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肠内营养临床研究论文_章东梅,井丽丽

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肠内营养临床研究论文_章东梅,井丽丽

大庆油田让北医院 163114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0例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合理的、有计划的肠内营养液,对患者并发症及营养状况进行观察评估。结果:肠内营养并发症少,营养支持效果好,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是临床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

[关键词]脑卒中;肠内营养;匀浆液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3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and give the reasonable plan and enteral nutrition were evaluated in patients with complication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s of enteral nutrition were few, the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was good, and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was good. Conclusion: enteral nutrition is convenient, economical and less complications.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linic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t can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prognosis of stroke patients.

Keywords stroke; enteral nutrition; homogenate;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因机体应激而产生的各种全身代谢反应,同时由于昏迷、吞咽困难,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机体营养素缺乏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机会增加,导致病情恶化、并发症发生或死亡。肠内营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法,且更符合生理要求。我科通过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3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经头颅CT确诊为脑血管意外的昏迷病人30例,既往生活、营养正常,无糖尿病史及其他影响代谢的内分泌疾患,肝肾功能正常。其中男18例,女12例;脑出血16例,脑梗死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控制(预防)感染,抑酸保护胃黏膜、调控血压等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饮食治疗:于发病后48-72 h留置鼻饲胃管。无应激性溃疡出现即给予鼻饲配方混合奶f牛奶600 ml、豆浆300 ml、鸡蛋100 g、蔗糖100 g、植物油5g、食盐2 g,提供热量约4 292 kJ及食糜(牛奶400 g、瘦肉50g、煮鸡蛋50 g、猪肝50 g、胡萝卜100 g、米饭50 g、植物油15 g、蔗糖60 g、食盐2 g、水300 g,提供热量约4 609 kJ)。用食物搅拌机捣碎,分次灌注,每次200~300 ml,灌注的营养液要保持合适温度(36℃左右),速度要慢。开始时量要少,逐渐增加数量。

1.2.3采用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出基础能量消耗:男性BEE=4.18×[5.48×身高(cm)+11.51×体质量(kg)-3.74×年龄(岁)-189],女性BEE=4.18×[2.95×身高(cm)+8.73x体质量(kg)-1.94×年龄(岁)+252];根据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伤后天数(DSl)及心率(HR),采用Clion营养公式计算出每天的静息代谢消耗率[RME(%)],GCS≤7分:RME(%)=152-14×GCS+0.4×HR+7×DSI;GCSI>8分:RME=90-3×GCS+0.9×HR。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推断患者每天热能需要总量(kJ)=BEE×RME。

1.2.4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有无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潴留、腹泻、误吸以及代谢方面的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高血糖等)、营养状况变化(血红蛋白、体重、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的变化及患者肌容量变化等),积极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

2结果

肠内营养过程中,死于原发病2例,有3例病人出现轻度腹泻,调整营养液剂量和间隔时间后缓解,有2例患者因病情发展出现应激性溃疡,暂停鼻饲。其余病人未发生消化道及代谢方面的并发症,营养状况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预后良好。

3讨论

脑卒中后由于机体应激的高代谢反应状态,能量消耗明显增加,机体对蛋白质和能量需求增加。同时昏迷病人不能进食,颅内压增高,因脑水肿补液量受限,应用脱水利尿药等易致水、电解质紊乱,能量代谢紊乱,胃肠功能紊乱,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因重度营养不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营养支持对这些危重昏迷病人尤为重要。

肠外营养能为危重患者和胃肠道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在改善患者的营养,提高生存率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长期应用全肠外营养会导致肠黏膜萎缩,通透性升高和免疫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移位,其结果可触发全身炎性反应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反过来MOF又可加重肠黏膜坏死和细菌移位。肠外营养还会引起静脉血栓、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而且肠外营养比肠内营养费用高昂。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最大优点是有助于改善肠道血液灌注与氧的供给;增进肠蠕动;促进肠道激素与免疫球蛋白的释放:改善肠黏膜的渗透性,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肠道是MOF发病机制中的主要器官,肠内营养能减少MOF的发生。营养支持不仅可以改善机体代谢状况和营养状况而且可以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脑卒中的预后。有学者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对胃黏膜损害具有防治作用,可增强抑酸药物预防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从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方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临床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也日趋多样化,能方便的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商品营养液虽然效果肯定,但是价格贵,不利于长期肠内营养治疗。而自配营养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修复,细胞修复。维护细胞膜完整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维持机体细胞的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是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园,李建伟,吴桂深.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6):12-13.

[2] 吴艳.重症患者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8):38-39.

[3] 王传湄,徐丽丹,江关芳,等.危重症病人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16(3):157-159.

论文作者:章东梅,井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肠内营养临床研究论文_章东梅,井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