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角度看家庭伦理戏剧--兼谈电视剧“婆婆”_婆婆论文

从另一个角度看家庭伦理戏剧--兼谈电视剧“婆婆”_婆婆论文

换一副眼光看家庭伦理剧——由电视连续剧《婆婆》谈开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视连续剧论文,开去论文,伦理论文,婆婆论文,眼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视连续剧《婆婆》在CCTV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舆论界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贴近 中国社会实际,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群众心理的优秀作品。我看后深有同感,由此想到 三个问题。

一、对家庭伦理剧应当有一个新的看法

《婆婆》对当前家庭伦理关系中所涉及的母子母女、父子父女、祖孙婆媳、兄弟姐妹 、亲家妯娌、朋友邻里以及与之有关的婚外恋情、老年再婚、社区工作等等,作了全方 位的观照。在情节的合理发展中,对社会领域中的职务竞争、工人下岗、经济犯罪等现 象,也围绕人物的情感冲突做了真切的反映,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生活景象是那样充满日 常性、世俗性、人情味和细节的丰富性,而又经过艺术提炼与人物生动的个性和美好的 内心世界辉映在一起,这就使得这部连续剧对许多观众都产生了欲罢不能的吸引力。由 此我想到,我们对家庭伦理题材应当有一个新的看法,对这类影视剧不应等闲视之。

我们的社会正在转型。由于市场经济新秩序、社会结构性变革新秩序、社会人文心态 新秩序正在建立而又远未完善,又由于我国体制改革滞后,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中信息 不对称、契约不完全、诚信不可靠的现象所在多有,财富分配、价值追求、社会归属的 分化正在加速,由此引起的观念冲突、价值错位、心态失衡、道德漂浮、情感依托无所 适从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说这是社会前进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但,我相信每一个善良 的公民都希望代价不能付出太大,其中有一个最具根本性、最富于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 ——伦理秩序尤其不能任意丢弃。家庭伦理不仅牵涉到千家万户,牵涉到许许多多家庭 的日常生活,而且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内在性、传承性和它的基础性。家庭伦理秩序如果 被抛弃,这个社会的道德基础何存?一个民族如果伦理秩序乱了套,这个民族还有什么 凝聚力?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都不爱,还能期望他——一个没有 爱心的人为社会作出什么贡献来呢?从这方面看,这类电视剧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部好的家庭伦理剧对社会心灵净化的深远影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所起的良好作用 ,虽然不能估计过高,但也没理由过分估计不足。

家庭伦理剧几乎无一例外都要写到至亲骨肉之间的爱。这种发自人性深处的爱,看似 柔弱无力,其实所向披靡。《婆婆》中的赵大妈身上就具有这种爱的力量。当她含着热 泪厉声痛责大强不该忘记自身责任,任由所谓“第三者插足”,及用恨铁不成钢的严厉 口吻一再鼓励二强不可被突如其来的困难压垮,尤其不能失去男子汉的自尊时,我们看 到的是爱的威严、深切和坚韧;当她一次又一次默默忍受着委曲去服伺管大妈,而换来 的却往往是对方的怨恨和变态般的报复,还有,当她去监狱探望服刑的儿媳,而这位儿 媳却拒绝与之相见时,我们看到的是爱的醇厚、宽容和大度,最后,当二媳妇终于在婆 婆的鼓励下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法律首肯,被提前释放回家;当明白了真相的管大妈终于 流出愧悔的眼泪,在“太奶奶”遗像前深深地鞠躬,恭恭敬敬地恳求太奶奶在天之灵和 赵大妈一家原谅她;当超然和大强等人也都从各自的生活与情感经历中感悟到真爱无价 和氤氲着爱心的家才是灵魂栖息之所,并一同促成赵大妈和方兆祥的结合时,我们看到 的就不仅是爱的力量,还同时看见闪耀在所有家庭成员身上的人性的光辉。

应当看到,这类题材的佳作常能产生双效益:播出后既拥有众多观众,又经得起市场 考验,生发出上佳的社会效益。以前播映过的《家教》、《咱爸咱妈》、《孽债》、《 大嫂》、《牵手》和最近热播的《大姐》等等都曾大受欢迎,国外同类题材作品如韩国 某些电视剧在我国观众中也有很高的收视率,为什么?我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它们都是 靠“煽情”,都是以“苦情”赚人眼泪。没有一点真实感谁会被它牵着走?没有真情想 “煽”也“煽”不起来呀!可以断言,脱离实际、远离生活,靠玩弄艺术技巧糊弄观众 的编导,是写不出也拍不出《婆婆》这种影视作品来的。

