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心理与心理学的发展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884—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66(2000)06—0063—04
为了理解心理科学的发展,一般的做法都是从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入手来寻求线索。而对心理学的外部因素如何影响心理学的发展,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变量和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常常使其回答变得复杂而又充满矛盾和冲突。本文旨在探讨文化心理与心理学发展的相关性,从而为处理这一问题提供一点建设性的思考。
1.从“文化心理”这一概念出发,用文化心理作为估价外部环境对心理学发展的制约性的方法,将使心理学的外部因素如何影响心理学的发展这一问题变得简单而容易把握。
文化心理主要指一个文化传统中的人们最普遍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理解的状况。不同文化心理可以有三种情形。一是宗教中人的自我意识,二是文化理性中人的自我意识,三是科学中人的自我意识。在第一种状况中,人是在与神的关联中认识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对神的归属感是压倒一切的自我肯定方式,这与世俗态度中的人的价值是格格不入的。在第二种态度中,人在自我统一性的体验中发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而最后一种态度是把人理解为自然生命的有机体。
西方人同时具有上述三种不同的自我意识态度。在自然科学发展之前主要是第一种,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后两种态度。从纯粹个人的角度而言,第一种是比较刻板的基督徒,第二种是人本主义者,第三种是科学主义者。当然纯粹类型上的人格是一种情况,还有很多人并不很明确自己属于哪种人,有时候可能会赞成某种观点,在另一些时候又会赞成另一种观点。但就文明的整体情况而言,能够决定绝大多数人的自我意识方式的主流文化样式在一定时期是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如现代和后现代方式基本是以自我为核心,辅以科学和有神论。
这种文化心理的体验首先关涉到意义问题。获得这种意义领会的人是一个坚定的实践者,而未曾找到这种意义的人则会陷入焦虑,优柔寡断。但是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说,意义问题又是一个文化整体的存在方式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体验都必须符合文化现实给予他的印象,而且反复得到验证、支持和强化。如个人的体验与社会上的大部分人群的共识相一致,个人的自我意识就表现了文化总体的存在方式。
2.科学心理学的开端是充满明显的矛盾的。一方面,它的开端是科学主义的;而另一方面它却远离了欧洲人特定的文化心理。这种矛盾表现在冯特在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之间作出的区分上。冯特看到:对个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一种实验的方法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可是对群体的、或民族的心理是不大可能进行实验研究的。冯特所作出的区别引导后来的心理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具有十分明显的对象差异。个体对象是心理学的对象,而民族心理则是民族总体的问题。虽然冯特称民族精神生活问题是心理学问题,但是民族精神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心理学问题,或将民族心理如何作为心理学问题来研究都是冯特远未真正触及的。第二,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在方法上是迥然不同的。对于民族心理问题需用文化科学、历史科学或人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而对个体心理问题要用实验科学的方法去研究。
此后的心理学研究实际上走上了一条片面科学化的道路。所谓片面化是指心理学实际上放弃了民族心理学的方向,单纯追求个体心理学的科学化。科学心理学采取了直接模仿自然科学的办法。冯特找到了一种可以模仿自然科学的客观而有效的方式:第一,模仿机械论的模式把人的心理生活理解为感觉等因素的构造过程;第二,用实验方法来解析人的这种假设的心理结构和构成过程。虽然布伦塔诺一再坚持认为,心理生活决不同于物理现象,它具有意向性;人的心理本质上是精神活动性,而不能用物理构造的方法去理解;意向活动决不会服从物理世界的规律,而应服从精神活动自己的规律。然而心理学走上了一条通往自然科学的道路,力图用认识物理世界的方式认识心理生活。
在对个体心理学进行科学化改造的同时,心理学远离了当时欧洲人的文化心理。在冯特、铁钦纳的时代,支配人们生活的主要力量是基督教。就基督教而言,人们真正关心的是灵魂的归属、道德善恶的问题。人的行为的合理性是借助教义来评价的,人的一切满足、满足感也都是按照对基督教的话语系统的标准来发生的。换句话说,人们如何生活的问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行为的意义和价值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构成,个人心理生活的趋向是受到基督教观念的制约的。人的心理生活在公众和心理学家之间产生了分裂:关于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人们是按照对该事情的意义和价值的鉴赏和判断去行动的,人们对于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是自信的。即使人们有了问题也不是去问教授,而是去问牧师、问神父。所以,心理学还没有对公众生活获得发言权,只是找到了一种与人们的信念无关的解剖心理构造的方法。
此外,心理学还远离了欧洲的理论传统。欧陆的理论传统是人本主义的。从叔本华到柏格森,再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都是从先验的价值鉴赏力和价值判断力的方向阐明人类精神活动本性的哲学家。而实验心理学家走上了一条自然科学的道路,把人的心理纳入了自然机构过程的研究框架。(直到今天,西方的心理学仍然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样,心理学对人的理解就与欧洲理解人类生活的主导精神有了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我们看到,尽管构造主义难以作为富有成效的科学心理学理论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这种科学的取向为接纳进化论的心理学框架做好了准备。
