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镇堆子场小学 444300
初入学的学生上课大多抢着举手发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举手或很少举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举手或不愿举手发言的人越来越多,什么原因呢?
1.是学生自身因素。如学习差、不自信,特别是内向的性格是造成学生不举手的重要因素之一。
2.教师的问题:一是教师的问题设计质量不佳,过难或与学生所学知识联系不大,以及生活经验感受较少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手可举;二是由于教学任务紧,教师提问的机会少;三不能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回答;四是班级人数多,学生回答机会少积极性受挫等原因。
怎样解决学生不愿举手发言的问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置形象场景,让学生想举手发言
打开现行数学课本可以发现: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新课程的学习是学生知识的不断构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情境,让学生把经验世界与书本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和科学兴趣。学生乐于将自己的体验说出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这些不同的感受更能吸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探寻,产生不同的观点。学生更愿意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说服对方,通过争辩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渲染气氛,引发兴趣,让学生敢举手发言
教师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学,并辅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中,通过自己的广博知识和民主作风将学生吸引到身边,让学生把教师看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在这样的民主气氛下,促使学生能够敢于发言、愿意发言、大胆发言。
三、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都有机会举手发言
新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基础薄弱和能力较低学生的兴趣、知识、经历及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让最薄弱的学生也有发言的能力,也有收获。要和这部分学生多沟通、多交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新课程的学习中与班级一起进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照顾薄弱的学生,如在教学《克和千克》,课前准备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家数一百粒豆子称一称有多重(可以在家长指导下完成),上课时,不要怕耽误时间,让每个学生回答:你认识那些称吗?一百粒豆子有多重呢?……学生有机会回答,也能够回答。
同时,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倾听学生的见解、看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可让优生先回答,然后自然带动班级的学习氛围和表达欲望的气氛,课堂中学生自然会大放光彩。
四、拉近师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乐于举手发言
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一些影响课堂纪律的事件。事件出现后,教师若能幽默应变、灵活机动地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到批评和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就好多了。
五、正确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我在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有这样一案例: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生2:18÷2;生3:45÷9;生4:3÷9;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我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接着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生2:把3换成72。
老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和懂得对学生评价的作用,使学生的成绩、思想行为等及时得到的反馈,从而找到差距,明确方向,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的喜悦,更好地发展和提高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谁都希望自己的发言得到肯定。教师必须从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发现他们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面,委婉而亲切地指导学生纠偏。学生即使回答错了,也要用恰当的指导语来引导他,如“虽然多数同学不同意你的见解,但你敢于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勇气可加,值得表扬,希望你今后仍然能够积极地举手发言!”;“听了你的回答,我知道你动脑思考了,希望你以后能够把问题思考得再全面一些!”;“你说得真好,如果下次站起来能够把语言表达完整就更好!”等,这些语言既能够维护学生小小的自尊心,又能够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对待的评价,逐渐引导学生走向正途。
解决学生不愿举手发言的策略很多,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探索。
总之,要给学生解脱精神上的种种束缚,使学生放下顾虑,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在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基础上,从学习扭转的营造、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及学习的兴趣出发,改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我相信,课堂上那一双双稚嫩纯真的眼神、那一双双举起的可爱小手会使我们的课堂无限美妙!
论文作者:吴长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算式论文; 不愿论文; 知识论文; 口诀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