外力破坏、污闪和地质灾害等。总结了故障跳闸的主要特点和规律,从环境外因和输电线路内因两方面分析了引起故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针对性防治措施,如综合应用可控避雷针,增强杆塔外绝缘配置,采用加强型绝缘子,加装驱鸟装置,安装覆冰观测装置,加强线路防风害整治等。对强化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水平,提升青海电网运行可靠性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段桂法[3](2013)在《海阳市供电公司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力建设项目也得到高速发展。如何有效的控制电力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克服传统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问题。海阳市供电公司随着海阳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力基建项目也高速增长。随着核电产业区的发展和附近各个风电场的建设,原有的35kV留格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海阳市供电公司决定建设110kV留格变电站。本文分析了目前在电力建设项目中造价控制的现状,提出采用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方法对电力建设工程项目造价进行控制。通过对110kV留格变电站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运营维护、报废拆除全寿命周期内的造价控制的分析,来研究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在电力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手段,提高了建设项目的效应,提高了管理水平。
黄耀德[4](2012)在《新疆750千伏工程建设中几个值得的思考的问题》文中研究说明750KV乌吐哈输、吐巴输变电工程是新疆电力公司自行建设管理运行的第一个750KV输变电工程,对新疆750千伏电网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新疆750千伏电网建设方面逐步掌握了750千伏电网在设备选型、绝缘配合,系统扰动等电网建设运行方面的核心技术,是对超高压电网驾驭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标志,总结工程建设中遇到的750千伏设备、标准现阶段亟需解决和探讨的若干技术问题,提出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旨在简化建设标准,突出核心技术,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对完善现阶段新疆750千伏电网生产运行标准的提出了建议。
危凯[5](2011)在《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 ——以昭通市彝良县为例》文中指出云南矿产资源、水电资源丰富,矿业和电力产业多年来都是云南的支柱产业,两大产业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电力产业和矿产业发展水平,对云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电矿结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只有走电矿结合的道路才能实现电力产业和矿业产业双赢。多年来,云南一直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在较小范围内尝试开展电矿结合,但开展方式都较为简单,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对云南开展电矿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理论综述,阐述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自然垄断理论的特点,总结了国内外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情况、主要发达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式方法,比较了国外以及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异同,总结了电矿结合的内涵、电矿结合常采用的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云南开展电矿结合。然后,对近30年来云南电力产业和矿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详细介绍了两大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云南开展电矿结合具有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云南开展电矿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深化对开展电矿结合的认识:总结了过去开展电矿结合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了开展电矿结合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为云南能够牢牢把握在桥头堡意见中被列为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的机遇,对自身进一步开展电矿结合有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提出了云南今后开展电矿结合的主要思路。最后,本文以彝良县为例,结合彝良县自身的交通、区位、资源、电力产业和矿产业发展情况等内部条件以及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等外部条件,对彝良县如何开展电矿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开展电矿结合的思路、布局;选取了适宜彝良县开展电矿结合的几种模式,结合当地中小水电企业发电情况、大型矿业企业用电情况、用电总需求等方面对每种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计算了开展电矿结合后电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用电企业、财政各自的效益,与开展电矿结合前形成对比;对彝良县今后开展电矿结合提出了建议。
周亮[6](2011)在《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甘肃省能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其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还影响国际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活动。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能源短缺、能源安全与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消费最大国,能源需求总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面对中国能源紧缺、消费量持续攀升、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对于那些能源资源相对富集的省份,尤其是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的区域,中国能源短缺却为这些区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甘肃省曾长期属于中国能源匮乏省份之一,能源的自给率不高。然而随着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河西新能源基地和甘肃能源运输通道的逐步建成,甘肃省新能源的开发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乃至西部大开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依据甘肃资源禀赋优势,着力发展能源产业,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是促进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然而,由于能源产业有明显的极化效应,新能源产业前期投资费用高,能源安全问题突出等原因,能源开发对经济的的推动效应还未完全凸显。由此可见,保障能源开发的安全工作,合理规划能源产业布局与基地建设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文章基于以上背景,首先分析了能源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重点阐述了投入产出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并以甘肃省为例,在介绍了甘肃能源现状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法定量的分析了能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制约效应,通过分析对能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找出了甘肃能源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即①能源输出困难;②部分能源城市资源枯竭,面临转型困境;③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剧;④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⑤产业链短,生产效率低下;⑥能源开发安全问题突出。通过探讨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①法律法规不健全;②环境治理监管落后;③资金支持不足;④基础设施落后;⑤科技投入支持不够。基于上述分析和探讨文章的最后部分就开发能源以促进甘肃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能源研究领域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李易峰,鹿飞,高建玺[7](2011)在《21世纪的“电力丝绸之路”——新疆与西北75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探明煤炭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40%,到2015年末,全疆电力外送达到2600万千瓦;甘肃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的风电,以敦煌为重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但是目前丰富的煤炭、风力和太阳能资源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利用,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是实现西北电力水、火、风电等打捆外送的重要通道。
