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知觉差异归因研究_性别角色论文

性别角色知觉差异归因研究_性别角色论文

对性别角色知觉差异的一项归因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觉论文,差异论文,性别论文,角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近期有关归因认知过程的研究表明,人们对特定目标事件的解释和他们提取出来与其比较的相反的背景事件有关。按照这种观点,面对一种待解释的目标事件,人们首先会提取出一种与其比较的背景事件,然后对两种事件的特征进行心理扫描,并进行特征比较和匹配。目标和背景事件之间难以匹配起来的、不同的特征(目标事件有而背景事件无,或者相反)才会被作为目标事件的候选原因。这种假设的基本含义是:人们为目标事件作出的归因不取决于目标事件本身的性质,而取决于与之比较的背景事件。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们是如何提取或选择与目标事件进行比较的背景事件的?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但文献中至少有两种观点与其有关:一种观点认为,人们一般把头脑中已有其脚本的、预料之中的事件作为背景事件,来和多少有点异常的目标事件进行比较(Hilton & Slugoski,1986);另一种观点来源于Kahneman等人(1986)有关社会认知的“标准理论”,它假定:(1 )标准(背景事件)是由刺激事件(目标事件)本身唤起或激活的,而不是预先存在于头脑中的;(2 )刺激事件本身的“易变性(mutability)影响它所唤起或激活的标准。

本研究拟在有关对男女性别角色知觉差异的范围内考查上述哪一种观点更符合实际。具体设想是:对于通常由女性完成的任务,人们一般期望女性获得成功;对于通常由男性完成的任务人们一般期望男性获得成功。因此,如果上述第一种观点正确的话,那么当要求被试对特定个体在女性任务上取得的成、败结果进行归因时,他们就应该将其与其他女性进行比较;当要求被试对特定个体在男性任务上取得的成败结果进行归因时,他们就应该将其与其他男性进行比较,不管成功或失败的个体是女性或男性。相反,如果上述第二种观点正确的话,被试在进行归因时就会更多地考虑成功或失败者的性别,不管任务是男性的或是女性的。

本研究拟做两个实验:实验1 考查在活动者失败的情况下被试是如何选择与其比较的背景事件的;实验2 考查在活动者成功的情况下被试是如何选择与其比较的背景事件的。

2 实验1

2.1 方法

2.1.1 被试 84名河南大学本科生(男62名,女22名), 每个被试都因参加实验获得一份纪念品。

2.1.2 材料和程序

向被试描述一个男生(李虎)或女生(孙丽)在某些任务上失败了(目标事件)。分别使用了三种男性任务(障碍赛跑、射击、推销产品)和三种女性任务(缝衣、打字、哄孩子)。这些任务都是经预备研究选择出来的。任务的描述尽可能合乎实际和自然。每一种任务描述之后都列出两种背景事件(与其他男性比较和与其他女性比较),以7点评分的方法让被试分别对其作出评估。“1”表示不可能是这种背景,“7”表示极可能是这种背景,以此类推。

2.1.3 实验设计 活动者性别(男生、女生)和任务(男性任务、女性任务)是被试间因素,两种供选择的反应类目(与男性比较、与女性比较)是被试内因素。采用2×2被试间实验设计。

2.2 结果与分析

对表1中的资料所作的统计分析表明:就男性活动者来说, 两种反应类目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F=43.78,P<0.01), 任务对被试的反应无显著影响(F<1):无论在男性任务上(F=47.48,P<0.01 )或是女性任务上(F=16.74,P<0.01), 被试都更喜欢将失败的男性活动者与其他成功的男性活动进行比较;就女性活动者来看,两种反应类目之间无显著差异(F<1),任务对被试的反应产生了显著的影响(F=4.11,P<0.05):在男性任务上被试更喜欢将失败的女性活动者与其他男性活动者进行比较(F=25.99,P<0.01);在女性任务上被试却更喜欢将失败的女性活动者与其他成功的女性活动者进行比较(F=26.63,P<0.01)。

