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分析论文_徐波波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分析论文_徐波波

浙江新中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30

摘要:建筑结构的设计处理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对于后续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比较强,如果设计环节出现了问题和隐患,必然会影响到后续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需要不断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水平。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是比较基本的一个要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难度比较大,要求相对也比较高,需要结合不同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其能够具备更强的操作性。为了更好提升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水平,基于性能进行抗震设计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 其在当前的实际运用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些明显优势,具备较强探讨价值。

1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特点分析

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落实,其主要目标和原则就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基于这一基本原则进行设计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在以往抗震设计中过度依赖设计人员的经验,进而也就很可能形成较为明显的隐患威胁,需要切实把握好对于新型抗震设计方式的优化,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模式就显示出了较强的作用价值,在当前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运用。相对于传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模式,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工作主要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1)要有明确的性能水平。建筑结构基于性能进行抗震设计,必然需要确保其能够具备明确的性能水平,较好实现对于抗震设计方案的有效指导,避免因为单纯依靠经验或者是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形成的明显隐患和不足。

(2)要能够量化分析。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量化分析同样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基本特点,这种量化分析主要就是为了较好实现对于建筑结构各个基本结构构成单元的细化,了解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多方面表现,进而实现参数转化,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促使抗震设计更为明确具体,在力学计算方面更是要求较为严格。

(3)个性化需求满足。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还能够较好满足业主提出的多项个性化需求,其能够在规范和设计要求许可下,实现对于创造性要素的引入,对于一些新技术以及新材料也能够较好运用,最终提升整体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2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处理中,为了更好提升其设计水平,确保其符合最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求,必然需要重点把握好对于各个基本环节和要点问题的细化分析,其中较为关键的注意问题如下:

(1)合理确定地震设防水平。对于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工作落实,需要首先从地震设防水平入手进行明确,这也是基本抗震原则履行的基本条件,需要明确“大震”、“中震”以及“小震”的不同要求,如此也就能够在后续具体抗震设计中具备明确的方向性,避免出现不符合该区域抗震设计要求的等级。在该地震设防水平的确定中,一般需要考虑以往历史地震发生状况,借助于概率分布进行分析,进而也就能够更好明确该区域发生地震及其等级的可能性,最终有效指导后续抗震设计工作。在这种地震设防水平的明确中,除了要重点考虑地震烈度之外,还需要综合分析其可能形成的速度、位移以及持续时间等,更好了解其地震作用影响,最大程度上提升其设防可行性。

(2)合理划分结构抗震性能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处理中,明确了该区域的地震设防水平,还需要重点把握好对于结构抗震性能水平的优化,尤其是需要切实把握好基本结构性能水平的确定,促使其能够更好维系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针对结构抗震性能水平进行明确需要联系具体结构可能承受的破坏状态,结合破坏状态进行细分,如此也就能够更好提升其性能水平的细致划分,避免在任何方面形成明显问题威胁。目前对于建筑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主要分为5个等级,从基本完好到基本倒塌,这也就需要按照上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进行匹配性设置,提升建筑物应用安全性效果。

(3)确定结构反应性能参数。对于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工作开展,往往还需要细化到具体结构反应性能参数上,这也是相对而言比较关键的一个基本指标,应该切实围绕着各个基本参数进行明确,分析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表现,如此也就必然能够更好提升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性能,确保诸多因素都能够得到较好充分分析。在具体分析处理中,应该借助于弹性动力分析或者是弹性静力分析手段进行处理,了解掌握弹性结构的抗震性能,设定较为合理的设计参数。因为该方面的计算量比较大,相对而言也比较复杂,如此也就更加需要切实围绕着具体抗震设计方式进行优化,能够借助于一些三维分析软件处理,力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能够表现出更强的作用性能。

(4)恰当选择设计方法。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处理中,必然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相应设计方法进行细化分析,确保设计方法能够更为合理,能够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在当前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传统的设计方法同样得到了较好运用,其主要就是借助于变形验算以及量化分析进行处理,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更具可行性和合理性,能够避免在任何方面可能存在的严重偏差和失误问题。此外,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同样也是比较常用的一个方式,其主要就是借助于建筑结构发生位移的程度进行量化分析,借助于多个变量进行计算,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的抗震设计参数指标,对于最大位移作用下的变形问题进行细化,促使其能够符合整体建筑结构抗震要求。

(5)注重可靠度理论的应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还需要把握好可靠度理论的应用,能够更好实现对于可靠度理论的融入,针对建筑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各个不确定因素进行及时处理,并且结合相关规范进行严格控制,力求建筑结构具备更强的抗震性能。结合这种可靠度理论的引入和应用,其需要围绕着设计表达式进行分析,确保各分项系数能够符合可靠性要求,能够在明确的抗震性能水准要求下进行处理,避免可能形成的明显地震影响和威胁。当然,这种可靠度理论同样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各个相关因素,能够基于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需要进行大量统计和试验分析,避免仅仅单纯考虑单一结构体系。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落实,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模式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更好适合于当前越来越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需要切实围绕着建筑结构及其周围影响因素进行细化分析,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更为适宜合理,降低在任何环节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干扰和隐患威胁。

参考文献:

[1]李静.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析[J].江西建材,2018(01):16+19.

[2]黄山.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7(02):15-16.

[3]李想.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7(02):38-39.

[4]温高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门窗,2015(08):148.

[5]朱桂明.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5(04):23.

[6]赵建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6):45.

论文作者:徐波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分析论文_徐波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