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湖南 长沙 410001)
摘要:社会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受众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尤其在这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过后,已经顺利的走进了新媒体的实践阶段。一直名以“人民的守望者”和“把关人”的新闻媒体除了负责传达消息,也担起了引领思潮的重任,也就是在此所要讨论的舆论引导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问题;新闻报道;策略
1 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的不足
1.1内容琐碎
社会新闻节目中大量内容琐碎的报道,新闻价值较低,出现了一些值得引起关注的不良现象:如无原则地迎合受众,过多报道生活中既无积极意义又无新闻价值的日常琐事,还有一些猎奇、不健康、低俗的内容也充斥其中另外,节目的头条新闻也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弱化了头条的重要性,对整体的节目品质产生了负面影响。
1.2报道表象
大部分新闻取材粗糙,且只停留在“一人一事一报”上,只描述事件,不分析原因以及会带来的后果。单纯追求“卖点”,追求表面上的花哨,忽视了其思想性,对于节目中大比例报道的负面事件,媒体没有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对社会不良风气和现象没有起到监督和批判的作用。另外,很多社会新闻关注事情的情节性和故事性,本末倒置地将“离奇性”作为报道的重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社会问题。社会新闻的时效性、贴近性、故事性和现场感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新闻的深度,没深度的新闻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新闻更是如此。
1.3视角窄小
“社会”的范围很广,若只一味局限于家长里短、就会降低自己的品位,最终会丧失其应有之义。社会新闻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关于城市发展的各项会议,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大民生的意义所在,社会新闻却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很少或者基本未涉及。其二,社会新闻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所在的城市,具有鲜明的市民色彩,缺乏对农村地区老百姓民生状况的关注。在这方面缺位,社会新闻的民生关怀的深度与广度就会大打折扣。
1.4报道失衡
社会新闻的失衡主要表现在正负面报道的失衡、化解社会矛盾与干涉司法的失衡、趣味与庸俗之间的失衡。社会新闻本身贴近社会、贴近民生、民情,能够激起读者某些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但很多社会新闻节目把负面报道当做关注的重点,在正面引导和负面批评中没有把握好“度”,给受众营造出一个“到处充满着危险、陷阱、欺诈、不诚信”的拟态环境。社会新闻中过多负面题材的报道,不仅可能对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影响人与人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社会新闻应当帮助化解社会矛盾,但是不能用执行或者仲裁代替监督,很多社会新闻节目把握不好两者的界限,对于社会上的纠纷问题,往往打着“帮忙”、“化解矛盾”的旗号,在记者所拥有的报道权与司法部门才有的裁决权之间徘徊,很容易踏入干涉司法、新闻越权的误区。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新闻时,把握不住“趣味”与“庸俗”的界限,过分追求新奇,加上“戏说”、“侃谈”的报道方式,走上了“庸俗化”的道路。
2 导致社会新闻报道缺失的原因
2.1新闻采访不深入,过于草率
在世界新闻事业史苏联的“客里空”事件一直警醒新闻界,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也开展过“反客里空”运动,目的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督促新闻工作者深入新闻一线,杜绝凭空想象。然而,在如今的新闻报道中过于草率的新闻报道人屡见不鲜,尤其是社会新闻这一板块情形更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湘潭产妇手术台上死亡》的新闻曾引发舆论哗然,报道中“满口鲜血”、“医护失踪”等字眼不断出现,这就造成一种舆论暗示:其为一起医生缺乏责任心的医疗事故。而事实并非如此,该产妇是羊水栓塞,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全力救助无效而死亡。新闻工作者采访时捕风捉影,以偏概全,草率的想像导致新闻的部分失实。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指出:“这涉及的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种是因记者未尽到责任,没在技术上、专业上寻求帮助,其缺失造成了文章报道的“外行”;另一种就是故意不做,制造话题煽情,以达到炒作的目的。”
2.2为吸引受众眼球过分制造舆论
此处所言的过分制造舆论也正是上段邓主任所指出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新闻媒体经常为吸引受众眼球,把受众敏感的词汇刻意放大,制造大标题引人注目,言辞夸张,语言暧昧,风格低俗不堪,故意制造舆论热点。此类报道往往以凶杀、暴力、情色、爆料为卖点,诸如《57岁“黄蓉”从商成富婆 衣着大胆迷倒小19岁阔少》、《小三胜!澳门娱乐大亨正室死心签字离婚》此类新闻比比皆是,此种报道行为荼毒网络新闻环境,是网络新闻之公害。
2.3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导致的错误引导
当今媒体均走市场化道路,商业化运作,且经营模式出现多样化的趋势。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赚取网络点击率,有些新闻媒体不顾其社会责任为迎合受众心理而过分追求卖点新闻,走新闻的低俗化路线。同时,为保证媒体的经济效益,新闻的大部分版面都用在为赞助商刊登广告,优秀的新闻版面都用于商业经营,使得新闻气息薄弱,媒介舆论的功能也就此被误化甚至被弱化。
3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问题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发展策略
3.1不断提高媒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媒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这行业的发展,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才能推动行业的发展。首先,定期进行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理论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时了解新闻报道方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才更利于创新。其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具责任感,严格按照行业的道德规范来工作,以便更好地为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报道,其次,要站在受众需求的角度上去进行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提升受众运用媒介的能力,切实满足受众需求。
3.2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在新闻报道工作中进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已是共识。《2016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九成以上传统媒体都建立了专门的“两微一端”人才队伍,传统媒体微博达17 323个,泛媒体类公众号超过250万个,全国的主流媒体客户端达231个,这些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中。在此情况下,更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
3.3加强新闻报道内外监管力度
新媒体背景下,虽然新闻报道有着较强的随意性和自主性,但仍然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则。因此,无论是新闻发布传播主体、监管部门还是社会大众都应当加强对新媒体新闻报道工作的管理与监督,通过对内容采编、审核、发布到监管,都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公众的新闻监督意识,全面构建新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工作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监管体系。
4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使得新闻报道从单向被动接收的线性模式转向人人生产、人人接收的多向网络模式,对传统的新闻报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新媒体也将会演化出更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也将更加真实客观、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谈娟英.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发展实践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8):31-32.
[2]樊梦.试析我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现状与发展[J].新闻传播,2017(19):108-109.
[3]王嘉毅,秦昊.浅析全媒体语境下融合新闻报道方式的传播策略与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7):190
论文作者:宁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媒体论文; 新闻报道论文; 新闻论文; 社会新闻论文; 受众论文; 社会论文; 传统媒体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