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其分类研究”研究成果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成人教育论文,体系结构论文,研究成果论文,国家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7月23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山东青岛组织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其分类研究”成果鉴定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明传任鉴定组组长,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乃林、南京师范大学杨启亮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陈宜安研究员、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社社长曲明礼研究员任鉴定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杜以德教授向鉴定组报告了课题研究成果。课题鉴定会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丰力主持。经过认真评审,课题组一致同意课题成果通过鉴定。现将课题成果公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21世纪,中国要面临WTO带来的挑战,要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如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切便使得成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价值与功能得到了凸显。今天,成人教育已成为公民个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中国成人教育在21世纪功能和作用的发挥需要加强对自身个性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科建设的理论支撑,中国现代教育学科体系的完善也呼唤成人教育学科理论的发展。这些都昭示出,对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其分支学科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反映21世纪时代发展对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并立足于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现实,寻求中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实践应用的同步推进。
该课题研究主要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和元研究理论等为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教育理念先后提出并逐步得到广泛认同,世界各国先后相继致力于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并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教育进行全面彻底的变革。从总体上说,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明确地、系统地提出来之前,成人教育学还未真正摆脱“近代教育学”旧框架的束缚,还在为学科的自主性、独立性而探索。自从“现代教育学”(终身教育学)获得国际教育界广泛认同并产生深远影响之后,成人教育学才真正获得学科的自主性、独立性,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指导下构建成人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也就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另一方面,在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其他学科的反思性研究、科学史研究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成人教育学界以学科自身为对象的元研究的意识也被激发。在此背景下,以反思性为主要原则、本身即具有浓厚的元研究色彩的该课题研究自然离不开元研究理论作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该课题以一种新的学科分类的系统观为切入点,对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并根据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原则,适应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实际,对此体系中的主要分支学科进行微观的专题研究,以构筑起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九大部分,其主要内容为:中国成人教育学科独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外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的依据与逻辑起点;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结构研究;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成人教育学科中主要分支学科的深化研究;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推进策略。
该课题研究主要运用了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坚持史料研究和现状研究相互补充,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互比较,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体系构建与分支学科研究统筹并进。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1.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具有其独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中国成人教育学科的独立是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客观必然。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学科地位,这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我国成人教育实践中涌现出的各种现实问题,也急需成人教育理论作指导。
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推动力来自历史的反思、开放引进和实践的呼唤;中国成人教育学科理论建构主要从引进、翻译国外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学科理论为基点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以及出版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专著等几个方面展开。
2.国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历史经历了起步、发展与转型三个时期。
成人教育问题与理论研究的起步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的成人教育研究明显的特征有:一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欧美诸国的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孕育与催生了成人教育问题与成人教育理论的研究;二是成立了成人教育协会和一些相关组织,大学也积极参与成人教育活动,开设成人教育课程,培训成人教育专门人才;三是成人教育协会和一些相关研究组织的成立,推动了成人教育思想的传播和成人教育理论的探讨。
成人教育研究发展与成人教育学科形成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成人教育研究的特点有三:一是成人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二是有关成人教育的实证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成人教育学的学科自主性意识得以确立。