肖弟康[8](2010)在《藏东地区水电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藏东具有发展大中、小、微型各类水电的资源,长期以来,藏东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主要依靠发展水电事业来解决。但当前藏东水电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大中型电站的发展速度缓慢,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出现了小水电站不能很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的情况,特别是很多小水电站提前报废的问题突出;三是切合藏东农牧区实际的微型水电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针对藏东水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大中型、小型、微型水电(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法)的发展对策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情况对藏东大中型、小型、微型水电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找到了切合藏东实际的水电发展对策,即:发展大中型水电应采用扭转型战略(WO对策)和多种经营性战略(ST对策);发展小型水电应采用防御性战略(WT对策);发展微型水电采用增长型战略(SO对策),最后,提出了藏东水电发展的具体措施及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其他地区拟定水电发展对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在解决人口极其分散且自然条件特殊的高原地区的用电问题上,提出了以优先发展微水电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是值得引起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重视。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2008)在《青海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08年1月10日在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文中研究表明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2008)在《青海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安排草案提请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2007年,全
二、330千伏乌格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30千伏乌格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1)电网工程项目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网工程项目造价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2.2 电网工程项目造价评价模型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2章 内蒙古地区电网工程项目造价分析 |
2.1 内蒙古地区电网工程项目概述 |
2.2 内蒙古地区电网工程造价分析 |
2.2.1 造价水平概述 |
2.2.2 造价分解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
3.1 电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技术路线 |
3.2 电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获取 |
3.2.1 电网工程项目造价阶段划分 |
3.2.2 电网工程项目造价因素获取 |
3.2.3 自然环境因素获取 |
3.2.4 技术因素获取 |
3.3 电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度关键因素提取方法 |
3.4 内蒙古地区电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3.4.1 典型变电工程影响因素分析 |
3.4.2 典型线路工程影响因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网工程造价评价模型构建 |
4.1 电网工程造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网工程造价评价模型 |
4.2.1 评价指标体系 |
4.2.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4 基于Topsis法评价分析模型 |
4.2.5 基于支持向量机评价分析模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网工程造价智能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
5.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5.2 基于Topsis的变电工程造价评价 |
5.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变电工程造价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况分析及防御能力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输电线路故障主要原因概述 |
1.3.1 雷电 |
1.3.2 鸟害 |
1.3.3 覆冰 |
1.3.4 风害 |
1.3.5 污闪 |
1.3.6 外力破坏 |
1.3.7 地质灾害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青海电网现状及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况 |
2.1 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概况 |
2.2 电网结构与线路状况 |
2.3 地理位置与气象概况 |
3 青海电网近5 年线路故障统计分析 |
3.1 故障跳闸统计分析 |
3.2 按年度统计分析 |
3.3 按月度统计分析 |
3.4 按行政区域统计分析 |
4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变化及要求 |
4.1 外绝缘配置 |
4.2 杆塔承力 |
4.2.1 地线变化 |
4.2.2 断线张力取值变化 |
4.3 风偏角 |
4.4 防雷保护角 |
4.5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及跳闸率 |
4.5.1 750k 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及跳闸率 |
4.5.2 330k V线路耐雷水平及跳闸率 |
4.5.3 110k V线路耐雷水平及跳闸率 |
4.5.4 线路耐雷水平 |
5 防御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1 防雷 |
5.1.1 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1.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走廊雷电活动特征 |
5.1.3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雷害防御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2 防鸟害 |
5.2.1 鸟类活动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2.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鸟害的特征 |
5.2.3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鸟害防御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3 防覆冰 |
5.3.1 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3.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覆冰的特征 |
5.3.3 覆冰防御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4 防风害 |
5.4.1 强风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4.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风害故障的特征 |
5.4.3 防御风害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5 防污闪 |
5.5.1 污闪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5.2 青海电网污秽分布及其特征 |
5.5.3 防御污闪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6 防外力破坏 |
5.6.1 外力破坏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6.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特征 |
