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沉浓度对心脉神口服液制剂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醇沉浓度对心脉神口服液制剂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一、醇沉浓度对心脉神口服液制备中多糖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郭亚菲[1](2020)在《黄芪膜分离部位的免疫作用机理与药效物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山西道地药材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膜分离技术得到的小分子有效成分部位(M4,以皂苷类、黄酮类成分为主)的调节免疫作用机制,以期为黄芪药材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小分子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聚醚砜膜(10 kDa)分离纯化黄芪小分子部位,以黄芪总皂苷透过率为评价指标,对药液温度、料液比、pH值、操作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黄芪多级膜分离工艺优化获得以黄芪皂苷类、黄酮类成分为主的M4部位。采用药理学方法,利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制备免疫抑制大鼠模型,评价M4部位免疫调节活性。通过液质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UPLC-MS)技术对M4部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合网络药理学相关方法通过TCMSP、PubChem、SWISS等公共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和疾病靶点,构建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的PPI网络,进行KEGG富集分析信号通路,研究M4部位免疫调节的信号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血清代谢组学的方法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分析血清代谢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单变量统计分析(Un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UV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对化合物进行筛选,探讨其免疫调节的代谢通路,阐明M4部位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结果黄芪膜分离的最佳分离工艺与步骤为:每步骤上样量均为2 L,(1)使用聚醚砜膜(30 kDa)对黄芪药液进行预处理;(2)使用聚醚砜膜(10 kDa)在料液比为1:25,药液pH值为4.85,操作时间为9 min,操作压力为8.5 MPa条件下进行分离;(3)聚酰胺膜(2.5 kDa)在操作压力8.5 MPa,操作时间为8 min条件下继续进行分离;(4)使用聚酰胺膜(600 Da)进行浓缩处理。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M4部位冻干粉总皂苷纯度可达206.76 mg/g,比黄芪药液冻干粉提高2.67倍。实验药理学表明,在CTX模型中,M4部位可极显着提高大鼠脾脏指数(P<0.01),显着提高大鼠血清中IL-2、IFN-γ、TNF-α水平(P<0.05),显着提高脾淋巴细胞中活化CD4+/CD8+的比值(P<0.05);在HC模型中,M4部位可显着提高大鼠血清中IL-2、IFN-γ水平(P<0.05),极显着提高脾淋巴细胞中活化CD4+/CD8+的比值(P<0.01)。M4部位对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通过调节血清中IL-2、IFN-γ、TNF-α水平,调节两种模型大鼠的免疫能力。液质分析表明,M4部位共检测到24种成分,主要有14种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毛蕊异黄酮苷、华良姜素等)、8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乙酰黄芪皂苷Ⅰ等)。24种成分(47个一级靶点)与37个免疫相关一级靶点映射,共得到核心靶点73个。经过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16条可信度极高(P-Value<0.01)的信号通路。M4部位可能是通过PI3K-AKT、NF-κB、Jak-STAT等信号通路与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共同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力。经过OPLS-DA分析,采用VIP>1及P<0.01筛选差异代谢物。M4是通过调节乳酸、肌酸、甘油、赖氨酸、甘氨酸、葡萄糖、酮异己酸等物质的水平产生的免疫活性,主要干预机体氨基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甘油脂代谢,乙醛酸及二羧酸代谢,丙酮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在CTX模型上以氨基酸代谢为主,在HC模型上以能量代谢为主。结论利用优选出的黄芪膜分离工艺分离纯化得到的M4部位对CTX、HC两种药物造成的免疫抑制模型均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UPLC-MS技术分析得到的M4部位化学成分用于网络药理学的分析,使得网络药理学结果可信度更高。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得到的代谢通路,更完善地阐释了M4部位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研究从药理学、网络药理学、血清代谢组学多角度,以CTX、HC两种模型,对黄芪药材膜分离得到的小分子部位(M4部位)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黄芪中以皂苷类、黄酮类成分为主的小分子部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膜分离技术应用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包福明[2](2020)在《婴儿暖胃茶及其主要组分的止泻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泻(Diarrhea)被定义为一天排泄三次及以上,含水量增多,粪便变稀薄的病症。腹泻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因脱水患疾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治疗腹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对由药食同源的松子、栀子、红茶等组成的婴儿暖胃茶进行抗腹泻作用及其毒性实验研究,并对其主要组分松子的松子壳进行止泻作用和松子壳多糖结构特征和抗菌活性研究。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首先婴儿暖胃茶配制,加水回流提取,提取率为2.43%。其次,对婴儿暖胃茶进行止泻实验,进行对番泻叶建立小鼠腹泻模型作用实验,观察并记录外观体征和小鼠腹泻情况,计算稀便级、排便抑制率、腹泻抑制率、稀便率和腹泻指数等腹泻评价指标。采用小肠墨汁推进和大鼠小肠积液实验,观察婴儿暖胃茶对其影响。最后,选用最高给药剂量的25倍浓度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选取雌雄各半的80只大鼠进行,给药14天,停药7天。测定大鼠体重、血常规、脏器系数、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切片。第二部分,进行松子壳水提物对蓖麻油致腹泻模型作用实验,观察并计算外观体征和小鼠腹泻情况,计算腹泻延迟率、排便抑制率、腹泻抑制率、体内腹泻指数。水热醇沉法提取了松子壳粗多糖,seveg法和木瓜蛋白酶结合脱蛋白,树脂脱色、透析、分级醇沉后得到纯多糖。对其使用UV、IR、GPC、GC-Ms进行结构分析。选用平板计数法对松子壳多糖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对番泻叶致腹泻的模型作用后,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极显着(P<0.01)的降低排便数。各组的稀便数与模型组比较都有减少,稀便数与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阳性组的腹泻抑制率为20.00%,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腹泻抑制率为22.22%和30.00%,高于阳性组的腹泻抑制率。(2)婴儿暖胃茶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小肠蠕动指数有显着降低(P<0.05),推进抑制率分别为16.2%、33.7%、17.1%和24.1%。(3)婴儿暖胃茶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小肠积液容量有显着降低,小肠积液抑制率分别为16.11%、21.52%、25.20%、26.08%。(4)通过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得出,未出现中毒和死亡现象。(5)松子壳水提物在蓖麻油致腹泻影响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显着(P<0.05)的延长首次腹泻时间,排便抑制率、腹泻抑制率与阳性组相近。