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环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_教学过程论文

“演示”环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_教学过程论文

浅谈“呈现”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教学过程论文,环节论文,中应注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呈现(Presentation)是JEFC教材所倡导的五个教学步骤中的第二个环节。它要求教师‘在一种能使意思明了的情景中清楚而自然地说出新的语言”,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感知和理解教师所呈现的语言材料。感知是指学生能听清楚或把握所学语言材料的声音,或看清楚其书写形式;理解就是通过教师创造的语言情景明白听到的或看到的语言材料的意思。教育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是从感知、理解教材开始的。因而,一节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在呈现环节中与学生认知过程协调的效果。教师怎样才能同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协调,使学生有效地感知、理解所呈现的内容呢?笔者想就此问题结合自己在JE-FC教材教学、教研工作中的摸索,谈一些肤浅的认识,以就教于同行。

一、呈现要自然,要合情合理

JEFC教材的编写原则之一就是学以致用。在呈现环节学生不仅要感知、理解教师所呈现的新语言材料,还要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所适用的场合。为此,教师要努力通过合情合理的呈现,使学生身临其境,悟出新语言材料的意义,以使学生达到见景生情的目的。

1.以复习为铺垫,做好自然过渡。复习是学生学习的准备活动。复习环节除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以前所学内容,在教师提供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高,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心理和认知的准备外,还要求教师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有意识地为第二步的呈现搭桥、铺路,使新内容的出现“顺理成章”。如第一册第103课教学用"Do you like doing sth.?"询问喜好和厌恶。学生在第102课刚学过“Do you like+食物?”这一内容。复习时,教师可利用画有米饭、鸡蛋、面包、一杯牛奶、一杯茶、一杯桔汁的图片,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询问饮食爱好。学生询问教师时,教师有意识地只对tea,milk,orange作肯定回答。教师重复"I like tea.I likemilk and I like orange."边做喝饮料的动作边反复地说"I like drinking."引导学生复述后,板书该句,并询问学生"Do you like drinking?"然后利用复习阶段不同学生的喜好来检查学生是否能做出正确反应,进而再利用图片展开其它问题的问答。这样,我们便通过复习旧课,很自然地由询问对饮食的喜好过渡到了询问对做某一件事的喜好。这样的呈现自然、流畅,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学生学得既轻松,又亲切自然,增强了学生对呈现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2.要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语言情景。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必然发生在一定的场合。因而在呈现新内容时必须从语言所表达的功能和意念出发,创设与之相一致的情景。一般来讲,JEFC教材的教学内容均是放在一定的语言情景里出现的。我们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加工,利用挂图、简笔画,借助动作、表情、手势,角色表演等手段,将教材中设置的情景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这些方法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择而用之。要将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及语言情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情真意切的环境里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及作用,并通过操练与练习使学生达到“见景生情”的目的。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语言情景(背景)要清晰,情景所揭示的语言的意义要准确。如第一册第19课,要求学生通过识别不同国家小汽车的形状(样式),学习English,Chinese,Japanese这几个表示国籍的形容词。但绝大多数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对小汽车的常识一无所知,小汽车的形状就失去了创造语言环境的意义。教师在呈现时,若稍作加工,在图片相应的汽车上画一面该国的国旗,可使其语言情景清晰、明了,其国旗所代表的国籍的意义也十分准确。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创设真实和半真实的语言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呈现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确切地感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音义形、视听说要紧密结合