5.6.3 防御外力破坏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5.7 防地质灾害 |
5.7.1 地质灾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
5.7.2 青海电网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特征 |
5.7.3 防御地质灾害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 |
6 架空输电线路改造建议及建设展望 |
6.1 建议采取的措施 |
6.1.1 不需要进行改造的线路 |
6.1.2 建议重新建设的线路 |
6.1.3 建议近期大修改造的线路 |
6.2 对新建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海阳市供电公司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 |
1.2.2 发达国家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供电公司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工程造价及特征 |
2.1.1 工程造价的含义 |
2.1.2 我国建设项目投资构成和工程造价的构成 |
2.1.3 工程计价的特征 |
2.2 工程造价管理 |
2.2.1 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
2.2.2 工程造价管理意义和目的 |
2.3 目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研究 |
3.1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 |
3.2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
3.3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
3.4 招标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
3.5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
3.6 运营维修阶段造价管理 |
3.7 拆除更新阶段的造价管理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留格 110KV 变电站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
4.1 留格变电站可行性研究 |
4.1.1 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
4.1.2 工程建设必要性 |
4.1.3 系统方案和建设规模 |
4.1.4 变电站站址选择及工程设想 |
4.2 招标阶段 |
4.3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 |
4.3.1 留格变电站的初步设计 |
4.3.2 设计造价分析 |
4.4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
4.5 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 |
4.6 运营维护阶段造价管理 |
4.7 拆除更新阶段的造价管理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 ——以昭通市彝良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1 自然垄断理论 |
2.1.1 国外自然垄断理论发展与现状 |
2.1.2 国内自然垄断理论发展与现状 |
2.2 电力体制改革 |
2.2.1 电力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
2.2.2 国外电力改革发展与现状 |
2.2.3 国内电力体制改革发展与现状 |
2.3 电矿结合主要模式 |
2.3.1 大用户直供电模式 |
2.3.2 自备电厂、中小水电自办矿业和电矿一体化经营模式 |
2.3.3 点对点直供模式 |
2.3.4 网供电模式 |
2.3.5 六种主要电矿结合模式对比 |
第三章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分析 |
3.1 云南省电力产业和矿产业发展情况 |
3.1.1 电力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
3.1.2 矿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
3.2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的必要性 |
3.2.1 有利于促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3.2.2 有利于提升电矿两大产业的效益 |
3.2.3 有利于促进矿产业结构升级 |
3.3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
3.3.1 取得的成效 |
3.3.2 存在的问题 |
3.4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
3.4.1 有利条件 |
3.4.2 制约因素 |
3.5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的主要思路 |
3.5.1 积极参与南方电力市场建设 |
3.5.2 创新结合模式 |
3.5.3 以电价形成机制为核心 |
3.5.4 构建电矿结合政策体系 |
第四章 彝良县开展电矿结合的构想 |
4.1 彝良县开展电矿结合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
4.1.1 有利条件 |
4.1.2 制约因素 |
4.2 彝良县开展电矿结合的思路与布局 |
4.2.1 主要思路 |
4.2.2 空间布局 |
4.3 彝良县开展电矿结合采取的模式 |
4.3.1 矿业企业自办电厂和中小水电企业自办矿业模式 |
4.3.2 发电企业向矿业企业直供电模式 |
4.3.3 趸售直供电模式 |
4.4 彝良县开展电矿结合的效益分析 |
4.4.1 中小水电发电企业效益 |
4.4.2 矿业用电企业效益 |
4.4.3 供电公司效益 |
4.4.4 财政效益 |
4.5 对彝良县开展电矿结合的对策建议 |
4.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4.5.2 推进电矿结合园区建设 |
4.5.3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
4.5.4 有序开发中小水电资源 |
4.5.5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4.5.6 搞好环境保护 |
4.5.7 实施好产业政策 |
第五章 论文结论、评价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评价和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研究 |
(6)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甘肃省能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能源问题是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 |
1.1.2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能源结构的转变 |
1.1.3 能源安全备受关注 |
1.1.4 甘肃地处国家能源通道,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
1.1.5 能源产生的环境问题突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研究范围 |
1.5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1.5.3 研究方法 |
2 能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2.1.1 能源的内涵 |
2.1.2 能源开发的概念 |
2.2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投入产出理论 |
2.4 循环经济理论 |
2.5 低碳经济发展理论 |
3 甘肃能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
3.1 甘肃能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
3.1.1 甘肃能源开发概况 |
3.1.2 甘肃能源资源开发概况 |
3.1.3 甘肃经济概况 |
3.1.4 甘肃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 |
3.2 甘肃能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分析 |
3.2.1 能源开发的投入效应 |
3.2.2 能源开发的产出效应 |
3.2.3 能源开发的产业关联效应 |
3.2.4 能源开发对地方财政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效应 |
3.3 甘肃能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效应分析 |
3.3.1 能源开发的环境效应 |
3.3.2 能源开发的人力资本投资效应 |
3.3.3 能源开发对贫富分化的加剧效应 |
3.4 甘肃能源开发对能源开发地的经济影响 |
3.4.1 能源开发对平凉庆阳的经济影响 |
3.4.2 能源开发对酒泉的经济影响 |
3.5 小结 |
4 甘肃省能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甘肃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4.1.1 能源输出困难 |
4.1.2 部分城市资源枯竭,面临转型困境 |
4.1.3 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剧 |
4.1.4 资源浪费严重单位能耗高 |
4.1.5 产业链短,生产效率低下 |
4.1.6 能源开发利用安全问题突出 |
4.2 甘肃能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
4.2.2 环境治理落后 |
4.2.3 资金支持不足 |
4.2.4 基础设施落后 |
4.2.5 科技支持不够 |