(6)从松子壳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为2.6×104 Da的多糖,是由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鼠李糖组成的杂多糖,摩尔比为30.5:28.6:19.3:12.4:5.2:3.9。松子壳多糖主要由半乳糖的残基→4)-Galp-(1→和甘露糖的残基→4,6)-Manp-(1→,Man-(1→,→3,6)-Manp-(1→组成。采用平板计数法得出松子壳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抗菌性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结论:婴儿暖胃茶具有抗腹泻作用且无毒性。松子壳水提物也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从松子壳纯化得分子量较均一的天然多糖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邸松[3](2020)在《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刺玫果是蔷薇科山刺玫成熟果实,刺五加、人参为五加科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三者富含皂苷、多糖、黄酮等有效活性成分,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且均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故本研究以三者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抗疲劳功能的保健食品—双刺参胶囊,并对其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对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单体成分含量的方法。经过测定,刺玫果提取物中金丝桃苷、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的含量分别为607.98、450.63、187.32、12.68μg/g。根据含量测定结果,设计了4种黄酮类单体的复方配伍,并分别考察了刺玫果提取物、4种黄酮单体及其复方配伍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活性。各供试品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中,槲皮素的活性较强,而复方配伍的活性弱于刺玫果提取物;在体外抗肿瘤实验中,木犀草素具有较好的清除亚硝酸盐活性,阻断亚硝胺合成实验中复方配伍的活性强于各单体本身;在体外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实验中,槲皮素具有效较强活性。其次对双刺参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筛选。分别优化了乙醇热回流法、柱层析循环联合提取法及天然低共熔溶剂协同微波-超声提取法的工艺条件。在对应的最优提取条件下,三种提取方法的总皂苷提取率分别为28.84、29.02、48.28 mg/g。然后采用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法对双刺参提取物中的总皂苷进行了纯化。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经最优纯化工艺纯化后,双刺参胶囊提取物中总皂苷纯度由17.83%提高到37.04%。再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双刺参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经过测定,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为13.32 g/100g,4种抗疲劳功能因子人参皂苷Rg1、Re、Rb1及紫丁香苷的含量分别为137.90、189.58、356.83、114.99 mg/100g。最后对双刺参胶囊内容物的体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刺参胶囊内容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对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其体外活性、保健食品双刺参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吉林省道地中药材刺玫果、刺五加、人参的综合利用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

蒋璐慧[4](2019)在《复方杨桃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及降糖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①优选出复方杨桃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制开发成复方杨桃颗粒(FFYTG);②对FFYTG进行质量研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③探讨FFYTG对脲链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FFYTG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制备工艺研究方法:提取工艺工艺:以干膏得率、2-十二烷基-6-甲氧基-2,5-二烯~(-1),4-环己二酮(DMDD)、葛根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复方杨桃的最佳水提工艺。醇沉工艺:以除杂量、总多糖综合评分为指标,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复方杨桃的最佳醇沉工艺。制剂成型工艺:以颗粒剂成型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因素为考察指标,选择稀释剂种类、与干膏配比及润湿剂浓度,筛选出合适的稀释剂,最终确定FFYTG的最佳成型工艺。2.质量标准研究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杨桃根、葛根、黄芪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了 DMDD和葛根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测定了黄芪甲苷含量。并对制剂中粒度、水分、溶解性项目进行了检查。3.药效研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脲链佐菌素(STZ)100 mg/kg腹腔注射的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模型。72h后测定空腹血糖(FBG),以血糖值≥11.1 mmol/L作为糖尿病模型小鼠。i.g连续给药3周,每周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和体重。3周后拔眼球取血,ELIS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测定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测定肾脏指数及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活性氧簇(ROS)的含量;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NF-κB、TGF-β1蛋白表达;结果:1.制备工艺研究结果:复方杨桃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水,提取2次,每次1.5 h;最佳醇沉工艺为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醇沉浓度为65%,沉淀18 h。颗粒制备以干膏粉:淀粉:糊精=1:1:0.2为最佳。2.质量标准研究结果:FFYTG中杨桃根、葛根、黄芪在选定的薄层条件下,其样品和标准品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阴性对照在相应位置上不显斑点。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中DMDD含量在0.82-8.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为100.17%,RSD=1.27%。葛根素含量在0.055-0.8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0.37%,RSD=1.83%。黄芪甲苷含量在0.4-4 μ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0.76%。3.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段空腹血糖均显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空腹血糖、血脂、血清Cr、BUN、IL-6、IL-8、TNF-α含量降低,FINS水平有升高趋势,肾匀浆中MDA和ROS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病理结果提示胰腺、肾脏组织形态有所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各给药组NF-κB、TGF-β1蛋白表达比模型组低。结论: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颗粒剂提取、除杂、成型工艺方法稳定可行2.建立了FFYTG有效成分的薄层鉴定及含量测定方法,质量标准可行,制剂质量可控。