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网络、虚拟:当代哲学的脱贫之路_哲学论文

研究网络、虚拟:当代哲学的脱贫之路_哲学论文

研究网络、虚拟:当代哲学走出贫困的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贫困论文,当代论文,哲学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80(2002)02-0006-04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

哲学体系往往以哲学家个人的名字命名,然而它并非哲学家个人的专利,而是体现时 代精神的,是整个时代的精神财富。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精神的精华”。法国启蒙哲学明快泼辣的个性,德国古典哲学艰涩隐晦的特征,离开它 们各自的时代就无法解释。从根本上说,任何一种哲学体系的出现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 切相关,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那天起就不同于以往其它流派的 哲学:一方面,它使哲学的主题、职能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向;一方面它作为无 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世界性。尽管德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故乡,但马克思主 义哲学并非专属德国,而是一种“世界的哲学”。马克思曾经预言:必然会出现这样的 时代,“那时,哲学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而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 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1]。各民族、各国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使世界出现“一体化”的历史,可向前追溯到19世纪。马克思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 这一历史趋势,他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这一命题表征了这一历史趋势,并明确 指出,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 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 态”[2]。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哲学,所以它“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 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3],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成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与当时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列 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等等。

以上论及是基于哲学的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而哲学(不管是那一种哲学)对现实的解 释功能历来是其存在合理性的基础。如果一种哲学不能解释现实,不能说明时代的经济 、政治现象,那么这种哲学就会被人们认为无用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对于马克思主义哲 学来说,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以至捍卫政权时期发挥了莫大的作用。而在现阶段 ,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使中国涌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滚滚洪流,似乎马克思主义 哲学一时失去了灵气而遭到冷遇。不是么?搞哲学的在我们国家不受重视,高校哲学专 业招生困难,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分不出去,在新形式下出现了空前的“哲学贫困”。难 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的过时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并没过时,只 是我们的研究者们的观念相对滞后罢了。在“经济决定一切”的现代,我们队伍中多数 人还只是将哲学的运用停留在其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的解释功能上,从而导致本来是光 芒四射的“工具理性”(哲学被人称之为“工具理性”)也黯然失色了。其实,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人本性”完全可以解释当代经济现象,也能直面飞速发展的网络、虚拟,从 而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准确而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 理论课题。

二 网络、虚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对象

关于“本体”问题历来是各种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但无论是近代唯物主义还是近代 唯心主义,往往是把“本体”作为一种抽象存在,甚至人也成了一种抽象的存在,从而 失落了人与人的主体性。传统哲学关注宇宙本体,注目上苍的“绝对”或“抽象的物质 ”,却恰恰忘记了对人类世界的关怀;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关注人类世界 ,注目于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 革命化”,即以人的发展为坐标来重新“安排周围世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 给人自己”[4]。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便使哲学的聚焦点由宇宙本体转向了人类 世界,从而使哲学的主题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

人类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自身智能的提高,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使人类的能力发生 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我们已进入了PC时代并开始了网络生存。随着网络的出现,虚 拟现象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面对如此重大的世事变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就束手无 策了呢?非也。网络也好虚拟也罢,既然是人的发明创造,那关怀人类世界的马克思主 义哲学就能面对,就能解释与说明。

网络本身是人类思维的产物,看是无形实有形;虚拟不是虚幻,并非虚无缥渺的真“ 无”。既然如此,网络、虚拟就是研究人类本体和现实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研究的 题中应有之义。当我们关注自然界中的蜘蛛网时,不能见网不见蛛,完全可以由网寻蛛 。不同的蜘蛛所织出的网络是不同的。同样,我们关注现实网络时,不管是人们日常的 网络生存、网络交友,还是网络经济,网络……,都离不开对现实人的分析研究。

至于对虚拟现象的关注,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就注意到了的。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 义哲学重视意识形态,实际上国家意识形态就是一种虚拟现实,它是被设定的一种政治 理想。它不一定真实,也不必要求它一定是真理:关于意识形态的虚拟性,马克思讲过 一句经典的话:“它(意识形态)不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而能够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 这时起,意识才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5]国家意 识形态是超越理性的,它是一种政治信仰。它不接受追究,不接受质询,但是它要求每 个公民必须承认它,接受它,信奉它。就像国徽、国旗、国歌一样。因为它是国家权威 、国家统一的象征体系。

