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胡元娟,王敏,李丽娟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摘要】 目的:评价系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影响。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80例,据入院顺序、患者意愿,随机对照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对象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系统性康复治疗,6个月评价功能改善情况,统计并发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MS、ADL、FIM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3.8%(19/80),观察组1.3%(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系统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58-02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遭受损害,出现感觉、运动、反射障碍的损伤疾病,是常见病,年发病率约为15~40/百万例,是截瘫、死亡、四肢瘫痪重要病因,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开展早期康复训练非常必要,但许多患者早期病情不稳定,肌力差,康复训练依从性差[2]。本次研究试评价系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影响。

1.方法

1.1 方法

对照组:未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治疗内科疾病,预防相关并发症,转出院。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的康复治疗,每周5~6次,1日1次。(1)训练内容:①早期康复治疗,运动疗法,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四肢关节被动主动运动、残存肌力训练,1日3次,选择合适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②中后期:进行翻身训练、坐位平衡训练,据病情进行ADL训练等;③各个时期都开展肠道功能训练,如肛门外括约肌收缩训练、提肛训练,促盆地肌功能恢复;⑤最后,开展心理支持,包括焦点问题解决、认知-行为疗法、灵性疗法三个部分。(2)管理:①前4周,逐渐指导家属、患者掌握训练方法;②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尽量安排家访,指导患者康复。

1.2 观察指标

治疗前、6个月后,两组患者运动得分(AMS)、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量表评价ADL)、运动功能(FIM)评分[3]。卧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MS、ADL、FIM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3.8%(19/80),观察组1.3%(1/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6个月后功能评分对比(x-±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观察组相比,△P<0.05。

3.讨论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方法基本成熟,包括运动功能、心理康复、神经康复等,近年来本体感觉训练等先进的康复治疗方法也得到初步运用。本次研究中,采用系统性康复治疗之观察组,AMS、ADL、FIM评分上升更显著,患者基本可恢复独立生活,明显减轻了家属照料负担。患者功能的恢复,也有助于降低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功能康复不仅仅是为了恢复运动功能、自理能力,还需要注重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依从性[4]。利用远程技术加强督促,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以增进康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系统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需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世卫组织报告:全球每年50万人发生脊髓损伤[J].上海医药,2014,35(1):43.

[2]陈楚娴.97例脊髓型颈椎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28(1):24-25.

[3]汪际,王艳波,刘晓虹.创伤后成长相关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58-760.

[4]孙知寒,邱卓英,朱平等.脊髓损伤心理压力应对量表的编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18-519.

论文作者:胡元娟,王敏,李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  ;  ;  ;  ;  ;  ;  ;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胡元娟,王敏,李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