3.心理学产生于欧洲,但却在美国得到了发展。造成心理学在美国大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人的文化心理不同于欧洲。因为追求心理学的科学化就是在自我意识方式上接受科学主义。美国人面对的是对自然的开发和对荒野的挑战,他们的生活基本上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依靠他们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美国人更像一个被抛入荒野的智慧生物,要面对生存的考验。因此,美国人的生存方式就是如何应付自然、开发自然、适应自然。这是他们生存方式中的基本问题,仅从这一点来看,进化论的思想就像是专门为美国人发明的一样。
而欧洲人不仅仅继承了基督教,还继承了国家、民族、家庭,继承了一整套人生哲学。欧洲人的处境不是直接面对自然,他们首先要学习如何与邻居打交道,学习如何对付国家、民族、政党、教会等等这些人为的玩艺儿。甚至许多人无需面对自然,只要能够面对一个国家机构、面对一伙党人、面对一个社区事物就足以应付一生了。他们的一生主要是学习与人打交道。历史越是悠久、人口越是密集,社会化的程度就越高,社会结构就越复杂,人的生存方式就越是人文化,就越依赖宗教和哲学,就越体现不出进化的作用。
这对心理学有什么意义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国度。因为对欧洲人来说,心理学不会教给他们如何为人处事,不会教给他们如何面对复杂的人群和社会;他们的同伴是文化武装起来的人,必须懂得文化对他们自己生存的意义才能更胜任生活。而对美国人来说,情况就很不相同了。当美国人面对开发自然的境况时,对环境的适应是最重要的问题,面对大自然优厚的馈赠,每个人、每个家庭单独面对的是自然任务的挑战,而不是来自社会的复杂境况的挑战。所以,生存斗争、物种进化的观念是美国文化的真实处境。美国人在这种特殊的文化条件下赋予了心理学一种新的生命。
把人的心理生活分解为元素的构造主义方案纯粹是德国教授的作品。但是这种心理科学不符合欧洲人关于人的心理生活的真实经验,所以心理学还只是半拉子科学。因为,它只是在方法论上把心理学科学化了,可在心理观上却形同虚构,为欧洲民众所抛弃。美国人则把心理学变成了完全的科学。因为他不仅仅在方法论上是科学的,在心理观上也是科学的。美国人使心理学真正变成了生物学的一个部门,甚至心理学与一种生物学模式已经融为一体。当美国人研究鸽子时,鸽子的肢体是适应的器官,而鸽子的心理是适应行为模式的结果。面对生命时,欧洲人看到的是与智慧无关的细胞结构,而美国人则看到了适应的奇迹。所以美国人的生物学和心理学都是行为学模式下的不同题目。正是这样的观念使得美国成功接受心理学为科学。美国的机能主义不仅把心理学变成了行为的解析,也把生物学变成了行为着的生命的科学。
从美国人的公众生活到实用主义的理论传统,生命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实现了在进化论基础之上的三统一。美国接受了进化论,使心理学具有了真正的科学基础。他们对个人信仰的选择具有很大的自由,而且不必为这个自由付出多少代价。但是在一个社会结构稳定而牢固的国度中,例如我们中国,人们感受不到进化的力量,而是文化的森严壁垒。所以是否从内在感受到交往体验都接受进化论是心理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詹姆士、杜威的思想都鼓励美国人承担起进化奇迹的生命责任,认为对人的生存效用有好处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而独断的东西、固执的东西、强求统一的东西是自欺欺人。追求生命在进化意义上的成功应该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把自己的生命当作是生命奇迹是人类思想对进化论之最有魅力的回应,所以心理本质上是进化的适应官能的思想与其说是科学的结论不如说是美国人文化心理的共同感受,甚至是文化上的意义和价值取向。
4.在美国人发展了心理科学的同时,欧洲人却发展了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以及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因为关于人生在世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欧洲的自我理解方式;心理学作为自我理解的一种方式和方法,对欧洲人的胃口不太合适。生物学的、生理学的、进化论的心理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人的自我意识方式决定了心理学在欧洲的前途。我们看到,欧洲人在自我意识的方式上选择了现象学,继而发展了存在主义、解释学、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这是因为欧洲人的生存方式符合文化的构成方式,而不符合生物学的、生理学的和进化论的构成模式。他们看到的“人”就是具有自由意义和精神价值的、有某种尊严和教养的、远远高于动物并根本不同于动物、以其主观性高居于所有有限生命之上的独一无二的存在者。
欧洲的心理学产生了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的核心思想就是释放文化对于人的欲望所产生的压抑。欲望是生物性的,但人的生存状态是文明。心理行为就发生在这两极之间。而精神分析正好表明,欧洲的心理学要对付的不是自然,而是文明。
5.在大西洋彼岸,美国人用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改造了精神分析,产生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一种欧陆的哲学又一次成功地成为美国的心理学,但这时的美国已经是发展了的美国。面对无限开发前景的美国人已经穷尽了他的疆土,工商业、政治文化的发展趋于成熟、趋于复杂化。美国人面临的环境越来越人文化,越来越与他们的欧洲故土拉近了距离。美国人的生存方式不再是开发,而是职业。职业问题就是以科学、工商业、技术、贸易这些东西为生存环境,以对这种生存环境的适应为自己的任务。欧洲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任务大体上也是如此。这种生存方式的趋同是美国人开始接受人本主义的根本原因。
环境人文化程度高了,但是适应还是主题。美国人的心理学发展了一些比生物学更高级的适应技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可以说是发展这种高级技巧的专家,这就使得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无愧于华生的后代。当美国的心理学家建议美国人民适应当代的生活任务时,欧洲人已经开始了对科学和商业文明的大力讨伐。对欧洲人来说,重要的是发现人生在世的意义。当这种意义尚未找到之前,欧洲人会感到焦虑;当他们找到了这种意义时就发现了一种哲学。而美国人的感觉就不同了,美国人更愿意到心理学家那里找寻使自己快乐起来的方法,使自己快乐本身就是很好的目的。美国人看他们欧洲的同类时会感到把自己的快乐与某种所谓的意义问题纠缠在一起是一种过于迂腐、生硬甚至是多余的、难以理解的做法。他们要问自己的欧洲同胞:为什么不去找一种使自己快乐起来的简单方法呢?
