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切入点_县域经济论文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切入点_县域经济论文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切入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切入点论文,西部地区论文,战略论文,县域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中内在联系最为紧密的经济整体,也是政府职能和作用在经济中充分显现的区域经济。在现阶段,东西部经济的不平衡,更明显的是县域经济的差距,是西部县域经济的落后。因此,面对新世纪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机,认清和确立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及其切入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

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条件,无疑应成为西部地区县级党委政府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与以往相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向决定,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定位是:

第一,实施民营主体战略,使县域经济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这是因为,西部县域多为欠发达地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活力不足、后劲不足、投资不足,缺少一种广泛的群众性经济的蓬勃发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寻求新的突破,使县域经济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实施民营主体战略,就是要唤醒广大群众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市场主体意识,鼓励个人去寻求就业,去办企业、搞实业,创造财富,增加收入,加快民间资本的积累。一个县域,人人能自谋出路,人人能自食其力,人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就会形成大大小小的经济生长点,形成县域经济的“星火燎原”。

第二,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西部地区现在也有一些自己的产业和企业,无疑它是进一步发展的根基,但这些产业和企业都存在结构不合理、层次水平低、农业不优、工业不强、特色少和服务滞后等问题。这些是制约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实践证明,单一的经济结构是支撑不了区域经济的,也支撑不了地方财政。这就要求西部要适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县域经济是典型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经济,因此,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包含领域大、内容多,包含管理升级、质量升级、市场升级、科技升级和服务升级,应尽快使社会经济主体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有机结合于一体的局面。

第三,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发挥人才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现代经济增长表明,人才资本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较之其它因素越来越大。现在,西部地区人才远离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滞留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使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西部县域大多一缺资金二缺人才,但最主要的是缺具有现代市场意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激励西部固有的人才潜能,就要大胆放活政策、放活机关干部、放活科技人才、放活生产要素,留住已有人才、用好优秀人才,激活潜在的人才队伍,做到充分调动全社会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投身到经济建设中来。

二、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要通过全方位的具体措施方能实现。因此,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是:

第一,全面开放招商引资,精心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加快开发步伐。全力招商引资,是加快资源转换、抢先发展的现实选择。西部地区招商要以引进兴办民营企业为主,同时不放弃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和项目。要把优惠政策用好、用活、用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招商引资离不开载体建设,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和各类企业科技园区是较好途径。对园区的管理,坚持给予优惠,坚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坚持内外客商平等准入等原则,并要全方位优化经济环境,靠好的环境激活企业投资办厂的热情,使整个县城经济宏观放开、微观搞活。在引资中,要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要强化效率观念,从减掉一批“公章”入手,对政策之外的事例,要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根据投资者要求和可能制定相应措施,力争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投资者满意,让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特别是政府机关要以承诺制和公示制支持投资业主合法经营,保护投资者权益。

第二,以主动务实的态度,全面参与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期战略,是一次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开发。在西部开发中,谁工作主动务实,谁就能抢占开发先机;谁拥有好项目,谁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必须主动出击,集中力量抓好项目建设和项目争取工作。要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从西部县域自身的实际出发,形成项目开发、储备、实施等一系列运行机制。立足于西部县域的实际,要突出抓好生态建设、水利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和科技普及五个重点,尽快筛选出一批生态、交通、水利、城市基础建设、农业开发和农牧副渔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强化项目责任制,确定和制定项目落实策略,广泛搜集信息,摸清市场取向。另外,还要加大对自身人文、环境、政策、资源的宣传力度,为参与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来更多的投资者和开发者。

第三,着力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突破。西部地区农村,现今至以后较长时间内的任务,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发展特色种植业、做大林牧业、培育龙头经济组织和企业。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就是要立足实际,使当地优特品种生产形成规模,以规模化生产促专业化形成,以专业化促产业化并扩大产业链条,实现种植业以特色产品和产业立足的目标。西部地区做大畜牧业是当前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标志。养牛、养羊、养鸡兔和珍稀兽禽,是做大畜牧业的基本内容和着力点。应特别强调的是,做大畜牧业要发挥优势,走舍饲和半舍饲的路子,改变靠天养畜、借场放牧的传统做法,以全力落实封山限牧措施,加快西部地区畜牧业向科学饲养、市场化取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其中,有计划地退耕还草、大搞草业开发及抓好秸杆转化,都是做大畜牧业的工作方向。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新突破,离不开培育壮大龙头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把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密切产业关联度,拉长产业链条,离不开“龙头”的带动作用。因此,组织壮大多种产业协会、行业协会、区域合作社,都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取向,也有助于把分散的业主联结成搏击市场的“长龙”。在基地上规模以后,就客观产生了龙头企业存在的基础,通过制定扶持政策,通过资金投入和科学运作,培育一批新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并通过几年努力,产生龙头企业,既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总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从以往的“小而全”、“单打一”的格局中走出来,跳出传统的抓农牧业的老路,突出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依靠特色、依靠比较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走确立主导产业、建立规模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一起抓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第四,围绕商贸搞活,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加快市场化进程。西部县域要按照市场兴产业、强经济、促发展的思路,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市场和特色市场,构筑以县镇、建制镇和基地区为依托的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它包括粮食、蔬菜、禽畜、物资为内容的物流市场,也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产权交易为内容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建设本着与地方产品相结合的原则,发展特色农牧业,增强市场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构建特色市场与特色经济相互促进和联动的产销一体化各局。当前,西部县域市场建设要以启动民间资金为主,运用政策引导、民间建设、自我管理的方式,不断探索市场建设新机制,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的办法,做到产权、体制、机制一步到位。

第五,适度超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当前,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是较突出的问题。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推动经济的动力因素,又是经济开放招商引资的环境基础;既是引来外地人开发资源的“平台”,又是当地人走出落后封闭了解精彩世界的“窗口”。因此,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用电低价,是不可等待拖延的事情。

加快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也是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之一。城镇化趋向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也是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必须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也要超前适度,走城区规划法制化轨道,在自来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集中供热、道路拓宽、草地绿化等方面要立足长远和高标准。同时,树立“经营城市”的新观念,积极引入市镇管理新机制,推进管理服务项目市场化,使行政管理、法制管理和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的优势充分发挥,尽快地拉大市镇框架,吸增城市人口。通过城镇化发展,增强中心镇的聚集、辐射和承载能力,引导农民向中心镇集中、向非农产业转移,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第六,立足现有条件,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培育带动县域经济的“小巨人”和主导产业,再造发展新优势。一方面,城镇工商企业的机制完善,要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涉农企业和城市公用事业,也应及早准备,抓紧改革,使之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以往几十年的改革发展中,西部地区都或多或少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存在,但都弱小而科技水平低,管理体制和机制活力差。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使这些企业焕发青春,也客观需要把它们做强做大。因此,必须把体制和机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再造发展新优势。同时,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创造新的比较优势,选择那些在县域经济中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产业产品,千方百计做强做大,积极努力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相关产业联合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的“小巨人”。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突破影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性障碍,在稳定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可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有偿转让、出租所承包的土地,也允许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联营去创办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其它经济实体,加快“四荒”、公用设施、水利设施、村有林木等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把市场机制引入农村经济发展各环节,发挥市场机制推动微观经济发展不竭动力源泉的作用。

标签:;  ;  ;  ;  ;  ;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切入点_县域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