二、文化人格的魅力

伦理剧要想提升自己的审美品格便不能停留在仅只表现骨肉之情和人伦之爱上。好的 伦理剧,一定会体现出爱的力量、爱的智慧来。

爱的力量,因其发自人性深处,所以不可抗拒;爱也是一种智慧,因其丝毫也未离开 过情感的呵护、潜在于人的意识深层、与无意识天然作伴,所以它是一种隐性的智慧, 常常表现为自然而然的天性流露。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想一想,那么就会感到爱从来 不是不问对象、不着边际、不识人间烟火的游魂,它不可能脱离人的社会存在,它离不 开人的文化人格。

《婆婆》中塑造得最好的人物当然是赵大妈。塑造最成功的地方,是它比较充分地表 现出了赵大妈文化人格的魅力。换句话说,浓缩在剧中的审美表达在情感诉求上触及到 的,不是什么浅薄的爱、煽情的爱,而是爱者最可感人的文化人格。

赵大妈对亲人的深切理解和无微不至的关爱,是通过一系列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盖 有赵大妈人格印记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就常常显露在她的行为方式里。一个人文化人格 的高低与文化程度不能划等号,它须取决于个人文化素养的传承与自我整合的能力,同 时也取决于文化心态环境所提供的相互促进的条件。赵大妈小时候一次遇险得救,素不 相识的人因为救她而舍去了性命,这就给她埋下了“见谁有难就想帮”的爱心的种子, 此后多年的生活磨砺,又养成她不向困难屈服的韧劲。在家里她是主心骨,是照亮子女 心灵的火把,而支撑她理解她安慰她提醒她的却是情逾亲娘的“太奶奶”。《婆婆》对 赵大妈文化人格的塑造有一显著特点:不但注意在对比中表现她的性格,还特别注意表 现她遇到矛盾不是绕着走,而是在情感交流的平台上与人热诚的沟通。交流和沟通需要 平等待人,相互倾听,才能促进相互理解。赵大妈不但与她的婆婆可以无拘束地交流, 与儿子、儿媳能自由地沟通,而且与她的小孙女也可以畅畅快快地交流。所以,当二儿 媳入狱,二子萌生绝念,小衡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时,她作为全家主心骨的作用和她身 上文化人格的魅力就充分显示出来了。她既批评二子的短见,又到学校与老师交谈,然 后情深意切、恰到好处地鼓励了小衡。交流,在赵大妈身上不仅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 爱的智慧,而且是一种人格境界。当然,沟通也有例外,当庆林家的不理解她的所作所 为时,就成了她最大的苦恼,而一旦连这个疙瘩都解开了,她和方大叔能自由地拥抱在 一起了,这个家庭的新纪元便开始了。与赵大妈相对照的是超然的母亲。颐指气使自以 为高人一等的她,不但与外人就是与自家儿女交流也很困难,与她丈夫的吵闹,其实也 是交流发生了隔阂,才使得她的老伴大叹其气、大摇其头,对她产生了“难以理喻”的 苦恼。

交流和沟通看起来很平常,做起来却很不简单。因为这对每一个社会和家庭成员而言 虽是每天都会碰到的事,但做得好坏却千差万别甚至判若天壤。原因就在于,与人交流 和沟通的前提不是方法与技巧,而是诚信无欺,平等待人,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这 对行为主体的文化品格来说,是最平常也是最不平常的要求。谭母文化程度比赵大妈高 ,而其文化品格却低了不少。某些位高权重、放不下架子和钱袋饱满而又趾高气扬的人 ,以及虚荣心很重的“势利眼”,往往不能与人正常地交流,其源盖出于此。

三、给新型伦理秩序以更多的关注

今天,我们社会的伦理秩序也在转型。我衷心希望影视编导能对以个人平等权利为核 心、以善心和爱意的自由表达为特征的新型伦理秩序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便拍出更富于 时代特色的好作品。

在这个问题上影视艺术工作者应当站得更高一点。传统的伦理秩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骨肉亲情为经纬,而以等级关系即家长制为核心,这种观念的流风遗绪迄今并未绝 迹,有时还残留在某些伦理剧中。只讲血缘只讲家长制绝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伦理秩 序。有学者提出,我国是传统伦理国家,为什么高度发达的伦理文明却没有发展出法制 和市场经济?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为了建设新型伦理秩序,那就不能不对公德缺失、 私德不良、法制不彰的现象,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给予更多的观照,以便进一步提升家 庭伦理剧的审美深度。公德倒退,私德无光,后者得不到前者有效的保障,骨肉亲情也 会褪色变调,反之,情形就大不一样,如能恰当融入伦理剧的审美思考和形象塑造之中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爱的主题,当可进一步得到升华。

话再说回来。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总是编导演通力合作的结果,《婆婆》的成功除赵大 妈外,其他人物的出色塑造也功不可没,同时还应特别提到全剧音乐旋律优美、悠扬, 婉转中流淌着一股引人向上的力量,沁人心脾。本剧所表达的审美诉求,在不少地方因 音乐的融合而平添了感人的力量。

标签:;  ;  ;  ;  

从另一个角度看家庭伦理戏剧--兼谈电视剧“婆婆”_婆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