语言的音、义、形是一个整体,在呈现中不可将其截然割裂开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将音、义、形与视、听、说紧密结合,教师在精心创设的语言情景中清晰、准确地呈现读音,让学生眼、耳及全身集中关注,把新的语言材料听得清清楚楚,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模仿、复述,迅速上口。在呈现语音的同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手段创设语言情景,就是要使语言适合环境,让环境体现语音所表达的意义,以确保学生能准确地听清其音,理解其义。教师要在学生听清、弄懂的基础上,适时、规范、完整地呈现其形,把新语言材料的结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将新语言材料的音、义、形对号,建立联系。在呈现过程中既要注意新语言材料的完整性,又要努力突出重点。如教第一册第27课Be动词复数形式的一般疑问句"Are these English books?Are they…?"这类句型时,学生听清读音,领会其义,并能准确复述后,教师将其书写形式展示给学生,以留下整体印象。紧接着用彩笔突出Are these(they),以显示其与陈述句语序的区别,同时象Are中的第一个字母"A"要大写,句末用"?"等也应标示,使学生对新知识从音、义、形上形成一个完整、正确的概念。呈现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新语言材料的音、义、形这三个关键,而学生则通过视、听、说,调动多种运动分析器参与感知活动,获取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从而保证了新语言材料准确、顺利地“输入”,为紧接着的“操练”和“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呈现要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客观反映。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这一认知特点不仅要求教材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语言材料的呈现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1.新内容的呈现不宜过分集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一次感知、接受的新知识不宜过多。一次呈现的新内容过多,学生听过之后不知所云,或听懂了前面的内容,又因未及时上口而被后一部分内容冲断,造成吃“夹生饭”的不良后果,形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教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每次呈现最好只突出一个重点,将一课需要呈现的新内容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特别是新内容较为集中、篇幅较长的学习材料,教师应巧妙编排,重新组合,划分几个片断,有计划地一一突破。如第二册第29课Part One,通过询问"Where do you sit?"教学on the right(left),in front of,at the back(front)of,inthe middle of等表示方位的表达法。这一部分新内容较多,呈现时可将新内容分两个片段进行呈现。先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师的左右两旁,介绍on my right(the left)side;学生理解、操练之后,再利用学生座次呈现in front of,at the back(front)of,in the middle of等,这样使较为集中的新内容分散在不同的情景中出现,教师呈现一个,学生可理解一个、掌握一个。

2.新内容的呈现应由易到难。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而在呈现新内容时要遵循这一规律,根据具体内容努力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第一册第18课要求学生四会掌握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肯定与否定回答以及6个名词。特别是第一部分,新内容多,难点集中,可考虑调整教材顺序,在复习上一课学过的"What's this(that)in English?It's a…"之后,充分利用这个句型,借助实物,先呈现介绍第二部分的6个名词,教师有意用升降调带读生词,在感知、理解这6个名词的同时也熟悉了升降调的读法。这样,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6个生词,而且第一部分中的一般疑问句句末读升调这个栏路虎已先行排除;接着再利用刚学过的词,呈现第一部分的一般疑问句及其答语。这样学生在接触第一部分的内容时就感到轻松多了。

四、同一内容应在不同情景中多次呈现

由于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个性心理、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他们往往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反应是不一致的。因而教师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呈现的内容仅靠一次呈现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的准确感知和理解,有时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介绍on表示地点的意义及用法时,教师指着讲桌上的粉笔盒说:"The box is on the desk."学生可能理解为“盒子在桌子上。”若盒子放在桌子中间或某一侧,学生还可能理解为“盒子在桌子中间(旁边)”等。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on表示“在(某一平面)上”的含义及用法,还必须创设其它情景予以反复多次呈现。如教师指着墙壁和黑板说:"This is a wall and this is a blackboard.Where's the blackboard?It's on the wall."还可在黑板上画(贴)一幅画,指着画说:"The picture is on the blackboard."等。一些同义结构的呈现尤其要注意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来揭示其完整的含义。如第一册第83课中的at work这一短语,可分别利用“工人做工”、“农民种地”、“教师讲课”等图片,教师边呈现边叙述:"Look at Picture 1.Here's a worker.He's working in a factory.He's making a machine.He's at work now.Look at Picture 2.Here are some farm-ers.They're working on a farm.They're at work,too.Look at Picture 3.This is Miss Gao's class.She's writing onthe blackboard.Is she at work?Yes,she is.She's at work,too."同一内容的多次反复呈现,可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因而教学中不能忽视。

五、呈现之后要及时检查和操练

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理解所介绍的新语言材料。教师所呈现的内容是否“输入”,学生对所“输入”的语言材料感知、理解是否正确,要及时进行反馈。可采用复述、问答,按要求作出某种反应等方式及时检查教学效果。若检查结果还未达到教学要求,则要再创造情景重新进行呈现,直至达到预期要求为止。

操练要及时。一个新的知识通过呈现,学生理解之后要立即引导他们复述、模仿,并通过whole class work,half class work,team work,row work,group work,pair work等不同操练形式让学生迅速上口,以形成语感。理解有助于操练,而操练则又可加深理解,因而呈现一个就要操练一个,从而保证呈现的效果和操练的质量。

标签:;  ;  ;  

“演示”环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