这就是心理学能够发展的典型心态。美国人在心理学上领先是因为美国人、美国的文化需要心理学,美国人的文化心理培养了心理学。美国决不是一个严肃的科学的国度,而是一个需要什么就会产生什么的国度。
6.以上我们对文化心理与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进行了一个粗略的回顾,现在我们可以对文化心理的发展对心理学的发展的一般关系作一初步的说明了。
6.1心理学的发展表明:心理学要想发展,为公众所认可, 成为主流文化中的基本构成部分,它就必须符合公众的文化心理的要求。我们已经看到,在美国的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科学心理学作为自我意识的基本方式是有原因的,因为美国人的哲学、生物学、心理学中都渗透了进化论的精神,在进化论作为自我意识方式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的统一。那么如今的文化心理如何也决定着什么样的心理学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当今文化而言,在“神”、“自我”和“自然”这三种文化心理当中,主导的方式是人本学方式,人的自我意识是以某种现象学的自我为核心的,这是一种以内在意识的能动性为核心的自我意识方式,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基本方式。心理学的有效范式如果要能够有效的扩展,就必须自觉地纳入这一方式。
6.2 心理学的技术部分与文化心理或人的自我意识方式无直接关系,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其生理学和生物学的部分也与文化心理和人的自我意识方式无直接关系,比如感官生理和神经网络。前者的发展前景取决于技术和市场,后者的发展前景只与自然科学的进步有关,这些都是心理学发展持续稳定的部分。这种稳定的发展体现了技术和方法的真正进展。支撑这种发展的真正原因其实也是因为它符合人们文化心理的要求,即科学能够为我们生活的改善提供实际有效的手段。但是,谁也不会把科学技术所描述的人乃至人的技术图象当作自己的真实图象。
6.3文化心理本身对心理学的选择非常重要。 文化心理决定着人们对人是什么、人心是什么的有效信念。不符合人的文化心理的部分我们可称之为工具性的科学,而符合人的文化心理的部分则被当作真理。像技术的和生物学的问题可以与人们的文化心理不一致,属于专家知识的范畴;而真理属于有效文化信念的范畴,为专家和公众共同拥有。文化心理的研究也会专业化,专家会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巧,而公众则未必能有知识。公众之中人与人之间都是以“自我”的身份相互照面的,只是不以自我相称谓罢了,而专家懂得如何以自我等专业语言称谓他人。
6.4人的行为往往是由观念直接引导的。 比如人间一切仪式的维持是借助仪式本身具有不可违反的性质保持的,如宗教仪式、结婚的仪式、加冕的仪式、接生的仪式等等。这些仪式不可违背,是因为仪式完成了某种意义。追求行为的有意义性是人的内在行为的直接动因。观念的结构就直接决定一个文化共同体普遍的行为方式。所以我们对文化心理的研究,很重要的就是要达到对文化的仪式和话语结构的理解。我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就是研究钳入文化的话语系统中的心理结构,这应该是心理学最有潜力的趋向。因为文化心理和文化的自我意识方式就是人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真理的表现。意义是其文化可理解的条件,而真理是自主的、有效的信念的条件。我们能不能对心理学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本身也作些心理学的研究呢?答案是,不仅应当如此,而且一定会如此。
我们的结论是:心理学与文化心理的关系是第一等级的问题。文化心理往往决定了人们对心理学的理论是否符合人的真实形象的评判。心理学的技术部分主要依赖市场,科学则提供对技术部分的有效概念支撑,为技术提供解释、预测和验证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