3.FFYTG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对肾脏和胰腺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炎症因子含量、提高小鼠机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和下调肾组织中NF-κB、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闫治攀,武瑞洁[5](2018)在《超滤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介绍超滤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超滤过程的影响因素,综述近年来它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进展,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李页瑞[6](2014)在《几种中药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与沉降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醇沉工艺是目前我国中药制药企业最常用的分离精制方法,近年来关于中药醇沉工艺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工艺参数优化和过程质量检测等方面,缺乏颗粒生长特征、微观形态和静置沉降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本论文以丹参、赤芍等中药浸膏为研究对象,对其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微观形态变化规律及静置沉降动力学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FBRM和PVM技术研究了丹参醇沉过程颗粒生长团聚行为。结果表明浸膏初始密度和初醇浓度对颗粒生长特征和团聚行为均存在明显的影响。当初醇浓度为95%时,丹参醇沉过程总颗粒数量呈明显的双峰分布,颗粒生长过程可分为诱导期、生长期、聚结期、破碎分散期以及相对稳定期。浸膏初始密度和初醇浓度增大,诱导期缩短,颗粒平均生长速率和最大生长速率增大。当初醇浓度小于90%时,颗粒数量呈逐渐增大然后相对稳定的平台分布,表明不同条件下,丹参醇沉过程颗粒析出动力学存在差异。PVM和有效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有效成分的损失与颗粒形态存在相关性,颗粒团聚结块程度越高,混合液中液滴越多,有效成分包裹损失越大。颗粒电位分析与蛋白质和多糖测定结果表明,丹参醇沉过程形成的颗粒带负电荷且随着混合液乙醇浓度增大,电荷量增大,表明颗粒团聚不是由颗粒静电吸引力导致,可能与颗粒的微观形态和沉淀之间分子间吸附结合作用力有关,其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以丹参、青蒿、益母草、金银花和枳壳为对象,采用FBRM-PVM联用技术,考察其醇沉过程颗粒数量、弦长分布和微观形态的变化规律,并对醇沉过程固液两相总蛋白和总糖的含量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FBRM和PVM结果表明不同浸膏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经历不同的阶段。总蛋白和总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浸膏醇沉过程固液两相总蛋白和总糖的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此外,不同浸膏醇沉过程颗粒数量和生长速率的动力学之间也存在差异,且与总糖和总蛋白在固液两相中的含量分布存在关联。其中丹参醇沉过程颗粒数量和生长速率均与液相中总糖浓度存在良好二次方抛物线关系。青蒿、益母草和金银花三种浸膏醇沉过程颗粒数量和生长速率均与固相中总糖浓度存在良好线性关系。枳壳浸膏醇沉过程颗粒数量和生长速率均与液相中总糖/总蛋白比例存在良好线性关系。以丹参为对象的颗粒数量与生长速率动力学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3.以丹参二次醇沉混合液静置沉降过程为研究对象,考察关键醇沉工艺参数对其颗粒沉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醇沉混合液沉降曲线与污泥沉降过程相似,主要包括区域沉降和压缩沉降。在Vesilind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沉降阶段的速率模型,其表达式为:Vzs=8.75×10-35e195.4p同时考察了醇沉混合液密度对区域沉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液密度增大,区域沉降速率增大。当醇沉混合液密度ρ从0.916g·mL-1增大到0.934g·mL-1时,对应的区域沉降速率Vzs从0.262cm·min-1增大到3.23cm·min-1,增大幅度达11.3倍。此外,建立了丹参二次醇沉混合液静置沉降过程压缩沉降阶段界面高度模型,并提出了模型参数的预测公式,同时导出了压缩沉降速率公式,提出了判断区域沉降与压缩沉降临界点的方法。最终建立了丹参二次醇沉混合液静置沉降全过程的分段描述模型,其表达式为: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段描述模型能准确地对丹参二次醇沉混合液静置沉降过程界面高度进行预测。该模型的建立对醇沉设备的设计和醇沉工艺运行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以赤芍一次醇沉和二次醇沉为对象,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醇沉混合液沉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药液含醇量、浸膏初始密度和初醇浓度三个因素对赤芍醇沉混合液静置沉降过程具有明显影响。随着药液含醇量增加,沉降速度逐渐增大,沉淀沉降比逐渐减小,沉降性能得到改善。当浸膏密度为1.140g·mL-1时,沉降速度最快,最终形成的固体沉淀体积最小。初醇浓度为95%条件下颗粒沉降速率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在更高的药液含醇量条件下,同样体积的醇沉混合液在沉降终点时沉淀的体积更小,减少了固液分离时沉淀的处理量,有利于提高固液分离效率。在批沉降实验基础上,建立了赤芍醇沉混合液压缩沉降过程速率预测模型:Vs=(93.52-0.946PSV)×[1-(0.00153+0.0081PVI)×x]4.65预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压缩沉降速率模型可同时准确描述赤芍水提浸膏一次醇沉和一次醇沉浸膏二次醇沉压缩沉降过程。此外,模型对生产规模醇沉样本的预测结果良好,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意义。

雷艳[7](2014)在《粗柄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选用青藏高原的粗柄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为研究材料,通过液体发酵技术获取粗柄羊肚菌发酵液和菌丝体。测定粗柄羊肚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的元素含量;以新鲜发酵液和菌丝体为原料,分别进行多糖提取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和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研究了发酵液、菌丝体及胞外多糖和菌丝体多糖的药理作用,以期为粗柄羊肚菌发酵产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本论文采用微波消解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scopy)法对青藏高原野生的粗柄羊肚菌子实体及菌丝体中的Mg、K、Ca、Cr、Cu、Zn、As、Se、Mo、Cd、Hg和Pb这12种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粗柄羊肚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富集的Mg、Zn、Cu、Pb、Hg和Se这6种元素含量相当,其中,重金属Pb、Cd、As、Hg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范围内,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条例,可以安全食用。2、通过液体发酵获得的粗柄羊肚菌发酵液和菌丝体原料,以获取的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和菌丝体多糖产量为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1)在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的提取中,主要考察了浓缩倍数、浓缩温度、醇沉浓度及pH值4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提取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浓缩倍数为1:5,浓缩温度为50℃,醇沉浓度为95%,pH值为6,得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平均含量为1.275mg·mL-1,工艺条件稳定可靠。(2)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粗柄羊肚菌菌丝体多糖,主要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波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次数4个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了提取粗柄羊肚菌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0,超声波处理温度为70℃,超声时间20min,超声提取2次,得粗柄羊肚菌菌丝体多糖平均含量为56.761mg·g-1,工艺条件稳定可靠。