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参
(黑龙江省望奎县中医院中医骨伤外二科;黑龙江望奎152100)
[摘要]目的 探究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中医穴位埋线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HSS、Berg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好于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中医穴位埋线;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膝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膝关节病。有研究表明,在60岁以上,特别是女性人群当中,50%以上的人会出现不同部位的骨性关节炎,而膝关节是发病率最高的部位[1]。西医在治疗该病上以口服药、关节腔内注射等为主,虽疗效显著,但复发率高[2]。本文通过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医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且为首次入院治疗,并已排除膝关节内翻等严重膝关节畸形者、膝关节手术史者、膝关节严重创伤病史者、合并严重心脑疾病者、合并凝血机制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其中,实验组有男24例,女25例;年龄46至64岁,平均(58.2±2.5)岁;病程1至10年,平均(3.3±1.4)年;膝关节功能评分65至87分,平均(75.4±9.3)分;膝骨关节WOMAC指数评分12至39分,平均(27.6±8.6)分;30例日常需要爬楼梯,43例日常有提重物活动。对照组有男23例,女26例;年龄45至65岁,平均(58.4±2.3)岁;病程1至11年,平均(3.4±1.6)年;膝关节功能评分65至88分,平均(76.2±9.4)分;膝骨关节WOMAC指数评分13至38分,平均(27.9±8.7)分;32例日常需要爬楼梯,38例日常有提重物活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上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即:每周于腔内注射1次25mg玻璃酸钠(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36),并注射于局部关节腔内,连续注射5次;每天口服2次美洛昔康片(湖南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436)进行抗炎治疗,7.5mg/次;早晚温服1剂独活寄生汤加减;进行生活指导,忌患者膝盖进行负重或过度运动。1疗程15d,共治疗6疗程。
1.2.2 实验组 给予患者脐太极五行八卦(后天)穴位埋线治疗,即:将脐部卦位乾卦、艮卦、坎 卦、震卦选好后,将脐部皮肤消毒后,以2-0号可吸收外科缝线2cm穿入8号一次性埋线针中;再对脐部皮肤消毒后,于脐壁向外刺入2.5cm,推针芯同时退针,于穴位皮下组织内埋置可吸收线段[3]。接着,按照顺序将埋线直刺或斜刺进膝关节附近的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15d埋线1次,1疗程3次,共治疗2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Berg平衡量表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效果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标准[4]进行评定。其中,控制:关节肿胀等症状几乎消除,运动功能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在90%以上;显效:关节肿胀等症状显著好转,运动功能显著恢复,能够正常生活,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在75%以上;有效:关节肿胀等症状有所好转,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法正常生活,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在30%-75%间;无效:关节肿胀等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正常生活受严重影响,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在3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17例控制,17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9.39%;对照组4例控制,14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36.7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S评分、Berg评分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HSS及Berg评分分别为(77.8±9.4)、(65.4±9.2);对照组分别为(77.9±9.3)、(65.3±9.0)。治疗后,实验组HSS及Berg评分分别为(89.6±6.5)、(84.5±7.8);对照组分别为(86.3±6.8)、(78.0±8.2)。实验组HSS、Berg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属“痹证” 范畴,肝肾亏虚、经络痹阻、气滞血瘀、风寒湿邪入侵为其致病机制。中医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相应穴位进行温和、持久的良性刺激,以强化机体修复能力,活血化瘀,促进膝关节活动功能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穴位埋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好于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飞;李先晓.穴位埋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7(8):25-26.
[2]张涛;张海杰.穴位埋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0):25-26.
[3]侯玉玲;杨才德;路勇;宋建成;于灵芝;马重兵;常建全;田瑞瑞;李登科.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三十七) 杨氏3A+疗法膝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97-99.
[4]甘利娟.中医穴位注射联合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0):17-18.
[5]莫振;梁超明;韦世杰;覃智勇.穴位贴敷联合埋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17,37(7):1290-1292.
论文作者:赵方参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实验组论文; 穴位论文; 关节炎论文; 膝关节论文; 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埋线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