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有这样一个落后而又美丽的地方,那里有马岭河、万峰林等喀什特地貌的自然山水,有山青水绿天蓝;那里也有地处偏远大山深处的朴实而渴望求知的孩子。2001年创办的兴仁市致远中学就坐落在兴仁城南城郊,远离喧嚣的城区,背依环境清幽、空气怡人的群山;在这个环境优美的育人之地,有着几百位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孩子,他们的朗朗读书声萦绕山间,不绝于耳。作为一个贵州人,罗洪虞深深地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被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所感染,毅然放弃了城市的优越条件,带着80后人民教师的理想投身到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中,先后于贵阳国防军事学校、贵阳行知科技职业学校任教,现任兴仁市致远中学校长。
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罗洪虞告诉记者:“走进家乡的学校,这里没有大都市纷扰与喧嚣,有的是一个比较幽僻宁静的乡村,当自己的脚步踏在这所学校石街上时,每迈出一步,心中便涌现一种超脱世俗的感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迎面而立的是一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瓦房和一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楼,房屋破旧不堪。”这座破旧不堪的学校不仅渊源颇深,而且历经一次大的劫难与重建。六十年代,这里本是杨泗屯村的一所公校,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学校的一切设施,也毁掉了孩子们读书的梦想。族长召集村民聚集一堂,共商解决孩子失学问题的大计。为了解决修建学校的物资问题,村民一致决定家家尽其所能贡献人力、物力、财力资助学校重建,一所砖木结构的瓦房学校就这样被建设起来;为了推动学校发展,村民甚至把家族祠堂都捐献给了当时的公校。公校倒闭后使得学生又一次失学,学校就此闲置下来。兴仁市致远中学就是利用这块闲置的办公场进行办学,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重新飘扬在学校操场的上空,让欢笑声、读书声重新在校园回荡。作为一所市级中学,兴仁市致远中学简单到只有散落在村中的简陋破房,一张张破旧的桌椅与痕迹斑斑的黑板构成了这些“古老建筑”里全部的陈设。加之地处偏僻,学校更显得沉寂和荒凉。改善校舍、提高教学质量困难重重,这些摆在罗洪虞面前的当务之急使他长期被失眠困扰,长期依赖治疗睡眠的药物,身形日渐消瘦。家人的心疼曾让罗洪虞内心挣扎过,也产生过放弃的想法,可看到师生团队的坚持与孩子期盼的眼神,罗洪虞心软了,留下来管理好学校的信念反而增强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扎实工作,以此来回报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罗洪虞曾经这样勉励自己:“我无论如何都要把学校办下去,不让一个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从此,兴仁市致远中学发展之路上满是罗洪虞劳碌的背影,为了完成学校规划与教学目标,起早贪黑、昼夜伏案成了罗洪虞日常的工作缩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近些年,在罗洪虞校长和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下,致远中学凭借着出色的办学成绩与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成为兴仁市,乃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家长与社会关注的学校。学校以稳步提升的教学成绩回报社会,为全州各级高中输送大量人才,中考升学率高达98%,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升学率高达80%;学校为市教育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连年获得相关表彰。致远中学逐渐成为本地区的选择,不断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誉、相关部门的表彰与肯定,这些不仅让学校师生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而且化作一种鞭策、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
二、家访认真细致,关爱留守儿童
人们歌唱小草奉献一片新绿而不求索取,传颂蜡烛燃烧自己带来光明。罗洪虞用自己的执着与坚持,扎根山区教育,为山区留守儿童带来了一束束光明,放飞了他们一个又一个梦想。事实证明,一个管理得当、成效显著的学校必定有一个埋头苦干、持之以恒的校长,罗洪虞无疑是一个典范。
沟通是架起友谊的桥梁。家访是一种沟通,连接孩子、家长与教师三者之间关系的一次次坦诚交流,架起连接孩子、家长、教师三者相互关系的桥梁。对山区留守儿童的家访无形中又多了一层新的含义,教师扮演着消融祖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代沟的角色,有时甚至充当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角色。对留守儿童的家访要细致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配合学生监护人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以及身体健康、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帮助与爱。
三、开展人文教育,创建精神家园
罗洪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放在学校发展的灵魂位置。在马来西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交流时,曾国安先生的为学校灌输“新理念,新文化”的教学理念让罗洪虞深受启发。教育的开展,特别是人文教育的开展,不仅要进行国学教学,而且要了解国际间的优秀文化,在国际教育教学交流中,彰显自我办学特色,相互借鉴,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开拓孩子们的视野。
罗洪虞曾在学校集体大会上对全校师生说:“任何教育理念最终都要透过课程体现出来,要用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来提高办学质量,使我们落后的山村教育散发光彩。”创新教育理念要求创新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习效率。陶行知曾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才能发出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削弱,甚而于夭折。”“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假使我们给小孩自由行动,我相信千百个小孩中,一定有一个小孩是天才,是创造者,发明者。”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熏陶下,罗洪虞为在致远中学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一步一个脚印,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方法,把尊重、激励、竞争、创新、信任、关爱、民主、自由等带进课堂,让学生在人文教育的环境下实现包括创新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选择留下是一种坚守,心系家乡,心系家乡的孩子;选择留下是一种品格,默默奉献,平凡中彰显伟大。
论文作者:罗洪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兴仁论文; 学校论文; 儿童论文; 致远论文; 中学论文; 孩子论文; 家访论文; 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