5 甘肃能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
5.1 大力推进战略性能源基地建设 |
5.1.1 加快陇东能源基地建设 |
5.1.2 大力支持河西新能源发展 |
5.1.3 提升油气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
5.2 加快油气管道和电网配套设施建设 |
5.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好火电、光电配套设施建设 |
5.4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新能源投资力度 |
5.4.1 增加科研投入,夯实能源产业升级的技术基础 |
5.4.2 加快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 |
5.4.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5.5 鼓励低碳清洁能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
5.6 依靠科技大力发展循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5.6.1 发展循环经济,减轻能源环境压力 |
5.6 2 打造能源基地 |
5.7 延长能源产业链,强化能源开发安全监管力度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绩 |
致谢 |
(7)21世纪的“电力丝绸之路”——新疆与西北75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靠前指挥精心组织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
创新方法铸就“电力丝绸路” |
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疆电外送” |
(8)藏东地区水电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发展水电的类型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本文研究的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2 水电发展对策理论研究 |
2.1 水电发展现状 |
2.1.1 国外水电发展现状 |
2.1.2 国内水电发展现状 |
2.1.3 水电发展现状概述 |
2.2 水电发展对策研究模型 |
2.2.1 SWOT 分析法 |
2.2.2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法 |
2.3 大中型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3.1 大中型水电发展的优劣势分析(SW) |
2.3.2 大中型水电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2.3.3 大中型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4 小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4.1 小水电发展的优劣势分析(SW) |
2.4.2 小水电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2.4.3 小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5 微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5.1 微水电发展的优劣势分析(SW) |
2.5.2 微水电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2.5.3 微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藏东地区水电发展对策研究 |
3.1 研究区概况分析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质、地形、地貌 |
3.1.3 水文气候 |
3.1.4 交通状况 |
3.1.5 社会经济概况 |
3.1.6 水资源概况 |
3.2 藏东大中型水电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分析 |
3.2.1 藏东大中型水电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分析(SW) |
3.2.2 藏东大中型水电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3.3 藏东小水电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分析 |
3.4 藏东微水电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分析 |
3.5 藏东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藏东水电发展措施及建议 |
4.1 藏东大中型水电发展措施及建议 |
4.1.1 藏东大中型水电开发的思路、原则及指导思想 |
4.1.2 藏东大中型水电开发的目标 |
4.1.3 藏东大中型水电开发的措施 |
4.2 藏东小水电发展措施及建议 |
4.2.1 新建电站建设管理措施及建议 |
4.2.2 现有电站维护措施及建议 |
4.3 藏东微水电发展措施及建议 |
4.3.1 地方政府出台相应配套支持政策 |
4.3.2 成立牵头部门,畅通项目申报渠道 |
4.3.3 微水电建设管理建议 |
4.4 藏东水电建设管理措施及建议 |
4.4.1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
4.4.2 提高部门管理公共投资和建设的水平 |
4.4.3 提高前期工作水平和质量 |
4.4.4 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
4.4.5 加大工程现场监管力度 |
4.4.6 增加国家投入与引入市场机制并举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9)青海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08年1月10日在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
(一)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协调增长 |
(二)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 |
(三)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
(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
(五)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
二、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
三、200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
(一)加大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
(三)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
(四)做好项目和投资工作,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建设的投入 |
(五)协调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
(六)加强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青海建设 |
(七)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趋势 |
四、330千伏乌格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网工程项目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模型研究[D]. 于池.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2]青海电网架空输电线路运行工况分析及防御能力提升[D]. 贺海. 西安理工大学, 2014(01)
- [3]海阳市供电公司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与管理研究[D]. 段桂法.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4]新疆750千伏工程建设中几个值得的思考的问题[A]. 黄耀德. 2012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2
- [5]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 ——以昭通市彝良县为例[D]. 危凯. 昆明理工大学, 2011(06)
- [6]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甘肃省能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周亮.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1)
- [7]21世纪的“电力丝绸之路”——新疆与西北75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J]. 李易峰,鹿飞,高建玺. 农电管理, 2011(02)
- [8]藏东地区水电发展对策研究[D]. 肖弟康. 重庆大学, 2010(02)
- [9]青海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08年1月10日在青海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 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海政报, 2008(01)
- [10]青海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N].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海日报, 2008
标签:输电线路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水电改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