从虚拟的外在表现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并不陌生,因为它在我们以往的生活中早已 存在。譬如,中国戏曲在表现上的程式化就包括表演动作的虚拟化:扬鞭表示骑马,划 浆表示行船,抬轿的动作表示有轿,开关门的动作表示有门等。这种“以虚运实”的写 意表演方式,比完全使用真实道具更具有文化意蕴和艺术品味,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审 美观念中的尚意追求,是中国戏曲文化区别于西方戏剧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谓虚拟?在目前网络时代谈虚拟,就其本身而言,无非是数字化方式的构成。虚拟通 过数字化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虚拟空间,而这一虚拟空间与网络、电脑及其它高科技 相结合,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时代。虚拟这一方式,是人类中介系 统的深刻革命,是数字化革命。人类第一次中介革命的标志是语言文字的产生,人类至 今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与语言文字符号系统密切相关。而虚拟的数字化方式是比语言文 字符号更为重要的一次革命,因为语言文字符号还局限于指称意义对象的关系之中,是 一种现实关系的表述和创造,语言符号创造了人的思维空间、符号空间,而虚拟则是在 思维空间与符号空间中发生的革命,它在思维空间、符号空间中又创造出了虚拟空间、 数字空间、视听空间和网络世界,它指向不可能的可能,使不可能的可能在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成为一种真实性,从而使语言符号变成一种较低级的中介方式。这场中介革命, 体现着主体、客体和中介系统发生了跳跃式的发展。

虚拟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存在,对现实性既相一致又有背离。一般说来,有三种不同形 式的虚拟:一是对现实事物的虚拟,即对象性的虚拟或现实性的虚拟(上述谈及的中国 戏曲在表演方式上的虚拟,就属此类);二是对现实超越性的虚拟,即对可能性或可能 性空间的虚拟;三是对现实背离的虚拟。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虚拟,都表明虚拟对现实性 的超越是有等级与层次的,是有各种各样意义的。在这样一个虚拟时代,存在着复杂多 样的多维空间。

对现实性的虚拟是虚拟的基础,它类似于模拟,如虚拟各种现实的行为、过程、关系 等。不过,严格说来,虚拟与模拟不完全等同。模拟是表示模型与原型之间的一种逻辑 关系。在科学中,模拟是立足在相似理论基础之上的。模拟类型多种多样,物理模拟、 数学模拟、功能模拟等,无论哪种模拟都体现着模拟的东西与原型之间所存在着的内存 逻辑关系。当然,人们在科学研究中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全有效地把握原型的所有 条件,此时的模拟就带有明显的虚拟特点,否则将模拟与虚拟完全等同就缺乏充足理由 。这种没有脱离现实性范畴的框架的虚拟是虚拟赖以存在的基础。

从哲学上看,对可能性的虚拟其意义不可小看。因为事物的可能性还不等于其现实性 ,如果拘泥于有关条件的限制而不予虚拟的话,则在实际上尚属不可能。这种形式的虚 拟,使现实性的运行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这对现实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在 这个意义上才有了虚拟经济、虚拟共同体、虚拟企业、虚拟银行、虚拟大学、虚拟教育 、虚拟政治、虚拟军事、虚拟战争等。

就虚拟而言,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那种不可能的可能性的虚拟。这种虚拟 是建立在现实性范畴框架之外的。传统总是对这种不可能的可能性抱以嘲笑,以为梦魇 。但不合传统的往往就有创新之义。可能有人问:虚拟不可能的可能性,意义何在?笔 者认为,这种虚拟否定了以往那种一切从现实出发的传统思维方式。在虚拟看来,所谓 现实性无非是从以前的一种可能性发展而来的,因而从逻辑上讲,现实性只是对一种可 能性的选择。虚拟展开了其它未被选择的可能性,并在虚拟中使其成为虚拟空间的真实 ,这就会大大开拓了人的选择空间:有人提出,现在的人类还是地球人自然人。虚拟这 一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人类从地球人自然人升华到宇宙人高级人的中介系统。没 有虚拟,人类无法在不同于地球环境的其它环境中生存发展:笔者对此颇有同感。

虚拟并不一定是现实的,但却是真实的(或称为“虚拟实在”)。换言之,虚拟至少是 在虚拟空间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存在着,不管人们对它抱什么态度。但对虚拟的东西,人 们一旦普遍接受,它便会转化为真实性。比如红绿灯标志意味着:红灯停,绿灯行,当 初只是一种虚拟的规则,人们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因为红本身并不就是停,绿本身 也不就是行。但这一虚拟规则作为交通法则颁发和人们共同遵守之后,这便成为一种真 实性、存在性。