3、粗柄羊肚菌抗疲劳作用以粗柄羊肚菌新鲜发酵液和菌丝体悬浮液为受试药,通过小鼠的负重游泳实验来研究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和免疫指标(脾脏和胸腺指数);小鼠的自由游泳实验及抗疲劳相关生化指标(小鼠血清乳酸LD、血清尿素氮BUN、肝糖原、肌糖原)的测定来研究粗柄羊肚菌的抗疲劳功能。结果显示,在负重游泳实验中,粗柄羊肚菌发酵液和菌丝体可以显着延长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1),提高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1);在自由游泳实验中,发酵液和菌丝体可以明显降低血清LD(P<0.01)和血清BUN浓度,增加心肌糖原(P<0.01)、股四头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含量(P<0.01),说明粗柄羊肚菌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功能。4、粗柄羊肚菌抗衰老作用(1)以粗柄羊肚菌新鲜发酵液和菌丝体悬浮液为受试药,通过自由游泳实验及代谢酶类相关指标(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肝脏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免疫指标(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来研究粗柄羊肚菌的抗衰老作用。结果显示,粗柄羊肚菌发酵液和菌丝体均可显着提高小鼠血清SOD活力(P<0.05)和心肌SOD活力(P<0.01)、小鼠血清CAT活力和肝脏CAT的活力及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研究结果充分证明粗柄羊肚菌具有较好的抗衰老功能。(2)采用雄性果蝇为研究对象,以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菌丝体多糖、新鲜发酵液和菌丝体悬浮液为受试药,通过果蝇的寿命实验来研究粗柄羊肚菌的抗衰老作用。结果显示,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菌丝体多糖、新鲜发酵液及菌丝体悬浮液可以略微延长雄性果蝇的平均寿命、半数死亡时间及最高寿命。5、粗柄羊肚菌抗应激作用以粗柄羊肚菌新鲜发酵液和菌丝体悬浮液为受试药,通过抗高温实验(45℃)、抗低温实验(-5℃)和抗缺氧实验(常压缺氧)来研究粗柄羊肚菌的抗应激作用。结果表明,在抗高温实验中,粗柄羊肚菌发酵液能明显延长雌性小鼠在高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P<0.05);菌丝体悬浮液均能延长雄性和雌性小鼠在高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且对雄性小鼠的抗高温效果好于雌性小鼠。在耐低温实验中,粗柄羊肚菌发酵液和菌丝体悬浮液均能延长小鼠在低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在常压缺氧环境中,粗柄羊肚菌发酵液抗缺氧效果差异不显着,菌丝悬浮液的抗缺氧效果较好(P<0.01),且优于阳性药物三普红景天,说明粗柄羊肚菌具有抗应激功能。6、粗柄羊肚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以新鲜发酵液为受试药,采用滤纸片扩散法,以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为指标,分别研究粗柄羊肚菌发酵液对6种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粗柄羊肚菌发酵液对6种供试菌种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叠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较为明显。

孙姣[8](2014)在《中药提取液絮凝除杂效果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有效的去除杂质,保留有效组分,提高药液的澄清度及稳定性,本文采用絮凝法对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进行净化除杂处理,以杂质蛋白质和鞣质的去除率、上清液的浊度、有效成分绿原酸的保留率及絮体形态、尺寸及分形维数等为指标,研究絮凝剂类型、添加量及絮凝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絮凝工艺条件对药液絮凝效果及絮体特性的影响作用,分析适宜的絮凝剂类型及工艺,探讨絮凝除杂规律及絮凝机理。与传统醇沉法的除杂效果进行对比,考察絮凝法用于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提取液纯化处理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考察壳聚糖及单宁—壳聚糖复配絮凝剂对小儿咳喘灵原药液的絮凝过程及絮凝效果,得出随着絮凝温度的增高、搅拌速度的增大及搅拌时间的延长,杂质去除率和药液澄清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絮凝剂类型、用量对绿原酸的保留率影响较大,其余各操作参数对绿原酸的影响较小。壳聚糖絮凝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液的适宜条件为:絮凝温度30℃,壳聚糖加入量0.75g/L,以1.3m/s的速度搅拌120s,再以0.26m/s的速度搅拌15min。单宁和壳聚糖复配絮凝药液的适宜条件为:药液温度25℃,加入0.375g/L单宁,在0.26m/s速度下搅拌1min,再在0.13m/s速度下搅拌2min,而后加入0.5g/L壳聚糖,在0.26m/s速度下搅拌1min,再在0.105m/s速度下搅拌5min。单宁壳聚糖复配絮凝药液时所生成的絮体尺寸较壳聚糖絮凝结果增大91μm,絮体分形维数高0.056,絮体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和破碎后的恢复能力分别提高4.2%和15.6%,杂质去除率及药液澄清度较高,但绿原酸和多糖的保留率略低。与原工艺醇沉法相比,壳聚糖絮凝和单宁—壳聚糖复配絮凝均对小儿咳喘灵原药水提液具有明显的净化除杂效果,并且选择性良好,有效成分的损失得到有效地降低,提升了原料药的利用率,其中绿原酸的保留率较原工艺分别提高6.3%和4.2%,多糖的保留率分别提高25.8%和23.1%,鞣质去除率分别提高21.6%和48.9%,同时药液的澄清度和长期稳定性增强。絮凝法可以用于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液的净化除杂工艺。壳聚糖絮凝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原药提取液主要以吸附架桥作用为主导,电中和及网捕絮凝共同发挥作用。单宁—壳聚糖复配絮凝药液则是以单宁与蛋白质多点氢键-疏水键结合及壳聚糖的吸附架桥作用为主导,电中和及网捕絮凝共同作用。

郝普彦[9](2013)在《胃逸口服液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初步研究》文中提出胃逸口服液由石斛、陈皮、山药、白及、蒲公英和甘草组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益气健脾,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阴伤津亏、脾胃气虚等疾病。本课题系统地对胃逸口服液成型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制出了疗效确切、作用迅速、质量稳定、口感好的胃逸口服液剂型。由于处方以石斛为君药,但石斛的种类比较多,故在选种上进行了简单的对比研究,为选种提供一定的依据。对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及密花石斛进行了以下对比研究:①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整体化学成分比较分析;②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从而进行了对比分析;③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鞣质含量进行了测定,从而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制备工艺的研究中:方中6味药材化学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及皂苷类成分,根据三大类成分的理化性质和传统用药习惯,最终确定方法为以水为溶媒对药材的煎煮。确定水的倍量、时间和次数三个为影响因素,多糖和收膏率为指标,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选提取条件,最终确定最佳工艺为: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用重力沉降法和壳聚糖澄清技术先后对水煎液进行了除杂;以蜂蜜为甜味剂,其用量为20%;以柠檬酸为酸味剂,用量为0.17%;以山梨酸钾为防腐剂,其用量为0.02%。在质量标准的研究中:对方中药进行了定性的薄层鉴别,分离效果好、无干扰、专属性强;采用HPLC法分别对方中毛兰素和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毛兰素测得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3%(RSD=1.67%),样品毛兰素含量约0.06mg/ml;橙皮苷测得加样回收率为100.76%(RSD=2.12%),样品橙皮苷含量约0.7mg/ml;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胃逸口服液中含量的质量控制。本实验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了现代的检测方法,作为该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后期的大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性依据。

