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合一”的英国环境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人天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英国,环境教育已明文列入教学大纲。有的学校为完善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在校内成立了“学生环保公司”、“旅行社”、修理自行车小组等。在“旅行社”里,要求学生们在旅行前先要论证各种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低污染的交通工具旅行。修理自行车小组让学生们通过组装、修理自行车锻炼动手能力,广泛宣传骑自行车的好处,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为使学生们把对环境的认知转化为对环境的自觉意识,英国各地都建了博物馆、城市农场、植物园之类的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在教室里上完理论课后,可以上博物馆。馆内各处都贴有“请你动手”的揭示语,鼓励孩子们亲手摸一摸实物,做一做实验或游戏。有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会开着大巴,把实验材料送到学校,开展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活动。在城市农场里,孩子们被分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学习喂羊、挤奶等技术。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高年级学生可租下一小块地,直接参与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植物园大都建在山区或湖边,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草木花卉,被誉为“活的植物标本馆。”。
值得一提的环境教育实践基地是英国丘园植物园。这是皇家植物园,占地面积达133.2万平方米,另外还在别处开设了一座分园,占地更多,为200万平方米。
走进园内,各类植物应有尽有,接近6万种,有些植物可称之为世界各个地理带的活标本。植物园内开辟了几十个专门的展室,如高山植物室、水生植物室、温带植物室、澳洲植物室、蕨类室、仙人掌室、兰花室和棕榈室等。凡是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都是露天种植,十分壮观。其余的则栽培在几十座大型的玻璃温室里。以热带棕榈为例。它们高大挺拔,抬头看不见树冠,为方便参观者清楚地看见棕榈林的全貌,在温室顶上,还专门开辟了一条“空中走廊”。
英国丘园植物园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自建园以来,专家们曾经引种过许多珍贵的植物,像三叶橡胶和金鸡纳霜等,在原产地早已绝种的植物,在这儿却可见到。
在英国丘园植物园里,还有一座别具一格、气势宏伟的温室。它用的材料是钢框玻璃,中央最高处达11米,相当于3层楼房的高度,长度130米,总面积近4300平方米。说它是一个微缩了的自然界,一点没有夸大其辞。温室内分为11个小区,有沙漠、高体森林、红树林沼泽、热带水域等各种自然环境和蕨类、睡莲、兰花等多种娇嫩的草木。为了满足不同植物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各个小区的特殊气候全部由电脑控制。在温室中心还建有一个小山,上面种满了花草,游人可以在这儿尽情观赏、体憩。
伦敦的中小学把丘园植物园当作学生认识植物和自然的“第二课堂”,生物课的实地观察和实验也安排在这儿。学生们在这里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态、引种、驯化以及生长发育情况,接受生动形象的环境教育。“我们喜欢上丘园植物园,这儿太美了,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每个来这里的中小学生都会兴奋地这样说。
结束参观后,孩子们还有机会得到“奖品”。这项活动很有趣,采用的是“临别测验”方式,参观者答对就有奖。测验的题目贴在出口处,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泛。例如,“哪种植物能够治疗牙痈?”“什么植物含有最丰富的营养?”“你能举出三种原产于中国的树木吗?”如果答不出,还可以返回植物园,通过认真观察找答案。不但可以获奖,还能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学生们都愿参加这样的测试活动。经过这“人天合一”的环境教育,孩子们大都有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