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公司通过大量工程研究实践,总结出防挤沟、应力释放孔等适合软土地质的一系列防挤土施工措施,经不断改进形成适合于软土地区的“软土地质预应力管桩静压防挤土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防挤土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多项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预应力管桩;应力释放孔;静压;挤土
前言:
我公司通过大量工程研究实践,总结出防挤沟、应力释放孔等适合软土地质的一系列防挤土施工措施,经不断改进形成适合于软土地区的“软土地质预应力管桩静压防挤土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防挤土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多项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就讲过我们的施工经验与大家一块探讨一下。
1 施工准备
1.1 对整个工程桩范围的施工现场进行场地清理,并将规划定点轴线复测作好引出桩工作,建立测量控制网。
1.2 施工前场地内做好场内“三通一平”工作,即场内道路,施工用水、用电,对回填场地的大石块应清除,场地平整,机械压实,满足施工要求,确保桩机行走、管桩运输、堆放的地基刚度要求。
1.3 做好人工、材料、机械的各项准备工作。桩机必须按有关程序或说明书进行进场组装。压桩机的配重应平衡配置于平台上,并根据压桩力的大小进行合理配置。一般整机重量和所加配重重量的总和应大于压桩力的1.2倍。
2 开挖防挤沟
当压桩场地距周边建筑物较近,或距道路及地下管线较近时,在桩基施工区域与管线之间开挖防挤沟,保护周围建筑、市政管线及道路。防挤沟:沟深一般为2.0m左右,且不宜浅于地下市政管线底标高,沟宽上口2000mm,下口1000mm。距离工程桩2000mm以上,且有条件下宜尽量靠近市政管线及道路一侧设置,但距离周围管线及建筑物不得少于3000mm。
3 应力释放孔施工
3.1 应力释放孔的平面布置要求。应力释放孔一般设置一排,设在防挤沟位置,直径600mm,间距2000mm,当布桩率超过2%时或周边管线建筑特别重要的宜设二排,梅花布置,群体工程当布桩率较大时,幢与幢之间也应布置一排应力释放孔。
3.2 应力释放孔内毛竹笼设置要求。应力释放孔内应设置毛竹笼,毛竹笼外包纤维网布(密目遮阳网),防止泥土挤入。
3.3 应力释放孔深度要求。沿海软土地质应力释放孔深度一般为18~25米,具体深度根据工程实际,宜至淤泥层底且不少于桩长的三分之一。
3.4 应力释放孔的施工。由于软土地区地质极差,应力释放孔施工宜采用正循环回转成孔工艺,用锥形耙式合金刮刀钻头成孔,利用钻头在土层中钻进时的泥浆,及向孔内灌注护壁泥浆进行造孔,成孔后安放毛竹笼,并当即用松散的中粗砂回填,凭借其自重下沉,毋须振捣。中粗砂回填到孔口标高,再将钻孔桩机移至下一位置。中粗砂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继续缓慢下沉,并及时填补中粗砂。
在土质稍好的粘土或粉土中应力释放孔的施工也可采用旋挖成孔,成孔后应立即放毛竹笼,并回填中粗砂。
4 桩位复核、桩机就位
桩机就位后进行调整使桩架垂直,按照吊点位置用压桩机吊臂将桩喂入压桩机内,通过启动桩机将桩瞄准桩位,然后将桩放下使桩尖对准桩位。夹桩器夹住桩后,用线锤通过桩机在桩底盘调整相邻两个方向的垂直度,并通过预先所作的控制标记复核桩位。开动压力缸将桩压入土中1m左右停止压桩,再调正和校准桩在各个方向的垂直度。第一节桩的垂直度尤为重要。
5 沉桩
利用压桩机将桩夹紧后施压,按压桩油缸的垂直行程调试,一段一段的向下压,压一段为一个行程,一般为1m以上。然后松开抱桩器,开动油泵使之上移,再抱桩固定压入,如此循环作业。当操作台上压力表计数到达预定规定值时,或者达到预定深度时,便可停止压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 接桩
