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于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实施介入溶栓治疗的68例外围动脉栓塞患者作为样本开展研究,采用计算机表法为分组依据,以每组34例的患者例数平均处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并以术后疼痛程度、皮肤温度上升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对得出数据展开探讨。结果:研究组在经过优质护理后,其术后疼痛程度、皮肤温度上升情况在对比结局为P<0.05的形势下,更优于参照组。结论:对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与皮肤温度上升情况,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护理方法;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5-0274-02
在临床中,能够将动脉溶栓病症治疗好的可能性较小,一般患者都需要面临截肢的最终结局,患者的生命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1]。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推进,介入溶栓治疗开始广泛应用于外周动脉栓塞的治疗中,而在此期间,护理工作作为患者康复中的重要环节,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也是非常必要的举措。基于此,秉承着促进临床外围动脉栓塞患者康复的宗旨,本院选择将本院治疗的68例外围动脉栓塞患者处理为两组之后分别实施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效果得出结论,最终将结果以下述报告的形式呈现,旨在为相关临床工作带来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于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8月实施介入溶栓治疗的68例外围动脉栓塞患者作为样本开展研究,采用计算机表法为分组依据,以每组34例的患者例数平均处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由20例男性患者与14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区间45~87岁,平均(61.30±1.87)岁。研究组由19例男性患者与15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区间46~88岁,平均(61.79±1.36)岁。两组年龄对比呈现P>0.05,可进行对比讨论。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实施介入溶栓治疗的外围动脉栓塞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本文以优质护理作为论述重点。
1.2.1术前护理 (1)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进行主动交流,为患者讲解介入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外围动脉栓塞的发病原因等相关内容,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铺垫。(2)由于外围动脉栓塞病症较为严重,甚至可致患者残疾,因此,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在此期间,取得患者的信任[2]。
1.2.2术后护理 (1)为了促进肾脏内残留的造影剂能够全部排出,患者完成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当嘱咐患者多饮水,增加排尿。(2)加强导管护理,对导管进行稳定固定,避免发生脱管等不良事件,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3)为了防止导管发生弯折,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要绝对卧床[3]。
1.3 观察指标
以术后疼痛程度、皮肤温度上升情况作为评价标准作为观察指标。疼痛程度: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未缓解。计算方式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之和与总例数产生比值的百分比。皮肤温度上升: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68例外围动脉栓塞患者的数据资料录入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组间术后疼痛程度、皮肤温度上升情况选择χ2检验,以(%)形式体现结果,组间肿胀与疼痛评分选择t检验,以(x-±s)形式体现结果,P<0.05,数据价值存在。
2.结果
2.1 术后疼痛程度
如表1呈现,研究组缓解率显著更高于参照组,且P<0.05,数据价值存在。
表1 术后疼痛程度比较[n(%)]
3.讨论
由于外围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患者在患病之后不仅需要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需要承受心理上的负担,甚至产生抑郁情绪,抵触治疗[4]。为了提高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配合程度,也为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需要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优质护理作为一种近些年来开始广泛实施的护理方式,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充分的以患者为工作核心,通过在术前、术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心理教育、导管以及病症监护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在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可以在术后快速康复,并保证治疗效果。
王东清[5]等人在研究报告结论中表示对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患者的进行有效的护理方式,可促进患者康复。而本次研究结论表现,研究组缓解率显著更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上升率均较参照组更优,对比后均呈现P<0.05最终检验结果,此结果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一致性。
综上所述,应用优质护理对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可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同时,促进患者皮肤温度恢复正常,对于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淑琴,牛锐.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J].西部中医药,2016(6):146-147.
[2]付小妹.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22):3152-3153.
[3]阎春梅.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43-144.
[4]张凤英.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护理[J].临床研究,2016(1):5-6.
[5]王东清.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7):922-923,924.
论文作者:钟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患者论文; 栓塞论文; 动脉论文; 术后论文; 溶栓论文; 程度论文; 疼痛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5期 论文;