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论文_陈新华,杨旭波,艾小利,杨进平

陈新华 杨旭波 艾小利 杨进平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55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注射前列地尔,实验组同时给予丁苯酞,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用药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后循环血供,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丁苯酞;前列地尔;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是局灶脑缺血引起的可逆性、突发性以及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其主要原因为人体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出现血液供给匮乏[1]。后循环脑缺血性眩晕主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本病治疗方案较为繁杂,而且疗效不一。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55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1.3±4.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5h,最长45h,平均(21.0±4.6)h。入组对象均属首次发病,发病时间均不超过48h,均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同时排除认知障碍、用药过敏、资料不全、依从性差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眩晕症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实验组27例,两组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降糖降脂、控血压等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同时经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用药量为2ml/次,1次/d,混入250ml生理盐水静滴,持续用药2周。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胶囊,2粒/次,3次/d,经口服用,持续用药2周。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采用TCD测定两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在用药前后的变化情况,参考文献标准[2~3]评价两组临床疗效:(1)治愈:用药2周后恶心、呕吐、眩晕、眼震、站立以及行走不稳等症状体征彻底消失;(2)有效:用药2周后恶心、呕吐、眩晕、眼震、站立以及行走不稳等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患者可正常参加工作,生活不受影响;(3)无效:用药2周后恶心、呕吐、眩晕、眼震、站立以及行走不稳等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有效率之和。另观察两组胃肠道反应、血管炎等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时判定组内或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后循环血流情况对比

用药前两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用药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优,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2.3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胃肠道反应2例,血管炎1例,实验组胃肠道反应、血管炎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518)。

3 讨论

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据统计大部分人均有可能经历此症,其发病率约占人群总数的20%~30%[4]。一项针对眩晕发作机制的调查研究表明,后循环缺血是引发眩晕的高发因素,这一现象的病理基础主要是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动脉痉挛以及微栓子栓塞导致小脑前动脉、迷路动脉以及后下动脉出现不同程度阻塞,这一现象可能是短暂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但均会减少血流供给[5]。患者发病后往往伴随恶心呕吐以及视物旋转等症状,反复发作,对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前列地尔属于前列腺素E1制剂,具有多样化的生物活性,对血管平滑肌钙离子释放有抑制作用,同时可发挥扩血管、抗血小板凝聚、解除微血管痉挛等作用,此外还可间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对后循环血供有良好的改善效果。研究发现前列地尔可用于改善内耳微循环,缓解内耳水肿和眩晕症状,但存在单一用药效果有效,症状改善不佳的缺点[6]。所以目前临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丁苯酞为近年来新研发的抗脑缺血药物,属人工合成的左旋芹菜甲素消旋体,可多途径阻断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反应,改善脑缺血及其引起的眩晕症状。丁苯酞可增加脑内磷酸肌酸和ATP酶表达水平,改善缺氧状态下人体脑能量代谢,促进脑血流量以及脑组织微循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用药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后循环血供,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桂斌. 疏血通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3):345-346.

[2]白慧芳.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眩晕症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4):687-688.

[3]闫红静,习旭涛,朱琰,吴银霞,李彦梅,申晓玲. 阿托伐他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症的临床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8,47(04):512-514.

[4]李新农. 氟桂利嗪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0):128+132.

[5]李丹. 氟桂利嗪与阿司匹林联合长春西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18(05):853-854.

[6]卞苏敏.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8,27(02):188-190.

论文作者:陈新华,杨旭波,艾小利,杨进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丁苯酞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论文_陈新华,杨旭波,艾小利,杨进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