成人教育理念转型与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学科发展“走向成熟”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特征有四:一是成人教育新理念、新方向的形成,为成人教育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与新的领域。二是确立了“现代教育学”或“终身教育学”的学科新概念。在“现代教育学”新理念的照临下,成人教育学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叉而创建的成人教育学科群获得独立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国际成人教育研究从此进入自主时期。三是成人教育理论的基础研究获得新的成果,成人教育学有由“单数”向“复数”演进的趋向,以成人教育学为主干的成人教育学科群大致形成。四是成人教育“学校学科”的构建有新的发展,成人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一步完善。
3.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历史大致可分为起步、转型和发展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1900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成人教育研究的特点大致有四:一是译介西方成人教育研究的新成果,以期从中受到启发;二是初步打破“近代(普通)教育学”的樊篱,采用“大教育学”或“教育通论”学科结构形态,将成人教育问题纳入其中探讨;三是在开展成人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围绕着成人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切实的理论研究,结合成人教育专业人才的培训,开设有关成人教育的课程,拓展成人教育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四是对涉及成人教育的平民教育、民众教育或社会教育等根植于中国土壤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及学科的建构。
转型阶段(1949年至1985年)。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建国之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成人教育虽有人进行研究,但学科意识十分淡漠,而且还常与普通教育研究混杂在一起,很少单独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1985年,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成人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深入探讨;建立机构,组织队伍,开展群众性研究;翻译、引进国外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成人教育研究被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发展阶段(1986年至今)。自第一次全国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发展态势:陆续出版了一批关于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建设的著作;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了问题取向的研究战略;研究方法从封闭性和经验性开始走向开放性和科学化;学科专业规划和学位点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课程设置日趋合理,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4.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应遵循反思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综合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反思性原则。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对中国成人教育研究及学科构建问题作一批判性回顾,在反思中形成自觉的学科意识,逐步摆脱学科的依附性或从属性,增强学科的“自我意识”。
自主性原则。一是就现代教育学或现代教育科学与成人教育学的关系而言,成人教育学应既要获得学科的独立性或自主性又要形成以成人教育学为主干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二是就西方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与中国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关系而言,中国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应注重由“成人教育学在中国”转向创建“中国成人教育学”,以构建中国特色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创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中国学派。
综合创造性原则。新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既要对成人教育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的综合,又要基于中国成人教育实践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原创性研究。
科学性原则。构建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要体现科学的精神与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主体也要自觉地养成科学的精神气质与运用科学的方法。
5.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应以“成人学习”为逻辑起点。
“成人学习”是成人教育理论与学科体系中最原始、最基本、最直接、最简单的范畴,是成人教育理论与学科体系得以展开,并形成螺旋型上升的“圆圈”及“成为有机的体系”的“生命种子”。
6.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可以分为七个序列。
第一序列:成人教育学科的“胚芽”。孕育在成人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一般以经验性的“成人教育问题”的形态存在。
第二序列:成人教育研究的专题。介于问题与学科之间,由成人教育实践活动引发出来,受到专业的或非专业的研究者高度关注,作为学术专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往往以专题、专论的形式存在,有向学科化发展的趋向。
第三序列:成人教育基础性学科或成人教育主干性学科。一般以“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概论”、“成人教育原理”等学科名之,主要探究成人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结构、体系、功能、目的、研究方法等论题,是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中的核心或带头的学科。
第四序列:成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总体上看,成人教育学朝着三个方向分化:一是从成人教育学的内涵要素出发分化出成人德育论、成人教学论、成人课程论、成人学习学、中外成人教育史等学科;二是从成人教育内部特殊的研究对象出发,形成以成人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职工教育学、农民教育学、妇女教育学、老年教育学等;三是从成人教育结构中文化水平的不同层次出发而形成的学科,如成人初等教育学、成人中等教育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等等。
第五序列:成人教育学科群中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成人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互渗,不仅产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还能为成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题材、学术规范、研究方法与技术,有助于以成人教育学为主干的成人教育学科群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序列:成人教育的跨学科、综合性或科际整合性的研究。现代科学由高度分化向高度综合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大趋势中,许多成人教育研究的问题,特别是问题集群的研究,需要进行跨学科、综合学科或科际整合性的研究。
第七序列:以成人教育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元研究,或称为元成人教育学研究。如成人教育学是经验性学科还是规范性学科?成人教育学是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与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对于此类论题展开的反思与探究,皆属元成人教育学的研究范畴。