戴平,黄凤香,曾建红,杜阿娜,梁木兰[10](2012)在《不同醇沉浓度对广西莪术多糖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优选广西莪术多糖水提醇沉浓度,为广西莪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莪术多糖作为指标性成分,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以含醇量为65%,75%,85%,95%优选广西莪术多糖提取液的醇沉浓度,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2.857~14.286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0.20%(n=6)。65%、75%、85%、95%醇沉浓度下测得的广西莪术多糖分别为6.698,8.499,6.855,6.170μg/ml,RSD分别为3.43%,2.10%,3.55%,6.47%(n=3)。结论不同醇沉浓度对广西莪术多糖含量影响较大,广西莪术多糖最佳醇沉浓度为75%。

二、醇沉浓度对心脉神口服液制备中多糖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醇沉浓度对心脉神口服液制备中多糖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膜分离部位的免疫作用机理与药效物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语
前言
第一章 黄芪膜分离工艺条件的研究
    1.1 材料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膜分离部位对免疫抑制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2.1 材料
    2.2 试验内容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膜分离部位的成分分析与免疫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3.1 材料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膜分离部位免疫调节机制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4.1 材料
    4.2 试验内容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婴儿暖胃茶及其主要组分的止泻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婴儿暖胃茶的止泻作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腹泻的概况
        1.2 抗腹泻药物研究的综述
        1.2.1 研究方法及其内容
        1.2.2 抗腹泻药物研究进展
        1.3 婴儿暖胃茶介绍
        1.4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婴儿暖胃茶的止泻作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2 制备婴儿暖胃茶实验
        2.2.3 婴儿暖胃茶对番泻叶致腹泻模型影响
        2.2.4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蠕动影响
        2.2.5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积液影响
        2.2.6 数学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制备婴儿暖胃茶实验结果
        2.3.2 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的影响结果
        2.3.3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组织病理学结果
        2.3.4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蠕动的影响
        2.3.5 婴儿暖胃茶对小肠积液的影响结果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婴儿暖胃茶的毒性实验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3.2.2 急性毒性实验
        3.2.3 长期毒性实验
        3.2.4 数学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3.3.2 长期毒性实验结果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婴儿暖胃茶主要组分的研究
    第四章 松子壳止泻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制备松子壳水提物实验
        4.2.3 松子壳水提物对蓖麻油致腹泻模型的影响
        4.2.4 数学统计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松子壳水提物制备实验结果
        4.3.2 松子壳水提物对蓖麻油致腹泻模型的影响结果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松子壳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5.1 引文
        5.1.1 多糖提取及分离纯化
        5.1.2 多糖的结构特征
        5.1.3 植物多糖抑菌活性研究
        5.1.4 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2 松子壳多糖的提取和分离纯化
        5.2.3 分子量测定和纯度鉴定
        5.2.4 多糖含量测定
        5.2.5 松子壳多糖的结构测定
        5.2.6 松子壳多糖的抗菌活性研究
        5.3 实验结果
        5.3.1 松子壳多糖分离与纯化
        5.3.2 分子量测定和纯度鉴定
        5.3.3 多糖含量测定
        5.3.4 多糖结构测定
        5.3.5 松子壳多糖抗菌活性结果与分析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婴儿暖胃茶止泻作用研究
        6.1.2 松子壳止泻作用研究
        6.1.3 松子壳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6.2 展望
致谢

(3)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刺玫果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1.1.1 刺玫果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
        1.1.2 刺玫果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1.1.3 刺玫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1.1.4 刺玫果提取物的药理活性
    1.2 保健食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保健食品研究现状
        1.2.2 保健食品发展趋势
第2章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2.3 方法与结果
        2.3.1 刺玫果提取物的制备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2.3.2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
    2.4 结论
第3章 刺玫果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复方配伍的体外活性
    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3.3 方法与结果
        3.3.1 单体复方配伍的确定
        3.3.2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3.3.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3.3.4 体外抑制α-糖苷酶活性研究
    3.4 结论
第4章 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4.1 乙醇热回流法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4.1.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1.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3 方法与结果
        4.1.4 结论
    4.2 柱层析循环联合法同时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和多糖的工艺研究
        4.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2.3 方法与结果
        4.2.4 结论
    4.3 微波-超声协同天然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4.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4.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3.3 方法与结果
        4.3.4 结论
