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工程管理体系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存在的质量管理责任机制不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欠缺、对从业人员管理不足、管理方法的漏洞缺陷提出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规范化
在我国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高速发展大环境推动下,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工程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并且逐步与世界接轨,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组织和管理较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组织管理效率低下,给建筑工程组织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及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1.建筑工程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占用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越来越多,吸引的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对建筑工程施工工法的合理性和复杂性、施工质量的可靠性要求正变的越来越高。科学规范的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不仅有助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控制建筑工程的全过程,节约工程造价,减少施工成本,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其他需要开展的工程项目中去,同时,有助于优化资源使用结构,减少资源浪费,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我国目前在建筑行业中的管理还有哪些不足
2.1 对于我们的管理中责任不明确
在我国,建筑行业因为存在行政审批和政府的职能缺失或超越范围等问题的存在,直接造成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责任机制缺失。我们做工程的都知道,建筑物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就是依靠责任明确。对于一个工程来说,最主要的就是甲方。因为,在我国,行政单位的权力是分散的,这就造成了建筑项目在施工管理上出现集体责任甚至是责任不清楚的现象出现。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在追究责任时不能落实责任。目前,在我国,就出现了许多建筑公司责任制度混乱,在职人员的风险意识缺失,项目一片散沙,责任和权力不明确,造成腐败出现。所以,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建筑行业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的核心就是责权分明,完善公司责任制度。一旦我们不能完善责任制度,就根本不能树立主人地位,也就不能形成主动的意识,不能自我监督。这也就增加了我们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难度甚至是根本就无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大大的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不断发展进步。
2.2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缺乏监督与激励制度
我们大家都知道,建筑工程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证工程质量。因为,我们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所以我们在施工中往往存在消极怠工、大大折扣,更有甚者,造成腐败等等不良现象[1]。同时,我们还确实一定的奖励体制,这样就造成了员工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等等不良现象。这样我们的好多资源造成浪费,没能够有效利用,得不到利润的最大化。一些陈旧的监督体制只是侧重于对于不按规定施工的行为的惩罚。一般是对在建筑施工中产生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相关人的惩罚。这就忽略了对一些有功之人的奖励。这样做往往会打击问题人员的积极性,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因为我们在建筑施工中缺乏对有功人员的奖励与激励制度,往往造成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这就是我们的建筑管理体制不健全产生很多的问题。
2.3对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行业里,需要诸多的人员参与到工程建设当中,对如此众多的人员进行管理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的一线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以及专业能力都相对较低,如果一些工程专业要求比较高的话,那么这些一线工人就不能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其基本技术能力不能够保证高要求的工程的质量。同时,加之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不到位,现实中,存在很多项目的业主对行业等专业业务的知识不够了解与熟悉,相关工程设计人员对专业技术也不掌握不够,上述种种问题都可能导致管理出现混乱问题,导致工程施工效率过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就是说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是针对在建筑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管理,但是往往由于过度的关注与对建设工程的管理而忽略了自身的管理体系。这主要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来表现的:一方面,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不足,很多专业人员的相关专业能力与知识偏低,同时责任感以及工作态度也不够,进而无法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对相关的管理团队进行疏导。另一方面是对已经从业的员工的培训以及整体的人才梯度建设不到位。
3.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
3.1 制订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原则及编制程序
施工组织计划编制原则:施工组织计划编制要遵循如下原则:重视工程的组织对施工的作用;提高施工的工业化程度;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重视工程施工的目标控制;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合理部署施工现场,实现文明施工。
施工组织计划编制程序:基于以上编制原则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采用如下程序:(1)收集和熟悉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和图纸,进行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的调查研究。(2)计算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3)确定施工的总体部署。(4)拟定施工方案[2]。(5)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6)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7)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8)施工总平面图设计。(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应该指出,以上顺序中有些不可逆转,如:拟定施工方案后才可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才可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但是在以上顺序中也有些顺序应该根据具体项目而定,如确定施工的总体部署和拟定施工方案,两者有紧密的联系,往往可以交叉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类似。
3.2 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健全施工管理内容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施工组织计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采用现代管理方法,使施工部署管理、施工方案管理、技术组织管理和施工进度管理各项措施内容得到完善:(1)在施工部署管理中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分析、预测技术、决策技术;(2)在施工方案管理中运用设备选用方法、排序法、技术经济比较法;(3)在技术组织措施管理中运用A、B、C分类法,盈亏分析法,价值分析法。
建立全程化和集权化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工程项目安全应急管理应贯穿于突发安全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都要实施监测、预警、干预或控制等缓解性措施。在制度上预防,于过程中控制,完善后期评估与总结,进行全程管理。及时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危险源、性质及危害程度,恰当地选择应急方案,是实现全程管理,消除建筑工程项目突发安全事件的关键点。
3.3 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和工科管理知识的学习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管理知识和工作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此外,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的者,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
4.结语
应使建筑工程项目参建各方牢固树立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理念,坚持用质量说话。在项目开展前、开展中和验收阶段均应不断完善,改进质量管理,务求是建筑工程施工向着节约、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我国目前有大量的已建工程和在建工程,部分已建工程由于缺乏质量管理和控制,已出现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应引以为戒。项目参建各方应从自身做起,加大质量管控力度,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赵新月. 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几个问题[J]. 才智. 2015,11(2):47-48.
[2]王文忠.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改进[J].消费导刊,2017(9):65-66.
论文作者:张妙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责任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组织论文; 计划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