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天津武清供电有限公司 301700)
摘要:随着我国电网建设水平逐渐完善和发展,我国人们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发展,因此人们对电力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性能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对其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我国还有很多地区还存在不合理的规划情况,比如密集光纤通道的架设、遥测和遥信等终端的配置,由于其完全脱离了主站的能力而单独进行了设计或是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配电自动化系统优势的发挥,因此要加强规划设计工作。基于此,本文就将从供电的可靠性角度出发,对现代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中的相关设置进行研究,希望对今后电力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
配电自动化是对供电可靠性进行保障的一项重要手段,随着配电自动化理念被提出,我国就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了有效地配电自动化推广活动和工作,并且在大量的实践中也取得了相应的应用成绩,此外通过配电自动化建设中获得的经验,还全面提升了系统建设的针对性,提升了配电系统规划建设的工程的总体质量。本文将对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并针对相关规划内容进行研究[1]。
一、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意义
回望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发展之路,我们能发现始终存在一些配电自动化规划内容不合理的情况,特别是受到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影响,供电自动化设计主要是以城市供电的特色为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地域情况的复杂性和地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此也很难从更全面的角度上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际作用进行更有效的发挥。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供电主站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存在明显的不搭配,传统的供电设备和现代化智能供电技术也很难达到协同合作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性。在这个过程中就能看出,针对以上所阐述的内容和情况,我们想要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进行有效地提升和发展,就应该从最基础的环节着手,划分我国供电需求的不同级别,根据不同地区的供电需求和相关特点,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针对性,以此为基础更好的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和投资效益,充分的体现出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中的关键技术
(一)主站规划设计
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主站设计的模式,主要可以细分为前置延伸模式和大、中、小模式。在前置延伸模式中,要求主站在监控区域进行前置延伸,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区域信息采集,以此满足最低的监控要求。一般在大、中、小模式下,主要强调的是可扩容平台为主,保证和相关的GIS、PMS以及EMS等信息进行交互利用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互联,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整合和共享配电网的信息要求,同时还能更好的进行配电图网模的构建,以此达到配电网故障处理或是监控的要求[3]。对于不同主站的类型选择过程中,信息接入量为其选择的主要依据,比如大型主站,其信息接入量通常都超过了50万点,而一般中或小型的主站上,信息接入量都基本保持在50万点和10万点以内。这个时候在对配置软件模块和硬件设备上应该对区分工作引起重视,不要将其混淆,影响配电自动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继电保护技术
在这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供电的可靠性是最基本的工作重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农村的配电网建设中,其本身有着分支多、供电半径较长的特点,因此为了更好的将故障和问题迅速进行解决,我们可以将三段式过流保护设置安装在干线中,同时设置断路器进行保护。而在城市配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其供电半径比较短,容量相对较大,因此若是出现故障问题,就会面临着整定电流值的问题。所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级差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故障的状态下主干线和分支不会受到彼此的干扰和影响[4]。
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的内容
(一)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的设计
在整个配电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配电自动化主站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要想更好的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灵活性,我们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中就应该对配电系统自动化主站的功能进行全面的掌握,充分掌握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实际需求,从而对基本的设计要求进行满足。在设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针对配电自动化系统模块进行优先设计,充分地对可扩容平台进行利用 ,更好的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和现代化网络的互动联系。其次开展系统硬件设施的相关配置,在保证信息能够得到稳定运行和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对故障处理模块内部数据的配置和整合,保证其服务功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工作和合并。将主站建设位置作为整个设计的中心,按照现代社会中科学的计算方和要求,在指定的位置上对远程控制基站进行确定,从而实现对相关地区内供电情况的全面掌握和全程监控,为区域内的供电安全提供有效的安全保证[5]。
(二)配电自动化系统终端的设计
配电自动化终端在本质上也是数据信息传输的接收端,有着无线通信功能和自动加密功能,保证其关键数据的完整。配电自动化的主站和终端通信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光纤进行传播,在应用过程中,对传输的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同时对本地供电设备进行保护,一旦出现电流在传输过程中中断的情况,就将自动对通信中断的位置进行定位和锁定,同时将供电故障信息直接回馈到中央处理系统中,为今后供电维护工作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由于我国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中还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像是我国农村地区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通常是以分支少为其主要的特征,但是在城市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则是以分支多,且分布较复杂为其主要的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供电建设中就要保证每个环节的科学性,充分地了解系统主站和终端通信设备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将其更好的和实际生活中的建设需求进行结合,采用差异性较强的建设方式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工作进行更好的提升[6]。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电力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强,因此开展配电自动化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可以说现阶段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合理规划是整个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提升的关键环节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就要注重以供电的可靠性需求为根本进行不同区域的划分,明确其相关的技术,利用差异化的发展方式和规划原则,将不同区域的配电系统进行更有效的发展和建设,使其达到供电可靠性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健,林涛,赵江河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33(11):52-60.
[2] 赖一帆.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33):56.
[3] 郑建.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9(20):211.
[4] 王晓勇.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规划与组建[D].南京邮电大学,2013.
[5] 谭媛,李浩,侯亚坤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65(23):86.
[6] 陈庆成.试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J].广东科技,2009,15(20):159-160.
论文作者:王颖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自动化系统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主站论文; 可靠性论文; 我国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