从时间角度讲,对于“虚拟”话题被谈论最多、最引以关注的,是在电脑网络出现以 后,网络导致虚拟企业的出现,大大节约了开支从而获得更多的相对效益。而网络销售 则使虚拟企业如虎添翼。与时俱进,随着虚拟形式的日益普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合 型虚拟企业(指有统一管理、统一企业理念的托拉斯式大型或特大型虚拟企业)也必将涌 现。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国家行政机关逐渐会实现无纸化办公,不同政府机 关之间通过网络交换信息、下达文件和指示,政府机构电子办公和网上商业的电子商务 等必将融为一体,这对于限制政府机关腐败、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大量政府管理费用, 将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在这期间,作为指导人们思维、提供方法论原则的哲学将被激 活,因为网络、虚拟为它提供了用武之地。也就是说,我们当代哲学作为理性工具应为 新的社会现象说明从怎样的角度提供什么样的精神理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最佳路 径是什么。这是哲学研究工作者必须认真加以思索的。

虚拟世界是人造世界,这种“人造世界”是否在实际上真正被创造出来?就是说,它是 否能代替现实或实际?随着科技与时俱进,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虚拟实在技术现在 开始进入应用阶段(准确地说,这种应用目前还刚刚起步)。“最近的报告,是美国丹佛 市的某大学医学院用虚拟实在技术训练学生做外科手术,极为逼真的三维立体人体形像 和学生的手的形像同处一个浸蕴环境中,学生的动作被计算机检测到后即在浸蕴环境中 实时显现,与此同时学生手指上的触觉装置根据计算机发出的信号给手指施加相应的触 觉刺激,使学生能感觉到手术刀切割皮肤不同深度的细微区别。”[6]这种把虚拟实在 的抽象可能性具体化,从而产生如同进入现实世界的感觉,便为我们进行有效的哲学探 讨提供了可能。

对于虚拟,我们应该认真地进行研究,特别是虚拟本身以及虚拟如何进行,都要作深 入细致地探讨。虚拟将导致人的思维方式、存在方式、生命方式的何种革命,这是哲学 必须关注和回答的;同时,虚拟将形成人类的各种关系的变革,这一变革的特点以及与 传统的关系,将引导人类走向何方?总之,由于有了虚拟的真实性,我们将面对着人类 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生存革命和哲学革命。我们不但要关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存在, 也要正视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与虚拟的真实性。网络与虚拟无疑是一个新时代、新方式 的出发点,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未来哲学的原则与方式。正因为网络与虚拟的出现及其 日益普及,才使得一个偌大的世界变成一个瞬息可及的“地球村”。网络与虚拟是我们 从现代文明跃入未来知识文明的中介系统,是创造未来时代辉煌的工具。

三 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当代哲学走出贫困之路

目前,正值PC时代至网络时代的转换期。新的时代给人们提出了很多从未遇到的问题 ,造成一个又一个的哲学盲点。当代哲学要想真正走出“贫困”,就得令人信服地分析 新情况、提出或解答新问题。应该说,任何一个时代其时代精神都与哲学有关。马克思 在谈到时代精神与哲学的关系时,强调“问题就是口号”,并认为问题比答案更有意义 :“一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和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有着共同 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7]我们只要对现实现象能提出相关问题 ,并用哲学理论尽可能地进行分析与说明,那就是对人的行为提供了工具理性,从而使 人类的思维及其创造具有可操作性、自觉性,人们也会理所当然地理解哲学的实际应用 价值。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类要发展必须先学会生存;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物质 实践,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人和人之间 必须互换其活动,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 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8]现在所风靡的“网上交友”、“网络婚姻”等,不就 是其个人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欲达却不能,而凭借网络形式便可取得的一种精神满 足吗?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抽象的游离于人类实践活动之外的所谓整个世界的“普遍规 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这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弃了对“物质”以 及”一般规律”的思考和回答,而是主张将“普遍规律”或“一般规律”的思考放在人 类的实践已经达到的范围和程度进行。恩格斯的晚年曾经指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 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 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9]从根本上说,实践规范着我们对“物质”、“ 意识”、“世界”、“规律”的把握和认识程度。因此,问题不是从“物质”出发来说 明“实践”,相反,应从实践出发来说明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体系建构 原则的革命,其实质就在于此。

