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尚长记

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尚长记

尚长记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000

培养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既依赖于一定地理知识的掌握,又需要空间想象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重视丰富学生感知,扩大知识领域,奠定思维活动的基础,又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调动起储存的多样信息,使学生在掌握了思维方法后建立纵横思维线索,并通过问题的解答、辩论促进其思维能力并开发其思维潜能。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提出来和同行交流:

一、丰富感性认识,为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地理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想象、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地理事象和人地间的相互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解决思考地理问题时,需有相关的专门地理知识经验作基础,两者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展开地理思维活动。地理教学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思维常以丰富的表象作为活动基础,特别是形象思维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感知,扩大知识面,见多方能识广,在不断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联系、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思维就不断活跃发展。可见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及独立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有助于丰富知识和扩大思维活动的基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二、以问题为桥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善于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有层次、难易适度、有趣味性,要提示学生如何去想,指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提问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1.精心设问,引发兴趣,促使学生想象、发展思维。兴趣有利于思维发展,而思维始于发问。认识客观事物常从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也需要精心设计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精巧的设问,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并积极思维,调动起储存的多样信息。要结合具体知识内容,根据思维发展规律,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分类和比较,以及形象化、具体化、系统化等方式,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问题。

2.分析综合,由因导果,由果溯因,教会思维方法。恩格斯说过:“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才有综合的可能;通过综合,才能将分析的结果上升为事物的整体概念,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对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进行举例,要指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问题后,总是要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中,不能忽视对思维过程的了解。教师要经常提问一些“你是如何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能否再用其他方法”之类的问题,要求学生用准确的、关键的科学语言,条理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三、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因此教师仅从岛屿本身去解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但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像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同样是上面的小岛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充分让学生理解其保卫的价值。小岛作为国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主权意识(国防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资源价值(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鱼类及其他生物),更具有开采捕捞形成的经济价值。同时从自然资源方面思考,岛上长夏无冬,林木繁茂,海岛众多,鸟粪积藏量十分丰富,能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机肥,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再者,之所以聚集众多海鸟,缘于就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渔区和重点开发渔区。第四,据科学勘测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样,均已发现有大型储油、气的地质构造。因而保卫南海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本身,而在于它是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3.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这里借用某位名人的话说:“庸师向人奉送真理,名师则使人发现真理。”“送鱼”固然鲜美可口,但终究是暂时的;而“赠网”才是永久的,它能促使你学会怎样捕鱼,并将受益终身。

论文作者:尚长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  ;  ;  ;  ;  ;  ;  ;  

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尚长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