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心悸作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中医对心悸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和外治方法。本文从心悸的病因病机,各证型治疗方法几个方面作综述报道,总结中医治疗该病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心悸;中医;研究进展
1心悸
心悸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患者自身感觉心中悸动,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在西医中,心悸属于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范畴。临床通常采用西药治疗,虽有一定治疗和控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四诊合参等治疗特点,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1]。多年来许多中医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现总结综述如下。
2病因病机
2.1心悸的常见病因
(1)体虚劳倦。《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具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2)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痹症日久,心血运行受阻,发为心悸。(3)七情所伤。《济生方?惊悸论》:“惊悸者,心虚胆怯所致也”。(4)药食不当。平日嗜食肥甘厚味,痰热内蕴,上扰心神则为心悸。
2.2心悸的常见病机
心悸病机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气血阴阳的亏虚导致心失所养,发生心悸。另一方面是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所导致的心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中医药疗法
3.1中医内治疗法
3.1.1养心安神法
颜仙君等[2]通过心悸患者30例,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处方:龙眼肉50 g,柏子仁、生牡蛎、生龙骨各 12 g,山茱萸、酸枣仁各 15 g,没药、乳香各 3 g。每天1剂,将所有药材加水煎煮 30 min 后,取 200 ml药汁服用,每天 2 次。14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并随访1月,总有效率为93.33%。
3.1.2补血养心法
王延超等根据辩证施治选取符合归脾汤证患者34例,基础方人参10 g,白术10 g,茯苓15 g,当归15 g,黄芪20 g,龙眼肉15 g,酸枣仁10 g,远志15 g,木香10 g,甘草6 g,随证加减,日1剂水煎服。治疗21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在治疗3周后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有效率为97.00%。
3.1.3滋阴清火法
杨笛等人通过选取房性期前收缩引起的心悸40例,将天王补心丹原方改为汤剂:生地黄25g,天冬15g,麦冬15g,当归15g,人参10g, 玄参10g,丹参30g,桔梗10g,茯苓15g,远志15g,朱砂1g(冲服)。血瘀重者可加桃仁10g,红花10g;偏阳 虚者可加桂枝15g,生姜5片、龙骨15g;偏气虚的可加 用黄芪40g;兼有痰浊的可加薤白15g,瓜蒌20g,陈皮 15g。上方水煎两次,取汁300 mL,早晚分服。每天一剂,连续服用21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
3.1.4温补心阳法
蒋美玉等人通过加味桂甘龙牡汤治疗心悸心阳不振证52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桂甘龙牡汤治疗。处方: 桂枝 12g,红参 8g,当归 12g,甘松10g,炙甘草 20g,生龙骨 30g,生牡蛎 30g。兼见心脉瘀阻,疼痛时作的患者者,加川芎、赤芍、丹参; 惊惕不安,心虚胆怯,无惊而悸者,加琥珀、龙齿。上方诸药,除生龙骨、生牡蛎外,均置大碗中加水约300mL 浸泡 20min,生龙骨与生牡蛎纳药壶中加水300mL,武火将水烧开后转文火慢 煎10min,加入大碗中已浸泡的其他药物,继续煎煮,最后至水量约400mL,分服3次/d,10d为一个疗程,疗程中停药2d,共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达92.23%。
3.1.5温阳化水法
马丽等人通过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由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导致的心悸。药物组成:茯苓4g,桂枝 4g,炒白术、甘草各 4g。加减: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或每因心动过缓时心律失常发生频繁,酌情加重桂枝用量;四肢发凉,畏寒明显者改用肉桂,加熟附子、红参;快速型心律失常易甘草为炙甘草,加五味子、生白芍、苦参、全瓜蒌;血瘀征明显加血竭、鸡血藤、川芎、丹参(血瘀与气虚并重时,川芎慎用);惊悸明显加远志、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珍 珠粉;气血虚弱者配服归脾丸;湿盛或纳差加清半夏、厚朴、焦三仙。每天1剂,水煎服,2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进行对比,有效率为94.50%。
3.1.6清热化痰法
刘元梅[3]通过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00例,基本方: 酸枣仁 24 g, 茯苓 15 g, 法 半夏、枳实、人参、郁金各 9 g, 炒黄连、陈皮、姜竹茹、桂枝各、炙 甘草各 6 g。胸痛加延胡索15 g、川芎 9 g; 气短, 加黄芪 15 g; 腹胀,加木香、砂仁各 9 g; 泛酸, 加煅瓦楞子 30 g、吴茱萸 3 g; 心 悸发作频繁,加胆南星、石菖蒲各 9 g; 虚烦不寐, 加合欢皮、夜交 藤各 15 g; 口燥舌干者,加麦冬、天花粉各 15 g。水煎服, 每日1剂,连服4周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2.00%。
3.2中医外治法
杨娜娜等人运用温针灸治疗心阳不振型心悸40例,取穴,主穴为神门、内关、膻中、关元。配穴为足三里、气海。于内关、关元、足三里处针身下安置长度约2.5cm的方纸片,纸片质地不易太薄。于此三穴针柄上安置艾条,每段艾条 可切成约1.5cm,点燃,待燃尽后,祛除灰烬,再安置 同样长度艾条于针柄上,点燃,如此反复3 次。共留 针30 分钟左右, 10 日为一疗程。间隔2日,再继续下1疗程。治疗结束后统计有效率为95.00%
4讨论
近年来心悸发病率不断增高,而中医在此方面不良反应较少,多种方剂加减对各种心悸证型针对性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如目前缺乏对远期效果的观察和总结,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等。在今后的研究中,须做到辨证施治,观察远期效果,为中医治疗心悸提供更严谨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超, 张争强, 舒云,等. 周立华教授化痰祛瘀法治疗心悸应用体会[J]. 陕西中医, 2016, 37(12):1650-1652.
[2] 颜仙君, 陈艳. 定心汤治疗心虚胆怯型心悸(室性早搏)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6(8):16-18.
[3] 刘元梅.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00例[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11):1355-1356.
作者简介:
张波(1991—),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5级中西医结临床学硕士研究生。
邮寄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 24 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张波(收) 电话:18646220619
论文作者:张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疗程论文; 龙骨论文; 牡蛎论文; 中医论文; 甘草论文; 桂枝论文; 川芎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