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套保损失”的思考——基于风险视角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损失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风暴以来,国航、东航等公司套期保值巨亏使得套期保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套期能否保值也开始遭到人们的质疑。据国航披露,公司2008年12月31日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失扩大到68亿元人民币,12月当期的实际赔付约为5280万美元。东航初步测算,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约于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损失约为人民币62亿元,12月当期的航油套期保值合约,发生实际现金交割损失约1415万美元。此外,上航也未幸免,公司航油套期保值合约于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损失约为人民币1.7亿元。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上航航油套期保值合约发生实际现金交割损失累计约为人民币850万元。综观以上案例,人们开始怀疑套期的保值功效,有专家认为国有企业不应该参与期货市场,认为套期不但没有锁定价格风险,反而造成了巨额浮亏。事实真是如此吗?同是参与套保业务的中粮油脂部2008年盈利却高达30亿元。套期能否保值,套期产生的亏损应该如何理解和解释?套期保值意味着没有风险吗?下面我们从风险的视角进行相关的分析。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和原理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从概念上来讲,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企业会计准则(2006)》)。通俗来说,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出售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二)套期保值的原理。套期保值的主要场所是期货市场,它是由生产经营者和投机者参加的买卖商品期货合约的市场。该市场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回避价格风险,另一种是价格导向,其中规避价格风险的作用机理叫做套期保值原理。企业在运用商品期货进行套期时,其套期保值策略通常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得现货买卖上出现盈亏时,可由期货交易上的亏盈获得抵消或弥补,从而在“现”与“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以使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套期保值者参与期货市场,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价格变动较大的风险,而接受基差变动这一相对较小的风险。
二、套期保值案例
案例一:河南某大型油脂加工厂于1999年底因生产需要在美国市场上订购了一船大豆,总共5万吨,合同进厂价为2240元/吨,当时国内大豆现货价格为2300元/吨,因为大豆船期要三个月,即2000年2月中旬才到,企业担心明年2月大豆价格下跌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风险,为了回避这种价格风险,该企业决定通过期货交易来进行套期保值,具体交易如下所示:
在该例中,大豆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均下降,在期货市场的盈利完全抵消了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亏损,基差由140元/吨缩小到100元/吨,从而使得该企业在现货市场因为价格下降承受的亏损小于期货市场由于价格下降产生的盈利,盈亏相抵后反而实现盈利200万,该工厂取得了非常好的套期保值效果。如果该企业未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则会因为价格下降导致亏损140元/吨×5万吨=700万,由此可见套期保值以及其降低风险的作用。
案例二:2008年4月份,豆粕的现货价格为2000元/吨。某饲料企业预计未来价格可能上升,为了避免由此引起原材料的成本增加,该企业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豆粕套期保值交易。具体交易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该例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均上升,在期货市场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现货价格上涨带来的亏损。但是,由于现货价格的上升幅度大于期货价格的上升幅度,基差由4月份的80元/吨扩大到6月份的130元/吨,从而使得饲料企业在现货市场上因价格上升买入现货承受的损失大于在期货市场上因价格上升卖出期货合约的获利,盈亏相抵后仍亏损5000元。但是如果该饲料企业未进行套期保值,未在期货市场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直接会损失140×100=14000元。因此,该饲料企业获得了较好的套期保值结果,有效地降低了因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
由此可以看出,因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一般趋向于同一方向,而且企业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操作方向相反,因此如果企业在现货市场获利,则在期货市场上表现为损失,如果在现货市场亏损则在期货市场获利,而企业最终的盈亏情况则必须将两货市场结合起来观察。当基差扩大时,企业最终则为亏损;当基差缩小时,企业最终则为盈利。
三、套期保值风险分析