    4.4 小结
第5章 双刺参胶囊总皂苷的纯化工艺研究
    5.1 试验仪器及设备
    5.2 试验试剂及药品
    5.3 方法与结果
        5.3.1 树脂的预处理
        5.3.2 溶液的配制
        5.3.3 吸附率与解吸率的测定
        5.3.4 单因素试验
        5.3.5 纯化工艺的优化
        5.3.6 工艺验证性试验及纯度测定
    5.4 小结
第6章 双刺参胶囊的质量研究
    6.1 双刺参胶囊的制备
        6.1.1 处方
        6.1.2 制法
    6.2 双刺参胶囊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6.2.1 试验仪器与设备
        6.2.2 试验材料与试剂
        6.2.3 方法与结果
        6.2.4 结论
    6.3 双刺参胶囊中紫丁香苷的含量测定
        6.3.1 试验仪器与设备
        6.3.2 试验材料与试剂
        6.3.3 方法与结果
        6.3.4 结论
    6.4 双刺参胶囊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6.4.1 试验仪器与设备
        6.4.2 试验材料与试剂
        6.4.3 方法与结果
        6.4.4 结论
    6.5 小结
第7章 双刺参胶囊的体外活性研究
    7.1 试验仪器与设备
    7.2 试验材料与试剂
    7.3 方法与结果
        7.3.1 溶液的配制
        7.3.2 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7.3.3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7.4 结论
第8章 国产保健食品XXX牌双刺参胶囊研究资料
    8.1 产品研发报告
        8.1.1 安全性论证报告
        8.1.2 保健功能论证报告
        8.1.3 生产工艺研究报告
        8.1.4 技术要求研究报告
    8.2 产品配方资料
    8.3 产品生产工艺资料
    8.4 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试验资料
    8.5 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名称
        8.5.1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种类
        8.5.2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名称
        8.5.3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标准号及全文
        8.5.4 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使用依据
    8.6 产品标签、说明书样稿
        8.6.1 产品标签
        8.6.2 XXX牌双刺参胶囊产品说明书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4)复方杨桃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及降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复方杨桃提取和醇沉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药材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水提工艺研究
        2.2 醇沉工艺研究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3.2 葛根含量测定方法
        3.3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分析
        3.4 醇沉注意事项
    4 小结
第二部分 复方杨桃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试药
    2 剂型的选择
    3 成型工艺研究
        3.1 成型参数的考察
        3.2 稀释剂的筛选
        3.3 稀释剂配伍比例的筛选
        3.4 润湿剂不同浓度的选择
    4 验证试验
    5 成品检查
    6 制备工艺总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复方杨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2 制剂检查
        2.1 性状
        2.2 粒度检查
        2.3 水分的测定
        2.4 溶化性的测定
        2.5 装量差异的测定
    3 薄层鉴别
        3.1 杨桃根薄层定性鉴别
        3.2 葛根薄层定性鉴别
        3.3 黄芪薄层定性鉴别
    4 制剂含量测定
        4.1 DMDD含量的测定
        4.2 葛根素含量测定
        4.3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部分 复方杨桃颗粒对脲链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究
    1 急毒试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药
        1.3 实验方法
        1.4 实验结果
        1.5 结论
    2 FFYTG对脲链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指标测定
        3.1 观察指标
        3.2 血糖和体重测定
        3.3 肾脏器数的计算
        3.4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3.5 胰岛素、炎症因子的测定
        3.6 肾组织生化指标的测定
        3.7 病理检查
        3.8 肾组织NF-KB、TGF-β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 统计学分析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FFYTG对糖尿病小鼠体重及肾脏指数的影响
        5.3 FFYTG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5.4 FFYTG对糖尿病小鼠血脂和肾功能的影响
        5.5 FFYTG对糖尿病小鼠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5.6 FFYTG对糖尿病小鼠FINS、ISI和HOMA-IR的影响
        5.7 FFYTG对糖尿病小鼠肾匀浆SOD,MDA,ROS水平的影响
        5.8 糖尿病小鼠胰腺、肾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5.9 肾脏组织NF-κB、TGF-β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6 实验讨论
        6.1 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6.2 二甲双胍与体重的关系
        6.3 炎症因子糖尿病的关系
        6.4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的关系
        6.5 NF-κB、TGF-β与糖尿病的关系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超滤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离原理
2 工艺参数
    2.1 操作参数
    2.2 物料性质
    2.3 超滤膜性质
3 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3.1 理论依据
    3.2 提取工艺
    3.3 中药注射剂制备
    3.4 中药口服液制备
    3.5 其他中药制剂制备
4 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4.1 浓差极化
    4.2 膜污染
    4.3 防治措施
5 结语

(6)几种中药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与沉降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第1章 绪论
    1.1 中药醇沉研究进展
        1.1.1 中药醇沉工艺的影响因素
        1.1.2 中药醇沉工艺研究现状
    1.2 颗粒粒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2.1 筛分法
        1.2.2 沉降法
        1.2.3 电感应法
        1.2.4 显微图像法
        1.2.5 光散射法
        1.2.6 FBRM/PVM 技术
    1.3 颗粒沉降过程及模型研究
        1.3.1 沉降类型
        1.3.2 影响沉降的因素
        1.3.3 沉降模型研究进展
    1.4 本文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2章 丹参醇沉过程颗粒在线表征与生长团聚行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操作
        2.3.2 实验条件
        2.3.3 颗粒弦长分级
        2.3.4 颗粒生长速率测定
        2.3.5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3.7 多糖与蛋白质含量测定
