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电力土建是电力工程建设的标准,属于国家建设的基础项目,社会对电力土建保持高度关注的态度,特别是在地基处理方面。地基处理技术的高效性,着实提高电力土建的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重点分析电力土建工程中的地基处理,避免出现技术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地基处理的实际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探究
引言
当前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日趋完善,特别是复合理论的逐渐成熟,电力土建地基的处理技术已在现有基础上向科学化、合理化、集约环保化的方向发展。此外,电力设备通常对地基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具体的电力土建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
1电力土建地基处理的特点
多发性、复杂性、潜在性以及严重性是当前我国电力土建地基处处理的几个特点。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方面会有极大的差异,比如软土土质、冻土土质以及盐碱土质等等。此外,地域不同其相应的气候条件也会不同,各类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塌方及地震等均会给电力土建施工的地基处理带来诸多阻碍。电力土建施工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息息相关,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若地基处理的不恰当则会出现工程质量以及安全隐患问题。另外,由于电力土建地基处理存在潜在性这一特点,其问题的显现需日久积累,部分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地基是电力设备系统施工的前期工程,也是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若是地基处理完毕后才发觉存在质量隐患,且和预期效果存在比较大的出入,必然要重新进行处理,无形中造成资金的浪费。总而言之,电力土建地基处理工作关乎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若是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其后果会极其严重。
2电力土建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中复合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按照复合地基理论开展进行对应工作,其在实际实践期间主要对桩间土承载能力进行全方位综合考量,比如遇桩间土承载力不足时,通过对桩的合理设置使其能够承担一部分承载力。复合地基处理技术能使对应桩间土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也可完善当前电力土建地基处理常用技术。复合地基对桩间具体承载能力考量较为全面,针对可合理利用承载能力以及得不到承载能力部分利用桩基分担理念,最大限度提升电力土建工程整体质量。比如在进行地基荷载处理时,为保障桩和土能够共同承担荷载能力,对桩土模量和所产生的沉降量提前进行全方位分析,确保桩间土承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桩的承载力发挥如果比较滞后,则必须先对上部和转移至桩和桩间的土面进行设置,并结合实际设定褥垫等工具,使桩能够在压密过程中完全刺进垫中,使对应地基荷载效果完全达到预期。明确垫层厚度本身在相应桩基与土壤之间所起关键载荷作用和调整作用,如果垫层厚度较大则会给桩顶带来一定压力,继而使其作用力相对减小。这个过程中桩顶本身承受力往往是有限的,其包含于基础总面积中,总面积能够最大化减小桩基本身水平力度,但水平承载力又需要一定依托来实现,且此类依托多通过摩擦进行,一般摩擦基本保持在0.2~0.4范围内。因此结合实际来看,垫层厚度不能超过10cm,超过10cm便会给相应地基荷载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注重垫层厚度的合理设置,也是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效果能够充分得到保证的必要条件。
2.2 塑料排水板施工技术在电力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在对电力土建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要采用塑料排水板施工技术来对其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沉降度监测、预压荷载填筑以及排水垫层铺设等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沉降量进行监测的时候,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来设计出最合理的沉降观测位置与观测点数量,并及时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上报,让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在进行预压荷载填筑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要对预压荷载进行详细的计算,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会给预压荷载填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在有目的的对其进行填筑;在进行排水垫层铺垫施工之前,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地表进行勘查,确保无任何影响后,在对地表进行排水与疏干处理,最后再对其进行砂砾石铺垫,铺垫的时候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铺垫厚度应当保持在一米。砂砾石铺垫完成后,在采用压路设备对其进行碾压,直到压制其密集度符合标准要求为止。此外,还应当在边缘部位设置一个小坡度,以便于日后积水的排除,坡度应当控制在2%~3%。经过这些处理之后,其排水效果会大幅提升,从而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2.3振冲碎石桩施工技术在电力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振冲碎石桩技术就是利用高压水与振动力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成孔的目的,也可以采用机械设备来对其进行钻孔,这是一种并振捣密实的地基施工技术。挤密砂桩与一般桩基的强度相比较而言,强度过低,所以应采用振冲碎石桩施工技术对地基进行加固,并将处理后的地基作为复合型地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进行平面布桩振冲碎石桩大都为三角形和方形,因而为最大化的确保不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就必须考虑荷载对应关系、桩基受力的均匀性和对称性等因素,并切实加强对振冲碎石桩长度的控制,在对桩距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问题,充分结合桩的数量与直径大小来对桩距进行合理设计,通常情况下,桩的直径可以根据结合应力的大小来判断。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在振冲填料内放入适量的中粗沙,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沙粒的直径大小应当小于五厘米,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防水能力,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反滤作用,使地基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2.4强夯置换法的应用
强夯置换法作为一种地基加固的方法,通常也称之为动力固结法。强夯置换法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起吊设备将重锤提升至10-25米的高度,然后再将其自由降落,利用冲击波、夯击能对土层进行夯实的处理。强夯置换法的重要作用如下:第一,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第二,提升地基土的强度;第三,降低湿陷性;第四,提高砂土的抗液化条件;第五,有效加固地基深度6-8m;第六,降低土的压缩性。夯击能还能够对土层的均匀度起到有效提升的作用,避免出现差异沉降的情况。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有助于减小沉降量,改善软土的结构,提升地基的承载力,满足设计的要求,最终推动施工的顺利进行。
2.5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概况强夯法又被称之为动力压实法或是动力固结法,主要是通过反复将夯锤提至高处使其自由落下,为地基提供冲击和振动能量,然后再将地基士夯实,以此提升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有效改善地基的性能。例如:在220kVxx变电站工程施工中,原站址为鱼塘。根据地基勘探报告淤泥厚度为4-5米,设计图纸为用砂换填后,再用真空预压软基处理。加固变电站室外道路、围墙及构架地基,但工期长、造价高。经作者建议采用强夯置换法,因地制宜向站址回填碎石、砂或其他颗粒材料。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的开会讨论,一致通过作者建议,采用强夯置换法,。该站场地道路、围墙及构架基础经过若干年后,未出现开裂、下沉,取得良好及经济及社会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可以看出其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选用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合理地基方案选型,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电力土建工程造价。不同地区土质类型的不同,使得地基处理要综合考虑土质条件、建筑结构、荷载特征、施工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以此确保对应处理方案的完善性和可靠性,实现提升电力土建工程质量基础上,促进其经济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仇多祥.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低碳世界,2017(35):85-86.
[2]杨栋华.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问题的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1):168+170.
[3]杜锦强.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22):130-131.
[4]魏翔,姜萍.关于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问题分析[J].科技传播,2014,6(21):96+111.
[5]于慧宇,马海洋.电力土建地基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资讯,2015(04):139.广东省中山市528463
论文作者:陈腊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地基论文; 土建论文; 电力论文; 荷载论文; 技术论文; 承载力论文; 预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