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应用无缝式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分析论文_钟宁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应用无缝式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7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无缝式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无缝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士性格及特征、护理活动、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护理环节及流程、环境,根据Likert 5级评分,确定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性格及特征、护理活动、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护理环节及流程、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0.20%,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应用无缝式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科;无缝式护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急诊是指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突发疾病、意外伤害的危急患者采取高效率的救治;此外,急诊科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抑郁、焦虑最为常见,不利于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1]。同时,急诊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医疗风险,患者病情复杂及情绪低落甚至昏迷,给治疗护理带来很大困难;家属的医学基础常识缺乏以及对急诊科患者护理流程不了解,往往对护理效果期望值太高,容易造成医疗纠纷。近年来,无缝式护理作为新兴的护理模式,逐渐应用于急诊科,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鉴于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急诊科患者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诊科应用无缝式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7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无缝式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6例,采取常规护理,其中男患25例、女21患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43.8±4.7)岁;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无缝式护理,其中男患26例、女25患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4.5±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查房制度、遵守医嘱进行护理、测量血压、体温及心率等常规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检查及对患者采取正常用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无缝式护理,具体如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抢救医护人员取得联系,了解患者发病的基础情况,对于危重患者,应开放绿色通道,给予吸氧、血常规检查、心电图监测等;必要时,建立下肢静脉通道,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转运风险等,携带相关的医疗器械,做好手术的准备工作;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作简短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给予语言、肢体触摸安慰,注意眼神交流,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放松情绪;健康宣教,简明扼要地讲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对病情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的错误观点,并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勤作深呼吸尽量咳出呼吸道分泌物;对于昏迷患者,护理人员应使患者侧身,利用吸痰器及时吸出相应分泌物,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暖细节护理,将急诊室的温度、湿度、光线调节在适宜范围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调节;注意患者的局部肢体保暖,如上下肢、腹部等;操作护理,在急诊操作过程中,动作应熟练、轻柔、迅速,注重保持患者的个人隐私,如采取必要的遮挡;对于需包扎切口的患者,应及时冲洗、擦干局部的消毒液、血迹等,固定引流管。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士性格及特征、护理活动、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护理环节及流程、环境;条目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根据Likert 5级评分,确定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赋予25分、20分、15分、10分、5分;其中 护理质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护理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士性格及特征、护理活动、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护理环节及流程、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比(分)

3 讨论

在临床上,急诊科护理关系到患者的诊治方案能否顺利开展,需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此外,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急诊科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急诊科护理工作较为繁杂,需不同层次、级别的护士协作完成,急诊科护理工作由多个细节组成,每个细节均影响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蒋月花[3]等研究认为,急诊科护理不当与护理缺漏密切相关。对此,为进一步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应用无缝式护理,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无缝式护理作为新兴的护理模式,区别于常规护理,前者以患者为护理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需求,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通过强化无缝式护理,对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管穗丽[4]等研究指出,无缝式护理还可反映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小护理风险。由本研究表1可知,观察组护士性格及特征、护理活动、操作前的准备和解释、护理环节及流程、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缝式护理有利于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与李颖祺[5]等的研究相致。

在本研究的无缝式护理中,其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减少院前不避免的检查、处理和转归,对于缩短发病距离治疗的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急诊科患者一般会出现各种消极心理问题,不利于病情的发展,甚至会加剧病情,表现为极度恐慌、担心、无知、绝望等;慢性病加重的患者,常表现为无自信、愤怒、绝望等;均与对病情缺乏全面认识密切相关[5]。对此,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跟患者讲解病情实际情况,降低患者的误解,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全面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急诊科患者由于自主意识缺失,呼吸道分泌物容易堵塞气管,影响呼吸;甚至需要气管通氧,面临气管切口感染的风险,而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结合保暖细节护理、操作护理,从视觉、感觉等方面,给予信息、情感、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满足患者合理的护理需求,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便于护理方案的顺利开展[6]。由本研究表2可知,经χ2检验,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0.20%,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91%;亦进一步证明急诊科应用无缝式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急诊科应用无缝式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清.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17(8):696-697.

[2]宋捷梅.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降低护理风险的效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2):123-125.

[3]蒋月花.实施细节护理对提高急诊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2):105-108.

[4]管穗丽,谢凤如,谭杰等.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综合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3):363-364.

[5]徐琼英.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4-15.

[6]刘常侠.无缝式护理在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4,12(6):1041-1043.

论文作者:钟宁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6

标签:;  ;  ;  ;  ;  ;  ;  ;  

急诊科应用无缝式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分析论文_钟宁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