        2.3.8 丹参醇沉过程颗粒电位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浸膏初始密度对颗粒数量的影响
        2.4.2 浸膏初始密度对弦长分布和颗粒形态的影响
        2.4.3 初醇浓度对颗粒数量的影响
        2.4.4 初醇浓度对弦长分布和颗粒形态的影响
        2.4.5 浸膏初始密度和初醇浓度对颗粒生长速率的影响
        2.4.6 浸膏初始密度和初醇浓度对代表性酚酸含量的影响
        2.4.7 多糖与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
        2.4.8 丹参醇沉过程颗粒团聚机理初步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中药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及其比较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醇沉实验
        3.3.2 平均粒径的计算
        3.3.3 总蛋白含量测定
        3.3.4 总糖含量测定
        3.3.5 浸膏含固量测定及总蛋白和总糖浓度计算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丹参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
        3.4.2 青蒿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
        3.4.3 益母草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
        3.4.4 金银花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
        3.4.5 枳壳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
        3.4.6 五种不同中药醇沉过程颗粒数量变化特征比较
        3.4.7 五种不同中药醇沉过程颗粒微观形态特征比较
        3.4.8 总糖与总蛋白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
        3.4.9 五种不同中药醇沉过程总蛋白与总糖含量变化
        3.4.10 颗粒生长动力学比较
        3.4.11 颗粒生长动力学的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丹参二次醇沉混合液静置沉降影响因素考察及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一次醇沉浸膏制备
        4.3.2 沉降实验
        4.3.3 混合液密度测定
        4.3.4 清液密度测定
        4.3.5 湿沉淀密度测定
        4.3.6 沉淀沉降比
    4.4 影响因素考察
        4.4.1 药液含醇量对沉降过程的影响
        4.4.2 浸膏初始密度对沉降过程的影响
        4.4.3 初醇浓度对沉降过程的影响
    4.5 沉降模型研究
        4.5.1 区域沉降过程模型
        4.5.2 压缩沉降过程模型
        4.5.3 沉降全过程模型建立及验证
        4.5.4 压缩沉降过程速率计算
        4.5.5 混合液密度对区域沉降过程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赤芍醇沉混合液静置沉降性能及速率预测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不同初始密度浸膏的配制
        5.3.2 醇沉及沉降操作
        5.3.3 沉淀沉降比
        5.3.4 混合液悬浮沉淀浓度
        5.3.5 沉淀体积指数
    5.4 赤芍醇沉混合液静置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5.4.1 药液含醇量对沉降过程的影响
        5.4.2 浸膏初始密度对沉降过程的影响
        5.4.3 初醇浓度对沉降过程的影响
        5.4.4 高径比对沉降过程的影响
        5.4.5 沉降温度对沉降过程的影响
    5.5 赤芍醇沉混合液静置沉降模型建立
        5.5.1 区域沉降阶段沉降速率
        5.5.2 压缩沉降阶段沉降速率
    5.6 沉降模型的放大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粗柄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食(药)用真菌研究进展
        1.1.1 食(药)用真菌基本概况
        1.1.2 食(药)用真菌的营养价值研究
        1.1.3 食(药)用真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
        1.1.4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1.2 羊肚菌的概述
        1.2.1 羊肚菌的基本概况
        1.2.2 羊肚菌的应用研究进展
        1.2.3 羊肚菌的药理作用研究
        1.2.4 羊肚菌的应用开发前景
        1.2.5 羊肚菌多糖的液体发酵和提取
        1.2.6 羊肚菌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ICP-MS 法测定粗柄羊肚菌中元素含量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粗柄羊肚菌菌丝体的培养
        2.2.2 系列标准溶液的制备
        2.2.3 样品处理
        2.2.4 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粗柄羊肚菌中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粗柄羊肚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3.1 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方法与结果
    3.2 粗柄羊肚菌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方法与结果
    3.3 讨论
        3.3.1 粗柄羊肚菌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3.3.2 粗柄羊肚菌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第四章 粗柄羊肚菌药理试验研究
    4.1 粗柄羊肚菌抗疲劳作用研究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剂
        4.1.3 仪器
        4.1.4 实验方法
        4.1.5 实验结果
        4.1.6 讨论
    4.2 粗柄羊肚菌抗衰老作用研究
        4.2.1 实验材料
        4.2.2 试剂
        4.2.3 仪器
        4.2.4 实验方法
        4.2.5 实验结果
        4.2.6 讨论
    4.3 粗柄羊肚菌抗应激作用研究
        4.3.1 实验材料
        4.3.2 试剂
        4.3.3 仪器
        4.3.4 实验方法
        4.3.5 实验结果
        4.3.6 讨论
    4.4 粗柄羊肚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
        4.4.1 实验材料
        4.4.2 试剂
        4.4.3 仪器
        4.4.4 实验方法
        4.4.5 实验结果
        4.4.6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药提取液絮凝除杂效果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中药特点
    1.3 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研究现状
        1.3.1 水提醇沉技术
        1.3.2 高速离心技术
        1.3.3 大孔树脂分离技术
        1.3.4 膜分离技术
        1.3.5 絮凝技术
    1.4 絮凝技术在中药提纯中的应用
        1.4.1 中药提取液的特性
        1.4.2 中药絮凝剂的种类
        1.4.3 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1.5 絮凝理论
    1.6 中药絮凝澄清技术存在的问题
    1.7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案及实验设计
    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1.1 中药原药液的制备
        2.1.2 实验试剂
        2.1.3 絮凝剂及其配制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案设计
        2.3.1 单一絮凝剂对 XKOL 絮凝实验
        2.3.2 复配絮凝剂对 XKOL 絮凝实验
        2.3.3 絮体破碎恢复实验
        2.3.4 中药提取液醇沉实验
    2.4 实验分析方法
        2.4.1 原药液性质
        2.4.2 药液成分分析方法