接桩采用钢端板焊接法,接桩时桩段顶端宜高出地面0.5~1m。接桩前先将下段桩顶用钢丝刷刷清接点间两钢板圈铁锈、杂渣。加上定位板,然后将上段桩吊放在下段桩端板上,依靠定位板将上下段接直。上下两节桩之间因施工误差而出现的间隙应用厚薄适当的楔形铁片填实焊牢。由三人或四人采取对称焊接,桩连续焊接饱满后,清除焊渣检查焊缝的饱满程度(满足二级焊缝)。接桩时上下段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宜大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段的0.1%。焊接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7 送桩及截桩
7.1 截桩。如果桩头高出地面一段距离,而压桩荷载已达到规定压桩值时则要截桩。由于压桩机行走方面的要求,所有高出地面的桩头都必须截断掉。截桩的方法是不应采用人工凿桩或电焊切割钢筋的方法,而应采用混凝土切割器、液压紧箍式切断机、液压千斤顶式截桩器、钢锯或锯桩器,确保质量。严禁用大锤横向敲打、冲撞,严禁利用压桩机行走推力强行将桩扳断。
7.2 送桩。如果桩头接近地面,而压桩力尚未达到规定值,估计送桩深度不会超过设计允许值时可以送桩。在静力压桩施工中,不允许用“桩对桩”进行送桩作业,应采用专用送桩器。
8 打桩顺序安排
8.1 为尽量减少挤土效应,适当增加工期,改变常规的打桩流程,增加移机次数,按照距周围民房、市政管线近距离先施工,远距离后施工的原则安排。
8.2 多桩承台采取跳打的方式施工。三桩承台最多允许施工2根工程桩,多桩承台及核心筒位置采取隔桩跳打方式。剩余未施工工程桩待第二遍回返施工。这样能有效的缓和桩位密集处的应力释放。跳打桩间隔时间尽量控制在24h以上。
8.3 根据桩的入土深度,宜先长后短、先高后低的原则安排施工顺序;
8.4 若桩布桩率大于2%,且距建筑物较远,场地开阔时,宜从中间向四周进行;
8.5 若桩布桩率大于2%,场地狭长,两端距建筑物较远时,宜从中间向两端进行;
8.6 群桩基础,应从中心位置向外施压;
8.7 承台边缘的桩,待承台内其他桩压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压;
8.8 有围护结构的深基坑中的静压管桩,宜先压桩后再做基坑的围护结构。
9 打桩速率控制
在软弱土地基中,沉桩施工速度过快,不但显著增加超静水压力,还使邻近土体因剪切而破坏,增加地基土体变位值而且扩大了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地基变位的范围,因此严格控制打桩速率,每天每台机不宜超过15支。
10 施工监测
当有地下室时采用送桩至桩顶标高,留10%监测桩出自然地面。加强桩的位移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监测工作派专人负责,每天一次进行监测分析,同时将数据结果提供监理和业主。
10.1 在成桩桩位上布设监测点,监测各点水平与竖向位移增量与累计值,并绘制时间、位移曲线。
10.2 监测方法与数据整理:
利用经纬仪、卷尺、水准仪等设备对桩顶的水平与竖向位移观察,一天观察一次,将观察结果交给监理、甲方,水平位移日变化超1cm时,或总变化超过3cm时;竖向位移一次变化超1cm时,或总变化超过3cm时,应暂停施工。
11 结束语
利用上述施工方法,我公司施工的许多桩基工程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上便是我本人的一些施工心得及体会。
参考文献:
[1]王伟,宰金珉,王旭东.沉桩引起的三维超静孔隙水压力计算及其应用.岩土力学,2004,25(5):774—777.
[2]王伟,宋新江,凌华,等.滨海相软土应力—应变曲线复合指数—双曲线模型.岩土工程学报,2010,32(9):1455—1459.
论文作者:母学义,王静,宋鹏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应力论文; 管线论文; 桩机论文; 工程论文; 土地论文; 静压论文; 位移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