7.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的构建应考虑和探讨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大致包括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成人教育学科与除教育学科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两个层面。成人教育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关系是最直接、最切近的关系,它可分为总体性的关系、主干学科的关系、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等层面。而成人教育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其他相关的“母体”学科中摄取、借用、移植相关的概念、范畴、原理及研究方法;二是其他相关学科将成人教育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进行研究,形成多学科观点的成人教育研究新趋向;三是导致以成人教育研究为主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诞生,或形成跨学科的成人教育问题及问题集群研究。
8.应重视并加强成人教育学科中主要分支学科的深化研究。
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是一个多序列、多维度的立体网状结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各分支学科的分类标准、发展水平以及在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不尽相同。其中,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管理学、成人教育教学论、成人教育史、比较成人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和职工教育学是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中有较强代表性的、主要的分支学科,对这些学科展开相对系统、深入的研究,能进一步推动成人教育学科真正从“自在”走向“自为”,并在自为的发展中走向成熟和完善。
9.在相当一段时期,我国推进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至少必须实施全面更新学科建设理念、高度重视科研队伍建设、重点组建学科研究基地、认真组织学科合作研究、不断优化学科研究方法、特别强调理论实践沟通、大力支持理论园地拓展、积极推进多向学术交流等八项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第一,该课题研究基本突破了近代教育学的局限性,真正视成人教育学为现代教育学(即终身教育学)的下位学科,并在现代教育学的观念影响下构建成人教育学及其学科体系。
将成人教育学视为现代教育学(即终身教育学)的下位学科有助于理清成人教育学科与普通(基础)教育学科、高等教育学科和职业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克服早期“成人教育学”依附、从属或简单移植近代(普通)教育学的偏弊。
第二,提出了“成人教育学在中国”和“中国成人教育学”的概念。
“成人教育学在中国”,是指首先诞生于欧美诸国的学科形态的成人教育学或以成人教育学为主干的成人教育学科群,被中国成人教育研究者翻译、移植进来,在中国传播、产生影响并逐步“西方化”的历程。“中国成人教育学”,是指从中国成人教育实践的自身问题入手,在研究本土的成人教育问题的基础上逐渐创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成人教育理论,进而拓展中国成人教育学及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中国成人教育学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应该而且必须植根于中国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植根于中国具体而真切的成人教育实践活动地基之上,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相关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第三,该课题尝试从多序列、多层次、多维度透视出发,初步设计了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结构轮廓,构建了成人教育学相对系统的立体网状结构体系。
第四,课题组在查阅大量史料后认为,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在20世纪初期就已起步。该课题对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百年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相对完整的学科发展阶段划分。
第五,该课题根据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的科学性要求并立足中国当前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实际,从实践层面提出了重点组建学科研究基地、认真组织学科合作研究、大力支持理论园地拓展等学科体系建设的推进策略,使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研究具有可行性基础。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该课题作为“十五”期间唯一的一项成人教育类的国家重点课题,而且又置身于加强成人教育学科理论研究和加快成人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成为发展成人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和成人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的时代背景下,该课题自立项起就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2004年11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4年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论坛”会议上,会议组织者专门让课题组汇报了该课题研究的相关情况,作为会议主题发言的重要内容。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很大兴趣。应与会者的要求,课题组又在分论坛讨论中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概况。2005年4月,“成人教育创新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课题组又对该课题的研究问题作了发言,不少与会代表期望该课题详细成果尽快出版,以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参考材料。此外,课题组还多次应邀在浙江省高师函授教育研究会年会、安徽财经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做了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的报告,为其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该课题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同行的密切关注。有学者在文章中专门提到该课题的立项及取得的成果是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另有学者在看到该课题中期汇报的简介后,感到深受鼓舞,并专门联系我们索要课题研究的详细成果,以进一步了解该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该课题组成员陆续整理了部分阶段性成果,并相继被《光明日报》、《中国成人教育》、《成人教育》、《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职教论坛》等国内重要报刊杂志刊发,迄今课题组已发表或即将发表学术论文19篇、硕士学位论文2篇。所刊发的研究成果受到编辑、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其中不少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教育文摘周报》等全文复印或转载。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成人教育学科发展中的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理论研究与学科发展间的联系与区别,还需进行更加细微的探究;进一步强化国外成人教育学科发展问题的研究并切实加强国外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的引进工作,是该课题研究今后的一个着力点;对诸如农民教育学、老年教育学、成人教育经济学等更多的成人教育分支学科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该课题是一阶段性成果,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成人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发展,会产生一些对于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新问题和观点,该项研究在这方面还需及时跟进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