3 实验2

3.1 方法

3.1.1 被试 78名河南大学本科生(男57名,女21名), 每个被试都因参加实验获得一份纪念品。

表1 男性或女性活动者在男性或女性任务上失败后,归因时被试将他(她)的失败与其他男性或女性的成功进行比较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

活动者任务

与男性比较 与女性比较

n

男性任务

男平均值 5.59

2.68 20

性标准差 1.14

1.36

女性任务

动平均值 5.32

3.39 21

者标准差 1.55

1.53

男性任务

女平均值 5.58

3.26 21

性标准差 1.74

1.79

女性任务

动平均值 4.09

6.24 22

者标准差 1.86

1.13

3.1.2 材料和程序

除了向被试描述的是一个男生(李虎)或女生(孙丽)在某些任务上成功了(目标事件)外,其它方面同实验1。

3.2 结果与分析

对表2中的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在男性活动者条件下, 两种反应类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1.76,P<0.01), 任务对被试的反应无显著影响(F=2.11,P<0.25):无论在男性或女性任务上,被试都更喜欢将成功的男性活动者与其他失败的男性活动者进行比较;在女性活动者条件下,两种反应类目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F=134.71,P<0.001),任务对被试的反应无显著影响(F<1):无论在男性或女性任务上,被试都更喜欢将成功的女性活动者与其他失败的女性活动者进行比较。

表2 男性或女性活动者在男性或女性任务上成功后, 被试归因时将他(她)的成功与其他男性或女性的失败进行比较的平均得分和标准差

活动者任务

与男性比较 与女性比较

n

男性任务

男平均值 6.00

4.95 20

性标准差

1.2

1.51

女性任务

动平均值 5.50

4.61 19

者标准差 1.86

1.91

男性任务

女平均值 3.91

6.59 19

性标准差 1.80

0.67

女性任务

动平均值 3.92

6.00 20

者标准差 1.63

1.40

4 讨论

该研究的结果与根据前述的第二种观点所作的预言是一致的:被试显然是根据活动者的性别角色来为其成功或失败选择背景事件的,而不是根据任务的性质选择背景事件的。这为“标准理论”的假设提供了证据。另一方面,本研究从归因的侧面证明了人们对男、女两性知觉的差异:被试显然认为男性是稳定的、不易变化的,正由于如此,无论在男性或女性任务上,成功或失败的男性都被与其他男性进行比较,因此男性无论在何种任务上都要对自己的成败结果负责:成功了是由于他的优秀品质,失败了则是由于他某种品质的欠缺,其性别角色本身不能作为他失败后逃避责任的托词;而女性显然被视为柔弱的、易于变化的,所以在为她们的成败选择背景事件时被试不仅受到了成败结果本身的影响,而且受到了任务性质的影响,因此女性只在女性任务上要对自己的成败结果负责,在男性任务上其性别角色本身就可以作为逃避责任的托词。在这种任务上人们似乎有一种将女性的成功渲染夸大、而对其失败不予重视的倾向:女性成功了是由于她的优秀品质,失败了则由于她是女性。这反映了人们关于女性柔弱易变和能力较低的一般信仰。人们似乎认为女性是不会、至少是不易获得成功的,所以当女性获得成功时是应该加以赞扬和夸奖的,而当女性失败了时则不足为奇了。这和大量的有关性别知觉差异的研究的发现是一致的。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果人们确实是根据目标事件的特征选择背景事件的,而且人们对男女两性的知觉确实存在上述差异,那么就可以作出一个一般的结论,即:人们对男性和女性活动者的行为将会作出不同的归因。这个结论不仅可以被看成是一种一般的归因现象,而且对于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归因活动以及指导人们实际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本研究所使用材料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其结论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标签:;  

性别角色知觉差异归因研究_性别角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