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言文字标准化的几点思考论文_梁一红

对汉语言文字标准化的几点思考论文_梁一红

梁一红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 100700

摘要:我国关于汉语言文字标准化的研究相对较早,在长时间的研究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规范和相关标准,对我国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中针对汉语言文字标准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一些思考和认识,希望可以为新时期推进汉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化

对我国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进行细化的解读,发现最早从秦朝开始就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适当的探索,“书同文”就是当时推进汉语言文字标准化的重要措施。到新中国诞生后,老一辈研究人员为了能够保证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针对汉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形成了研究规模,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保证了汉语言文字的有效应用。在现代社会推进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前人研究工作的重视,在解读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研究方案。所以将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的若干研究作为解析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新时期推进汉语言文字的标准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汉语言文字标准的种类

在汉语言文字标准化研究工作中,从不同角度对标准的种类进行了划分,明确不同标准种类,有助于对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如按照标准对象的行业划分,能够将汉语言文字标准划分为工业、商业和农业标准;按照标准的具体对象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并且不同的标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分,如在探索汉语言文字技术标准的过程中,可以从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设计标准和防范标准等角度进行更为明确系统的解读[1]。对汉语言标准文件进行研究,发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标准类型,如通用标准、专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汉语言拼音方案》《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等文件就是在对汉语言文字标准进行设定的过程中颁布的。在汉语言文字研究体系中,对标准的确定主要是希望能够对各行各业使用语言进行适当的规范,增强信息的规范化程度。

二、汉语言文字标准级别的划分

按照我国标准化法律方面的相关规定,我国各类型标准的划分应该彰显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类别,并且在不同级别的标准中,企业标准指标相对较高,在实际应用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在汉语言文字标准的划定方面,也对标准级别进行了划分,如经过系统研究形成的国家标准,以《标点符号用法》为主要代表;部委标准,以《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为主要代表;国际标准,以ISO 10646《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为主要代表,企业标准,以便携计算机字库产品和编码方案为主要代表。在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限定不同的标准级别,能够形成对标准化建设的柔性管理和规范,为社会语言引导工作创造一定的便利[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汉语言文字标准的主要性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相关规定的要求,我国对标准性质进行限定的过程中规定主要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形式,其中强制性标准要求必须对标准进行强制性的执行,而推荐性的标准则是希望使用者能够自愿实施。从汉语言文字标准角度加以研究,能发现汉语言文字标准最开始通过规章制度的方式发布,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如《简化字总表》,要求各行各业强制使用简化汉字。后期发展过程中对汉语言文字标准的要求不再严格,一般是推荐形式的标准,只有在个别领域才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强制性标准[3]。所以相较于其他标准,汉语言文字标准性质方面存在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在新时期要想保障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效果,就需要对汉语言文字标准的特殊性进行处理,为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字标准研究界尚未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解析,在实际应用汉语言文字时也难以实现对特殊性和标准性的有效处理,影响汉语言文字标准应用效果。

四、汉语言文字标准的编写

在长期发展进程中,我国相关研究人员针对汉语言文字标准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制定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现阶段已经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规范化体系,并且在国际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隐含标准到显性标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针对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方面发布的各类型标准主要以规章文件为主,并且表现形式是通知和标准,结构层次简单,尚未形成资料性的概述要素,也没有对规范性的一般要素进行确定,标准条文显性不足,只有通过推断才能够对标准加以使用[4]。并且研究发现,这一阶段的汉语言文字标准之间协调性缺失,在字形和字序标准方面出现了不统一的情况。一直到1995年,在汉语言文字标准编写逐渐完善的基础上,标准结构的完整性才明显增强,但是在协调性、规范性、通俗性和应用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发展到信息时代,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研究专家从学术角度和实用角度对标准化研究工作进行深入探索,促进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要针对汉语言文字标准化编写进行更为系统的解读,支撑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汉语言工作者要结合信息时代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标准化工作的优化开展,争取可以在信息时代开辟汉语言文字标准化建设的全新发展格局,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为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牛芳. 浅论现代汉语的文字规范化问题[J]. 活力, 2017(21):43-43.

[2]杨洁, 杨志麟, 王可,等. 汉语言文字的交互方式与技术实践研究[J]. 艺术科技, 2016, 29(9):5-6.

[3]李美珍. 试论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J]. 语文学刊, 2012(11):140-141.

[4]孙媛媛. 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山西青年月刊, 2013(22):87-88.

论文作者:梁一红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  ;  ;  ;  ;  ;  ;  ;  

对汉语言文字标准化的几点思考论文_梁一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