(一)基差风险。事实上,按照“月份相同(相近)、种类相同、数量相等、方向相反”四个基本原则进行套期保值就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这也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期货套期保值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在于:期货合约到期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同或趋于一致,期货与现货之间的盈亏可以相抵,这种对冲机制化解了风险。但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也就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总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之为基差。如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背离严重,套期保值的理论基础就不存在了,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套期保值方案也就规避不了价格波动风险。这就是套期保值固有的基差风险。对于金融期货和黄金、白银等期货品种,由于市场大量套利行为的存在,使得期现之间的基差能较好地保持某一稳定的关系,基差风险较小。但是对于金属、农产品等期货品种来讲,由于供需不平衡以及仓储等原因,可能导致基差变化较大,因此基差风险也较大。
(二)决策风险。套期保值并不是简单的买或卖,例如加工企业,市场风险来自买和卖两个方面,既担心原材料价格上涨,又担心成品价格下跌,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价格下跌局面的出现。如果原材料和产成品都能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则企业既可以选择买入套期保值,确保未来采购价格,也可以进行卖出保值,确保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但是无论作出何种决策,都必须根据市场趋势进行判断。如果对期货市场行情判断失误,则可能作出相反的决策。企业在判断市场为牛市状态时,则倾向于对原材料进行买入套期保值,但当判断为熊市时企业倾向于对产品卖出套期保值。
(三)财务风险。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时,要根据产品销售数量或采购数量计算最优的被套期项目的数量,当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时,被套期项目数量也较大,而且由于生产经营的连续性,被套期项目持有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即使套期保值方向正确,也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一是保证金不足的风险。二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追加保证金或者被套期项目暂时出现亏损,特别是对于套期保值周期尚未结束的企业,在面临股东和临近报表公布日期的压力时,企业往往被迫对期货套期项目平仓。
(四)投机风险。本质上,期货套期保值与投机在交易上并没有区别,期货投机有时能够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使得企业经常放弃套期保值的宗旨,或者并不严格执行套期保值方案,导致期货操作名为套期保值,实为投机。此次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南电)与高盛下属全资子公司杰润的对赌协议则表现出明显的投机动机,结果由于市场方向发生变化以及判断失误,使深南电遭受巨额损失。很多企业进入期货市场的原始目的是为了套期保值,但由于后来对被套期项目未能进行有效控制,超出其生产或加工的规模,导致套期保值转为了期货投资,最终损失惨重。因此,期货交易总量应与其同期现货交易总量相适应,期货交易总量不宜超过现货交易总量。
(五)机制风险。机制风险是指制度的不完善所造成的风险。我国期货市场从正式出现至今,时间比较短,目前也只有少数的期货合约在国内可以进行交易。随着新品种的推出,相关机制也有待完善和健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企业的风险来自国内外市场的价格波动,对于国内没有的品种,企业只能到国外进行套期保值,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国际市场,有些企业损失惨重。因此在注重和加强我国套期保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同时,企业还应该主动认识国际市场的相关制度和风险。
四、对企业套期保值的建议
(一)重视风险管理,坚持以风险控制为目的。在运用套期保值工具时,要确立风险管理的目的。一是为了防范和减少价格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二是为了实现套期保值,而不是单纯的投机获利。所以,应据此原则选择合理的套期保值工具以及交易数量,避免因投机行为惨遭损失。
(二)坚持“均等相对”的原则。“均等”,就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必须和现货市场上将要交易的商品在种类上相同或相关数量上一致。“相对”,就是在两个市场上采取相反的买卖行为,如在现货市场上买,在期货市场则要卖,或相反。在选择套期保值工具进行交易时,要注意合约的数量、期限,应与实物市场的数量、期限相匹配,为了对冲和抵消风险,应尽量避免风险敞口的存在。均等原则是套期保值操作的基本原则,但并非遵循基本原则企业就可以避免亏损,还应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做出更为精确的决策。
(三)不要使用过于复杂的衍生品。我国的期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期货品种以及类型也很有限,企业对期货的了解也还未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此,建议企业使用简单衍生品,这样比较容易衡量其风险。另外,期货或互换合约的价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比较公平,可通过公开市场查到。越简单的衍生品,其市场竞争越厉害;相反,越复杂的衍生品竞争越少,复杂到一定程度,如期权和期权展期的价格无法通过公开市场获取,只能让交易对方报价,依赖对方的定价权,这将使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四)充分认识套期保值工具的风险性。在运用套期保值工具时,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它的风险性,操作要更加谨慎。第一,套期保值工具只能转嫁风险而不能彻底消除风险。其风险控制机制是将风险转移给愿意承担该风险的另一方,使自身的风险得以降低和控制。第二,套期保值工具作为合约产品,本身存在市场风险、结算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风险。不同的套期保值工具,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在选择运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具体风险特征。第三,套期保值工具在被用作避险工具时,存在放大风险的可能。一旦市场发生意外走势,风险无法对冲时,交易者很可能既无法转移基础产品的风险,同时又要承担套期保值工具的交易损失,形成风险放大效应。因此,在运用套期保值工具时,应充分认识其风险性,避免过度投机,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