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 150000
【摘要】镇痛药是临床上实施疼痛治疗不可缺少的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分为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药及辅助性镇痛药。吗啡为阿片类镇痛药的代表药物。本文针对吗啡的适应症、用法与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联合用药六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阿片类;镇痛药;吗啡;不良反应;联合用药
镇痛药品种繁多,按其与阿片受体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即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拮抗剂、非麻醉性镇痛药。大多数镇痛药属于阿片类生物碱,如吗啡(Morphine)及可待因等,也有一些是其人工合成品,如哌替啶、美沙酮、喷他佐辛(镇痛新)等[1]。阿片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阿片受体而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效应。吗啡是天然的阿片生物碱,为该类药物的代表。吗啡,别名美菲康,美施康定,路泰。现对吗啡的适应症、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做以下介绍。
1适应证
1.1镇痛:本品可消除或缓解因严重创伤、手术后、烧伤等引起的剧痛;晚期癌症的持续疼痛;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如胆道蛔虫、急性胰腺炎发作、肾结石发作或结肠痉挛等。对于内脏绞痛则应与解痉药阿托品合用,不宜单独使用。
1.2降低肺血管及全身血管阻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消除呼吸急促及窒息感,为左心衰竭或肺水肿所致的“心源性哮喘”和急性心肌梗死疼痛(血压尚正常的患者)的首选药物[2]。
1.3手术前用药:辅助麻醉,解除疼痛和焦虑情绪。小剂量0.1~0.15mg/kg,术前30min肌内注射。
1.4术后镇痛和癌症镇痛治疗:小剂量吗啡1.5~2mg注入硬膜外腔可有显著的镇痛效应。目前国内外已广泛用于手术后镇痛和癌症患者镇痛治疗。
1.5持续性镇痛:与吩噻嗪类如氯丙嗪或可卡因合用,增强镇痛作用及作用时间,用于持续性镇痛如临终癌症患者止痛。
1.6止泻:常选用阿片酊或复方樟脑酊,用于急、慢性腹泻,可以减轻症状。如伴有细菌感染,应合用抗生素。
2用法与用量
2.1口服:控释片,10~20mg,每12h 1次,开始根据病情调节,晚期癌痛患者5~15mg,每天3次或4次,极量30mg/次,100mg/d。
2.2皮下注射:5~15mg/次,每天3次或4次,极量20mg/,60mg/d。
2.3静脉注射:2.5~10mg,只用于严重术后疼痛,极度烦躁不安,急救时术前给药以及心源性哮喘时。
2.4硬膜外腔注射:1.5~2mg。儿童对本品十分敏感,用量需严格掌握。一般12岁以上儿童可用通常的成人量;7~12岁儿童用成人量的50%;2~6岁儿童用成人量的20%~25%;2岁以下的儿童用0.1mg/kg[3]。
3禁忌与慎用
3.1对本品或其他阿片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禁用于中毒性腹泻患者、炎性肠梗阻患者、休克尚未控制者、支气管哮喘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者、颅内高压或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者、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
3.3孕妇和临盆产妇、哺乳期妇女、早产儿禁用。
3.4忌用于不明原因的疼痛,以防掩盖症状,贻误诊治。
3.5老年人和儿童慎用。
4不良反应
本品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常见恶心、呕吐、便秘、一过性黑矇、嗜睡、注意力分散、思维力减弱、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或复视、排尿困难、少见耳鸣,甚至可出现妄想、幻觉等不良反应。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深度呼吸抑制、针尖样瞳孔三联症候群[4]。患者出现低血压、发绀、少尿、体温下降,最后死于呼吸肌麻痹。
5注意事项
5.1不同控释和缓释制剂之间不确保其生物对等性,故应强调当一种制剂的有效剂量确定后,不应改用其他长效、缓释、控释吗啡制剂,除非在调整剂量,并应监测患者情况。
5.2长期服药可产生依赖性,避免突然停药。
5.3控释片必须整片服用不可嚼碎或切开用。
5.4对强烈的胆绞痛和肾绞痛,需与阿托品等平滑肌解痉药合用,单用反而使胆、肾痉挛加剧。
5.5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及低蛋白血症患者由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而易致中毒。
5.6硬膜外腔注射本品用于手术后镇痛时,应严格监测呼吸及循环功能。
6联合用药
6.1与吩噻嗪类如氯丙嗪或可卡因合用,增强镇痛作用及作用时间,用于持续性镇痛如临终癌症患者止痛。
6.2与阿托品合用,缓解胆绞痛和肾绞痛。
6.3本品可增强香豆素类药物的抗凝血作用。
6.4本品可增强硫酸镁静脉给药后的中枢抑制作用。
6.5本品可使艾司洛尔的血药浓度升高。
6.6纳洛酮与烯丙吗啡可拮抗本品的作用。
6.7与吩噻嗪类药、镇静催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巴比妥类麻醉药(如甲己炔巴比妥、硫喷妥钠)、哌替啶、可待因、美沙酮、芬太尼等合用,增强镇痛作用及作用时间,同时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也会加剧和延长。
7小结
疼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使患者感受痛苦的一种症状。疼痛除了使患者感受痛苦外,常伴有情绪、心血管和呼吸等方面的变化,重者可导致休克。因此及时缓解疼痛是十分重要的。缓解疼痛的药物,按其作用机制、缓解疼痛的强度和临床的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疼痛的作用较强,用于剧痛的治疗,这类药物称为中枢性镇痛药;二是作用部位不在中枢神经系统,缓解疼痛的作用较弱,多用于钝痛,同时还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这类药物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激动阿片受体,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地消除或缓解痛觉,减轻由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绪如恐惧、紧张、焦虑和不安等,使疼痛易于耐受。镇痛的同时,患者意识清醒,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存在。本类药物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阿片样或吗啡样特性,故称阿片类镇痛药(又称吗啡类镇痛药)[5]。中枢性镇痛药主要指吗啡及其衍生物或合成代用品。了解吗啡的适应症、临床应用等相关事宜,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舒新友,翁晓贤.某院阿片类镇痛药临床用药相关因素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6,(4).
[2]车璐,裴丽坚,黄宇光.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广东医学,2015,(21):3264-3266.
[3]张正雄.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4).
[4]赵文亭.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2).
[5]闫冠韫,吴延丽,程伟.从吗啡的研究历程看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发展与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4,(6).
论文作者:丁喜顺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阿片论文; 吗啡论文; 患者论文; 作用论文; 疼痛论文; 镇痛药论文; 本品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