        2.4.3 絮体特性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 单一絮凝剂对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絮凝效果研究
    3.1 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对比研究
        3.1.1 不同絮凝剂絮凝效果的总体分析
        3.1.2 壳聚糖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1.3 壳聚糖盐酸盐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1.4 ZTC1+1-Ⅲ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1.5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1.6 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对比
    3.2 絮凝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2.1 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2.2 快搅速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2.3 快搅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2.4 慢搅速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2.5 慢搅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3.3 小结
第四章 复配絮凝剂对小儿咳喘灵原药提取液絮凝效果研究
    4.1 复配絮凝剂添加顺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2 复配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3 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3.1 絮凝温度对药液特性的影响研究
        4.3.2 絮凝温度对絮体特性的影响研究
    4.4 快速搅拌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4.1 快搅速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4.2 快搅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5 单宁添加阶段慢速搅拌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5.1 单宁添加阶段慢搅速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5.2 单宁添加阶段慢搅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6 壳聚糖添加阶段慢速搅拌条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6.1 壳聚糖添加阶段慢搅速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6.2 壳聚糖添加阶段慢搅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研究
    4.7 正交实验研究
    4.8 小结
第五章 中药水提液杂质絮凝机理研究
    5.1 壳聚糖絮凝除杂机理研究
        5.1.1 壳聚糖絮凝杂质絮体尺寸及分形维数分析
        5.1.2 壳聚糖絮凝杂质絮体 FTIR 分析
        5.1.3 壳聚糖絮凝除杂机理研究
    5.2 单宁—壳聚糖复配絮凝除杂机理研究
        5.2.1 单宁—壳聚糖絮凝杂质絮体尺寸及分形维数分析
        5.2.2 单宁—壳聚糖絮凝杂质絮体 FTIR 分析
        5.2.3 单宁—壳聚糖复配絮凝除杂机理研究
    5.3 壳聚糖与单宁—壳聚糖的絮凝作用对比研究
        5.3.1 絮体特性对比研究
        5.3.2 净化除杂效果对比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胃逸口服液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四种石斛的对比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试剂
    2 四种石斛薄层色谱对比研究
        2.1 溶液的制备
        2.2 薄层色谱对比研究
    3 四种石斛多糖类含量的对比研究
        3.1 溶液的制备
        3.2 苯酚-硫酸法条件考查
        3.3 方法学考查
        3.4 含量测定结果
    4 四种石斛鞣质含量对比研究
        4.1 溶液的制备
        4.2 方法学考察
        4.3 含量测定结果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胃逸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试剂
    2 处方研究
        2.1 处方组成
        2.2 功能主治
        2.3 药材的来源
    3 制备工艺研究
        3.1 剂型的选择
        3.2 工艺设计与工艺路线
        3.3 提取工艺研究
        3.4 浓缩工艺研究
        3.5 除杂工艺研究
        3.6 调配
        3.7 灌装
        3.8 制备工艺的确定及工艺流程
第三章 胃逸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试剂
    2 原辅料质量标准
        2.1 原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2.2 辅料来源及质量标准
    3 性状
    4 检查
        4.1 pH测定
        4.2 相对密度测定
        4.3 微生物限度检查
    5 薄层色谱鉴别
        5.1 鼓槌石斛
        5.2 陈皮
        5.3 山药
        5.4 白及
        5.5 蒲公英
        5.6 甘草
    6 含量测定
        6.1 毛兰素含量测定
        6.2 橙皮苷含量测定
    7 中试
    8 胃逸口服液的质量标准草案
第四章 胃逸口服液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试剂和药品
        1.1 仪器
        1.2 试药
        1.3 试剂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3 干扰性试验
        2.4 方法学考察
        2.5 共有峰的标定
        2.6 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胃逸口服液初步稳定性研究
    1 仪器、试剂和药品
        1.1 仪器
        1.2 试药
        1.3 试剂
    2 考察项目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附件

(10)不同醇沉浓度对广西莪术多糖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粗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最佳波长的选择
    2.5 标准曲线的绘制
    2.6 稳定性实验
    2.7 精密度实验
    2.8 重复性实验
    2.9 加样回收率实验
    2.10 不同醇沉浓度对广西莪术多糖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四、醇沉浓度对心脉神口服液制备中多糖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膜分离部位的免疫作用机理与药效物质研究[D]. 郭亚菲.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2]婴儿暖胃茶及其主要组分的止泻作用研究[D]. 包福明.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刺玫果系列保健食品 ——双刺参胶囊的研究[D]. 邸松. 吉林化工学院, 2020(11)
  • [4]复方杨桃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及降糖作用研究[D]. 蒋璐慧.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5]超滤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进展[J]. 闫治攀,武瑞洁. 中成药, 2018(07)
  • [6]几种中药醇沉过程颗粒生长特征与沉降模型研究[D]. 李页瑞. 浙江大学, 2014(12)
  • [7]粗柄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D]. 雷艳. 青海师范大学, 2014(02)
  • [8]中药提取液絮凝除杂效果及机理研究[D]. 孙姣. 天津大学, 2014(05)
  • [9]胃逸口服液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初步研究[D]. 郝普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7)
  • [10]不同醇沉浓度对广西莪术多糖含量的影响[J]. 戴平,黄凤香,曾建红,杜阿娜,梁木兰. 时珍国医国药, 2012(10)

标签:;  ;  ;  ;  ;  

醇沉浓度对心脉神口服液制剂中多糖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