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析论文_杨敏

杨敏

湘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湘乡 411400

【摘 要】目的:分析利拉鲁肽+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1例。对参照组患者行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行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空腹、餐后2h的胰岛素、C肽以及PBG、2hPG、FMN、HbA1c方面的数据值与参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数据优势明显,即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B细胞分泌,优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利拉鲁肽;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给人们的生命健康与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1]。二甲双胍是该病症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降低体质量;而利拉鲁肽为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以改善胰岛素分泌情况,对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有效抑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功能[2]。本院为了探索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最佳途径,对患者行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确保与美国糖尿病协会中的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相符,且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即HbA1C水平超过9%;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肿瘤、高渗综合征、糖尿病酮症、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性肝脏疾病以及精神障碍等情况。参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1例。参照组有23例为男性患者,1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45岁-78岁之间,平均为(52.3±5.6)岁;病程介于4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5.5±1.2)年。治疗组有22例为男性患者,1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介于3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5.2±1.0)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应数据分布均衡,即个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具有可行性。

1.2治疗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行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每晚10点,取赛诺菲安万特生产的批号为2B017A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对患者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控制在0.2U/kg?d左右,后参考患者血糖水平调整。患者每天口服青岛国风生产的批号为1301007二甲双胍缓释片,剂量控制在0.5g-2.0g之间。

对治疗组患者行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取丹麦诺和诺德生产的批号为BP52027利拉鲁肽注射液,对患者行皮下注射,剂量控制在0.6mg-1.2mg之间,1次/d,可参考患者血糖水平,适当调整注射剂量。患者每天口服青岛国风生产的批号为1301007二甲双胍缓释片,剂量控制在0.5g-2.0g之间。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均接受糖尿病膳食指导、运动训练指导,治疗周期均为12w[3]。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在空腹、餐后2h的胰岛素、C肽以及PBG、2hPG、FMN、HbA1c方面的数据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相关数据。其中,计数资料的表达式为(n,%)χ2检验两组差异;计量资料的表达式为( ),t检验两组差异,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空腹、餐后2h的胰岛素、C肽以及PBG、2hPG、FMN、HbA1c方面的数据值与参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数据优势明显,即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表2:

3 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空腹、餐后2h的胰岛素、C肽以及PBG、2hPG、FMN、HbA1c方面的数据值与参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数据优势明显,即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具有显著性(P<0.05),基本等同于赵富利[4]等人的研究结果。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素分泌、抵抗不足,因此,临床治疗需要对患者血糖进行严格控制。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临床治疗常用药物,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缓解胰岛素抵抗,降低肝脏葡萄糖水平;利拉鲁肽作为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糖方面具有非常显著且持久的疗效,联合二甲双胍,并不会增加药剂量。分析本次实验结果可知,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PBG、2hPG、FMN、HbA1c水平,继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患者的预后发展提供良好的质量保证[5]。

结语: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可以优化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情况,改善血糖水平,不仅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效提升,还能促使患者预后结局良性发展,为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效保证,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梁超,周玲.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05):656-658.

[2]杨文英,刘晓民,马建华等.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03(06):457-462.

[3]刘波.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6):1396-1397.

[4]赵富利,亓民,刘辉等.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疗效及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5):43-46.

[5]赵春云,赵玉芹,田敬荣等.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02(10):95-96.

论文作者:杨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  ;  ;  ;  ;  ;  ;  ;  

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析论文_杨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