“以人为本”是当代学术界的议论热点。其实,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就关注的, 只不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是从人类实践主体性角度论述的。与时俱进,人以自身的 实践活动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支配着自然事物、自在的力量,并把人以外的一切东西变 成了对人的有用物,变成社会的财富。这种高扬人类主体性的实践格局绝没有否认世界 的客观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 物质的形态。”[10]这种使物人化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当然实践表明,人类在更 广更深的层次上“改变”物质的形态,使“人的无机身体”迅速地扩大到历史上任何时 刻都不能比拟的领域(比如“网络”、“虚拟”等)之中。可以说,人类主体性的高扬既 是当代实践格局的轴心,也是当代时代精神的灵魂。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充 分体现人类的主体性,凸现人类“自我塑造”的过程。

哲学的本质是思,是爱智。思是作为过程而不是作为结果而出现的。通过哲思我们认 识到:人本质上也是实践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人是实践 存在物,“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1]思维本质上是实践结构的内化 和升华,必须从实践运动的深层结构来考察思维。计算机的运行程序是思维的结果,电 脑网络是思维的创造,各式各样的虚拟空间都是依据主体化的人通过思维而构建的。电 脑、网络、虚拟等只不过是主体化的人借以达到目的的工具与手段而已。这正如有人为 了美化自己的肖像而把本不十分如意的“自己”存于电脑,再利用相关软件对照片进行 修饰一样。

现在,有人乐道什么“后现代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 ,不是更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现代意蕴从而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发展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问题吗?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使我们发现,马克思 主义哲学中确有一些被忽略乃至被遗忘的成份,而这些被忽略乃至被遗忘的思想往往又 契合着当代社会问题,展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前性和“令人震惊的空间感”。因此 ,我们要在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从空间的角度重读马克思”,捕捉其理论 生长点。

以上我们主要是从本体论角度探讨哲学问题的。当然,我们还可从认识论、价值论的 角度来进行探讨(限于篇幅,恕暂不探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思维空间的拓宽, 网络、虚拟等现象中所蕴涵着的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有待认真进行研究。笔者 在这里只是提出问题,旨在抛砖引玉。

网络进入中国,并在这里安营扎寨,虽时间不长,其发展趋势却相当惊人。网络就像 注射在中国大地上的高级兴奋剂,使我们整个民族都焕发出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情。由 网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有人称之为“网络经济”,也有人把它称为“一种看 不见的生意”,西方有的学者称为“非物质经济”。网络不仅把经济搞活了,同时又让 人们的大脑茅塞顿开!网络世纪的到来,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地 位。其中,网络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它不仅给人们快速便捷地传递各种信息,还能让人 们进行有效的异地咨询、交谈和交易,程序简单而便利,既省去许多长途跋涉的劳累, 又减少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网络来到中国,中国走进网络,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对网络抱有极大的兴趣、 投入了空前的热情。经常在网上生活的“知识人”不仅在短期内获得了世界各地的最新 知识信息,还增强了他们与全人类文化对话的真正能力。由于网络文化更适合于现代人 的口味而倍受青睐。

种种迹象表明:社会正在发生转型。新的转型期呼唤着当代哲学的指导,正是哲学大 有用武之时。然而,在这个新的领域中,哲学界却麻木了,落伍了,反倒使文学界拨了 “头彩”。近几年兴起的“网上文学”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快餐”。“网上文学”在体 裁方面打破了许多界限,在文字方面更具有娱乐魅力,情节方面更引人入胜,无论是叙 事还是抒情均有其开放性和互动性,因而它更加贴近大众。从另一个角度讲,它又推动 了文学的进步。“网络文学”的强劲势头方兴未艾,引起出版界的关注,触角敏锐的知 识出版社及时编辑出版了一套网络丛书,抓住了读者的兴奋点,找到了出版业新的生长 点。“痞子蔡”(蔡智恒)网络文学作品——《第一次亲密接触》畅销百万册,继而又推 出《第二次亲密接触》、《再次亲密接触》……。网络文学热的现实告诉我们:顺应时 代者必有大发展。对时代有所作为者就会深受社会大众的欢迎与青睐,就会有更多的发 展机会和光明的前途。文学界能办到的,哲学界也应办得到,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后 继人能将经典理论融入网络、虚拟的探讨之中,肯定会走出新的“哲学贫困”,迎来当 代哲学的振兴。

让我们进行更深刻的哲学沉思吧!

收稿日期:2001-09-14

标签:;  ;  ;  ;  ;  ;  

研究网络、虚拟:当代哲学的脱贫之路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