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冲击下农民社会道德观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黄 琳 魏淑莲 宋晓颖 孙梦宇 刘 贞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00)
摘 要: 在“信息化”背景下,科技网络的进步促进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农民接触多元化的思想提供了更多途径。然而,良莠不齐的新媒体产品对农民社会价值标准的选择产生了巨大冲击,一些庸俗不良的产品信息对农民社会道德观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在探索农民社会道德观的负面现状后,从多角度的、动态的视阈中剖析了出现问题的限制因素,深刻的认识了新媒体发展对农民社会道德观的影响,为农村思想建设提供新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关键词: 新媒体;冲击;农民社会道德观;思想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与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农民的思想观念尤其是社会道德观发生了变化,网络上复杂多变的信息与大量社会热点事件的宣传使人应接不暇,信息传播背后是文化及价值观的宣传,新媒体产品背后的价值导向会对农民社会道德观产生哪些冲击?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这种消极影响?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当前农民社会道德观的问题?
一、新媒体冲击下农民社会道德观的负面现状
(一)农村青少年群体的社会价值取向混乱
由于农村的青少年群体尤其是未成年群体心智还未成熟,并未具备足够的信息认知、辨识和评价能力,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梳理、探索和评价能力较弱,在面对新媒体产品所呈现的一些繁杂信息时,由猎奇和求新心里驱使下使得农村的青少年群体对某些信息的判断和过滤存在偏差。“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内容的繁杂性、传播方式的隐蔽性”[1]对农村青年群体的道德自律、道德取向、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都提出了挑战。
选矿生产工艺过程中生产废水一般通过流程或者生产排水管道系统进入浓密机或者尾矿库,通过厂前回水和尾矿库回水进入回水系统循环使用,实现矿山工艺废水零排放。
(二)农村中老年群体的价值判断力削弱
在“用户匿名化”的背景下,农村的一些中老年人受到新媒体产品中各种低俗观念的诱导,盲目跟风,甚至成为了谣言和色情低俗信息的传播者以及网络暴力的主力军,新媒体产品的不断发展对农村中老年群体传统的道德自律、道德判断和道德准则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改变了人们价值意识建构的内容”[2]。在各方面都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媒体产品的冲击要更明显一些。
总体看来,专家学者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测评工具和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尤其是测评工具的设计与开发,然而对于发展测评的机制和方式、测评结果的有效应用等问题的关注较少。
二、新媒体冲击下造成当前农民道德观问题的原因
(一)国家监管不到位
在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引导下,部分新媒体运营商或信息传播用户出于营利的目的,倾向于选择更能博人眼球的信息推送,以保证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这类信息多半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触到这类信息的农民,在其自身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消极诱导。
(二)新媒体具有市场自发性
国家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与其现实发展状况之间仍然存在着差距,我们仍能发现低俗信息传播渠道暗地拓展、不良信息层出不穷,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部门“网络监管理念滞后,监督法律法规缺位”[3]。在对于信息监督力度不彻底的现状下,不良信息传播者想方设法钻制度和监督的空隙,极尽可能地上传低俗信息以追求经济效益、实现其商业目的。
(三)农民娱乐方式替代少
由于农村娱乐场所和娱乐方式建设仍有不足,农民可选择的休闲方式寥寥无几,加之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农民的文化素养较低,精神世界处于相对空虚状态,新媒体便成为农民获得信息、休闲娱乐及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农民有充足时间可以接触到新媒体信息。由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理性辨别能力较弱,往往不能对鱼龙混杂的新媒体信息做出准确的定位,易受到消极信息的误导及带动,久而久之对自身社会道德观的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三、应对当前农民社会道德观问题的措施
(一)健全农民价值观保障体系
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农村保障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宣传工作必不可少,但不能仅限于空洞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形成理论思想与农民现实生活的有机联动[4]。具体来说,就是要将道德发展理论融合于新媒体传播,建立农村宣传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从而使农民在接受新媒体不良信息影响的同时能够固守本心,坚持正确道德观念的引导。
(2)授课内容枯燥,授课方式单调。受学制、课时限制,教师难以深入讲授法律知识,且学校安排的法律课授课教师大部分是法学院专业教师,缺乏医学、护理法律专业知识,学生往往只能学到纯粹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对所学法律知识掌握不牢固,记忆不深刻。
(二)重视培育农民公共理性
公共理性是各种政治主体,以公正的理念、自由而平等的身份,在政治社会这样一个持久存在的合作体系之中,对公共事务进行充分合作以产生公共的可以预期的控制效果的能力[5]。农民的道德情感受公共理性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培育公共理性,农民基于公共理性的交往实践可以促进制度建构与道德自律,促成农民多元道德观念的整合优化。
(三)优化舆论环境
优化舆论环境应加大优秀传统道德宣传,促进正面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发挥大众媒体强大引领、宣传的功能来发扬良风美俗,鞭笞陈规陋习。国家应加强对媒体传播行为的规范,利用新媒体的先进性宣传树立健康、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网络文明,培养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 参 考 文 献 ]
[1]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汪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价值观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
[3]李炎生.大数据时代我国政府对网络信息监管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
[4]任建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识再塑道德信仰[J].伦理学研究,2015(1):16-18.
[5]钱宏道,王梦宇.以法治实践培育公共理性——兼论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现实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8-23.
中图分类号: G2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23-0059-01
曲阜师范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民社会价值观现状研究——基于对山东省若干地区的调查(项目编号:20181044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