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新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正处于语文能力塑造重要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加强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效能的发展。这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自然尤为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语文认知规律为引领,借助不同教育策略的实施,为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方向,重在探索如何培养好初中生思维能力,在文章的最后,提出提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为日后指导教师更好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而提供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初中学生良好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短期内就会取得实效。因此,作为初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指导者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发挥好引领作用,借助诸多有效措施的落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借助不同修辞应用强化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运用不同方法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拟人法、象征法、暗喻法、归类法等。
第一,拟人法,拟人法是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一种基础训练方法,拟人法可提高学生们的联想与观察能力。而不管是教学需要,还是学习需要,学生们都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思维转换能力,抓住事物本质,然后再加以运用、分析。
第二,象征法,象征法可提高学生们思考能力,以提高学生们的概括事物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通过观察,或者分析某样事物之间的共同点,然后,再加以联系,从而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思维学习能力,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白杨礼赞》(茅盾),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充分的发挥出了过人的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就充分运用到了象征及比喻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带领学生们一起生充分发挥的联想能力,提高学生的联系能力。此外,教师在让学生们去体会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过程中,那份快乐而又激动的心情,然后,再去理解作者用白杨树来比喻我国劳动人民的涵义,最后,在来理解作者在最后用暗喻手法来揭露国民党残酷手段通知社会的黑暗现实,理解金丝楠与白杨树之间的各自代表的尖锐对立的阶级立场[3]。
二、创设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语文思维能力提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掌握教学技巧之外,同时也应学会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上课氛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里面,去进行学习,以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比如说,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情景方式去进行教学,借此引起学生们的更大关注,而如此的话,那么就能够充分的来提高学生们的听课效率,而当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提高之后,那么就能够使老师与学生的信任感增强,而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对会大胆的与老师进行沟通,引导学生们去学习课文知识,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例如初中第二册《讲故事的人》(莫言),教师在讲到这一课的时候,那么就要首先让学生们去阅读,然后,老师在大概的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抽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再让其他同学来论证其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存在什么问题。而这篇文章是莫言写的一篇回忆童年与母亲相处的经历,而由于因为作者小时比较贪小便宜及贫嘴等,而招致母亲“嫌弃”、“不满”,而令作者难以释怀,带有很强烈的负罪感与不安,很后悔。于是,他就想改掉这个坏习惯,却又因为该不掉而倍感苦恼,陷入自我反思当中。教师在讲到这里的时候,就应该积极的让学生们一起讨论,转动思维,思考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所以,让学生们积极的进行讨论的时候,那么就能够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应变能力[4]。
三、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来开掘学生语文思维潜能
在初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如果单纯开展理论性知识教学,那么就会导致教学因为缺乏实践性与生命力而变得苍白,这好比没有打好坚实基础的摩天大楼,是绝对不牢固的。在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师就必须要组织学生们去参加实践,因为,实践能够真实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而实践教学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教师在给学生们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布置理论加上实践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以后,在到外面去实践,去了解事物发展规律,从而能够真正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继而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有就是,当学习任务暂时告一段落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主动去探索更多与学习中有关的问题,鼓励学生们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在书本中去寻找答案,以提高学生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5]。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安排学习任务给学生学习以外,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们去写作,去参加实践,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与积累更多的经验,增加自己的各种见闻与见识,让学生们能得到更多的学习空间,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来看。而这样做的好处一共三点:
第一、能够拓宽学生们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第二、通过阅读课外书能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尤其就是当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知识。当碰到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寻找其他同学去进行讨论。而这对更好的来培养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带来很大帮助,并且对提升的思维能力等,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时,必须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工作。除此之外,也还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自身的不同需要及个性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常除了上课之外,就要与学生们积极展开沟通,及时接受反馈。教师在业余时间里,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日后更好的进行教学而做好准备,尤其就是当老师拥有过硬专业知识及出色教学能力的时候,那么就能够轻松的回答学生所提出的任何问题,并且提供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心群.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5(1):101-101.
[2]罗可松.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3(36):110-110.
[3]邱六碧.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路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7):43-43.
论文作者:罗凤霞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们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